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docx
《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
2019-2020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卷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31分)
1.(2分)下列加线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诘难(jí) 尴尬(gān) 羲皇上人(xī)
B.旁骛(wù) 承蜩(zhōu) 强聒不舍(guō)
C.佝偻(gōu) 汲取(jí) 忐忑不安(tǎn)
D.骈进(pián) 陨落(yǔn) 行缺土(háng)
2.(2分)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B.共同的鉴赏能力与搏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C.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D.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奈烦的。
3.(2分)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A.江南没有腰鼓这种民间表演艺术。
B.江南没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不容易汇集成巨大的声响。
C.江南多水,人们注重与水有关的表演艺术。
D.运用比喻、夸张和衬托手法,突出黄土高原人民粗犷、奔放、豪壮的气质。
4.(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她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
----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句中标点使用有误。
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
----这句话有语病,句中的“工业和农业”与“国家”不搭配。
D.“非常坚强”“自知之明”“万贯家私”“长途跋涉”的短语类型不同。
----上述短语类型的判断正确。
5.(2分)下列哪位文学家不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
()
A.苏轼
B.柳宗元
C.王安石
D.白居易
6.(6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
(2)________,________。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3)《爱莲说》中通过写莲花表现君子不攀权贵、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贴切而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迢迢牵牛星》中,描写织女勤劳和因思念受折磨而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李贺《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15分)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
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
(要求:
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
“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
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
(5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2分)
8.(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文
①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②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小事情。
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
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
世界对他来说,只有一个字:
静。
③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
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
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④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
他声音洪亮。
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
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
“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别操心。
有空了再回来看看。
”
⑤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很少和他说话了。
不是我们不想和他说话,而是他再也听不清楚我们说什么了。
他又不会唇语,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
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索性就不说了。
⑥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起来。
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
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所以就不说了。
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⑦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⑧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
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
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
“谢谢爷爷。
”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
“不用谢!
”
⑨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蒙对的。
⑩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⑪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
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
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
而我们却不知所云。
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
父亲说:
“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
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么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
⑫听了父亲翻译过来的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放心得下?
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
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⑬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
“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
你们也别担心,你娘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
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
⑭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
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
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
他说:
“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然后挂了电话。
⑮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
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
“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
⑯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
(1)请简要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谁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
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
(3)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
(4)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严明
几年前,在我都有了孩子之后的一个冬天,我回安徽探家,父亲似乎在不经意间给我讲了下面的故事。
父亲在蚌埠读师范时,暑假都会回家里干各种辛苦农活。
通常在开学前启程的那天早上一定会是这样的场景:
父亲收拾好书本行李,与家人一起匆匆吃早饭,然后我的爷爷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缓缓从兜里掏出准备好的钱来,交与我父亲,那是他新学期一切所用——学费和生活费。
父亲会默默接过钱,收好,拎起行李辞别家人,去邻县坐火车返回学校。
可偏偏在最后一学年的夏天家中极其困顿,父亲也心知肚明。
经历了一个暑假的劳作后,开学返校的日子还是来到了。
一家人吃完早饭后,爷爷蹲在墙角抽烟,父亲开始整理行李,等待随后的场景出现。
可是随后什么也没有发生,爷爷低着头一直抽烟,一言不发。
场面在一点点凝固,时间在一拖再拖。
父亲知道家中肯定已是实在拿不出一点钱来了,便跑到生产队的田里扒了五个山芋回来,打开棉被包裹进去,再把被子捆扎好,背起出了门。
父亲说,因为没钱买火车票,他在火车站等来火车后,等列车员关了车门、车欲开出时才扒上车门位置,面朝外,侧背行李,双臂各扣住两侧的立杆死死不放,一路熬到蚌埠。
其间途经淮河大桥时,还遭遇铁路工人用水管喷水,他只知道紧闭着眼,死死揽着门杆不放。
到了蚌埠站,想沿着铁道走出站的父亲还是被工作人员揪住,带回了值班室。
直说没钱买票回学校,车站的人不信。
打开行李搜,看到那几个山芋。
车站的人一时无语,最后说了三个字“你走吧”。
真不知道那五个山芋父亲吃了多久,不知道他如何面对那学期的所有问题……听完故事,我真有彻骨的悲!
甚至有些纳闷:
父亲跟我讲过那么多故事,这么惨绝的故事为什么不早些拿出来教育我这个浪子呢?
竟然还有“保留曲目”。
后来细想,之前父亲的故事都是关于应对困难、劝人节俭之类的,听故事的时候我还小,那时日子也并不好过,总觉得我还没有尝到甜的时候你让我忆什么苦呢?
所以那些励志故事我是不太能听进去的,只愿想着努力摆脱。
而这个故事不同,这一则是关于绝望。
前些年,我自己的所谓“摄影事业”连年徘徊,养家糊口、生存发展这些里里外外的事常令我一片茫然。
努力、坚持这些话其实根本无需再用来劝勉我,那是我一直的选项。
现实早已教训我,纵然你觉得跟什么事业是天生一对,一直坚持,也未必能一路好走。
现实不一定只让人咀嚼苦难,还可能让你吞咽绝望。
我们可能会走到一个怎么也过不去的境地,眼睁睁地与绝配走入绝境。
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绝地求生”。
艺术本来就在最疼的地方,我们只能心甘情愿感受它、始终信它、一直陪它。
我觉得这是个好故事,可以作为一个家族史话将来讲给我的孩子听。
它制止了我渴望回报的焦急企图,它再一次刷新了我对苦难底限的猜想,清晰了我对困难的预判。
真的可以更纯粹,一如父辈赤贫的过去,如我儿时赤条条的奔跑。
我不会再怕回忆,只怕记忆不够清晰。
终于明白,父亲摊开被褥坦然出示的那几个山芋,与我一样,都是那片土地所出。
那里是我们清晰的来路,是父亲可以告诉我的最后的底牌。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讲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我们可以从内容、写法、修辞等角度给文章加上评语。
请自选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进行批注。
(3)“父亲”给“我”讲这一则关于绝望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4)请从下列选项中为本文选择最佳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A.父亲的故事 B.五个山芋 C.父亲的底牌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7分)
10.(7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情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1.(2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故不错意也
③轻寡人与 ④长跪而谢之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仿照示例,请从A.B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一个朗读设计。
温馨提醒:
朗读设计的脚本丰富多样,但以体现你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为佳。
示例: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
朗读设计:
应读出威胁的语气,突出重音“天子”、“百万”、“千里”,表现秦王炫耀自己的强大的权势,想要威胁唐雎,使他屈服,要展示出秦王凶狠残暴的性格。
A.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B.唐雎曰: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
选择 句。
我的设计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2.(5分)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一定有许多感受吧!
请以“这里有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正整,横线上可填“欢乐、友谊、挑战、风景”等词语。
(2)抒发真情实感,但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7题;共31分)
1-1、
2-1、
3-1、
4-1、
5-1、
6-1、
6-2、
6-3、
6-4、
6-5、
6-6、
7-1、
7-2、
7-3、
二、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2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7分)
10-1、
10-2、
11-1、
11-2、
11-3、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