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815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84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docx

11北京市10中学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A.kgB.g/cm3C.kg/m3D.km/h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日全食现象B.

铅笔在水面“折断”

C.

树在水中的倒影D.

花瓶在镜子中的像

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4.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

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5.如图所示,是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城市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A.防止噪声进入人耳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声源产生噪声D.以上方式都有

6.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有两个等体积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分别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它们的质量比为1:

4

C.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

7.如图中所示,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

A.小于焦距

B.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C.等于两倍焦距

D.大于两倍焦距

8.看电影时,人们在电影院各个座位上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B.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银幕向各个方向都发出了光

D.银幕对光有折射作用

9.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

C.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D.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10.如图甲,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像是图乙中的

A.

B.

C.

D.

11.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

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

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12.小刚和小红一同完成了如下实验:

把一枚硬币放在一个没有盛水的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小刚注视着硬币慢慢向远处移动,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时停止移动。

小刚保持头部不动,此时小红缓缓地向杯中倒水,倒着、倒着,小刚又重新看到杯底的硬币。

要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这个实验现象,图中的4幅光路图中,能对上述实验现象做出正确解释的是

A.

B.

C.

D.

13.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

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向20cm处的过程中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14.小红将装有适量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物理书前适当位置,看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形。

她又在硬纸板上画了一个如图乙所示的转弯标志,把它放在图甲中物理书的位置,可能看到的是图中的

A.

B.

C.

D.

1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距透镜24cm的位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16cm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烛焰清晰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f可能是

A.6.6cmB.9.6cmC.12.6cmD.15.6cm

16.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通过观察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乙图中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丙图中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D.丁图中通过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伸出长度不同的锯条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7.关于图所示的四种仪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超﹣﹣利用超声波获取人体内部信息

B.声呐﹣﹣利用次声波探知海底深度

C.验钞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D.遥控器﹣﹣靠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8.在如图所示的物理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B.

一定温度下,同种材料的物体密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D.

一定温度下,同种材料的物体密度与物体体积的关系

评卷人

得分

二、多选题

19.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D.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20.如图所示,①②③④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过程,有的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图①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说明远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③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说明近视眼的成像过程,图④能说明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21.小阳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1.0×103

0.9×103

酒精

0.8×103

2.7×103

水银

13.6×103

8.9×103

 

A.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

B.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铝块和实心铜块,铝块的体积一定小于铜块的体积

D.把400g酒精倒掉2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

22.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考体育测试所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2kg

B.一支普通新铅笔的总长度约为35cm

C.普通教室的门高约为2m

D.一位初中生跑1000m所用的时间约为50s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23.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_____cm。

24.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颜色屋”,如图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各色家具,墙上有“光影之绚”四个大字。

(1)“颜色屋”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_____的。

(选填“变化”或“不变”)

(2)图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组成的;

2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若秒表每格为1s(实验中指针没有转过1圈),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这种研究物理的方法叫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27.小明在走近玻璃门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在玻璃门中的像越来越大,请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

_____。

28.小明在探究某个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时,通过测量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式:

s=_____。

t/s

2

4

6

8

10

12

s/m

1

2

3

4

5

6

 

评卷人

得分

四、作图题

29.如图所示,一束光沿水平方向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反射光线。

(______)

30.如图所示,SA表示从空气斜射向平行玻璃砖上表面的一束光,请画出这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大致方向)。

(______)

31.在图中,入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轴,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______)

32.如图所示,AB表示平面镜前的物体。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

(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五、实验题

33.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谋,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

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5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与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kg/m3。

34.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当3t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m/s。

3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磊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找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60

1.89

B

60

1.02

C

80

0.76

D

E

100

0.76

F

80

1.02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则表中所缺数据为:

_____cm_____mm2。

36.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M是一面水平放置的小平面镜,上面竖立着一块用来显示光传播路径的半圆形的屏。

这个屏是由两个大小相同的1/4圆平面E、F连接而成的,两屏间的接缝ON与小平面镜垂直,平面F可绕接缝ON转动。

小明用此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下面是小明部分探究实验步骤:

①如图所示,小明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在同一平面,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AO,在平面F上观察到反射光OB,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②如图所示,保持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平面F旋转到与平面E不在同一平面,在平面F上观察不到反射光,将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位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格中。

根据上述小明的部分实验步骤,你认为小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B.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关系

(2)下表是小明探究实验中的一个数据记录表:

入射角i/°

10

20

30

45

60

75

反射角r/°

10

20

30

45

60

75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知小明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

_____。

根据实验数据记录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3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

(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的实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随后,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了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要向_____移动光屏(选填“左”或“右”)。

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38.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的透明玻璃为平面镜),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

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再改变四次物体(两个叠放的红棋子)到平面镜的距离,仿照步骤②,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

(2)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___的关系;

(3)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_______。

39.莹莹想测量一玉质工艺品的密度,但该工艺品却因形状原因无法放入量筒,而可以放入烧杯中。

莹莹经过认真思考最终利用如下器材测出了该工艺品的密度。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含砝码)一架、烧杯一个、足量的水、细线、橡皮筋一根、工艺品一个。

以下是莹莹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将适量水倒入烧杯,用一条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并记录在表格中;

(2)将烧杯从天平上取下,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将工艺品用细线系好后,轻轻放入烧杯,使工艺品浸没在水中且水没有溢出,用橡皮筋套在烧杯外面与水面对齐;

(3)用天平测出烧杯、水和工艺品的总质量m2,并记录在表格中;

(4)_____。

(5)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ρ=____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0.小帆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后,知道可以靠改变物距来改变物体通过某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实像的大小,可是他看见爸爸用相机拍照时,却能够通过“变焦镜头”使景物的像变大或变小。

于是他做出猜想:

“照相机的成像特点中,物距一定时,同一物体通过焦距越大的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越大”。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到实验室借到了光具座(轨道上有刻度尺和固定光具的金属滑块)、焦距分别为5cm、10cm和15cm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F形LED灯(作为物体)、光屏、刻度尺等,如图所示。

请帮助他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如果实验中装有凸透镜的滑块一直固定在50cm刻线处不变,实验中应将装有“F”形LED灯的金属滑块放置在_____处;(选填“A”或“B”)

(2)写出实验步骤:

①将F形LED灯、凸透镜甲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将三者的中心调到_____;

②打开LED灯,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观察到LED灯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_____,将_____与_____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透镜分别换成乙和丙,不改变透镜和F形LED灯的位置,仿照步骤②再做两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简答题

4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当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他不断增大入射角,发现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于是小明得出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的结论。

请你只利用图中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评卷人

得分

七、综合题

42.42.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问题。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

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

图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

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甲所示。

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

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D.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B.加入一些液体C.移出一些液体D.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D.移出全部液体

评卷人

得分

八、计算题

43.小明爸爸开车接他放学回家,放学拥挤的马路上汽车的平均速度只有18km/h,开车从学校到小明家的距离为12km,小明乘私家车回家要多长时间?

44.我国约有4亿人需配戴近视或远视眼镜,组成眼镜主要材料的部分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树脂镜片

玻璃镜片

铜合金

钛合金

透光性

92%

90%

密度/(kg

1.3

2.5

8

4.5

性能

较耐磨损

耐磨损

较耐腐蚀

耐腐蚀

(1)一块体积为4×10-6m3的玻璃片的质量是多少?

(2)一副铜合金镜架的质量为2×10-2kg,若用钛合金代替铜合金,则镜架的质量是多大?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密度的定义是:

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单位由质量和体积的单位复合而成;

A.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kg),体积单位−−米3(m3),故密度的国际单位是kg/m3;故A正确;

BCD.而其它选项中,质量的单位或体积的单位未取国际单位,故BCD错误;

故选A.

2.B

【解析】

【详解】

A.日月食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笔在水面处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出现了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故符合题意;

C.树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花瓶在镜子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解析】

【详解】

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的小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以及关着的车门位置没有改变,所以相对于这些物体,苹果是静止的;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所以相对于列车员苹果是运动的。

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4.C

【解析】

【详解】

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在弦的长度和粗细一定时,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了弦的音调。

故选C.

【点睛】

弦的音调跟弦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在长度和粗细一定时,弦越紧,弦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粗细一定时,弦越长,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在松紧和长度一定时,弦越粗,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C

【解析】

试题分析:

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

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利用上述知识分析即可确定答案.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点评:

真正的理解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B

【解析】

解答:

A.同种物质(状态不变)密度相同,与其质量大小无关。

故A错误;B.由ρ=m/V可得:

m钢/m碳纤维=ρ钢V/ρ碳纤维V=ρ钢/ρ碳纤维=4/1,即m碳纤维/m钢=1/4=1:

4.故B正确;C.用碳纤维材料制成同一个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和在月球上的质量一样大。

故C错误;D.碳纤维产品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较轻。

而打夯的重锤要求密度较大的材质。

故D错误。

7.A

【解析】

【详解】

要用放大镜看邮票,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要小于焦距。

所以可判断出邮票到放大镜的距离不得超过焦距。

故选A.

8.A

【解析】

【详解】

A.正是由于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射出,才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看到银幕画面。

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B.如果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由于反射光线向同一方向射出,不可能使影院内每个座位上的观众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我们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是银幕反射的光进入人眼,而不是银幕本身能发光,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光线不能透过银幕射出去,所以银幕对光没有折射作用,故本选项说法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9.A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