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2628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10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教案全集.docx

经济学教案全集

经济学教案全集

课题

经济学1单元1节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

目的

了解商品的含义、属性

重点

难点

关键

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原理。

商品含义的理解;2个基本属性关系的相关判断。

理解概念的内涵,结合高考试题学会应用。

教具

提纲、幻灯片、题篇等。

书写时间

考纲要求知识点

1.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找出二者内涵中的共同点;会运用二者的外延解选择题)

2.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学会区分两个基本属性;会运用关系原理解大题)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1)内涵: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第一,前提条件:

劳动产品。

第二,决定性条件:

用于交换。

(2)外延:

与物品(自然物)、劳动产品的关系。

如图(教材P6略)。

2.商品经济:

(1)内涵:

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

(2)外延:

包括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

(1)含义:

商品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

(2)人与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决定了“A=B”双方需要交换。

(是物品成为商品的首要条件、前提条件)

(4)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不同商品才需要交换)、同一商品有多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认识和利用不断发展(多样性和发展性)。

2.价值:

(1)含义:

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1.什么是商品?

2.一个自然物要成为商品,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是?

3.一个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4.商品和商品经济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5.历史上出现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还是商品交换为标志的?

6.商品经济包括什么?

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哲学意义的价值?

3.从唯物论来看,商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其自然属性,体现了什么哲理?

4.为什么“A=B”中双方需要交换?

为什么说使用价值是物品成为商品的首要条件?

5.

(1)食物可以充饥、书籍可供阅读。

(2)牛奶是人喝的,把牛奶盆栽蔬菜叶子上不但有利于果实生长、还能有效抑制病毒,“喝”了牛奶的蔬菜外观更好、更耐储存。

6.什么是价值?

(2)人类劳动:

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无差别的:

所有商品共同具有的质同量不同。

(“A=B”中双方能够交换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AB的价值量相等。

(4)交换价值:

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A=B中的B,B表现A,A决定B)

(5)商品中的:

商品所特有、独有的属性。

(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

(1)统一: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利于顺利实现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对立:

任何人不能同时得到商品的使用价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

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使用价值)

7.从价值的含义来说明,

(1)为什么说商品交换的现象是物物交换,但本质却是人人之间交换劳动?

(2)为什么说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在“A=B”中,为什么双方能够交换成功?

简单说明原因。

(4)为什么价值要通过交换价值来表现?

在“A=B”中,B与A之间是什么关系?

(5)为什么说价值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8.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的内容。

9.运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原理说明,

(1)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什么?

(2)消费者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国家要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活动?

10.运用关系原理判断对错。

(1)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有价值。

(2)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

(3)没有价值的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4)没有使用价值的一定没有价值。

11.

(1)商品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商品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4)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1.1商品

一、1.商品:

内涵、外延

2.商品经济:

内涵、外延(2个)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使用价值2。

价值

(1)含义有用性劳动

(2)表现的关系人与自然(自然属性)人与人(社会属性)

(3)所处的地位首要条件(需要交换)本质属性(能够交换)

(4)特点多样性、发展性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3.关系原理:

统一;对立。

教学

反思

教案

课题

经济学1单元1节商品3框商品的价值量

目的

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重点

难点

关键

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8对关系。

识记最基本的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价值量和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教具

提纲、题篇等。

书写时间

考纲要求知识点

3.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及8对关系。

(识记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会运用8对关系解选择题)

三、商品的价值量

1.含义:

价值量的大小。

2.决定因素: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

个别劳动时间。

3.劳动生产率:

(1)含义:

(2)表示方法:

2个。

4.8对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价值量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1.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

不是由什么决定?

2.生活中,如何识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3.什么是劳动生产率?

2种表示方法是?

4.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

5.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意义?

(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

6.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7.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8.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会发生变化吗?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会发生变化吗?

见上

概念

附:

1.1商品基本属性(关系原理)

决定因素

价值量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案

课题

经济学1单元2节货币

目的

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并识别货币的职能,对比纸币和货币的本质、职能理解通胀、通缩2种经济现象

重点

难点

关键

货币的职能

理解通胀、通缩2种经济现象

利用纸币和货币的本质、职能上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

提纲、题篇等。

书写时间

考纲要求知识点

4.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2货币的职能。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产生过程: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了的物物交换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

(1)与一般等价物的关系:

区别(固定)

(2)与商品的关系:

区别(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社会财富的代表)

二、货币的职能

1.含义:

在经济中的作用。

2.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

含义:

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有多大。

原因:

货币是商品,有价值。

特点:

观念货币。

(2)流通手段:

含义:

购买手段。

特点:

现实货币。

3.其他职能。

(1)支付手段:

产生:

随赊账而出现。

包括:

利息、房租、工资等。

(2)贮藏手段:

含义;作为财富的代表。

特点:

足值的金、银条块等。

(3)世界货币:

含义:

在世界市场上。

作用(略)

特点:

足值的金、银条块等(某些国家的纸币)

三、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的产生。

(1)过程(货币的发展历程):

金、银条块富商打印标记国家铸币

纸币

(2)原因:

直接原因:

流通手段的职能对是否足值没有要求。

根本原因:

商品交换(生产力)的发展。

2.纸币的含义:

本质:

货币符号。

(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特点:

国家信用为担保(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职能:

基本职能是流通手段;还有支付手段职能;一定意义上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不能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职能。

3.发行和流通。

(1)纸币与国家:

国家可以决定:

面额、每种面额的发行量、总发行量等。

国家不能决定:

实际购买力。

(2)发行的依据:

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3)通胀和通缩。

表现:

物价(上升或下降)、经济运行(过热或萎缩)

因:

社会总供给失衡。

(供不应求、供过于求)

果:

对国家经济、人民生活不利。

对策:

保持总供给平衡。

稳健的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从货币的产生来看,交换价值的形式有哪些?

2.什么是价格?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

3.为什么说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4.什么是货币?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区别、联系)?

货币和一般等价物的关系(区别、联系)

5.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与货币本质的关系?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

3.要知道商品到底值多少钱,属于货币的什么职能?

4.用货币买东西,属于什么职能?

5.货币在执行2个基本职能是,有什么不同?

6.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二者的共同点是?

7.货币的其他职能有3个,是?

8.在生活中,如何识别货币的其他职能?

9.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必须是?

10.世界货币的具体作用是?

1.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行使什么职能而产生的?

2.纸币出现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3.什么是纸币?

4.纸币的本质是什么?

5.纸币的基本职能是?

6.纸币的其他职能有?

7.纸币不能有的职能是?

8.从纸币的含义来看,为什么说纸币是国家信用货币?

9.从纸币和国家的关系来看,国家能够决定什么?

不能决定什么?

10.实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是?

11.从公式可以看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那些因素有关?

12.通胀和通缩的关系?

各自的对策?

1.2货币本质:

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职能

其他职能:

支付、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本质:

货币符号。

纸币

发行和流通:

公式通胀、通缩(异同)

教案

课题

1.3价值规律

目的

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

重点

难点

关键

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形式

价值规律的内容

教具

提纲、题篇等

书写时间

21日

考纲要求知识点

1.价值规律的内容;2。

价值规律的形式

3.价格的影响因素;4。

价值规律的作用

一、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地位: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内容:

(1)从价值的形成来看:

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从价值的实现来看:

等价交换。

3.形式: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波动的原因:

供求关系和价格的相互制约。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需求量、供给量、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变化,都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2)围绕价值的原因:

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决定价格。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作用:

“指挥棒”

在不同部门间;人(劳动力)和物(生产资料)的流动。

通过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

2.刺激作用:

“鞭子”

同行业的不同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技、管理。

3.优胜劣汰:

“筛子”

同行业不同生产者间。

总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价值规律的适用范围是?

2.在价值规律的内容中,从价值的形成来看,如何理解价值规律?

从价值的实现来看,如何理解价值规律?

3.价值规律的形式是?

4.为什么价格会与价值不一致?

由此可见,价格与什么因素有关?

5.为什么价格的波动总要围绕价值、有上有下?

由此可见,价格与什么因素有关?

1.从哲学上来看,人与规律的关系?

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3+1)?

如果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的方式来看,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要?

3.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什么起作用?

4.价值规律的刺激和优胜劣汰作用共同说明价值规律要通过什么起作用?

5.从价值规律的作用来看,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要?

6.企业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内因和外因分别在于?

1.3价值规律

地位: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的形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内容

价值的实现:

以价值量为基础,实现等价交换。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

价值决定价格(成本)

形式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

价格波动:

供求影响价格(供给量、需求量、供求关系)

调节人、物在各部门间的分配(通过价格、供求)

作用刺激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科技、管理)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者优胜劣汰(通过竞争)

教案

课题

2课1节1、2框所有制结构

目的

所有制结构的内容、原因;各种所有制的内容、原因、地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重点

难点

关键

公有制、非公有制的地位和意义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教具

题篇、提纲等

书写时间

28日

考纲要求知识点

1.公有制、非公有制各自的内容、地位和意义。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所有制结构的内容、原因。

(一)公有制。

1.包括:

国有、集体、混合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

含义:

国家代表人民所有,又叫全民经济。

地位:

主导。

表现:

控制力。

关系命脉的行业、领域,占支配地位;提高整体竞争力,引导、影响其它所有制经济。

意义:

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民族凝聚力。

(2)集体经济:

含义:

部分劳动者所有。

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

克服个体的弱点;经营灵活;体现共同富裕;缓解就业、增加积累和税收。

双层经营机制:

含义:

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

具有优越性和积极性。

(3)混合所有制经济:

含义:

不同所有制经济联合生产或经营。

我国的形式:

公有制和外资或私营联合、公有制吸收个人投资。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

2.实现形式:

(1)多样化:

只要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

(2)最主要的:

股份制。

(3)对股份制的认识:

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关键看从属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如果公有控股,可以扩大公有的支配范围。

1.公有制包括?

2.什么是国有经济?

3.国有经济的地位及其表现?

4.国有经济的意义?

 

5.什么是集体经济?

6.集体经济的地位?

7.集体经济的意义?

8.如何理解双层经营机制?

9.什么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10.在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是?

与公有制的关系是?

11.如何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12.最主要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是?

13.如何评价股份制?

3.地位:

主体。

(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表现: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量、质)

(2)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起主导作用。

4.原因: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维护人民利益。

(二)非公有制

1.内容:

个体、私营、外资。

(1)个体:

个人或家庭所有。

(2)私营:

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3)外资:

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的境外资本部分和外商独资。

与三资企业不同。

2.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

利于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满足人民需要、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原因:

生产力和国情,生产力多层次要求非公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所有制结构

1.所有制结构: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原因:

根本原因,规律。

具体原因,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意义,三个有利于。

14.公有制的地位及其表现?

15.在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必要性和重要性)

 

16.非公有制包括?

各自的特点?

17.外资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区别是?

18.非公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19.国家如何对待非公有制?

20.在我国,鼓励发展非公有制是否能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

简单说明原因。

21.在我国,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

22.什么是所有制结构?

23.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

其原因是?

一.

所有制结构

(一)公有制:

(二)非公有制:

国有:

含义、地位、意义。

1内容:

个体、私营、外资。

1.内容集体:

含义、地位、意义、双层机制。

2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混合所有制经济:

含义、我国主要形式组成部分。

2.实现形式:

作用:

3.地位:

主体。

(表现:

2个)(三)所有制结构:

4.原因。

1含义。

2.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内容、原因。

教案

课题

二、分配制度

目的

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原因

重点

难点

关键

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

识别各种分配方式

弄清参与分配的主语和相关所有制的关系

教具

题篇、提纲等

书写时间

29日

考纲要求知识点

1.公有制的适用范围。

2非按劳分配包括什么。

3.识别各种按生产要素分配。

4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二、分配制度

(一).按劳分配

(1)地位: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含义:

适用范围:

公有制;

特点: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

劳动既有量的不同,又有质的区别。

(二).非按劳分配:

1.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适用范围:

个体经济。

(2)特点:

个体劳动所得。

(3)国家的态度:

国家保护其合法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

主要包括:

(1)按劳动要素分配:

私营、外资企业。

普通工人的劳动收入。

(2)按资本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利息、股息分红;股票、债券交易收入。

(3)按土地要素分配:

出租土地、房屋等。

(4)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科技、信息工作者因提供技术、信息所得。

(5)按管理要素分配:

管理人才凭管理所得。

3.福利、保障收入: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1.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3.原因:

客观必然性:

(1)生产力:

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

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2)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共同发展。

是直接原因。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重要性:

(1)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有利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经济效率(多种并存)。

(3)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1.按劳分配的重要性。

2.按劳分配的适用范围、特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3.非按劳分配包括(3个)?

4.个体劳动的适用范围、特点、国家的态度?

5.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包括?

6.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

 

7.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包括?

8.股东的收益主要有(2个)?

9.简要说明因劳动所得可以属于哪些分配形式?

 

10.生活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4个)?

1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

所坚持的原则是?

此原则与分配制度的关系?

12.“效率”和“公平”之间如何体现辩证法的相关原理?

13.为什么我国现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要性3个+重要性3个)?

14.我国特定分配制度的最终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3个)?

什么特征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实行按劳为主体、多种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分配制度。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

地位、适用范围、特点。

(3)福利、保障收入。

2.非按劳分配3。

分配制度:

(1)个体所得。

内容、原则、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教学

课节

班级

教案

课题

2.2之市场经济

目的

市场经济的2只手;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调节的地位、方式;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主要任务、手段。

重点

难点

关键

市场经济的特征;宏观调控的手段。

市场调节的弊端

思路清晰,抓住两只手各自的原因、方式、地位。

教具

题篇、提纲等

书写时间

30日

考纲要求知识点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2市场调节的方式和地位。

3.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主要任务。

4市场经济(2只手)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

1.市场:

商品交换的场所。

(关系的总和)

2.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1)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

区别:

第一,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原始社会末期;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才出现。

第二,所属范畴不同。

商品经济——相对于小农经济、产品经济。

市场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

联系:

商品经济是基础;市场经济是客观要求。

(2)市场经济与市场:

(3)2只手:

市场调节+国家的宏观调控。

(二)市场调节。

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1)平等性:

第一,含义:

经济活动的参加者关系平等。

第二,原因:

价值规律决定。

第三,要求:

地位平等;等价交换。

(2)竞争性:

第一,含义:

参加者见广泛的竞争(买者间、卖者间、买卖间)。

第二,原因/意义:

价格在竞争形成,竞争是商品交换进行的前提;竞争实现市场者的优胜劣汰;竞争保证价格灵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要求:

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资源浪费、导致垄断)。

1.什么是资源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

2.资源配置的手段有?

3.什么是市场?

4.什么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5.市场经济的构成?

(2只手)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

7.平等性的含义、根本原因、要求?

8.竞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3)法制性:

第一,含义:

经济活动依据法规进行。

第二,原因:

健全的法制是协调和处理矛盾、体现公正平等的依据和准则。

第三,要求:

既保证自己守法、又用法律维权。

(4)开放性:

第一,含义:

市场相互不封闭,全国、同世界市场连在一起。

第二,原因:

满足消费者的需要;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

(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第三,要求:

对外开放。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市场调节资源、引导企业、实行优胜劣汰。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