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7624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docx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

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

这表明(  )

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

2.两宋时期,政府针对众多官员经由当时最大外贸港口广州偷渡走私贩运,屡禁而不能止的情况,陆续制定颁发了《透漏法》《漏舶法》《关防约束》《与化外人私交易罪赏法》等多部反走私或带有反走私内容的法令。

这反映了(  )

A.当时官员以权谋私问题很严重            B.宋代海外贸易受到制度约束

C.市民反对官员的偷渡走私行为            D.政府禁止官员进行经商活动

3.据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  )

A.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                            B.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

C.坊市制度己不复存在                            D.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

4.(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

“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

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

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这些举措说明(  )

A.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                        B.增加了政府财政的收入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矿工多系无籍流民,每年七月以后,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

这表明当时(  )

A.工场手工业规模大范围广                    B.矿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C.煤窑停工使流民大量出现                    D.窑主与矿工是隶属关系

6.据《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6倍。

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26倍。

这反映出(  )

A.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                    B.白银大量外流造成社会动荡

C.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D.闭关锁国下外贸仍较快发展

7.“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发明影响了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一个兴旺但不一定富有的城市家庭,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发现许多迹象证明工业化对它的生活的影响”。

下列有关佐证,正确的是(  )

A.电炉取代煤气炉                                    B.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

C.电灯代替霓虹灯                                    D.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

9.陈启沅于1873年创办一家机器缫丝厂。

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厂房占地约为1.44公顷,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

由此可知(  )

A.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B.当地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C.当地自然经济受到一定的冲击            D.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

10.1875年,外商洋行至江南制造总局考察,发现办公室秩序井然,“埋头读书者,亦多也”,但仔细观察,却发现工作人员所读之书中业务书籍很少,经书占了多数。

这说明洋务企业(  )

A.行政效率非常低下                                B.技术人员格外匮乏

C.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D.管理机制较为完善

11.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出自王玉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研究》)

人均国民收入 (1887,1920,1936,1949)1936年币值 

 

年份

1887

1920

1936

1949

国民收入(亿元)

1499

202.37

2501

1848

人口数(百万人)

3350

400

450.00

541.67

人均国民收入(元)

347

45.99

534

34.98

时期

年平均增长%

1887~19201920~1936    1936~1949

0.461.39-3.73

对以上表格中人均收入变化的分析错误的是(  )

A.1887—1920年收入增加与政府政策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

B.1920—1936年收入增加与列强侵华放松、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有关

C.1936—1949年收入减少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之间内战有关

D.1887—1949年收入变化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动紧密相关

12.布哈林说:

“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

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

”这表明他主张(  )

A.协调工农业发展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加快农业的发展

13.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民月工资(卢布)

1965

980

883

53

1975

1660

1228

120

苏联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

A.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                    B.农民劳动积极性有所增加

C.美苏争霸中实际超越美国                    D.农业集体化起到促进作用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合作组织纷纷建立,其中资源和原材料丰富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自发组织在一起。

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组织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经济共同体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石油输出国组织

15.罗斯福新政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阻力。

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总统和国会受到严厉警告。

新政推行不到3年,各州法院裁定约1600条新法违反法律,禁止施行。

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仍存在争议    B.总统通过实施新政走向了集权统治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没有显著的效果    D.与最高法院的博弈中总统处于劣势

16.1933年,罗斯福利用广播向美国人民宣称:

“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要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

仅3天后便有574家银行恢复营业。

美国银行家称之为“收音机拯救美国金融”。

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新媒体运用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B.信息化时代有利社会经济的转型

C.知识经济时代人民政治觉悟提高        D.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17.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

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国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

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的差别。

”符合此特征的是(  )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8.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高峰论坛的成功召开(  )

A.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国际舞台            B.建立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C.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推动了国际交流与经济全球化

19.这是建国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新买的牛》,“卖罢余粮赶回集,买头牛来添套犁,大家看了都欢喜”。

该宣传画最有可能是(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十年浩劫时期

20.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85)统计,1955—1957年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的增长指数如表所示

1955—1957年农业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的增长指数 

年份

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指数

粮食产量增长指数

1955

8.5

8.5

1956

5.8

4.8

1957

4.3

1.2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农村社员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B.农村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C.生产关系调整影响了农业发展            D.工农业生产比重不协调

21.1952年3月,南京首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召开,会议宣布南京地区农村互助合作组发展到2442个,农户达到17983户,占全郊区农户总数的55.9%,做到了乡乡有互助组。

这表明南京地区(  )

A.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改造运动            B.积极探索农村迅速发展新路径

C.农业发展走上了集约化的道路            D.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22.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

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

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  )

A.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                        B.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

C.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                        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23.孔子曾说:

“谁能出不由户?

何莫由斯道也?

”孟子也说: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董仲舒也认为: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据此可知,三人都(  )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24.先秦有思想家认为:

“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

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25.萧公权说:

“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意实重革命而轻受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认为该学说(  )

A.遭到了封建士大夫的批判                    B.迎合君主谋取权位的需要

C.限制君权以防止专制弊端                    D.鼓吹革命推动反专制斗争

26.“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这句名言出自(  )

A.《明夷待访录》                                      B.《日知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船山遗书》

27.明代《崔氏族谱》规定: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28.他是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开清代考据学的先河,章炳麟尤其景仰其民族精神而更名“章太炎”以示效法。

“他”是(  )

A.王阳明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29.王守仁认为:

人心一点灵明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决定天地鬼神万物的隐显存亡变化,天地鬼神万物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派生物,是人心的形体,这种思想(  )

A.与荀子的思想同出一辙                        B.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                        D.同李贽的思想相辅相成

30.下图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祭姪文稿》。

在安史之乱时,他与堂兄颜杲卿同举义旗,抗击版军,杲父子英勇就义。

颜真卿感情激昂悲愤,墨妙通神,情切意真,写下此稿。

对其评价最为贴切的是(  ) 

A.气粗字险,气郁字敛                            B.矫若惊龙,飘若浮云

C.狂不离神,乱不离意                            D.书写方正,而韵有余

31.有研究者发现,古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咏史诗发生了重大变化:

诗人品评历史治乱兴衰的标尺由事功史实变为纲常伦理;在材料取舍、史实叙述、人物得失等方面也以礼制教化、纲常名分为依据,只辨义利,不顾史实。

这一时期是(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32.下图是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孤禽图》,下项对于该作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追求个性和神韵意境                            B.注重对景物的逼真摹写

C.特别讲究布局与构图                            D.具有气势雄壮的特色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三小题,共52分。

33.(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清中叶以来,中国商品的规模发展与商业资本的壮大促使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发生重大变化。

“日羿昌”为代表的山西票号,以“汇通天下”为目标,以“诚信”等儒家思想为精神内核,积极借鉴并完善传统商业中的账期制度、合伙制度、无限责任制度、身股制度,为满足城乡百姓经济生活、促进工商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九世纪中期,清政府相继陷入与太平军、捻军的战争之中,南北失联,南方各省饷银入京不畅,清政府被迫同意票号代为汇兑饷银,票号逐渐将承汇清政府饷银或赔款作为主要业务。

据统计1862—1912的50年间,票号承汇政府金额2.2亿两,利润高达8000万两。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垮台,票号业务量骤减。

加上外资银行纷纷来华,到1932年,经历百年辉煌的票号,全国仅剩2家。

——摘编自黄鉴辉《山西票号史》

材料二1905年,在考察英国英格兰银行与美国花旗银行后,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府开办的国家银行。

户部银行总资本400万两,总行位于北京,在天津、上海、武汉等9处设立分行。

与票号主营汇兑业务不同,户部银行还经营收存出放存款、买卖金银、代人收取财物等一般银行业务。

此外户部银行还享有发行货币,经营国库的特权。

1908年,经户部奏准,户部银行改称大清银行,制定《大清银行则例》,进一步明确该行国家银行的性质。

——摘编自黄鉴辉《中国银行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山西票号兴起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票号和大清银行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票号衰落的原因。

(15分)

34.(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1890年9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35.(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高三26省9月联考)(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

……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

……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你对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认识。

(9分)

新泰一中北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单元检测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故A项错误;题干中“湖田、渚田、山田”等都带有很强的季节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可知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题干中未提及人地矛盾问题,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题干中“政府针对众多官员经由当时最大外贸港口广州偷渡走私贩运,屡禁而不能止的情况,陆续制定颁发了《透漏法》《漏舶法》《关防约束》《与化外人私交易罪赏法》等多部反走私或带有反走私内容的法令”,推知官员走私情况或参与走私严重,故A项正确;宋代海外贸易受到鼓励,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主体是“政府”,非市民,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及的是政府反对官府的偷渡走私贩运,故D项错误。

3.【答案】B【解析】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松动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商业性的行会称为‘行’‘团’或‘铺’。

政府要求‘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因此‘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以得出宋代诸行会所穿衣着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管理较严,故B项正确;坊市制度己不复存在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空前地繁荣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关市之租”“市征所算之名品”这些规定没有涉及到交易场所的变更,不能体现“坊市”的变化,故A项错误;“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不会增加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可见对商税的征收没有停止,不能体现对重农抑商的放弃,故C项错误;“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这些关税的措施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5.【答案】B【解析】题干中门头沟煤矿并无旷工人数及规模,故A项错误;题干中“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可知矿工可以自行散工,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是矿工是“无籍流民”以及其停工是矿工自行选择,故C项错误;题干中“窑主‘按公平时价,雇人工作’,到次年五月,煤窑就暂时停工,‘以避盛暑煤毒’,矿工‘即行散工’”,推知这是一种资本主义萌芽关系,雇主与雇工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6.【答案】D【解析】海禁是指禁止民间出海,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这与海禁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白银是大量流入中国,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中英贸易中中国是贸易顺差,无法得出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从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道光十三年(1832)的70年间,中英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当时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故D项正确。

7.【答案】D【解析】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是通过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殖民扩张的需要,故B项错误;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是英国打败法国,故C项错误;“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这是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

8.【答案】A【解析】电炉取代煤气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替代,且是家庭的必需生活品,故A项正确;缝纫机由电动到数控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B项错误;霓虹灯是1899年发明的,且不适宜家庭,故C项错误;电冰箱从电动到智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升级,故D项错误。

9.【答案】C【解析】中国第一批近代产业工人诞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在华企业中,故A项错误;题干中只是提及一家继昌隆机器缫丝厂,且是近代企业,非手工工场,故B项错误;题干中“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有1500多工人,95%都是女工”,再结合当时中国工业以家庭纺织业为主,继昌隆厂冲击家庭手工业,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华广泛传播至少在维新变法后,故D项错误。

10.【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企业的员工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书,没有涉及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企业的员工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书,技术人员格外匮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企业的员工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书,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