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仪和地图.docx
《地球仪和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仪和地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仪和地图
1-1-1地球仪和地图
一、单项选择题
(2012·湖南株洲3月调研)下图中甲、乙、丙、丁为赤道以北四地,据此完成第1~3题。
1.若甲与乙,丙与丁同纬度,甲与丙,乙与丁同经度,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较丁地地转偏向力较小
B.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方向是先东南后东北
C.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大
D.甲、乙较丙、丁昼长变化大
2.若甲、乙的线速度为丙、丁线速度的一半,且丁地全年昼夜等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甲地位于大陆西岸,则甲地较丙地降水丰富
B.若甲、乙经度差为60°,则丙、丁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6660千米
C.甲、乙两地每年各有一天为极昼或极夜
D.若甲、乙位于亚欧大陆上,则乙地必是亚寒带针叶林景观
3.若某日甲、丁同时日出,则关于四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巴西高原草类茂盛
B.澳大利亚西南地区珀斯炎热干燥
C.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好处于伏旱季节
D.太平洋地区台风处于一年中较为活跃的时期
答案:
1.D 2.B 3.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之间的距离小于丙、丁,因而甲、乙的纬度高于丙、丁,甲地的地转偏向力大于丁地,A项错误;自甲到乙走最短的距离,其行进方向为先向东北再向东南,B项错误;乙地较丙地线速度小,C项错误;纬度越低昼长变化越小,D项正确。
第2题,根据题干可知,甲、乙应位于北纬60°,丙、丁位于赤道,若甲、乙两地经度相差60°,则丙、丁两点间的距离为赤道周长的1/6,B项正确。
第13题,甲、丁同时日出说明处于晨线上,因此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太平洋地区台风活动频繁,D项正确;此时南半球的巴西高原降水较少,草木枯黄;珀斯为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9月20日到福建省某无人海岛(119°E,26°N)进行野外考察活动。
下图为该岛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四地最早观测到日出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解析:
9月20日太阳应接近从正东方升起,②③地受山脊的遮挡,日出较晚,①地地势最高,东面无遮挡物,能最早观测到日出。
5.某同学想在④处拍摄海平面上日出的照片,拍摄最佳时间应该在北京时间( )
A.5:
30B.6:
00
C.7:
00D.7:
30
答案:
B
解析:
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9月20日应在当地时间600前后日出。
6.该岛上的植被类型为( )
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C
解析:
根据该海岛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13·吉林省吉林市高三期末质检)很多户外探险爱好者连基本的地图判读都不懂就进山,是户外探险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右图中“
箭头表示地表径流的方向”,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在T点西南方向
B.在P点可以看到T点
C.T处不适合露营
D.在S处探险需注意洪水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看出,S点在T点的东北方向;S处的径流向两边分流,说明是一山脊,不会有洪水威胁;PT之间有山脊S阻挡,不可通视;T处为径流汇集的山谷,易发生山洪,不宜宿营。
8.正确表示经过PQ的地形剖面图和经过S点的等高线图的是( )
答案:
A
解析:
判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P→Q依次经过山坡→山脊(S)→山坡→山谷→山坡→山脊→山坡,据此判断剖面图;山脊处的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谷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据此判断等高线的分布。
(2012·山东潍坊2月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区域范围内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282米B.392米
C.198米D.298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处地势落差大,宜建水电站
B.观察者在B处可直接观察到C处
C.图中的湖泊是外流湖、咸水湖
D.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答案:
9.B 10.D
解析:
第9题,图中等值距为50米,最高处为400~450米,最低处为50~100米,其高差为300~400米。
第10题,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地势起伏较大,适宜发展立体农业,D项正确;A处为陡崖不适宜建设水电站;B到C处为凸形坡,观测者不可能直接观察到C处;图中湖泊为外流湖、淡水湖。
(2012·福建4月质检)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信息表明( )
A.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南方向
B.左图的比例尺比右图小
C.城市均分布在河口三角洲
D.公路走向多受河流影响
12.某游客于当地区时7月1日9时出发,用3小时沿甲岛的环岛公路某一段自驾游,期间太阳光主要从汽车前方照入。
该路段及汽车行驶方向(以下用箭头表示)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④→①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左图经度相差1°的纬线间隔图上距离明显小于右图,纬度相差1°的经线间隔图上距离也小于右图,说明同样的图幅表示的范围大,比例尺小。
第12题,该岛7月1日9~12时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为自东北方向向正北运动,与图中①→②运动方向大体一致。
(2011·全国新课标)读图,完成13~15题。
13.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B.55m
C.60mD.65m
14.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5.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B.40m
C.65mD.90m
答案:
13.C 14.C 15.B
解析:
第13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首先阅读等高线,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差值为5,然后在图上找出等高线的最高值为80米(位于区域最东北方向的等值线),图上等值线最低值为25米(位于区域最东南方向的等值线)。
由此判断图中最高海拔高度在80m~85m之间(不能等于85m),最低海拔高度在20m~25m之间(不能等于20m),因此,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在60m~65m(不能等于65m),故最可能选择60m。
第14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河流的流速与河流的落差有关,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相对高度大,河流流速越快。
根据图中四地等高线的密集程度分析③地等高线最密集,海拔高差最大,河流流速最快。
第15题,考查水库坝址的选择。
水库坝址选择在峡谷地区,该地区上游集水面积较大,工程量较小。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坝址应选择在图中标号②上游附近的峡谷位置。
根据题干中信息分析,坝高约为13m,穿越三条等值线,大约到55m等值线的位置。
根据图中的55m等高线在峡谷两侧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出,该坝顶的长度大约是40m。
二、综合题
16.(2012·山东潍坊)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单位:
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B点位于乙图中A点什么方向,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2)比较甲、乙两图比例尺的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答案:
(1)东南方向 700米
(2)甲>乙 依据:
两图幅大致相同,甲图所跨经度范围明显小于乙图,说明甲图所示区域比乙图小。
(3)甲图:
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乙图:
以台地丘陵为主;中间高且平坦,四周低且较陡。
17.(2012·福建宁德质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水库大坝建在P处的原因。
(2)试从气候、河流水文特征两方面分析该区域建水库的原因。
(3)根据图上信息,分析图中公路的主要区位条件。
(4)某同学通过对该地区考察发现B地植被长势比A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答案:
(1)位于峡谷,建坝工程量小;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集水区域较广。
(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河流流量大;流量变化大。
(3)地势平坦,工程量小,造价低;经过城镇,客、货运量大。
(4)A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B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A地坡度较陡,土层较薄;B地坡度较缓,土层较厚。
解析:
第
(1)题,主要从集水区域、工程量角度分析。
第
(2)题,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大,修建水库可以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第(3)题,从自然(地形、河流)、社会经济(联系的居民点)等角度分析。
第(4)题,从地形、土壤厚度、降水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