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8611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十四诗品绎译.docx

二十四诗品绎译

《二十四诗品》绎意

原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有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假设为生平。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大难,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金尊酒满,伴客抚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己,假设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反气,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青春鹦鹉,杨柳楼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

动气远出,不着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生,造化已奇。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

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假设其天放,如是得之。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竹,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

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

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

适苦欲死,招憩不来。

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假设为雄才。

勇士拂剑,浩然弥哀。

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

如觅水影,如写阳春。

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

俱似大道,妙契同尘。

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

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假设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

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

缑山之鹤,华顶之云。

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

如不可执,如将有闻。

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

欢乐苦短,忧愁实多。

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

倒酒既尽,杖藜行歌。

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假设纳水輨,如转丸珠。

夫岂可道,假体如愚。

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

超超神明,返返冥无。

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二十四诗品》绎意

作者未知

最近几年来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辩,可是从有关研究进展的情形看,目前并无确切证据能够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高作的深切分析,却能够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专门大的。

因此在不可否定司空图高作权的情形下,咱们还能够作为他的高作来看。

可是不管是不是他所作,《诗品》表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那么是超级明显的,咱们也应该从如此一个角度来熟悉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

我在给研究生教学司空图诗论进程中,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这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文艺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特点,或许是有帮忙的。

因此特提出来向同行专家请教。

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1 雄浑

【原文】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爲雄。

具備(注:

他本作“备具”)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译文】华丽的文辞涌此刻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转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述,把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明白得“雄浑”,对熟悉《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第一要知道“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那么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

“又谓:

盛唐之诗,雄深雅健。

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那么用健字不得。

不假设《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

毫厘之差,不可不辨。

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

”“雄浑”和“雄健”虽只一字之差,但在美学思想上那么相去甚远。

此处之“雄浑”是成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如用儒家的美学观来讲明,比如说用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辉煌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或“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来讲明,就和原意相背离了。

首二句是讲的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如无名氏所说:

“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腓,原是指小腿肚,擅长屈伸转变,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转变无穷之姿态。

所谓“真体”者,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

“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因此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道家之真是和儒家之礼相对的。

《天道》篇云:

“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何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刻意》篇又云: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秋水》篇云:

“曰:

“何谓天?

何谓人?

’北海假设曰: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

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世世》篇记载那棵能够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嗤之以鼻的木工说: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效,且得有此大也邪?

”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

“人皆知有效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同上)首二句讲的确实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

次二句“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对“雄浑”的具体说明。

“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

”“虚”,是自然之道的特点,《庄子•人世世》云:

“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天道》篇又云: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虚,故能包括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遇。

下句“积健为雄”的“健”和严羽批评吴景仙的“雄健”之“健”不同。

“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所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

此处之“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朝孔颖达《正义》云:

“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日夜不息,周而复始。

”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断地运动,周而复始,日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此品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所谓“具有万物,横绝太空”者,指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对抗。

恰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那么芥为之舟;置杯焉那么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那么其负大翼也无力。

”大鹏之因此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因为它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运行的广漠空间,故气魄宏大,无与伦比。

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存,因此才会表现出雄浑之体貌。

故如“荒荒油云,浑沦一气;寥寥长风,鼓历无边”(《浅解》),雄极浑极,而不落痕迹。

那个地址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无拘无束,飘忽不定,浑但是生,浑但是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它们都是自然界中天生化成而毫无人为作用的现象,也正是自然之道的表现。

那个地址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式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大体批评方式。

后四句那么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归纳。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确实是“返虚入浑”,上句为虚,下句为浑,此云“雄浑”境遇的取得,必需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

“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

“‘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因此经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即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那么其应亦元穷也。

”又《那么阳》篇云: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

“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也确实是说,一切任乎自然那么能无为而无不为。

说明此种雄浑境遇之取得必需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这实际也确实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

“‘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雄浑”之因此放在二十四品之首,应该说不是偶然的,它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确实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遇。

它所表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整体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美,如老子所说的: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正象严羽所说:

“气象混沌,不可句摘。

”这确实是司空图所说的: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例如王昌龄的《参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

”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又如王维的《终南山》:

“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山峰宏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水曲折,潺潺流过。

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

第二,它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庄子以为“天乐”的特点,即是“应之自然”,“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庖丁解牛之因此能达到神化境遇,也正是因为它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全为宇宙间天然景象,岂有丝毫人为造作之意?

必需“持之匪强”,方能“来之无穷”。

《庄子•应帝王》篇讲过如此一个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天籁、地籁、人籁之区别就在天然仍是人为,天籁不仅不依托人力,也不依托任何其他的外力,因此是最高的美的境遇。

第三,它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

自然之道本体所具有的“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的特点,决定了雄浑诗境这种含蓄的性质。

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包括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日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它开拓了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想像力的空间,启发了读者各不相同的审美制造能力。

所谓“返虚入浑”,即是以无统有,以虚驭实,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不管是“蓝田玉烟”仍是“羚羊挂角”,都会令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予人以“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这后两种美在前面所举的王昌龄和王维的诗中也能够清楚地看出来。

第四,“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

因为它浑然一体,而不落痕迹,诚如严羽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有“不知因此神而自神”的特点。

第五,“雄浑”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而不是静止的、僵死的、缺少动气的静态的美。

“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而不是平面的。

它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 冲淡(注:

《诗家一指》本作“中淡”。

【原文】素處以默,妙機其微。

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译文】作家平常维持着沉静的试探,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路高飞。

这境遇像温暖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仿佛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乡。

偶然达到冲淡,并非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若是停留在表面描述,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能够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

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彼此补充的。

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可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大体方面,那么是和“雄浑”一致的。

因此“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首二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确实是所谓“真人”、“畸人”的思想精神境遇。

“素处以默”是要维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

什么是“素”呢?

《庄子•马蹄》云:

“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刻意》篇云: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素处”即是指“真人”平素居处时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

“默”即是静默无为,虚而待物。

《庄子•在宥》篇云: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妙机其微”是说由虚静那么可自但是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的转变。

机,天机,即自然。

微,幽微,微妙。

《庄子•秋水》篇云:

“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因此然。

”又《至乐》篇云:

“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三四句是一种比喻,太和,郭解云:

“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庄子•天运》篇云:

“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按:

此段当为郭象注文,是对“天乐”的说明。

“饮之太和”,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

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和造化默契也。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

“饮之太和,冲也;独鹤与飞,淡也。

”其实没必要分得那么死。

“冲”确实是“浑”,其实质都是“虚”。

“返虚入浑”,“浑”是虚的表现;“饮之太和”,即是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遇,“惟道集虚”。

中四句再作比喻,刻画出一个冲淡的境遇。

惠风,郭注:

“惠风者春风也。

其为风,冲和澹荡,似即似离,在可觉与不可觉之间,故云荏苒在衣。

”春风吹拂衣襟,轻轻飘荡。

它吹过幽静的竹林,发出悦耳的乐音。

幽人切身经历这种境遇,不觉神思恍忽,心灵哆嗦,自但是生载与俱归之意。

此真冲淡之美境也!

后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

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直致所得,以格自奇”,有如钟嵘所说:

“‘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

”均属“知非诗诗,未为奇奇”之作,假设欲以人力而强求之,那么无所寻窥,亦决不可得。

此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

明人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说:

“每事过求,那么当前妙境,忽而不领。

前人谓眼前景色,口头语言,即是诗家体料。

”“绝去形容,独标真素,此诗家最上一乘。

”冲淡之境全在神会,而不落形迹,故“脱有形似”,那么“握手已违”。

“冲淡”之境,当以陶渊明、王维诗作为最,诚如东坡所谓“发纤nóng@①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也。

他又在《评韩柳诗》中说:

“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苏辙《追和陶渊明诗引》中引苏轼说:

“渊明诗作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司空图对王维诗的评判也是如此。

“冲淡”之美和“雄浑”之美相较,虽在风格上有所不同,可是也一样具有整体之美、自然之美、含蓄之美、传神之美、动态之美,正如司空图所说:

“王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者?

”二者在哲学思想基础上也是很一致的。

可是,和“雄浑”之美相较,“冲淡”之美显然又有着不同的特色,大体说来,“雄浑”之美具有刚中有柔的特色,而“冲淡”之美那么是柔中有刚。

“雄浑”之作一样说往往气魄宏大,沈著痛快,而“冲淡”之作一样说往往冲和淡远,优游不迫。

如王维的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又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但是,这二者又不是绝对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能够“兼济”的,有的诗在冲和淡远当中也能够有沈著痛快,比如上面所举王维的《终南山》确实是在冲淡当中含有雄浑美特色的作品。

因此王渔洋在《芝廛集序》中说:

“古澹闲远而中实沈著痛快,此非流俗所能知也。

”“沈著痛快,非惟李、杜、昌黎有之,乃陶、斜、王、孟而下莫不有之。

”这确实是因为对具体的诗来讲,往往不只是一种类型的风格,而是能够兼有其它美的,而从《二十四诗品》说,事实上每一品中都含有一些一起的大体的美学特色。

3 纤秾(nóng)

【原文】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幽谷(注:

他本作“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爲新。

【译文】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显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切如此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讨,永不断步,就会和历代佳作一样新鲜。

“纤秾(nóng)”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式来写的。

王渔洋《香祖笔记》中说: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形容诗境亦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意象批评方式始于六朝,李充《翰林论》评潘岳的诗云:

“如翔禽之有羽毛,衣被之有绡縠(hú)。

”又《世说新语•文学》篇云:

“孙兴公云:

‘潘文烂假设披锦,无处不善。

陆文假设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钟嵘在评颜延之时那么引用汤惠休的话说:

“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采镂金。

”他在评谢灵运的“名章迥句”、“丽典新声”时说:

“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评范云的诗说:

“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又评丘迟的诗说:

“点缀映媚,如落花依草。

”这种意象批评的方式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过许多运用,例如《风骨》篇论“风骨”和辞采关系时说:

“夫翚(huī)翟备色,而翾xuān@④翥百步,肌丰而力沉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

文章才力,有似於此。

假设风骨乏采,那么鸷集翰林;采乏风骨,那么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章之鸣凤也。

”《隐秀》篇论“自然”与“润饰”之关系时说:

“故自然会妙,譬卉木之耀英华;润饰取美,譬缯帛之染朱绿。

朱绿染缯,深而繁鲜;英华曜树,浅而炜烨,秀句因此照文苑,盖以此也。

”这些尽管不是论作家,但其批评方式是相同的。

此品杨振纲引《皋兰课业本》云:

“此言纤秀秾(nóng)华,仍有真骨,乃非俗艳。

”这一点很重要,“纤秾(nóng)”尽管色彩鲜艳,风光秀丽,但绝无浅俗鄙俚之态,而仍有“真体内充”之实。

它尽管描述具体,刻画细腻,但毫无人工雕琢痕迹,而显出一派天机造化。

它尽管清楚可见,明白如画,但并非一览无余,而令人感到韵味无穷。

它和“雄浑”、“冲淡”之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前四句没必要如郭解所析,一句言纤,一句言秾(nóng),它是对深谷春色的生动描述。

在幽深山谷见春水泉涌,更有美人时隐时现,纤纤秾(nóng)之内含纯洁之态,艳丽当中蕴高雅之趣。

中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补充,进一步写深谷周边春色的方方面面:

满树碧桃与美人之隐现互衬,更觉鲜艳夺目;温暖春风和流水之采采相映,愈显春意盎然。

杨柳飘拂沿水边路曲而阴影连绵,流莺婉啭随山谷幽深而此起彼落。

这一切是何等诱人,而又何等让人流连忘返啊!

由此可见,“纤秾(nóng)”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声”、“色”之美。

进而引出最后四句,循此纤秾(nóng)之境而乘之愈往,必能愈识其内含之真理:

于纤秀秾(nóng)华当中存冲淡之韵味,于色彩缤纷当中寓雄浑之真体。

故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自然溢于言表,纤秾(nóng)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纤秾(nóng)”的特色是在纤巧细微而华艳秀丽,但又高雅自然,含而不露。

或许咱们能够举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来讲明这种特色:

“千里鸳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桃红柳绿、楼台掩映当中,诗人又寄托了何等深沉、含蓄的感慨啊!

4 沈著

【原文】綠林(注:

他本作“绿杉”。

《诗家一指》本亦作“绿杉”)野屋,落日氣清。

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假设爲生平。

海風碧雲,夜渚月明。

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译文】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不时听到鸟的鸣声。

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我想念的游子并非遥远,好象仍然相处互慰生平。

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这一品也是很典型的意象批评之范例,写一个隐居山野的幽人之沈著心态,来讲明具有此种风格的诗境美。

首四句描述山野幽人居住的环境和行为举止,野屋而处绿林当中加倍显其幽静,时刻正在日落以后,愈觉空气清新,幽人脱巾独步漫行于旷野当中,唯闻婉转鸟声不时从林中传来,那么其精神状态之从容沈著亦不待言。

中四句写幽人内心思想状态,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怀念,“鸿雁不来,之子远行”,但是又恍如感觉所思之人并非遥远,似乎就在眼前故足慰生平。

这是从人的心理、情感上来写沈著的意念。

后四句是写自然境象以表现沈著之特色,郭解云:

“海风碧云,指动态的沈著;夜渚月明,指静态的沈著。

海风而衬以碧云,阔大浩瀚,状壮美的沈著;夜渚而兼以月明,幽静明彻,状优美的沈著。

”又说:

“窃以为大河前横,当即言语道断之意。

钝根语本谈不到沈著,但佳语说尽,一味痛快,也复不成为沈著。

因此要在言语道断之际,而成为佳语,才是真沈著。

”这是比较符合原意的。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本为佛家语,见《止观》五上。

僧肇在《涅盘无名论》中说:

“涅盘非有,亦复非无。

言语路绝,心行处灭。

”道断即是路绝,谓思维和语言已经无法达到,这说明沈著之美也具有超绝言象的含蓄美。

而所谓“海风碧云”,也和“荒荒油云,寥寥长风”一样,有雄浑之美。

而从幽人的精神境遇也是冲和淡远,超脱红尘的。

沈著的特点,晚清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

“平昔求词于词外,于性情得所养,于书卷观其通。

优而游之,餍而饫之,积而流焉。

所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

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

纯任自然,不假锤炼,那么沈著二字之诠释也。

”故《皋兰课业本原解》云:

“此言沈挚当中,仍是超脱,不是一味沾滞,故佳。

盖必色相俱空,乃见真实不虚。

假设落于迹象,涉于言诠,那么缠声缚律,不见玲珑透彻之悟,非因此为沈著也。

”这是比较能说明沈著之特点的。

依照清人的这些说明,能够举王维的《终难别业》一诗为例来做一些简略的分析:

“中岁颇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