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407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docx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中国建筑史》总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干阑式:

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为了避免贴地潮湿,使楼面通风,防避虫兽侵害,防洪排涝,随形就势等原因.形成了一种上下两层的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

2、工官制度3、井干式:

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4、穿斗式:

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

④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①又称立帖式。

5、抬梁式:

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

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

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

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

6、僭越7、无梁殿8、坞壁

9、一颗印:

云南高原地区,四季如春,无严寒,多风.故住房墙厚重.最常见的形

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

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气候,促成阴凉,采用了小

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

整,当地称"一颗印"。

10、抱厦:

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

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正定隆兴寺)

11、舍宅为寺12、里坊

13、垂花门:

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

屋顶用勾连搭。

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

14、倒座15、影壁16、抄手游廊

17、茅茨土阶18、外八庙19、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20、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

21、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见佛光寺大殿22、分心斗底槽:

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23、移柱造:

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24、减柱造

25、叉柱造:

(上下柱交接)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上平座柱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

(隆兴寺转轮藏殿,独乐寺观音阁)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

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

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

26、缠柱造:

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

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

27、彻上明造28、草栿:

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29、明栿:

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梁袱,与草袱相对。

30、黄肠题凑 :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题,头也。

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

31、副阶周匝

32、须弥座:

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

33、卷杀34、推山35、收山:

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36、足材

37、经幢:

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

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

(中建史)

38、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39、太和殿:

明代原为重檐庑殿九间殿,清代改为十一间.它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太和殿体量宏伟,造型庄重,具备故宫主殿应有的崇高庄严的形象.太和殿一切构件规格均属最高级.太和殿用于最高级隆重的仪式:

皇帝登基,皇帝生日,冬至朝会,大年初一,颁诏等.不仅殿前有宽阔的月台,而且还有面积达三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可容万人的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陈设.皇宫一律用黄琉璃瓦,是明代开始的规矩,使总体效果更加突出。

40、佛光寺大殿:

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

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

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

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41、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

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

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42、藻井:

是一种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如帝王御座之上,神佛像座之上,形式有方,矩形,八角,圆形,斗四,斗八等。

屋顶曲线与构造的关系(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

43、计心造:

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44、偷心造:

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做法。

45、过白46、柱头铺作:

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

47、补间铺作:

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即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不受力。

48、转角铺作:

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

49、如意踏步;:

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50、御路51、礓礤52、桪杖合角造

53、桪杖绞角造54、庑殿:

庑殿是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的建筑物,它共有五脊。

因为面阔长于进深,所以前后两坡相交而成一条正脊,左右两山坡同前后坡相交而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可称为五脊殿、四阿坡。

55、歇山:

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56、悬山:

屋面有前后两坡,屋面两端悬挑于山墙或山面梁架之间的建筑,称为悬山式建筑。

悬山又称挑山。

57、硬山:

硬山只有前后两坡,左右两尽端是砖砌山墙,山墙内部有前后檐柱,金柱正中有山柱,山柱上端托脊檩,在缝里的大柁同水平高的位置,有插柁由檐柱直插到山柱上,构成梁架,称为排山柁架,排山各梁架有单步梁、双步梁乃至三步梁,其构造方法与单步梁,双步梁相同。

58、攒尖:

建筑物的若干坡屋面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尖顶,称为攒尖建筑。

攒尖建筑平面为正多边形,如正三边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圆形等。

59、卷棚60、盝顶

61、嫩戗发戗62、水戗发戗63、和玺彩画:

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

64、旋子彩画:

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

65、苏式彩画:

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

……………………………………………

二、单项选择题

(......)

……………………………………………

三、绘图与说明

1、木构架的结构形式:

(1)抬梁式(简单示意图)

(2)穿斗式(简单示意图)

(3)井干式(简单示意图)

2、唐长安的城廓关系示意图

3、明北京城的城廓关系示意图

4、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5、佛光寺大殿的平面图

佛光寺大殿的正立面(说明:

各部分比例关系)

6、鸱尾

7、南北民居:

(1)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平面图、鸟瞰图(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2)江苏天井院住宅的平面图(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8、云南民居三间四耳一颗印的平面

9、北京天坛的总平面

10、天坛祈年殿的外观图

11、柱网平面形式:

(1)金箱斗底槽

(2)分心斗底槽

(3)单槽

(4)双槽

12、中国古代踏步、坡道的形式:

(1)如意踏步

(2)御路

(3)礓礤

13、中国古代栏杆的做法:

(1)寻杖绞角造(标注关健构件)

(2)寻杖合角造(标注关健构件)

14、中国古代屋顶的形式:

(1)单檐: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

(2)重檐:

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卷棚歇山顶、盝顶;

15、斗拱:

四铺作(一跳三踩)

五铺作(二跳五踩)

六铺作(三跳七踩)

七铺作(四跳九踩)

16、雀替

17、屋角起翘的形式:

(1)嫩戗发戗

(2)水戗发戗(注明关健构件)

……………………………………………

四、问答题

1、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点与缺点?

2、为什么木构架建筑存在严重缺点,而中国古代长期以来还是一直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建筑体系?

3、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区别?

两者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4、中国古建筑的显著特色?

5、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6、单体建筑的平面特征?

7、间的名称:

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

(明间、次间、梢间、尽间)

8、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那几段建筑发展高峰时期?

其产生的内在契机何在?

9、斗拱的主要构件、作用、发展演变?

10、汉、唐、宋、明、清各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成就)?

11、《营造法式》的颁行及其价值?

12、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发展及其特点?

13、七大古都是?

14、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15、明北京城的布局特征?

16、唐代都城中商业活动的组织方式与宋代相比,其最主要的差别点在哪些方面?

为什么?

(唐、宋的都城结构和布局的主要差异在哪?

为什么?

17、宫殿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8、战国《考工记》“营国制度”及对后世的影响?

19、举例说明什么是“三朝五门”?

20、以明、清故宫为例,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①居中为尊  ②前殿后寝  ③三朝五门  ④左祖右社

(“居中为尊“、“前殿后寝”、“三朝五门”、“左祖右社”出自哪部典籍?

说的是什么意思?

现存的实例在哪里?

21、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色和艺术成就?

22、纵观汉、唐、明三代宫室,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23、我国佛教建筑的类别、发展演变

24、中国古代佛塔的类型(五种)?

主要特点?

实例?

25、佛光寺大殿的建筑特点?

主要成就?

26、(唐)佛光寺大殿斗拱的形制?

27、中国古代坛庙的种类有哪些?

28、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

29、天坛中运用了哪些象征手法来表现天?

30、汉代四象?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的方位各是什么?

)正色五色?

31、陵墓建筑的布局形式有哪几种?

32、我国传统民居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主要分布地?

主要特点?

33、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主要阶段是?

34、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

35、江南园林的主体建筑?

建筑风格特点?

36、中国园林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37、中国四大名园是?

江南五大园林是?

38、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之比较?

39、中国古代建筑营造中的观念形态主要有哪些?

40、阴阳有序的环境观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并举例说明。

41、古代选址的原则

42、中国建筑群的特色

43、中国古代的平面柱网形式(殿堂地盘分槽形式)有哪几种?

(金箱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的区别?

44、宋、清代用材制度的差异(宋代材份制与清代斗口制之比较)?

45、清式彩画的主要类型及适用范围?

……………………………………………

五、论述题

1、评析木构架。

2、分析比较我国南北建筑的差异?

原因是什么?

并举例说明。

3、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南、北方不同建筑风格问题的?

4、“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这段话的含义,并说明其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意义。

5、试述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并举例说明。

6、你熟悉哪一种民居,它有什么主要特征,它对现代建筑创作有什么作用?

7、试述某一种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木构架住宅、徽州民居/天井院、北京四合院、土楼、干阑式住宅、窑洞式住宅、一颗印等)上的图形符号及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并举例说明。

(如“徽州民居”的图形符号:

天井、小巷、马头墙、三雕、坡屋顶、高墙小窗、门头、粉墙青瓦等)

8、你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当今的建筑设计中有无借鉴或指导意义?

原因是什么?

9、试述当今建筑设计中如何借鉴传统建筑成就?

10、吸取民居典例中的经验和方法,思考其对现实设计的影响?

(如:

自然环境、气候、地域文化、用材、结构、技术等经验和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等各种设计手法)

11、联系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古代人的建筑观。

(可参考教材“建筑意匠”一章的内容)

……………………………………………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