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92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docx

淮工测绘毕业实习报告

目录

1引言·································································1

1.1实习名称·························································1

1.2实习目的·························································1

1.3实习时间与单位、地点··············································1

1.4实习项目简介·····················································2

1.5实习项目安排·····················································2

2测区概况····························································2

2.1测区的地理位置···················································2

2.2交通条件·························································2

2.3气候、地形与地貌··················································2

3实习过程····························································2

3.1沉降观测综述·····················································2

3.2高程控制测量·····················································5

3.3基准点观测·······················································7

3.4沉降点观测·······················································7

3.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9

4实习心得···························································22

5实习日记···························································23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社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开展毕业实习必不可少。

毕业实习是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在校期间最后一次全面性、总结性的重要实践环节,也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的第一个舞台以及告别学生角色的一个桥梁。

平常学到的都是书面上的知识,能不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是我们能否适应社会的基本体现。

如果不能巧妙的应用理论知识,我们学的再好那也是纸上谈兵。

而毕业实习正好就给了我们一个在投身社会工作之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联系起来的机会,通过毕业实习,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宝贵的财富:

一是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二是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三是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

通过毕业实习,从找工作到找到工作到工作的过程中发生的点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体会到很多,相信此次经历多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1.1实习名称

毕业实习。

1.2实习目的

(1)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开展毕业实习,就是使学生校外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课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水准仪、全站仪以及GPS的理解与使用,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毕业实习是我们在校外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实习、实验、课程设计以后的一次综合性生产技能锻炼实习,其目的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全部知识,特别是测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课程实践,通过参加实际工作,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3实习时间与单位、地点

实习时间:

2013年2月25日—4月1日。

实习单位:

南京航图科技有限公司。

实习地点:

南京市江宁区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

1.4实习项目简介

本次实习项目是南京航图科技有限公司承接的南京交通规划设计院关于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沉降观测工程。

1.5实习项目安排

我是2013年2月26日到达实习公司,去时测区内控制点已经布设完毕,在实习公司我参与完成了余下的监测任务。

2测区概况

2.1测区的地理位置

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富庶地区,江苏省西南部。

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

测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本项目起点为翠屏山互通,与北段相接,终点与禄口机场进场道路相接,路线长约23.762Km,主线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路基宽度42.0m。

2.2交通条件

测区为高速公路扩建,测区外老路上过往私家车流量较多,过往车辆较多较频繁;测区内基本都是施工队人员无车辆行走。

2.3气候、地形与地貌

2.3.1气候条件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与武汉、重庆并称“三大火炉”;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

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四时各有特色,皆宜旅游。

因此就有了“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之说。

近来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江南、华南其他都市相比大为减轻,故一时有为南京摘去“火炉”帽子的说法。

 

2.3.2地形条件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沿线软基情况较为严重,据地质资料,沿线属宁镇低山丘陵区,该区连接长江三角洲平原,西连安徽丘陵岗地,沿线附近有牛首山、吉山、方山等,地形起伏较明显,地面标高在8~65m之间。

地表土层以上更新统下蜀组亚粘土、粘土为主,地势低洼处常发育淤泥质亚粘土,一般为古河道、湖泊、冲沟沉积,纵横交错,层厚分布不均。

由于路线位于人口稠密的城郊,地形地貌因人工造地、造田变得更为复杂。

全线有软土地基22段,计7.15km,占全线长度的24.9%。

3实习过程

3.1沉降观测概述

3.1.1沉降观测的目的

由于软土地基的强度低、承载力小、压缩性高、固结时间长,所以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公路或高等级公路,容易发生边坡滑塌和地表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因此,软土地基路堤的施工应注意填筑过程及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对路堤要实行施工动态监测。

软土路堤的施工动态监测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可以保证路堤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

(2)通过监测的结果能正确预测施工后沉降,使施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之内;

(3)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计算的依据。

3.1.2沉降产生的主要原因

(1)自然条件及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大气温度、土壤的物理性质等;

(2)与路基本身相联系的原因,即路基本身的荷重、形式及动载荷(如风力、震动等)的作用。

3.1.3沉降观测的原理

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稳定的水准点的高差以计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间所得同一观测点的高程加以比较,从而得出观测点在该时间段内的沉降量:

(1)

式中:

i——观测点点号;

J——观测期数。

3.1.4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应以能全面反映路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特点确定。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制定的埋设方案如下:

(1)一般观测断面间隔100~200m

(2)对于主路填筑路堤路段,整个断面布置5个表面沉降观测点,其中路中1点,两路肩各1点,坡趾的基底各一个。

3.1.5沉降观测方案

依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本次监测为沉降观测,见表3.1。

表3.1监测项目一览表

观测项目

常用仪具名称

观测目的

地表沉降量

沉降板

地表以下土体总沉降量,用于沉降管理。

根据测定的数据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确定预压卸载时间和结构物及路面施工时间;提供施工期间土方量计算依据

根据专家组的要求,结合规范及施工实际情况,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及稳定性监测的项目为地表沉降观测。

下面对各种监测项目的原理、观测仪标及埋设要求等进行详细的描述:

监测方案及布置:

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软土地基的地表沉降观测采用的方法是在地面上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S2、S3型水准仪,S2作二等水准测量用,主要用于观测基点和校核基点的标高检测,以二级中等精度要求的几何水准测量高程,观测精度优于1mm,主要用在填筑过程中观测沉降用。

(1)沉降板

表面沉降观测点由沉降板、测杆等组成,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加工制作,示意图参见图3.1。

图3.1表面沉降板制作示意图

制作要求:

①沉降板几何尺寸为400mm×400mm×10mm,选用普通钢板材质。

制作时中心部位焊制一个螺丝接口;

②测杆采用镀锌钢管,每节长度在20cm~50cm之间,两头制成螺纹接头。

③测杆与沉降板通过螺丝连接,测杆随路基填筑高度的变化及时接长。

(2)沉降板埋设方案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制定的埋设方案如下:

1一般观测断面间隔100~200m

②对于主路填筑路堤路段,整个断面布置5个表面沉降观测点,其中路中1点,两路肩各1点,坡趾的基底各一个(参见图3.2)。

图3.2沉降板埋设分布方案

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及稳定性观测目的主要有:

⑴控制填土速率;

沉降监测的时间基本与路堤施工同步,在施工期间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沉降和稳定性观测,沉降与稳定性观测频率如下:

表3.2监测频率一览表

阶段

表面沉降

填土加载期间

1次/7天

填土加载期间间隔

1次/7天

预压期

1次/7天

预压后期

1次/15天

路面施工期

1次/15天

根据现场实际施工现状,频率可进行适当调整

沉降和稳定性监测控制标准为:

填筑期间,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

观测结果应结合沉降和稳定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如超过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

3.2高程控制测量

3.2.1高程控制的网点布设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按两个层次布网,即由控制点组成控制网、观测点与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控制网应布设为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和高程路线。

扩展网亦应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3)每一测区的水准基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

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中。

在建筑区内,点位与临近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临近建筑物基础的深度。

在建筑物内部的点位,其标石埋深应大于地基土压缩层的深度。

(4)工作基点与联系点布设的位置应视构网需要确定。

作为工作基点的水准点位置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得小于建筑物基础深度的1.5~2.0倍。

工作基点与联系点也可在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墙体或基础上设置。

(5)各类水准点应避开交通干道、地下管线、仓库堆栈、水源地、河岸、松软填土、滑坡地段、机器振动区,以及其他能使标石、标志易遭腐蚀和破坏的地点。

3.2.2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和方法的确定

(1)测量精度的确定

先根据表1,确定最终沉降量观测中误差;再根据公式

(2)或公式(3)估算单位权中误差μ;最后根据μ与表1的规定选择高程测量的精度等级。

(2)测量方法的确定

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

当测量点间的高差较大且精度要求较低时,亦可采用短视线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3.2.3几何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2、表3和表4)

表2仪器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变形测量等级

仪器型号

水准尺

观测方法

仪器i角要求

特级

DSZ05或DS05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0º

一级

DSZ05或DS05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5"

二级

DS05或DS1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15"

三级

DS1

铟瓦合金标尺

光学测微法

≤20"

DS3

木质标尺

中丝读数法

注:

光学测微法和中丝读数法的每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表3水准观测的技术指标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积差

视线高度

特级

≤10m

≤0.3m

≤0.5m

≥0.5m

一级

≤30m

≤0.7m

≤1.0m

≥0.3m

二级

≤50m

≤2.0m

≤3.0m

≥0.2m

三级

≤75m

≤5.0m

≤8.0m

三丝能读数

表4水准观测的限差要求(单位:

mm)

等级

基辅分划(黑红面)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特级

0.15

0.2

≤0.07

≤0.15

一级

0.3

0.5

≤0.3

≤0.2

≤0.45

二级

0.5

0.7

≤1.0

≤0.7

≤1.5

三级

光学测微法

1.0

1.5

≤3.0

≤2.0

≤4.5

中丝读数法

2.0

3.0

注:

n为测站数。

3.3基准点观测

3.3.1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水准基点与工作基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宜构成闭合形式。

3.3.2观测周期

基准点观测的周期一般为1天或半天,即1天观测1次或1天观测2次。

3.3.3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为:

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中误差不大于0.5mm,即:

≤0.5mm(4)

=1/

(5)

式中:

——各测段往返测高差之差值;

n——测段数;

——各测段的权值;

——各测段水准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3.3.4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3.3.5具体措施

(1)观测前,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以使其与作业环境相适应;

(2)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3)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位置,即安置水准仪时要对中;

(4)读数基辅差互差ΔK≤0.4mm

3.4沉降点观测

3.4.1观测内容

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工作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的高差,水准路线多构成闭合形式,或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合形式。

3.4.2观测方法

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变形测量等级取“一级”或“二级”。

3.4.3具体措施

除执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外,还根据生产单位的作业经验,对沉降观测补充如下具体措施:

(1)建立水准控制网

根据工程的特点布局、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测量施测方案,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控制点(或城市精密导线点)根据工程的测量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水准控制网。

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平差计算出各水准点的高程。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

(3)沉降观测

根据编制的工程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首次观测应在观测点设置稳固后及时进行。

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首次观测应自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基础局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沉降观测点(临时的),待临时观测点稳固好,进行首次观测。

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比较的基础,其精度要求非常高,施测时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

并且要求每个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

后期沉降版每次接管前后都要进行观测一次

(4)将各次观测记录整理检查无误后,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各次每个观测点的高程值,从而确定出沉降量。

(5)统计表汇总

①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②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

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

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

③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可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特别在沉陷性较大的地基上对重要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观测显得更为重要。

对沉降观测的成果分析,还可找出同一地区类似结构形式建筑物影响其沉降的主要因素,指导施工单位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正确指导施工,同样也为勘察设计单位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设计出更完善的施工图纸。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①每次观测前(包括进出廊道前后),仪器、标尺应晾置30min以上;

②各期观测应固定仪器、标尺合固定观测人员;

③设置固定的架镜点和立尺点,使每次往返测量能在同一线路上进行;

④仪器至标尺的距离不宜超过50m,每站的前后视距差不宜大于1m,前后视距累积差不宜大于3.0m,基辅差误差不得超过0.40mm

3.5沉降观测数据处理

3.5.1观测资料的整理

(1)校核:

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观测值的计算有否错误;

(2)填表:

对各种变形值按时间逐点填写观测数值表;

 

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一标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观测桩号

沉降标埋设部位

设计堤高(m)

原地面标高(m)

沉隆标埋设时间

沉降标底板标高(m)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时段天数(天)

累计填土高度(m)

时段沉降量(mm)

累计沉降量(mm)

月沉降速率(mm)

日沉降速率(mm)

K5+745(左)

软基

12.286

2013-1-31

11.485

2013-1-31

2013-2-22

22

0.4

15

15

20.4

0.68

K7+580(左)

软基

14.924

2013-1-31

14.912

2013-1-31

2013-2-22

22

0.4

18

18

24.6

0.82

K7+380(左)

河塘

13.144

2013-1-31

14.683

2013-1-31

2013-2-22

22

0.4

21

21

28.5

0.95

K8+980(右)

软基

13.343

2013-1-31

16.157

2013-1-31

2013-2-22

22

0.4

19

19

25.8

0.86

K5+450(左)

软基

9.703

2013-2-1

10.251

2013-2-1

2013-2-22

21

0.4

13

13

18.6

0.62

K7+030(右)

暗塘

8.836

2013-2-1

13.597

2013-2-1

2013-2-22

21

0.8

16

16

22.8

0.76

K7+320(左)

河塘

9.387

2013-2-1

12.705

2013-2-1

2013-2-22

21

0.6

15

15

21.3

0.71

K6+257(右)

暗塘

10.245

2013-2-1

12.785

2013-2-1

2013-2-22

21

0.4

19

19

27.0

0.90

K6+974(右)

软基

8.657

2013-2-1

10.079

2013-2-1

2013-2-22

21

0.4

14

14

20.1

0.67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观测桩号

沉降标埋设部位

设计堤高(m)

原地面标高(m)

沉隆标埋设时间

沉降标底板标高(m)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时段天数(天)

累计填土高度(m)

时段沉降量(mm)

累计沉降量(mm)

月沉降速率(mm)

日沉降速率(mm)

K8+080(右)

软基

14.833

2013-2-1

15.722

2013-2-1

2013-2-22

21

0.2

17

17

24.3

0.81

K7+880(左)

河塘

11.182

2013-2-2

14.51

2013-2-2

2013-2-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