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2175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

1.(9分)(2017高一上·邯郸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题壁涂鸦有好诗

从数量上看,题寺壁、驿壁、斋壁,是题壁诗的大项,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

南宋偏安后,朝廷避谈恢复,逸乐于歌舞升平,诗人林升讽刺当朝者忘怀国耻只顾享受,曾经写过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郁闷至深,不形于色,淡淡道来却针砭有力,可作史实诵读。

另有无名氏的《题壁》,讽刺也很深刻,“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

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说临安(杭州)远郊官道上的白塔桥边有“卖地经”(卖地图)的,路过的官员只买《朝京里程图》,以便尽快进京朝拜腾达,对沦陷的中原故土却无人问津。

宋朝每十里设置一邮亭,每三十里设置一驿站,“地经”上标识邮亭和驿站通常都比较清楚。

此诗似不经意的一问,直刺朝廷官员的苟且,针砭有力,此种冷峻非常的平淡奇崛,最不易作。

后人谈诗论史,言及南宋淡忘故土恢复事,多举此二诗,足见其影响。

古代民间有怨苦不敢疾呼时,或选题壁方式,广而周知,企盼公正降临。

因为这些题壁文字大都有不便直言的苦衷,故多匿名,并且以隐字暗喻等手法曲婉出之,聊可舒啸不平。

明李应升《书驿亭壁方寿州诗后》有“最是临风凄切处,壁间俱是断肠诗”,展示出题壁诗反映民间苦情的一个侧面,实际上,也点出题壁诗作为诗歌文学表达现实的重要性。

赋诗题壁,或可看作民间发表诗文的一方阵地,所以时有苛政杂税灾患等反映百姓疾苦而不愿具名的讽世诗,题于楼馆粉壁。

官府如果察纳民风,通常会及时采集这些无名氏的题壁诗,作为体悯苦情的仁善之道。

题壁,岂止是文家墨客遣怀斯文的私事?

知道“有录方有史”的地方父母官,向来不会忽略题壁文化。

且不说幸逢诗文家题壁留下的历代佳话,可以光炳地方史志,也应该掂量得出诸如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等正气高标的题壁文化的厚重。

自包拯题后九百余年,拜谒肇庆和合肥包孝肃祠者已难以计数。

古今拜谒者皆诵读包拯题壁诗以寄托现实,也顺便净化一下容易沾染世尘的风气和灵魂。

其意义影响何须赘言,奈何今之旅游胜地,宁可斥资万万修筑惊天动地的天桥地道,却不愿砌墙立壁,让当代的李杜苏黄留题挥洒。

其实,放眼九州,景点因历代名家佳诗佳题而成为中华著名山水胜迹的,大都流传着地方因题壁诗文而受益的种种好故事,所以文化功德的事,不可轻率断定其大其小,即使沧桑变异,兵燹战祸已致某地自然风景荡然无存,如果题壁诗文尚有著录可查的话,好故事则是镌刻在史册的永久不灭的精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升借《题临安邸》表达内心的郁闷,提醒朝廷不要只顾享受,忘怀国耻。

B.无名氏的《题壁》因写作技艺高超,最不易作,而成为后人谈诗论史的对象。

C.明代李应升《书驿亭壁方寿州诗后》因反映了民间苦情而受到后人的肯定。

D.题壁诗大都有不便直言的苦衷,他们采用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怨苦得到了公正处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了林升和无名氏的诗来论述题壁诗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的观点。

B.文章引用了宋明时代的题壁诗,为标题“题壁涂鸦有好诗”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C.文章从题壁诗内容上反映百姓疾苦的方面,肯定了题壁诗的社会功用与价值。

D.文章分析了题壁诗的发展历程,得出了其终将随社会的发展而消失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壁诗既有文家墨客的遣怀之作,也有疾呼民间怨苦之作,两者都值得研读。

B.宋代包拯的《书端州郡斋壁》反映出正气高标的题壁文化的厚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当今许多旅游胜地不愿砌墙立壁是由于当代再也没有李杜苏黄这样的大诗人。

D.题壁诗即使因毁坏而荡然无存,如果尚有著录可查的话,也将难以磨灭其文化功德。

2.(12分)(2018高二上·扶余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明确将浙江卫视《美人私房菜》被停播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进而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

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对收视率造假黑手的痛揭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

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

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

        

(摘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

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假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

    

(摘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

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

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

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

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用质量说话!

(摘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

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

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

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

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

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

与其饮鸠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

   

(摘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旗帜鲜明地对变味的“收视率”开战,痛批收视率造假的巨大负面影响和黑势力从中牟利的不法行为。

B.材料二报道的信息表明,为了打造洁净的电视播出环境,必须使电视业回归非贏利的公共服务属性,遏止其牟利冲动。

C.材料三介绍了中制协发出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部分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B.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C.材料三主要介绍收视率打假的对策,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表明中制协对自身角色和职责的清醒认知,以及对本协会会员的严格自律要求。

D.材料一,二,三揭示了电视剧市场上多方参与形成收视率造假“黑产业链”的现状,其中制作方、播出方是虚假收视率的购买者。

(3)即使排除了造假情况,为什么仍然不能将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作为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15分)(2017高一上·泉港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姥姥的泪

赵振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

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

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

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

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

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

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

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

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

“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

”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

“你到那边玩去吧。

”姥姥随手指了一下。

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

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

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

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

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

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食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

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

我没有觉到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

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

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

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

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

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

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

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

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

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

那是个冬天的午后。

午饭时,姥姥一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

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

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

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

这一别,就是4年。

在我4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

“在你走了以后,4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

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

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

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

舐犊的泪?

憋屈的泪?

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

哭坟时报恩的泪?

一定不是痛苦的泪。

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

“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

(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6期)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乳名虽不怎么好听,但“我”当时却觉得很亲切,这源于“我”对姥姥的爱。

B.姥姥说,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这流露出姥姥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C.“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说明姥姥为“我”在生活中忍受了很多。

D.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E.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的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

(2)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

(3)文章最后说,姥姥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共3题;共34分)

4.(19.0分)(2020·襄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岘山亭记

欧阳修

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

而其名特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其人谓谁?

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

方晋与吴以兵争,常倚荆州以为重,而二子相继于此,遂以平吴而成晋业,其功烈已盖于当世矣。

至于风流余韵,蔼然被于江汉之间者,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

盖元凯以其功,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然皆足以垂于不朽。

余颇疑其反自汲汲于后世之名者,何哉?

传言叔子尝登兹山,慨然语其属,以谓此山常在,而前世之士皆已湮灭于无闻,因自顾而悲伤。

然独不知兹山待己而名著也。

元凯铭功于二石,一置兹山之上,一投汉水之渊。

是知陵谷有变而不知石有时而磨灭也。

岂皆自喜其名之甚而过为无穷之虑欤?

将自待者厚而所思者远欤?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

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

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因以君之官,名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余。

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此襄人之所敬书也。

若其左右山川之胜势,与夫草木云烟之杳霭,出没于空旷有无之间,而可以备诗人之登高,写《离骚》之极目者,宜其览考自得之。

至于亭屡废兴,或自有记,或不必究其详者,皆不复道。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有二日,六一居士欧阳修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B.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C.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D.余谓君如慕叔子之风/而袭其遗迹/则其为人与其志之所存者/可知矣/襄人爱君而安乐之/如此则君之为政于襄者/又可知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字叔子。

古人的名,常用于自称。

字主要方便他人对自己的称呼,平辈或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

B.陵谷,本意为丘陵和山谷,后也以“陵谷"比喻君臣高下易位,也比喻自然界或世事巨变。

C.《离骚》是春秋时期屈原创作的诗篇,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D.熙宁,年号。

古代皇帝用年号纪年,白汉武帝始。

皇帝遇大事一般会改元,所以很多皇帝都有多个年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碑记是应史中辉之清而写的。

文中说到“襄人想在石碑上记录史君的事迹”,是希望史中辉在政事上更加有建树。

B.这篇碑记一方面肯定羊祜、杜预“垂于不朽”的功业,一方面对他们的“汲汲于后世之名”,也发出了“自待者厚”的讥评。

C.这篇碑记略去舰岘山的自然风貌,而着重抒发由岘山这一名胜所引起的感想,在碑记文中别具一格。

D.这篇碑记结尾部分,欧阳修希望自己也能登上舰山,写下像《离骚》那样的忧思愁苦的诗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其名特着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

②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

5.(9.0分)(2017·成都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①。

【注释】①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1)

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2)

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

“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

(3)

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概括。

(4)

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

请结合诗句概括。

6.(6分)(2018高一上·德庆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

(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3题;共20分)

7.(9分)(2020高一上·绥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来无事,我总喜欢手捧一本《散文》,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尽享散文里的那份美,感受心灵中的那份妙。

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清幽的世界,都是一个灵魂的呓语。

走进这个世界,()。

散文的语言之美,如清泉淙淙,流淌在那些闲逸的时光里,让悠思绽放美丽的花朵;散文的情感之美,如琴音飘飞,让思想拂去尘埃,让心灵得到净化。

生活中难免__________,咀嚼人生的忧伤愁苦。

面对失意迷惘,要____________,相信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早日走出困境;面对天灾人祸,要____________,相信祸兮福所倚,期待明天的阳光照样灿烂;面对多舛的命运,要__________,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扼住命运的咽喉,做自己的主人。

一切的混乱情感倘若能够在散文里冲淘洗净,方能有“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上云卷云舒”的闲适惬意。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人生岂不喜洋洋者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B.静坐于案前和林间小道,让思维随着文字在时空里流淌    

C.静坐于案前或散步在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D.静坐于案前或林间小道,让文字随着思维在时空里流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是走进一个心灵:

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    

B.去参悟生命的玄理,去品味文字的内涵:

提升自己的素养    

C.就是走进一个心灵:

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    

D.去品味文字的内涵,去参悟生命的玄理:

提升自己的素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饱经风霜 平心静气 镇定自若 随遇而安    

B.血雨腥风 平心而论 镇定自若 随波逐流    

C.饱经风霜 平心而论 从容不迫 随波逐流    

D.血雨腥风 平心静气 从容不迫 随遇而安    

8.(5分)(2018高一下·大庆期末)仿照下面划线句子,从你熟悉的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任选两人,续写两句话。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乏有脊梁的人,“举世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这是屈原正道直行的无悔誓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倔强清高的浪漫告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