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7279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 并序》导学案 1.docx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1

1(教师版)高一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相”等一词多义及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重点和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法指导】诵读法,小组讨论法。

学习本文,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的丰富内涵,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活用现象、通假字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

然后做到正确朗读。

【知识链接】

1.补充知识

(1)偏义复词:

所谓偏义复词,就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词素组成,但意义偏在其中一个词素上,另一个词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例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赋、比、兴

南宋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即铺陈直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就是引譬设喻,即比喻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像,即联想法和象征法。

这三种方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

如《诗经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以及后来的年老色衰(比),又引出下文对女子遭遇的叙述(兴)。

这种比兴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2.作品介绍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标题为何不直言“古诗为刘兰芝作”呢?

封建社会妇女地位低下。

3.乐府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学习过程】掌握以下字音:

自缢(yì)公姥(mǔ)槌(chuí)床葳蕤(wēiruí)萦(yíng)绣腰襦(rú)华山傍(páng)摧藏(zàng)遗(wèi)施蹑(niè)丝履(lǚ)纨(wán)素榻(tà)

磐(pán)石箜篌(kōnghóu)否(pǐ)泰窈窕(yǎotiǎo)络绎(yì)鸿鹄(hú)

踯躅(zhízhú)幡(fān)青骢(cōng)马赍(jī)钱鲑(xié)珍晻晻(yăn)

仕宦(huàn)拊(fǔ)掌玳瑁(dàimào)伶俜(língpīng)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敲打

(3)箱帘六七十“帘”通“奁”,盛物之器.(4)蒲苇纫如丝“纫”通“韧”

(5)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6)虽与府吏要“要”通“邀”

(7)摧藏马悲哀“藏”通“脏”

2、解释下列加点的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3)我有亲父兄即同胞兄,亲哥哥。

(4)我有亲父母这里指母

(5)逼迫兼弟兄这里指兄。

(6)其日牛马嘶这里指马。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所施用

(2)启阿母告诉(3)萦苦辛缠绕(4)若见录记

(5)赍钱赠送(6)白公姥禀告(7)致不厚招致(8)卒大恩尽,终

(9)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10)否泰如天地坏运气,好运气

4、“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

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

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

⑤枝枝相覆盖⑥仰头相向鸣⑦黄泉下相见

(3)名词,命相,相貌。

如:

儿已薄禄相

二、课堂学习与研讨

1、阅读课文后,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结为恩爱夫妻。

但刘兰芝却为婆婆不容,遭到封建家长婆婆的百般刁难,忍无可忍,只好自请回娘家。

焦、刘“誓死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太守先后登门替儿子求婚,仲卿闻知此事,急见兰芝,生人作死别。

在完婚那天,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也自挂东南枝。

尔后双双化成鸳鸯,相向而鸣。

这个美好的故事传说就演化成了这首我国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2、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每部分内容。

全文可分为6大部分,每部分划分如下:

起兴:

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开端):

兰芝自遣

(2)

兰芝自述兰芝自遣府吏求情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发展一):

夫妻誓别(3-12)

别焦母别小姑夫妻别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发展二):

兰芝抗婚(13-21)

刘母悲伤太守提亲被逼应许备婚备装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高潮):

双双殉情(22-31)

夫妻诀别府吏别母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尾声):

化鸟双飞,告诫后人(32)合葬、鸳鸯和鸣合葬、鸳鸯和鸣的尾声有何意味?

——浪漫主义的结尾,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歌颂爱情,祝福爱情。

托物“孔雀”起兴——兰芝自请回家——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兰芝、仲卿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情——合葬化鸟双飞

3.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鉴赏课文的精彩部分,分析刘兰芝、焦仲卿、焦兄、焦母的性格特点。

(点拨:

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一般有如下: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刘兰芝:

坚强、持重、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又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对爱情忠贞不渝。

分析:

一、第2节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赋),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的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知书达理富有教养

“君既---相见常日稀”:

忠于爱情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勤劳能干

“大人故嫌迟”,这一“故”字能反映哪些内容?

既显示了焦母的异常挑剔,也表现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兰芝为什么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遣归?

1不堪凌辱2她明白焦母的意图,深知遣归一事无可挽回自尊、刚毅

二、第9-12节:

1。

第9节“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去的微妙心理。

这一段话作者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铺陈,即铺叙,详细地叙述。

本段写刘兰芝“严妆”,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流光溢彩美到极致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素雅用情专一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自然天成美丽动人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仙女下凡美若天仙

兰芝为何鸡鸣欲曙即起?

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

打扮时为何事事四五通?

临别时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爱仲卿,欲去又不忍的微妙心理。

这一段对刘兰芝的外貌进行描写目的何在?

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铺垫。

2.第10节:

拜母别姑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念母劳家里。

”告别婆婆:

谦逊温柔通情达理“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此段话写兰芝与婆婆告别,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话表面上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

(不卑不亢,有教养、有尊严)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háng)。

以上与小姑的告别惜别小姑:

情深意切人情浓厚

倔强、善良、对小姑的依依不舍的深情。

嘱咐小姑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知书达理体贴婆婆的好媳妇姑嫂关系本不易相处,可是兰芝“却与小姑别”时“泪落连珠子”,这说明什么?

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懂礼仪、易相处。

这也与焦母的不容形成对比。

辞小姑时是落泪,辞焦母时不落泪,足以体现兰芝什么性格?

倔强不卑不亢

对婆婆:

突出其倔强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有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对小姑:

心地善良,“知礼节”。

3、第12节:

夫妻誓别“俯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感君区区怀!

君既若见录,……蒲苇纫如丝,……我有亲父兄,……逆以煎我怀。

”以上表现了兰芝怎样的特点?

她看清问题,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

然而她爱仲卿,也知道仲卿爱她,儿女深情使她对冷酷的现实仍然不得不抱着一丝幻想,幻想团聚。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认为两人“同是被逼迫”;她对爱情更是忠诚。

“何言复来还!

”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尊严。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深爱仲卿,面对冷酷现实仍有一丝幻想“感君区区怀”“同是被逼迫”他对仲卿的体贴谅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铺苇位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对爱情的忠贞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表现了兰芝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

她从来没有向恶劣的环境低头。

三、24-26节

提亲“可自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忠于爱情

四、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兰芝通情达理,深知自己和仲卿同是被压迫的人,她理解仲卿的痛苦,表现出宽大的胸怀,也显示了忠贞、坚强的品格。

用语平淡,含意丰富,令读者深思。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鮭(xié)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此处用铺陈(赋)的手法写了太守家的婚事排场,其用意事什么?

豪华的排场,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形成对照,强化了故事的悲剧性,反衬了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

“举身赴清池”没有一点犹豫和迟疑,外柔内刚,自有主意,忠于爱情。

形体美品质美(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精神美

•一个富有教养、聪慧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忠于爱情。

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

2、焦仲卿: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

焦仲卿忠于爱情,情深意重,而不敢直接反抗,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屈求全。

充满叛逆精神,但有点懦弱。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槌床大怒后,“府吏默无声”“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仲卿对兰芝的感情始终如一,而对母亲的感情却有所变化。

试指出这种变化,并体会其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开始——既孝又怨,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强有力的反抗。

府吏谓新妇:

“贺卿得高迁!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表现了焦仲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表现出焦仲卿因不了解情况,对刘兰芝有误解;但“磐石”句也表达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

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决绝。

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他的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幻想到绝望,由软弱到坚强的过程。

这位忠于爱情的人物,跟兰芝一样是充满叛逆精神的。

3、焦母:

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

她极端的蛮横无理,对于兰芝的美德,仲卿夫妇的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独断专行,强行拆散。

她对仲卿是软硬肩施,一会儿(逼谴时)是恶语威胁: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一会儿(阻死时)又是好言诱哄: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目的是要仲卿速谴兰芝,除去眼中钉,以维护她的家长权威。

这充分暴露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丑恶本质。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独断专行、蛮横无理、自私自利、毫无人情味……

4、刘兄:

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见利忘义,冷酷无情,尖酸刻薄。

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他对兰芝粗暴训斥,“作计何不量!

”显得盛气凌人。

“先嫁……足以荣汝身。

”足见他趋炎附势,见利望义。

“不嫁义郎体,其欲往何云?

”一句弦外之音是:

“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

”这分明是在下逐客令,可见其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一副典型的市侩面孔。

总结:

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

1、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

2、通过描写人物对话,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细节描写

4.探究:

(1)面对一个如此聪明、勤劳、善良、美丽的儿媳,婆婆为什么不能容她?

1.原因在于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平日的言行,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三从四德)

2.原因在于兰芝多年不生育,没有生下一男半女。

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原因在于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门第观念)

4.长期寡居,蛮横无理。

原因在于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因而必欲逐之而后快。

(寡母恋子情结,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礼记·本命》中载:

“妇有七去: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2)刘兰芝最后为什么选择了殉情?

是谁害死了这对恩爱夫妻?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冷酷的现实使她放弃了最后的一丝幻想,只有死才能厮守相爱,只有死才能警醒世人,所以她选择了殉情。

焦母、刘兄表面上看是杀害刘兰芝、焦仲卿的凶手,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拆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并非其本意,他们主观上的愿望还是希望维护自己亲人终身幸福,但是,客观上他们失败了。

问题的深刻性在于:

兰芝、仲卿毕竟是通过他们的手直接害死的。

他们在作为受害者的同时,也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

这种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本文以时间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矛盾冲突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3)你是赞成刘兰芝、焦仲卿私奔,还是赞成他们殉情,请分别阐述理由。

焦仲卿和刘兰芝能否私奔?

当时以“忠孝”为社会核心的道德体系中,焦仲卿违背了焦母就是意味着背上“不孝”之罪,他毫无疑问会失去“府吏”之职,如果脱离焦母不仅会受到社会遣责,而且可能会被绳之以法,焦仲卿和刘兰芝不会这样“不识时务”,所以,当时社会伦理道德钳制着他们的自由和幸福。

也就是说他们不可能私奔。

5.分析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以具体问题探讨的形式分析)

(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这是民歌习惯用的起兴手法。

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

孔雀徘徊顾恋为全诗奠定凄恻缠绵、哀婉伤感的感情基调。

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

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

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3)尾声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

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和鸣,通宵达旦。

既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

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

【教师总结】

艺术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2.铺陈排比的手法:

3.起兴和尾声浪漫主义手法:

兴句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

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极富表现力。

两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围绕家庭矛盾冲突展开。

仲卿求母,是焦母的专横和仲卿的软弱的第一次冲突;兰芝辞婆,是焦母的无情和兰芝的斗争的第二次冲突;兰芝拒婚,是兰芝的忠贞与其兄的虚荣的第三次冲突;仲卿别母,是焦母的顽固与仲卿守约的第四次冲突。

•第二条线索是围绕兰芝与仲卿的爱情铺展的。

•第一次是仲卿求母失败后,与兰芝的临别,反映了两人浓厚深切的恋情;第二次是兰芝辞婆后,与仲卿的话别,抒写了他们真挚坚定的感情;第三次是兰芝拒婚后,与仲卿的诀别,刻画了他们生死相依的爱情。

三、拓展延伸:

寻找相似的命运,思考本诗阅读的现实意义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

南宋年间,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因在科场上秉笔直言,抒发抗金忧国之情,而名落孙山。

陆游父母遂安排他与表妹唐琬成婚。

陆游和唐琬结婚后,生活非常幸福。

但是陆游母亲对此不悦,她认为唐琬成天弹琴吟诗,不但有失妇道,而且有误儿子的功名前程。

陆游的百般劝说、哀求而无效的情势下,二人终于被迫分开,在母亲压力下,陆游被迫休妻,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名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这对夫妻,唐琬另与赵士程结婚。

后在一次春游中与唐婉偶然相遇于绍兴城南沈园。

唐婉在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上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

陆游百感交集,“怅然久之”,提笔在沈园的墙上题写了哀婉动人的《钗头凤》词。

唐婉再游沈园,则写下-续《钗头凤》相答,唐婉由于伤心过度,不久就郁闷愁怨而死。

【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城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yì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作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结论:

封建礼教和家长制不知拆散了多少恩爱夫妻,而其中的受害者,以妇女的遭遇最为悲惨。

连接阅读:

《上邪》——古代女子的爱情誓言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yù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

“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

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

【达标检测】请你为下面一副对联拟出下联。

上联:

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下联:

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

坚若磐石,痴府吏违母缢庭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