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224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国法制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

02130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

ChineseLegalHistory

(三)开课对象:

法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法学核心课程

(五)教学目的:

该课程将从制度的视角研究法律的历史,通过系统的讲授、学习,以达到知今先鉴古,鉴古后知今的目的。

(六)教学内容: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具体分配:

学时数:

48学时

学分数:

3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实践

合计

导论

2

2

一、夏商法律制度

2

4

二、西周法律制度

6

10

三、春秋战国法律制度

4

14

四、秦代法律制度

4

18

五、汉代法律制度

4

22

六、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3

25

七、隋唐代法律制度

5

30

八、宋辽金元法律制度

2

32

九、明代法律制度

2

34

十、清代法律制度

2

36

十一清末法律制度

2

38

十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律制度

2

40

十三、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法律制度

2

42

十四、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法律制度

2

44

十五、革命根据地新民主主义法律制度

4

48

(八)教学方式:

以历史解释逻辑,以逻辑归纳历史。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结合中国法制史教学的总的根本的方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分别占40%和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导论

教学要点:

了解中国法制史的研究对象、方法,了解中国法制史的概念、研究范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重点掌握中法院史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框架,并关注其应用性特征。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法制史的概念研究范围

一、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与研究范围

二、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

1、中国早期法制(习惯法时代)

2、战国以后的古代法(封建法制时代)

3、近现代法制

第二节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一、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1、前学科的法制史研究

2、近代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3、新中国法制史学的曲折与发展

二、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

三、学习、研究中国法制史应该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

考核要求:

1、中国法制史的概念研究范围

1.1中国法制史的概念与研究范围(识记)

1.2中国四千年法制发展概述(识记)

2、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

2.1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与研究状况(识记)

2.2学习中国法制史的意义(识记)

2.3学习、研究中国法制史应该着重注意的几个问题(识记)

第一章夏商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难点在了解中国法制的源:

形成和发展及其特征,理解此阶段对日后中华法系的影响。

重点在于理解此时的法律制度的基础地位、渊源地位。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法律起源与夏代法制简况

一、中国法律起源

(一)夏奴隶制国家的产生法

(二)原始习惯到奴隶制习惯法的转变

(三)习惯法的产生

(四)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

二、夏代法制概况

(一)法律形式

(二)法律内容

(三)司法制度

第二节商代的法律制度

一、商代的立法思想

(一)“王权神授”的法律思想

(二)“天讨”与“天罚”的法律思想

二、法律形式与主要法律

(一)法律形式

(二)主要法律

三、法律内容

(一)军事法规内容

(二)刑事法规内容

(三)行政法规内容

(四)民事法规内容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厅机构

(二)审判制度

(三)监狱制度

考核要求:

1、中国法律起源与夏代法制简况

1.1中国法律起源(领会)

1.2夏代法制概况(识记)

2、商代的法律制度

2.1商代的立法思想(领会)

2.2法律形式与主要法律(识记)

第二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西周是中国上古文明的全盛时期。

儒家学派奉西周为正统——“言必称尧舜,事必法先王”。

教学中应当了解并熟知这一段历史制度。

重点掌握判礼与刑的关系。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周时期的法律概况

一、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

二、西周宗法制度

三、西周法律形式

(一)“周公制礼”

(二)“吕刑”

(三)“九刑”

(四)“遗训”与“殷彝”

第二节西周的礼与刑

一、“礼”的渊源与发展

二、周礼的性质与作用

三、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四、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三节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西周的主要罪名

(一)不孝不友

(二)犯王命脉

(三)放弑其君

(四)杀越人于货

(五)群饮

(六)违背盟誓

(七)失农时

二、西周的主要刑罚

(一)環土之制

(二)“嘉石之制”

(三)赎刑

(四)流刑

三、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

(一)主要刑法原则

a)老幼犯罪减免刑事罚

b)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c)罪疑从轻,罪疑从赦

d)宽严适中

(二)西周“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

第四节西周时期的民事制度

一、民事制度

(一)所有权

(二)债和契约

二、婚姻继承制度

(一)婚姻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解除婚姻的条件与限制

(三)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

第五节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周王

2、中央司法官员

3、地方司法官员

(二)主要诉讼制度

1、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区分

2、告诉与审理

3、“五听”

4、证据制度

5、“读鞠”、“乞鞠”制度

6、司法官的法律责任

(三)西周时期的监狱

考核要求:

1.西周时期的法律概况

1.1西周法律思想的发展(识记)

1.2西周宗法制度(领会)

1.3西周法律形式(识记)

2.商代的法律制度

2.1西周的礼与刑(领会)

2.2“礼”的渊源与发展(识记)

2.3西周“礼”与“刑”的关系(领会)

2.4关于“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领会)

3.西周的刑事法律制度

3.1西周的主要罪名(识记)

3.2西周的主要刑罚(识记)

3.3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与刑事政策(领会)

4.西周时期的民事制度

4.1民事制度(识记)

4.2婚姻继承制度(领会)

5.西周时期的司法制度

5.1司法机关(识记)

5.2主要诉讼制度(识记)

5.3西周时期的监狱(识记)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春秋时代法制的转型特征及文化上的百家争鸣局面。

重点把握井田制遭到破坏,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王权旁落,政权下移,宗法制日趋衰弱,法治取代礼治等时代特征。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春秋时期法律的变化

一、春秋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破坏

(二)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三)礼制的衰落

二、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一)郑、晋、楚各国的立法

(二)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

第二节战国时期的法律发展

一、各国的变法与立法活动

(一)各国的变法

(二)立法活动

二、立法指导思想

(一)“不别亲疏,不诛贵贱,一断于法。

(二)“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三)“行刑,重其轻者”

三、李悝的《法经》

(一)《法经》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法经》的主要内容与阶级本质

(三)《法经》的历史意义

四、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

(一)商鞅变法

(二)秦国法状况

(三)商鞅变法的意义

考核要求:

1.春秋时期法律的变化

1.1春秋社会的发展变化(领会)

1.2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领会)

2.战国时期的法律发展

2.1各国的变法与立法活动(识记)

2.2立法指导思想”(识记)

2.3李悝的《法经》(领会)

2.4商鞅变法与秦国法制(领会)

第四章秦代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理解秦代的立法思想,了解其缺陷和不足。

掌握秦代严刑苛法的特征,并分析其速成亡的原因。

明晰“大一统”的祖始及其正反而意义。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一后的秦代法制

一、秦代评分法律形式

(一)律

(二)令

(三)式

(四)法律答问

(五)法律文告

(六)程、课、廷行事

二、秦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刑事法规

1、罪名

2、刑罚

3、定罪量刑事原则

(二)民事法规

1、民事权利主体

2、民事权利客体

3、所有权

4、债权

5、婚姻与继承

(三)经济法规

1、农牧业管理与资源保护

2、手工业管理

3、商业贸易

4、财政货币管理

(四)行政法规

1、机构设置

2、官吏任用

3、官吏职责

4、官吏奖惩

第二节秦代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i.中央

ii.地方

二、主要诉讼制度

(一)诉讼程序

1、诉讼的提出

2、告诉的限制

3、案件的审理

4、案件的判决和再审

(二)诉讼原则

1、有罪推定原则

2、依法律和事实判决的原则

3、有条件的刑讯原则

4、证据原则

(三)秦代诉讼制度的主要影响

三、监狱管理制度

四、监察制度

考核要求:

1.统一后的秦代法制(皆为识记)

1.1秦代评分法律形式

1.2秦代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1.3刑事法规

1.4民事法规

1.5经济法规

1.6行政法规

2.秦代司法制度

2.1司法机关(识记)

2.2主要诉讼制度(识记)

2.3诉讼程序(领会)

2.4监狱管理制度(识记)

2.5监察制度(识记)

第五章汉代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汉代前后二期的不同法制思想及其原因。

重点把握汉武帝之后的进一步大一统统治。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法制思想的变化

一、汉初至文景时期

二、汉武帝以后

第二节汉代立法概况与法律活动

一、立法活动

(一)西汉初期的立法活动

(二)武帝及西汉中后期的立法活动

(三)东汉时期的立法活动

二、法律形式

(一)律

(二)令

(三)科

(四)比

第三节汉代刑事立法

一、刑法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

(二)“亲亲得相首匿”

(三)先自告除其罪

(四)贵族官员有罪先请

二、开罚制度

(一)汉初刑罚制度的变化

(二)文景时期的刑制改革

三、主要罪名

(一)危害中央集权制的犯罪

(二)危害群主专制的犯罪

(三)危害皇帝尊严和皇帝安全的犯罪

(四)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

第四节汉代民事立法

一、行为能力的确定

二、所有权

三、债

四、婚姻与家庭

五、继承法

第五节汉代司法诉讼制度

一、中央司法机关

1、廷尉

2、其他参与司法活动的机关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一)告劾

(二)逮捕和羁押

(三)审理和判决

(四)上书复审

(五)执行

三、春秋决狱

四、监察制度的发展

(一)中央监察机关

(二)地方监察机关

考核要求:

1.汉代法制思想的变化(领会)

1.1汉初至文景时期

1.2汉武帝以后

2.汉代立法概况与法律活动(识记)

2.1立法活动

2.2法律形式

3.汉代刑事立法(识记)

3.1刑法原则的进一步发展

3.2开罚制度

3.3主要罪名

4.汉代民事立法(识记)

4.1行为能力的确定

4.2所有权

4.3债

4.4婚姻与家庭(领会)

4.5继承法

5.汉代司法诉讼制度(领会)

5.1中央司法机关

5.2诉讼与审判制度

5.3春秋决狱

5.4监察制度的发展

第六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此时期立法的概况。

掌握本时代法形式的若干变异。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三国两面三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评分变化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

(一)三国时立法

(二)两晋时立法

(三)南朝立法

(四)北朝立法

二、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

(一)律的发展和法典结构的变化

(二)令的发展与变化

(三)以格代科

(四)式的出现

三、门阀世族特权的法律化

一)确立维护贵族官员的特权制度——“八议”入律和“官当”出现

二)九品中正制与任官考绩制度

三)确认和保护贵族官员按等级占田的特权

四)维护尊卑良贱等级关系的婚姻制度

五)关于买卖、借贷等法律规范的增多

第二节魏晋律学与刑事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一、律学的发展与法律解释的规范化

(一)律学对传统法律发展的影响

(二)法律解释的规范化

二、“重罪十条”的由来及其内容和影响

二、服制定罪与留养制度

三、五刑制度的形成与废除宫刑及流刑地位的固定

(一)北齐刑罚制度的完善与五刑事体系的形成

(二)免除宫刑

(三)缘坐范围的变化

(四)定流刑为减死之刑

第三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一、中央三省制与地方州、郡、县三级制

(一)中央三省制的形成

有效性

合理性

(二)地方州、郡、县三级制

二、司法机关的扩大演变

(一)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大理寺

(二)刑部的前身——三公尚书、都官尚书

(三)地方司法机构的变化

三、诉讼制度的变化

(一)限制诉讼权利

(二)皇帝频繁直接干预和参与司法审判

(三)直诉的形成

(四)刑讯用测立法

(五)死刑复核制度形成

(六)上诉制度的变化

(七)加强自上而下的司法监督

(八)妇女犯罪行刑上享有特殊规定

四、监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考核要求:

1.三国两面三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评分变化

1.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概况(识记)

1.2法典结构的变化与立法技术的进步(领会)

1.3门阀世族特权的法律化(领会)

2.魏晋律学与刑事罚制度的发展变化

2.1律学的发展与法律解释的规范化(识记)

2.2“重罪十条”的由来及其内容和影响(识记)

2.3服制定罪与留养制度(识记)

2.4五刑制度的形成与废除宫刑及流刑地位的固定(识记)

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司法制度

3.1中央三省制与地方州、郡、县三级制(识记)

3.2司法机关的扩大演变(识记)

3.3诉讼制度的变化(领会)

4.监察机关对司法活动的监督(识记)

第七章隋唐代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隋唐的立法概况。

掌握唐律的历史地位、特点及其重大影响。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隋代立法概况

一、《开皇律》内容的发展

(一)《开皇律》的颁布修订

(二)《开皇律》的篇章体例

(三)《开皇律》的内容特点

二、《大业律》的颁行

第二节唐代立法概况

一、立法思想

二、律师典的编纂修订概况

(一)唐律的修订过程

1、《贞观律》的产生

2、《永微律疏》的修订

1、开元年间对《永微律疏》的刊定

(二)《唐六典》的编纂

三、法律形式

第三节唐代行政法律规范的发展

一、行政立法与监察机构

(一)中央三省六部

1、三省六部

2、御史台

3、“三师”与“三公”

(二)地方州县体制

二、行政法规及其特点

(一)唐代主要行政法规

(二)选任官吏的制度

(三)对官吏失职、渎职行为的处罚

(四)唐代行政法规的特点

第四节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完备

一、唐律的总则——《名例律》

(一)五刑

(二)“十恶”

(三)“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

(四)刑法适用的主要原则

1、“累犯”加重原则

2、老、少、废、疾犯罪减免处罚的原则

1、自首的原则

2、共犯的原则

3、“数罪并罚”的原则

4、类推的原则

5、“化外人”犯罪的原则

二、唐律分则——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

(一)危害后权与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

(二)侵犯人身的伤害罪

(三)侵犯财产的强盗窃盗罪

(四)贪墨罪

(五)伪造罪

(六)诬告罪

第五节唐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一、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户籍与土地立法

(二)债与买卖契约立法

(三)婚姻家庭立法

二、唐代的经济法律规范

(一)赋税制度

(二)市场管理

(三)度量衡的规范化与产品的标准化

(四)货币制度

第六节唐律的基本精神与历史地位

一、唐律的基本功精神

(一)体现了君主专政主义与封建特权精神

(二)体现了封建家族伦理精神与小农经济意识

(三)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

(四)体现了“用刑持平”的精神

(五)体现规范详备科条简约的精神

二、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的历史地位

第七节唐代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的系统化

(一)唐代中央司法机构

(二)唐代地方司法机构

二、讼制度的完善化

(一)对于告诉作全面规定

(二)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

(三)完善审判制度

(四)严格规定上诉与复审及死刑复核程序

(五)判决的执行

三、监狱管理的制度化

(一)监狱组织系统自上而下形成了完备的体系

(二)有关监狱管理的规定非常严密

(三)录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考核要求:

1.隋代立法概况

1.1《开皇律》内容的发展(识记)

1.2《大业律》的颁行(识记)

2.唐代立法概况

2.1立法思想(领会)

2.2唐律的修订过程(领会)

2.3法律形式(识记)

3.唐代行政法律规范的发展

3.1行政立法与监察机构(识记)

3.2行政法规及其特点(识记)

4.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完备

4.1唐律的总则——《名例律》

4.2唐律分则——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识记)

5.唐代的民事经济法律规范

5.1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识记)

5.2唐代的经济法律规范(识记)

6.唐律的基本精神与历史地位

6.1唐律的基本功精神(领会)

6.2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的历史地位(领会)

7.唐代的司法制度

7.1司法机构的系统化(领会)

7.2讼制度的完善化(领会)

7.3监狱管理的制度化(领会)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明确了解宋元的立法思想和立法概况。

重点把握宋代法制与资本主义盟芽的关系。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宋代法律制度

一、宋代立法思想

(一)立法严,用法恕”至“立法贵乎中”

(二)“上下相维,轻重相制”

(三)“政丰”“理财”,“通商惠工”

二、立法概况

(一)《宋刑统》的制定

(二)宋代编敕与例

(三)南宋的《法条事类》立法概况

三、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

(一)刑法的特点与刑罚制度的变化

(二)民商类法规的发展变化

(三)行政法规与职官管理的内容

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体制与诉讼程序

(二)刑事、民事诉讼制度

(三)证据制度

(四)翻异别勘制度

(五)理雪驳议与法官责任制度

第二节辽金两代概况及法制特点

一、辽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

二、金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

第三节元代法律制度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特点

(一)“祖述变通”、“附会汉法”

(二)“因俗而治”,“蒙汉异制”

二、立法概况

(一)蒙古汗国法律

(二)《至元新格》

(三)《风宪宏纲》

(四)《大元通制》

(五)《至元条格》

(六)《元典章》

三、立法与法制的特点

(一)元代五刑体制的变化

(二)元代法律形式的变化

(三)“四等人”制度和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四、元代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构设置的特点

(二)诉讼制度上的变化

(三)监察制度的发展

(四)司法实践中的半军事化特征

考核要求:

1.宋代法律制度

1.1宋代立法思想(领会)

1.2立法概况(识记)

1.3律内容的主要发展变化(识记)

1.4司法制度(识记)

2.辽金两代概况及法制特点

2.1辽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识记)

2.2金代立法概况及法制特点(识记)

3.元代法律制度

3.1立法指导思想的特点(识记)

3.2立法概况(识记)

3.3立法与法制的特点(识记)

3.4元代的司法制度(领会)

3.5司法机构设置的特点(领会)

3.6诉讼制度上的变化(识记)

3.7监察制度的发展(识记)

3.8司法实践中的半军事化特征(识记)

第九章明代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明代的重典治国与重典治吏。

了解明代的重刑主义倾向。

重点把握明代的特务制度的产生及其缘由。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过程

一、立法思想

(一)“明刑弼教”、“重典治国”的原则

(二)“明礼导民”、“定律以绳顽”的礼法结合原则

二、民商事法规的发展与特点

(一)强化对传统商业的法律调控

(二)民事立法的发展

第二节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与特点

一、刑事法规的发展与特点

(一)“轻其轻罪,重其重罪”的刑法原则

(二)严格整饬吏治民重典惩治贪官

(三)刑罚残酷

(五)加强文化思想统治的“文字狱”

第三节明代司法制度及其特点

一、司法机关设置的发展变化

(一)中央司法机关设置的发展变化

(二)地方及特务司法机构的特点

二、诉讼制度的特点

三、审判制度的发展与会审制度

考核要求:

1.明初立法思想与立法过程(领会)

1.1立法思想

1.2民商事法规的发展与特点

2.明代法律内容的发展与特点(领会)

2.1刑事法规的发展与特点”

3.明代司法制度及其特点

3.1司法机关设置的发展变化(领会)

3.2诉讼制度的特点(识记)

3.3审判制度的发展与会审制度(领会)

第十章清代的法律制度

教学要点:

了解清代中华法系的没落其原因。

重点掌握满清入关后的法制汉化过程。

了解前后二期的不同法制思想及其原因。

重点把握汉武帝之后的进一步大一统统治。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清代的立法概况

一、清代的立法思想

二、二、清代的立法概况与主要法典

(一)清入关前的法制厩况

(二)《大清律》和附例的沿革

(三)各部院则例的制定

(四)《大清会典》的编定

(五)关于少数民族管理的专门法规

第二节清律的内容及其特点

一、严刑峻法维护高压统治

二、维护旗人特权和满族统治

三、重法扼制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

(一)阻挠沿海对外贸易

(二)限制采矿业发展

(三)重征商税抑制民间商业

(四)严行官营制度

四、维护统一,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有效法律控制

五、刑罚适用原则的发展

第三节清代司法制度及其特点

一、中央“三法司”与京师地方司法机构

(一)中央“三法司”

(二)京师地方司法机构

二、地方司法体制与旗人司法管辖

(一)地方四级司法体制

(二)旗人司法管辖

三、秋审与九卿会审

第四节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

一、太平天国领袖法律思想的近代内容

二、太平在国法律制度及其特点

考核要求:

1.清代的立法概况

1.1清代的立法思想(领会)

1.2二、清代的立法概况与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