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8883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docx

陕西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陕西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

及顶层设计框架

 

二〇一三年二月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涉农部门和相关组织机构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

一发展现状

(一)我省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成效。

1.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

截至2011年,光缆线路已覆盖所有乡镇,100%乡镇、73%的行政村通宽带,100%行政村通电话,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4%,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省所有县(区)城区及大部分乡镇;农村宽带用户数量高速增长,已发展至70万余户;完成350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2.信息资源建设成果显著

全省构建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政务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即“两网、四库、两中心、一平台”。

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信息入村,形成27914个农村信息服务站为终端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本框架。

完成了金农工程一期建设,建成了“陕西农业网”,11个市级、104个县级农业信息网和17个省级农业专业网。

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办公室建成30118个远程教育基层终端接收站点及远程教学资源库等;省科技厅建有1239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星火远程科技教育网;省文化厅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有14.8TB的文化信息资源,播放站点覆盖所有行政村;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覆盖全省农村2万多所学校;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计生委、省气象局等厅局分别建成一批卓有成效的业务管理和专业服务应用系统及数据库。

3.信息化服务运行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

各涉农部门均设立了信息化职能机构,各市县设有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大部分乡镇成立了信息服务站,行政村设有专/兼职信息服务人员。

各类信息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渠道实现快速、准确地上下传递。

探索形成“白河模式”、“大荔模式”等新型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

社会企业的“农信通”、“信息田园”、“电子农务”等信息服务平台,平均年服务人数400余万。

初步形成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运行和管理体系。

(二)我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网络覆盖率、用户带宽、终端有效使用率还比较低,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对落后,未很好地解决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2.各涉农部门对自有专业信息资源实行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不畅、缺乏共享。

3.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标准规范体系,投入分散、无法形成合力。

4.限于经济、社会等条件约束,面向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不足。

二需求分析

通过广泛调研和综合分析,在涉农管理及服务、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对信息化有以下需求。

(一)政府涉农管理和服务对信息化的需求

目前,为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统一目标,各级政府和部门纷纷加强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明显。

需要提高政府的信息采集能力,建立和共享多类型信息采集终端网络和跨部门的信息采集人员队伍;需要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信息资源存储、加工和分析过程中,集中发挥政府部门优势,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和专业开发;需要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超越部门间的分隔限制,实现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多用途、多用户的综合利用;需要提高信息的传播能力,共享统一网络线路资源和建立统一网络服务窗口。

(二)现代农业生产对信息化的需求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密不可分。

需根据我省地区环境和适应种植作物品种,建立地区性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公共服务系统和数据库等;建立农业专家远程诊断与指导系统,提高农业专家的支持服务效率,提高农业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建立农业生产指挥调度平台,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生产动态信息,为指导生产、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农产品溯源及销售对信息化的需求

食品安全已成为广受关注的重大公共问题。

为提升陕西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级,形成陕西省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需实现农产品流通的全程追溯,即对农产品从原料供应、加工、包装等整个过程进行全程追溯管理。

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需建立权威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结合电子支付、信息技术等手段,提供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意见征询等网上交易和管理全程服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保障交易安全。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为宗旨,以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目标、规范运作为原则,加快完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营造广大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环境,全面提高我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到2017年,实现我省农村10M宽带入户、偏远山村4M宽带入户。

全省各乡镇分别建成2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1个专业信息服务示范站;充分发挥运营商的信息传播渠道优势,70%以上的涉农信息可通过个人终端获取。

建成陕西省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融合涉农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实现部门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

统筹规划,统一规范,按职能开发各类涉农业务系统,并集中部署到省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31个重点示范镇“数字化城镇”。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农村生活服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建设陕西“感知农业”体系,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示范园(区)。

建立起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公益加市场的信息服务模式,构建覆盖全省的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实现“一网对农村、一站对农村、一卡对农村”,初步达到“知农、为农、应农”信息化发展目标。

第一期目标:

(2013年)

启动农业农村基础信息库、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网站建设;完成15个重点示范镇“数字化城镇”建设;梳理各有关涉农厅局业务资源,启动一批业务系统建设;建立信息交换与共享规范。

第二期目标:

(2014—2015年)

完成农业农村基础信息库、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省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站的建设,实现各涉农部门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完成剩余重点示范镇“数字化城镇”建设;完成“一网对农村”和“一站对农村”建设;完成10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1000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500个专业信息服务示范站;与通信运营商共同建设多种信息推送渠道;各有关厅局完成1~3个涉农业务系统;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一卡对农村”示范点建设。

第三期目标:

(2016—2017年)

实现我省农村10M宽带入户、偏远山村4M宽带入户;完成20个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2000个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1000个专业信息服务示范站;实现“一网对农村、一站对农村、一卡对农村”,一网覆盖率达到100%,一站覆盖率达到100%,一卡覆盖率达到50%;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形成公益加市场的信息服务模式。

专栏一

一网对农村:

依托我省已建成的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骨干网,完善信息入村工程,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的网络互联,并建立省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我省对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统一支撑基础网络。

一站对农村:

依托上述“一网”和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建立农业农村信息门户网站及各类为农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对农民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一卡对农村:

以农村居民健康卡为基础,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农村现有的低保存折、农业补贴卡、小额支付消费卡等内容,为农民提供方便的“一卡通”服务。

专栏二

知农:

感知农业农村相关的各类信息,既要知道农民的需求,又要了解农业技术和市场行情。

为农:

为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提供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公共医疗、福利救助、文化传播等各类涉农信息服务。

应农:

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响应农民需求,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抢险救灾、应急指挥、疫病情预防、农情预警等。

四总体设计

(一)总体架构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中涉及的业务部门,包括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科学技术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环境保护厅、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省气象局等。

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基于省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各涉农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涉农业务系统;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体系,完成涉农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立农业农村基础信息库;配合数据采集系统完成数据内容的完整采集,构建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各涉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网对农村服务、一卡对农村服务、一站对农村服务的农业农村信息化设计的总体架构。

图1农业农村信息化设计总体架构图

(二)涉农业务梳理

通过梳理各厅局现有业务,形成以下涉农业务信息资源表。

表1涉农业务信息表

序号

部门名称

业务信息资源

1

省委组织部

农村党员统计、培训,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业专业人才、大学生村官选调

2

省发改委

全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及有关政策,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和实施

3

省教育厅

农村教育发展规划、农村教育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教学支持公共服务体系

4

省科技厅

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方针政策、农业领域科技资源统筹创新工程计划、科技扶贫计划、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发布、农业重大专项和产业化项目实施信息等

5

省民政厅

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各项救助政策和实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社区服务体系

6

省财政厅

农业预算、统筹,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及项目、支农专项

7

省工信厅

电子政务,涉农信息化推进,信息入村

8

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农民工工作综合性政策和规划

9

省国土资源厅

地籍管理、土地征用、城乡建设用地管理、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

10

省住建厅

规范村镇建设、城乡规划

11

省水利厅

农村生活用水、农田水利、防汛抗旱、水文站网、灌区信息

12

省农业厅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农业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交易

13

省林业厅

农村林业管理,防沙治沙、采种育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和防护林建设,林业产业和农村林业改革等

14

省商务厅

农资流通、农产品交易及相关政策

15

省文化厅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服务

16

省卫生厅

农村卫生管理、服务体系,农村常见病防治信息,卫生机构分布信息

17

省计生委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宣传教育

18

省环保厅

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污染源检测,污染防治管理

19

省中小企业

促进局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经济运行的监测、统计和分析,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20

省扶贫办

全省贫困区域分布、扶贫政策、扶贫就业指导

21

省气象局

干旱评估预测信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粮食作物产量信息、农作物生育进程信息

(三)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利用省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提供机房资源、网络资源、数据灾备资源、安全保障资源、运维服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六大基础资源的共享,促进部门信息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

1.三级管理,五级服务体系

“三级管理,五级服务”的全省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如图2所示。

图2三级管理,五级服务示意图

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省农业厅牵头实施,其他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市、县建立相应的工作协作机制,县级农业部门区域协调推进,以此建立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

基于三级管理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省、市、县、镇、村五级各类用户提供涉农信息服务。

2.基层信息服务模式

推广、扩充“白河模式”和“大荔模式”,将其有机结合,并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利用云平台的先进理念,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系统资源等共享。

如图3所示:

图3涉农信息服务示意图

3.运维支撑服务

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应用系统部署到省、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及县级统一平台,依托省、市、县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体系统一运维和监控。

加快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建设。

(四)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是支撑业务目标实现,支持服务构件、数据资源及部署所需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技术架构和服务接口等技术要素的结构化集成。

技术架构如图4所示,分层功能如下:

应用服务展现层:

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人机交互功能;

应用服务层:

为业务展现与受理交付层提供应用服务功能;

平台构件层:

包括各业务系统公共构件、公共平台、共用中间件等;

数据资源层:

面向应用提供数据资源服务;

基础设施层:

为涉农信息系统部署提供基础设施。

图4技术架构示意图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基础网络设施

利用我省已建成的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骨干网,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实现省、市、县、镇、村五级的互联互通,实现“一网对农村”的信息化服务高速通道。

到2017年,实现我省农村10M宽带入户、偏远山村4M宽带入户,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

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IPTV、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业务在农村的应用。

2.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

以农业村级信息服务站为主体,综合各部门农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站。

3.专业信息服务站

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等为依托,建立专业信息服务站。

(二)加强涉农公共资源建设和共享

对基础资源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各涉农部门业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资源、服务全局。

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体系,完成涉农信息资源共享。

由农业厅牵头,整合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科研单位的各类涉农信息资源,建立全省涉农信息基础数据库;梳理各涉农部门的业务系统,建成省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融合面向农业农村的各类应用服务。

(三)按职能建设业务应用系统

各涉农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求,按照“统筹规划、统一交换、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业务应用系统。

表2农业农村信息化业务系统

农村服务类型

序号

建设任务

责任部门

1

省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农业厅、工信厅

2

农业农村信息门户网站

农业厅

3

农村文化资源共享系统

文化厅

4

农村教育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教育厅

5

农村教育教学与学习支持公共服务系统

教育厅

6

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卫生厅

7

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卫生厅

8

农村一卡通

卫生厅、财政厅、民政厅、工信厅、农业厅

9

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气象局

10

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系统

人社厅

11

防汛抗旱信息服务系统

水利厅

12

森防信息平台

林业厅

13

植物保护预警系统建设

林业厅、农业厅

14

农业生产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

农业厅、气象局

15

农村水资源信息管理

水利厅

16

农村土地资源信息管理

国土资源厅

17

农资市场运行监测及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厅、商务厅

18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农业厅、质监局、商务厅

19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平台

商务厅、农业厅

20

农业专业类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厅

21

粮食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厅、粮食局

22

农机购置补贴系统

农业厅

23

农业指挥调度系统

农业厅

24

农业宏观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农业厅

25

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系统

农业厅、科技厅

26

专家远程诊断系统

农业厅、科技厅

27

农业科学图书馆和文献信息系统

文化厅、科技厅

28

星火远程科技网

科技厅

29

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农业厅、工信厅

30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专业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员队伍

农业厅

 

31

扶贫统计信息化平台

扶贫办

32

农村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系统

农业厅、测绘局

33

农村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

农业厅、工信厅

34

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系统

中小企业促进局

35

农村教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教育厅

36

农村污染源监测系统

环保厅

37

党建网站系统

组织部

38

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系统

组织部

39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组织部

40

“数字化城镇”示范工程

工信厅

(四)形成公益加市场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政府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的管理和应用,提供公共资源,引导运营商和专业机构拓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形成公益加市场的信息服务模式。

1.政府提供有效管理和公益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各级政府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机构和保障体系,统筹政府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制定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政策、规章制度和标准,建设一批重点涉农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实现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管理手段和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2.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拓展信息化服务方式

鼓励各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在公益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农业农村信息化产品开发、信息服务、应用推广以及信息服务形式的创新,通过增值服务获取合理利润。

发挥运营商信息终端普及率高的优势,提高信息服务的覆盖率。

3.农村用户享受信息普遍服务

农村用户通过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IPTV等渠道享受公益性信息服务,有偿使用商业增值信息服务,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促进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