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304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docx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农村信用社关于不良贷款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

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

主要有:

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

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

主要表现有:

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

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

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

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

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不力的情况下。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凭主观经验的成分较重,用经验代替制度。

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

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些自然加大贷款风险。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

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款人欺诈。

借款人欺诈可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

所谓普通欺诈行为,指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

这种欺诈的特征有: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

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

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并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

这种欺诈的主要特征有:

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

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2、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的企业通过上述行为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

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

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3、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

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的出现,山洪的暴发,飓风的骤起,久旱无雨、农作物遭病虫害侵袭等。

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因素。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2、行政干预因素。

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特别是1999年关闭农村合作基金会,政府为保社会稳定,将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借款划转给农村信用社,其中有90%以上的借款难以收回,形成不良贷款。

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农村信用社扭亏增盈的最大障碍。

如何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直接关系到农村信用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是相当松散的,基层信用社都是独立法人,拥有独立经营权,上级信用联社很难进行有效管理。

单个信用社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有些信用社对单户企业的贷款比重很高,处于高风险状态。

因此,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加强信用联社的权力,要在人事、财务、决策、监督等各个环节实现对基层信用社的规范管理;在业务上要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农民、熟悉农业、扎根农村的优势,大力拓展小额农户贷款市场,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规范贷款程序。

只有在制度上建立起有效的制衡机制,才能减少决策失误,杜绝暗箱操作,从而将新增贷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各级农信联社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科学分析属地经济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与政府联动,并强化呆账核销机制、司法催收机制、贷款重组机制、抵债物资综合经营机制等,对不良贷款进行集中处理,形成有效的化解机制。

二、不良贷款的解决办法:

当前,农信系统亟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实现风险化解机制的再造:

(一)、在政策层面上,要与各级政府联动,确立“共担风险,共同发展”的理念。

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涉及地方经济的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因此要顺利推进不良贷款的化解,离不开各级政府,尤其是区县、乡镇政府的参与和配合。

各级政府的支持,既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有利于在地方政府、地方经济和农村信用社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因此,各级政府应首先本着实事求是地解决历史问题的态度,规范自身行为,防止逃废债务。

对于因政府行政指令、经济政策形成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直接承担起还款责任,或者通过地方财政,或者采取其它有效的政策切实加以落实。

对于企业改制后原在镇村管理部门的债务、区县物资局、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的不良贷款,尤其是其中金额巨大的不良贷款,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通盘考虑,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对于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政府应当通过行政力量坚决予以制止。

同时,各级政府应该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要再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信社的正常经营活动和信贷资金投向。

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来支持和保护农信社的债权。

比如,由于农信社风险资产对应的单位大多是乡镇、村两级农村经济组织,这些企业关的关、破的破,土地是他们手里唯一的资源。

乡镇政府应支持企业以其所有的已经开发利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或对应投资收益来抵偿债务;同时,政府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划定某一范围的土地,约定在该土地开发时,将土地开发收益权的全部或部分直接用于清偿债务。

第三,各级政府应通过税收政策,增加农信社的收入。

比如,减免农信社的营业税或根据贷款分类选择性地减免营业税;所得税以县(市)联社为单位统一核算缴纳,并在一定时间内全部或部分减免;信用社当年实现的利润可在税前直接抵补挂账亏损。

第四,各级政府应建立适当的担保机制,以抗衡自然灾害的影响。

以区县为单位,由政府牵头设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

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农户的生产经营遭受破坏,无法偿还债务时,由担保基金承担贷款的全部或部分本金,由农信社负责剩余本金和全部利息的核销。

(二)、在操作层面上,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化解不良贷款的力度。

首先,要强化信贷管理,既要注重化解过去的风险,更要防止现在和未来的失误。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权限远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基层分支机构,而内控水平却相对落后,这就形成了权力与控制的不对称。

因此,农信社必须加强贷款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

对基层信用分社实行授权授信制度,一定金额以上的贷款必须经上级信用联社审查;建立与完善包括贷审会制度在内的一整套贷款调查、审查和批准的工作程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贷款公示制度。

其次,要加强会计、稽核工作,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要从根本上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体系,这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事前规范,即针对具体业务设计、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与会计制度;二是事中控制,即以会计核算系统为依托,对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和重要事项进行实时监控;三是事后检查,即通过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业务的真实性、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风险控制点进行检查、监督。

第三,要落实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

农信事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化解不良资产,第一位的因素也是人。

农信系统的各级经营管理者要教育员工正确面对困难,既不要埋怨,也不要畏惧,同时采用一些制度性的运作,激励员工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攻克难关。

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实施“3+1”工程,即将每一笔不良贷款“确立一个项目,落实一位清收责任人,制定一套清收方案,再加一名分管领导”,限时完成并结合清收结果进行考核奖惩。

这种工作模式将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到清收责任人,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不良资产要我清收”到“我要清收不良资产”的转变。

第四,要善于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分工细化且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单枪匹马是很难取胜的,农信社必须学会依靠社会中介力量来解决自己的困难。

比如,有些地方的农信社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实施“风险代理制”,利用律师的专业化服务,加快锁定风险和清收不良贷款的速度,化解了一些原本回收无望的风险资产,取得了很大收获。

需要强调的是,实施风险代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查、运作程序,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道德风险。

(三)、从长远考虑,农村信用社必须有条件地进行“拨备”,根据资产风险程度提取不同比例的风险准备金。

在核销层面上,要有条件地允许农村信用社实行“拨备”制度目前,农信社执行的是按照贷款全额的相对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的政策,呆账准备率根据各地农信社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差异,大致在1—2%之间。

而实际上,无论从不良贷款的绝对数还是从其构成来看,现行的准备率根本不足以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

比如,经营状况相对良好的农信社,在保证微利的前提下,可以对呆账贷款提取100%的准备金,对呆滞贷款提取50%的准备金,对逾期贷款提取20%的准备金,对正常贷款提取1%的准备金。

这样,可以使农村信用社依靠自身的经营活动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逐步到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减轻历史包袱,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济情况、主要从事的经营活动等内容记录在内。

其次,农村信用社成立农户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

小组成员以信用社人员和农户代表为主,同时吸收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参加。

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内容、经营能力、偿债能力等指标,对其信用程度进行评定,一般分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

第三,在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农村信用社根据不同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颁发贷款证。

发证以后,持有贷款证的农户,在需要小额信用贷款时,可以凭贷款证及有效身份证件,直接到信用社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贷款,勿需再层层办理批准手续。

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

因此,只要不超出贷款证上核定的贷款限额,农户需要贷款可随时到信用社办理,而且贷款还了以后还可以继续再贷,周转使用。

对超过小额信用贷款限额的更高层次的资金需要,实行多户联保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满足的是农户一般性的种植和养殖业的资金需要,一些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靠小额信用贷款已经满足不了其需要。

对这类情况,可以采取3—5户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的办法,发放联保贷款。

农户联保贷款实际是一种多人担保贷款,但与一般的担保贷款不同,它不是靠财产或经济收入来担保,而是以农民的信誉作担保,符合农村和农户家庭经济的实际状况。

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要通过过细的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推进这项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新的贡献。

调研单位:

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调研人:

XX县联社监事长XX

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

信用社职工述职报告

信用社职工述职报告

任**信用社副主任以来,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金融政策方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社员工,艰苦创业,锐意开拓,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工作中,能够认真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履行节约、勤俭办社,处处率先垂范,廉洁勤政,务实开拓,带领全体员工尽职尽责,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计划,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发展为第一要务,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从严治社为保障,以增效为目标,较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

现将11年的思想工作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积极组织存款,提高了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主攻大户,加大考核,

(二)加大支持三农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认真学习、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树立“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立足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服务。

2、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对信誉好、效益好的个体工商户季节性资金需求,在充分调查、完善手续的情况下,适时发放。

3、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

(三)加强信息管理,防范和化解了信贷风险

1、落实信贷内控制度,加强信贷管理。

首先,严格贷款发放程序。

新放贷款必须在信贷系统中审批发放,客户经理必须双人调查,必须可靠担保或足值的抵押物。

其次,建立新增贷款台账,实行到期预警制度。

2、加大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

(四)强化资金盘活,提高信贷产质量

在资金盘活中,树立“常年抓,抓常年,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抓住县联社清收不良贷款营造的良好氛围,千方百计清收不良贷款。

1、统一思想,促全员清收。

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全体员工,不良贷款是阻碍我们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盘活不良贷款,是我们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了全员盘活、清收的积极性。

2、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严考核。

(五)狠抓增盈,提高了经营效益

(六)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

班子成员认真做到了顾大局,识大体,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带领全体员工干事创业。

2、加强了员工队伍建设

3、抓好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全方位激发员工干劲

(七)强化管理,完善了内控制度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切实做到了规范经营。

一是继续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健全内控制度。

制订、完善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2、狠抓“三防一保”工作,确保了全年安全营运无事故。

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思想,时刻牢记和加强安全工作。

(1)加强安全教育,增强了全员防范意识。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了安全保卫制度。

(3)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强化主任监督、检查职能。

(八)加强党建和文明单位建设,提高了凝聚力。

1、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

以党员、老同志为纽带,认真做好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扎实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

加强新党员的培养、发展工作,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工作。

2、加强了廉政建设。

引导和带领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杜绝以贷谋私、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发生。

三年来,自己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与联社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开拓创新,为信合事业又好又快地的发展做出应有的、最大的贡献!

述职人,XXX,男,19XX年2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现任XX信用社主任职务。

2006年里,我带领XX信用社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苦干加巧干,尽职尽责,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计划,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发展为第一要务,服务三农为己任,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从严治社为保障,以增效为目标,较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目标任务:

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虚心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

的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

因此,一年多来,我较系统的认真学习了《担保法》,《合同法》,《监管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市场营销法》,《货币银行学》,《国际投资学》等业务新知识,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政治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为干好本职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我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金融法律、法规,在班子中讲大局、讲原则、讲团结。

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们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事事处处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和员工利益为重,做好全体的表率。

三、与时俱进、格尽职守,较好的完成了联社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举行的宗旨是: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不求创造经验,但求卓有实效;不求人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不求个人名利,只求员工利益。

工作中制作了一下措施:

(一)强化存款营销,提高了竞争能力

紧紧抓住深化改革的大好时机,突出重点,主攻大户,加大考核,严格奖罚,完善服务。

一是按照绩效考核的办法的要求,建立全员揽储机制。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了《电视台》、《河南农村报》等宣传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三是搞好优质服务工作。

四是抓好对公业务,要求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个公存户、一个大户,每位员工联系一个大户,建立黄金客户档案,吸纳多方资金。

止12月底,我社存款余额达7338万元,较上年净增365万元,完成联社所分任务74%。

(二)加大支持三农力度,提高了服务水平

认真学习、执行中央1号文件精神,树立“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意识,立足实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服务。

1、满足农户种养业的资金需求,发放种养业贷款。

在春耕、夏收、秋收秋种时节,积极筹借资金,备足资金,不误农时,积极投放小额贷款。

全年累计发放813笔420余万元。

对种养大户,定期安排客户经理了解情况,服务上门。

2、支持信誉好,效益高的个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发展。

对信誉好、效益好的个体工商户季节性资金需求,在充分调查、完善手续的情况下,适时发放。

共计发放23笔,150余万元,已经全收回本息。

3、增强创新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在着力塑造守信卡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二大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其他的贷款品种,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难贷款的实际问题。

4、扎实开展信用工程建设

今年,信用户评选委员会共评出信用户2320户,建立经

济档案2320份,评出信用村2个。

止目前,共评出信用户9170户,占全乡农户数的86%,为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占农户数的86%,评出信用村11个,占19个行政村的60%。

(三)加强信息管理,防范和化解了信贷风险

1、落实信贷内控制度,加强信贷管理。

首先,严格贷款发

放程序。

新放贷款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办理,客户经理必须认真调查,必须可靠担保或足值的抵押物。

其次,建立新增贷款台账,实行到期预警制度。

2、树立科学管理念。

(1)利用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客户经

理的培训、教育,提高了客户经理队伍的素质。

(2)加强对客户经理的监督。

公开服务电话、监督电话等,运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

(3)教育和引导客户经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运用社会力量加强监督。

(3)教育和引导客户经理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营销观念,科学营销贷款。

(4)加大对客户经理的考核。

根据考核情况,提高或降低客户经理的授信级别个额度。

3、加大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

严格执行“五示一追究”、“六包、三营销、一挂钩”制度,

贷款造成损失的,分别由责任人承担不同的比例。

至12月底,各项贷款余额达5455万元,较上年净增1011万元,完成联社所定分任务的139%。

(四)强化资金盘活,提高了信贷产质量

在资金盘活中,树立“常年抓,抓常年,反复抓,抓反复”

的思想,抓住县委、政府为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营造的良好氛围,双管齐下,多轮驱动,千方百计清收不良贷款。

1、统一思想,促全员清收。

我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全体员工,不良贷款是阻碍我们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盘活不良贷款,是我们每个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激发了全员盘活、清收的积极性。

2、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从严考核。

3、多策并举,强力盘活。

在盘活中,我因时而宜。

今年三、四月份,抓住农闲和刚过完春节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未走的时机,及时抽调10名联络员和客户经理配合组成清收小分队,逐村逐户催要贷款。

经过近2个月的努力,收回贷款本金30余万元,利息5.6万元。

11、12月份,抓住农副产品上市交易和临近春节的有利时机,适时组织客户经理吴海洋、杨洪波、文献军等同志成立突击小分队,掀起冬季盘活不良贷款的高潮。

经过40天的努力,收回贷款本息20余万元,盘活贷款60余万元,订立还款计划237份。

在盘活资金过程汇总,根据难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

制定不同的策略。

采取以理服人、订立还款计划、放水养鱼、拔钉子、跟踪追击、追究介绍人、担保人责任等方式,直止把贷款收回。

止12月底,全年共盘活不良贷款233万元,其中:

逾期贷款132万元,双呆贷款101万元。

(五)狠抓增盈,提高了经营效益

一是抓收息,把收息作为增盈的头等大事。

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