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专题14.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522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专题1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专题14.docx

历史复习专题14

、认识

(1)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2)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

(3)赋税制度的沿革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状况,实质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4)赋税是封建国家生存的经济基础;赋税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倒退,是评价历史人物和封建统治的依据之一;赋税制度的变化主观上取决于统治者的素质,客观上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

(5)反映的问题:

历史上,一些封建统治者在一定历史时期相对减轻对农民的赋税剥削,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将来加重剥削。

一般说,一个新的王朝在建立之初,由于刚经过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或长期战乱的破坏,社会比较贫困,统治者总会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采取一些比较宽舒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以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一当社会经济得到恢复、财富有所增加,统治阶级就会重新加重对人民的盘剥。

(6)赋税制度演变的实质

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

朱镕基总理在200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2001年将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行展开。

4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安徽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

按照这一方案,安徽省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农村税费改革,改革后,农民负担主要为农业税及其附加和农业特产税及其附加。

 当前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这从政治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1)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

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根本的经济利益。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将会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与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心。

这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集中反映,也是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具体体现。

 提示:

农村税费改革,在经济学上可用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农业基础地位等知识分析;在哲学上可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知识予以分析。

巩固练习:

概括古代封建政府对于赋税所进行调整的几种基本情况,举例说明,并分析赋税调整的社会作用

练习:

下列赋税制度中减轻了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是

(1)编户制度

(2)租庸调制(3)两税法(4)一条鞭法(5)摊丁入亩

A.

(1)

(2)(3)(4)B.

(2)(3)(4)(5)

C.(3)(4)(5)D.

(2)(4)(5)

1、从西汉到明清,赋税制度沿革发展的规律与下列历史现象有紧密关系的是(ABD)

A农民起义深入发展,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B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C历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大地主经济力量壮大,土地兼并日趋激烈

2、西汉实行编户制度,唐实行两税法,明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

上述赋税制度的变革,表明(ABC)

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依附控制渐趋松驰B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国家征收手续日趋简单化D封建统治者的剥削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王安石变法设想“民不加赋而国自饶”的措施有(ABD)

A政府向农民货款以获利息B向钱物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

C引种占城稻以增加粮食产量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

4、明代张居正改革赋税制度的最大影响是(D)

A按财产多少收税B把赋税分摊到田赋上

C用银两征税D使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

5、对清朝实施的“摊丁入亩”的评价正确的有(ABCD)

A调整生产关系B废除了封建社会长期实行的人头税

C相对减轻了无地农民的负担D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二、问答题

概述我国古代封建政府对赋税进行调整的几种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分析封建政府进行赋税调整的作用。

答:

1、新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或荒歉之年,减免税额。

如西汉初年把赋税降为十五税、三十税一。

2、在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农民没有土地的情况下,政府授田给农民,规定受田者定额交纳租税。

如唐朝的租庸调制

作用:

这两种情况,均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小农经济,经济上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统治。

3、当政府直接控制的农业人口少,影响政府收入时,政府规定按土地、财产的多少纳税,使土地多者多纳税。

如唐之两税法

作用:

第三种情况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减轻小农纳税负担,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了,但地主阶级设法把新增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4、封建政府这掠夺更多的财富,增加农民赋税,如明末加派“辽饷”。

作用:

第四种情况对农民剥削过度,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激化矛盾,使封建统治出现了危机。

5、商品税日益繁重。

如清政府在各地设关卡,征收重税。

作用:

第五种情况不仅压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且不利

模拟检测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唐朝后期,唐政府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从而推动我国赋税制度重大变革。

据此回答第1~4题:

 1.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 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 ③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②⑤

 2.唐朝实行两税法产生的作用是

 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

 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

 3.两税法与以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统一税制

 B.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4.两税法实行后,地主阶级千方百计把新增加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这里的“新赋税”主要是指

 A.人丁税  B.土地和财产税

 C.兵役税  D.徭役税

 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明朝推行的一条鞭法和清初实行的地丁银制度都是我国历史上重大的赋税制度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

据此回答第5~9题:

 5.两税法、一条鞭法和地丁银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

 A.都征收银两

 B.都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反对而停止

 C.不以人头为征税的标准

 D.都加强对土地和财产数量的征税

 6.上述三种赋税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的趋势是

 A.由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货币税

 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C.由以人丁为主征税标准演变为按田亩征税

 D.阶级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7.明朝时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

 A.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C.农业、手工业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8.一条鞭法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

 A.按实物征税

 B.把实物折成银两征税

 C.解除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D.按田亩的多少征税

 9.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

 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

 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

 C.按土地与人口的多少征收白银

 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

 中央决定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自治区选择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

据此回答10~15题:

 10.农村税费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国家财政赤字

 B.遏制“三乱”,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C.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

 D.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国内需求

 11.税费改革先试行后再推广的哲学依据是

 A.税费改革是新生事物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12.切实做好农村税费改革的工作是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这说明

 A.农村税费改革是当前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

 B.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归根到底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问题

 D.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13.费改税之所以能够减轻农民负担是因为

 A.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B.税收具有固定性,费改税能够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乱收费

 C.税收具有强制性,各种收费具有随意性

 D.国家征收的税收,可以返还一部分给纳税人

 14.针对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广大农民应该

 A.利用税收杠杆,调节农村经济运行

 B.积极争取税收优惠,维护自身权益

 C.急国家所急,尽量多向国家交税

 D.增强纳税人意识,自觉依法纳税

 15.税费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政治问题,这是因为

 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惟一形式 ②税费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 ③各种乱收费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④税费是由国家确定的,强制征收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6.简述唐初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

 17.清朝建立以前,我国赋税制度完成了两次重要转变:

一是收税的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向以财产为主;二是收税的形式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

第一次转变发生于唐朝,第二次转变发生于什么朝代?

简述这次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党中央、国务院最近决定在安徽全省和其他省(市)自治区选择少数县(市)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的办法。

这次改革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步骤。

  材料二 这次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这次税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简化农村税种,将原来的一些行政收费项目统一改为税,并把原来按人口和地亩均摊税费的办法除农业税外,统一改为按真实发生的经济活动征收。

 请回答:

 

(1)我国古代史上赋税制度有过多次改革,简述清初税费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

(2)材料一中提到我国农村1950年起进行了土地改革,1979年起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试概括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材料二中提到当前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请你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

 (4)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我国农村的税费改革对改善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的稳定有怎样的意义?

.

专题九:

中国古代发生的巨大战事分析

1、中国古代重大战事

(1)秦灭六国战争:

时间、经过、结果。

意义。

(2)楚汉战争:

时间、性质、刘胜项败的原因、历史启示。

(3)巨鹿之战:

时间、作用。

(4)白登之围:

时间、影响。

(5)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间、起因、结果。

(6)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时间、作战双方、双方胜败原因、特点和影响。

(7)淝水之战:

时间、前秦失败的原因、对当时政局的影响。

(8)澶州之战:

时间、地点、结果。

(9)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战争:

经过非用。

(10)清朝的平叛战争:

如平定噶尔丹、大小和卓叛乱的战争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特点:

都是以少胜多,都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战争结果都对当时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

2、战争的分类

战争是政治斗争的继续和最高表现形工。

按其性质来分,大致有如下几类:

(1)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发掠夺为目的战争。

(2)奴隶主贵族争夺政权的战争。

如: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等。

(3)奴隶主争霸战争。

如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4)封建统治者为实现统一的战争:

战国七雄

(5)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如秦、西汉、东汉、隋、唐、元、明等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6)封建统治者争夺政权的战争:

楚汉战争

(7)封建统治者平定叛乱的战争:

如平定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

反对分裂势力的战役:

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

(8)反对民族压迫、掠夺的战争战役:

郾城大捷、阿骨打抗辽

(9)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

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等

(10)长期政治集团之角的战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唐末藩镇之间的混战等。

.

练习: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战争的意义,并指出战争性质的变化及你的认识。

答:

目的,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意义:

春秋时期,为了争霸,诸侯们纷纷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这些措施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

也不得不承认土地私有和阶级变化和事实,如鲁国为了增加收入就实行按田地实有亩数纳税的办法。

战国时期,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同样也和争霸战争的推动有关。

性质:

春秋时期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演变为地主阶级集团兼并战争。

认识:

战争的影响超出战争的目的,客观上推动了社会变化和民族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