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6252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docx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

有关无可奈何的典故

篇一:

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关于庄子的典故和寓言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

?

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

?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雏,您可听说过?

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

‘吓!

’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

?

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

二大夫道:

?

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

庄子说:

?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

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

?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

?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

?

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大意:

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

?

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

惠子说:

?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

庄子说:

?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

惠子说:

?

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的快乐。

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

庄子说:

?

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在哪里(安:

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

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

魏王见了他,说:

?

先生怎如此潦倒啊?

?

庄子纠正道:

?

是贫穷,不是潦倒。

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

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

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

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

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

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

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

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

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

?

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

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

吾将赏赐千金。

?

左右异口同声说:

?

庄子可担此任。

?

太子问:

?

庄子是什么人?

?

一大臣答:

?

庄子是个隐士。

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

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

?

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

?

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

?

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

?

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

?

太子道:

?

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

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

?

庄子说:

?

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

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

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

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

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

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

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

入殿门

不趋,见大王不拜。

大王道:

?

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

?

庄子道:

?

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

?

王说:

?

您的剑术有何特长?

?

庄子说:

?

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

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

?

天下无敌矣!

?

道:

?

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

?

文王道:

?

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

?

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

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

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

?

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

?

庄子答道:

?

盼望好久了!

?

赵文王问:

?

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

长短何如?

?

庄子答:

?

臣持什么剑都可以。

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

请允许我先言后试。

?

大王点头,道:

?

愿闻三剑究竟何样?

?

庄子道:

?

此三剑分别是:

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

?

大王好奇相问:

?

天子之剑何样?

?

庄子道:

?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

上决浮云,下绝地维。

此刻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

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

又问:

?

诸侯之剑何如?

?

庄子道:

?

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

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

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

此乃诸侯剑也。

?

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

?

庶人之剑又如何?

?

庄子道:

?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

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

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

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

?

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

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

赵文王绕桌三圈。

庄子见了,道:

?

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

?

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

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

那些剑土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

弟子侍立在旁,说:

?

先生为何嘘叹?

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

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

?

庄子道:

?

问得好。

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

?

弟子道:

?

自我是什么?

弟子愚钝,实不明白。

?

庄子道:

?

天下万

篇二:

有关历史典故的歇后语

1.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5分

①(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②(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③(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④(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⑤(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⑥(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⑦(孙武)用兵——以一当十

1.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

2.靶场上的老黄忠--百发百中

3.霸王别姬--无可奈何

4.霸王请客--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5.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6.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

7.仓官不识“串”字--中中

8.程咬金上阵--三板斧

9.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

10.东吴杀人--嫁祸于曹

11.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12.关夫子对曹操--饶他三不死

13.关公老子--满面红

14.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15.关云长败走麦城--吃亏全在大意上

16.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7.汉高祖斩白蛇--一刀两断

18.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19.黄忠出阵--不服老

20.黄忠上阵--老当益壮

21.假李逵碰到真李逵--冤家路窄

2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3.姜子牙的坐骑--四不相(像)

24.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2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26.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27.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28.孔夫子背书籍--里面大有文章

29.孔夫子的背包--准是书(输)

30.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31.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32.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33.孔明加子龙--智勇双全

34.梁山上的好汉--逼出来的

35.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36.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阵阵出马

37.南郭先生吹竽--不会装会

38.潘金莲的脚趾头--一个好的没有

39.骚狐狸见不得关二爷--邪不压正

40.属魏延的--头上有反骨

41.隋炀帝游江南--自坐龙舟人拉纤

42.孙二娘开店--宰客

43.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4.唐三藏过火焰山--没咒念了

45.唐僧跑进和尚庙--同吃一碗斋饭

46.唐僧上西天--取经去了

47.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48.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

49.武大郎打虎--没长下那拳头

50.武大郎登梯子--想高出一头

篇三:

中国古代寓言、典故里的交际观

大理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寓言、典故里的交际观

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

文学院(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制20XX年11月06日

材料目录

1.文献综述

2.提纲

3.中文摘要、关键词

4.英文摘要、关键词

5.正文

6.参考文献

7.总结与体会

8.谢辞

9.附录

中国古代寓言、典故里的交际观

文献综述

大理学院20XX级汉语言文学本科李江秀学号:

20XX163316

指导教师郭于海副教授

前言

交际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自女娲造人以来,存在与人与人之间的现象,并且就这么一直存在着的这么一个现象—交际,便生产生了。

可以说交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因为它从人类正式产生的那天起就产生了。

交际又是一个崭新而时髦的话题,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也随之变得复杂化、热化现象也变得日趋明显。

中国古代寓言、典故是中国“古代”这一时期范围内所有寓言、典故的概说。

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

它大多出自神话传说集,民间传说集,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等中,是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令人难忘,最有启发或教育意义的故事或传说。

因此中国古代寓言、典故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哲理。

寓言、典故是一种把深刻而抽象的人生哲理生动形象地揭露给读者的一种文学存在,包括在我们看来奥妙精深的人与人之间交往方法,在中国古代寓言、典故中也是浅显易懂的。

选择这个题目是出于对中国古代寓言、典故里的交际观的浓厚兴趣以及前人对这一论题的少有研究。

因为前人对交际观的研究很少涉及到从中国古代寓言、典故这个角度出发的,可以看出从中国古代寓言、典故这个角度出发来写交际观是一个比较崭新的命题。

同时,当今社会交际异常重要却世风日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再那么单纯,而出现了诚信问题、阿谀问题、恃才傲物问题不断涌现的当下,研究中国古代寓言、典故中的交际观,了解古人质朴而智慧的交际思想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题

1关于中国古代寓言、典故

中国古代寓言、典故大都来自中国古代的各种文体中的故事或历史情节,在中国古代,不论哪朝哪代,文学和历史中都有大量的寓言和典故。

尤其是中国古代前期的

文学和历史中。

寓言,典故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或典型的历史事件来解释某种深刻的哲理,从而对人起到启示、教育的作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