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6501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东汉的兴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教案 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教学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内容

新课

导入

导入:

(情境式导入)请同学们观看视频《黄巾起义》,你们知道这次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吗?

它的特点是什么?

结果如何?

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亡》来了解这次起义吧!

课堂探究

板块一 光武中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宋陈亮称赞:

“自古中兴之盛,无出于光武”。

——《龙川文集》卷5《酌古论一》

(1)材料中“中兴”指哪一治世局面?

(2)分组讨论:

“中兴”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表现如何?

答案:

(1)光武中兴。

(2)原因: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过渡语:

光武帝刘秀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政治日益黑暗。

板块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上表反映了东汉皇帝即位的什么特点?

(2)对当时的朝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特点:

皇帝即位年龄都很小。

(2)影响:

小皇帝执政能力不足,容易导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

过渡语: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板块三 黄巾起义

阅读材料:

材料 《后汉书·黄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教学内容

课堂探究

 请回答:

(1)想一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2)这次起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这次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1)东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2)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结束语:

东汉统治在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随着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板书设计

东汉的兴亡

当堂达标

                              

1.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汉朝政权的( A )

A.农民起义B.世袭继承C.谋权篡位D.联盟征战

2.“光武中兴”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C )

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明帝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B )

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治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C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A )

A.创立宗教组织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

教材图

片分析

1.东汉宅院画像砖:

此砖为东汉邸宅画像砖。

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

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支奇葩的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

2.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此俑出土于1957年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墓葬,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俑坐于圆形台座之上,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手执击鼓槌前伸欲击。

下穿长裤,左腿屈膝,右腿上扬,赤足。

身涂白粉,施朱彩。

张口嬉笑,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憨态可掬,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

史料积累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了解黄巾起义等基础知识;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中国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搜集和分析史料、讲述、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3.通过对光武中兴出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认识专制体制下王朝的兴衰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从本课的学习中,认识到政策得当、发展经济等措施是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难点:

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东汉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东汉初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全的局面。

但是,东汉中期以后,却是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

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

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一.光武中兴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代汉建新后,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起义,当时身为西汉宗室后裔的刘秀乘势而起,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刘秀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

但连年征战,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假如你是光武帝刘秀,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社会状况?

你又会借鉴哪些前人的经验?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

材料二  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

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说说光武帝刘秀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此外,光武帝着力于缓和民族矛盾,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并大力提倡儒学,表彰有气节的人。

光武帝的一系列措施效果如何?

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对比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

②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③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

对当今国家发展的启示:

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政策得当,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等等。

学生看教材第58和59页《东汉宅院画像砖》和《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并过渡:

安逸祥和的东汉宅院画像砖,表情幽默的说唱俑,这些文物用无声的语言展示了东汉的兴盛。

汉光武帝后的明帝、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但是在汉章帝后期,东汉朝政走向衰落,因何原因东汉历经三代便由盛转衰?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由太后掌权。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权力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摆布,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往复循环才形成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会导致什么后果?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其中最遭殃的就是广大人民了,面对这样的状况,民间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三.黄巾起义

材料一 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材料二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材料一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不满与反抗。

依据材料二,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政治极端腐败黑暗;自然灾害不断,农民面临死亡的威胁。

184年,张角领导几十万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为黄巾军。

他们攻占城市,焚烧官府,捕杀官吏。

东汉统治者在起义军的进攻之下惊恐万状,坐立不安,调集全国军队镇压起义军。

在东汉军队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下,黄巾军主力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最终失败了。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课堂小结】

自刘秀建立东汉后,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措施,出现了“光武中兴”。

但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专权使政治腐败、黑暗,终于导致了黄巾起义。

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的豪强形成了封建军事割据,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板书设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一.光武中兴

1.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3.光武中兴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的原因: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什么后果?

三.黄巾起义

1.原因:

2.过程:

3.影响: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到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西汉在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A )

A.210年B.211年

C.212年D.213年

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D )

A.夏朝B.商朝

C.秦朝D.新朝

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B )

A.下令释放奴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知识点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C )

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5.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6.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B )

①东汉朝政的腐败 ②时局动荡不安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皇帝实行暴政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7.右图是连环画《黄巾起义》的插图,这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B )

A.陈胜B.张角

C.刘邦D.吴广

8.对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说法错误的是(D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B.这次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C.这次起义的农民头裹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D.历时10多年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B )

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

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

10.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D )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豪强地主割据自立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

11.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C.中期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现象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

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

二、非选择题

13.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题表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参考答案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2)题图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

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黄巾起义。

太平道。

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

 

 

(3)题表和题图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东汉中后期,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14.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汉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东汉

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参考答案西汉: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中兴”。

共同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汉武帝:

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光武帝: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