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67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docx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读书笔记

姓名:

郑珺班级:

法学102班学号:

22610219

I原文摘抄

第一卷引论

第2章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①真实工资等于现行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

②严格意义的不自愿失业,并不存在;

③供给会自己创造自己的需求。

第二卷定义与观念

第4章单位的选择

在讨论就业理论时,凯恩斯建议只引进两个数量单位,即币值量和就业量。

(P32)

第5章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

对价格的期望值(短期期望值)

期望值(P36)

未来报酬的期望值(长期期望值)

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经济体制中都会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活动存在,所有活动都是以往各种预期状态的产物。

(P39)

1、在实践中,以影响就业量而言,当前产量的预期售价大致就是最近产量的实际售价。

(P39)

2、如果商品是经久耐用的,那么生产者的短期期望值是建立在投资者的当前长期期望值之上的。

(P40)

第6章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一、收入

毛收利(雇主收入)

净收入(可用收入)

二、储蓄与投资

储蓄:

收入超出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

第7章进一步探讨储蓄和投资的意义

设以前的就业量与产量为已知,又设雇主预期,投资减储蓄之差额将增加,则雇主将增加其就业量与产量。

(P62)

“如果实际储蓄量,大于长期均衡中充分就业状态下之储蓄量,则谓之有强迫储蓄。

”(P63)

产量增加;

在银行提供贷款时出现的三种倾向以工资单位来衡量的边际产品的价值增加;

(P65)

以货币来衡量的工资单位的增加。

第三卷消费倾向

第8章消费倾向:

I客观因素

1、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的交点。

(P71)

2、

1、收入量

社会的消费量2、客观环境

(P72)3、该社会居民的主观需要、心理倾向、个人习惯及收入分配的原则

1、工资单位的变化;;

2、收入与消费之间差额的变化

3、在计算净所得时并未计及的资本价值之不虞之变;

影响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4、时间贴现率的变化

(P73-75)5、财政贴现率的变化

6、人们改变其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期望

除非消费倾向改变,否则就业量只能随投资之增加而增加。

盖当就业量增加时,消费者对消费之增加,将小于总供给价格之增加,故除非投资增加,补足这个罐隙,否则增加就业量将无利可图。

(P77)

1、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唯一对象。

(P82)

2、只有预料日后的消费倾向将增加,今天消费倾向的减少才符合公共利益。

(P83)

3、如果消费倾向一经减低,便成为永久习惯,则不仅消费需求将减少,资本需求亦将减少。

(P83)

第9章消费倾向:

II主观因素

八种带有主观性质的动机或目标可能导致人们不把收入用于消费(P84-85):

1、建立一准备金,以防不测之变。

2、预防未来所得不若今日所得之宽裕,而一己及家庭之用费,则未来大于今比例。

3、享受利息及增值。

4、享受逐渐增加的开支。

5、享受独立感及有能为力感。

6、获得从事投机或发展事业之本钱。

7、遗留财产与后人。

8、满足纯粹吝啬欲。

1、内消费量之变动,主要是由于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之改变,而不是由于特定所得量之下消费倾向之改变。

(P86)

2、利息率的提高会减少储蓄与消费。

(P86)

3、实际总储蓄量与实际总消费量只取决于在既定的资本边际效率前提下,利息率促进投资的有力程度的大小。

第10章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1、投资的就业量的增加必然会推动生产消费品的行业,从而导致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总就业量是投资本身所造成的初期就业量的若干倍。

(P91-92)

2、在到达真正的通货膨胀的状态之前,物价会随着总实际收入的增加而上涨。

(P92)

当实际收入增加时,一个社会愿意把增加的实际收入用于消费的比例将逐渐减少。

(P93)

私人致富之道,应用于国家行为上,失业乃成为不可避免的结果。

(P101)

第四卷投资诱导

第11章资本边际效率

1、凯恩斯把资本边际效率定义为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P105)

2、最大的边际效率可被看成是一般资本的边际效率。

(P106)

3、投资诱导一部分取决于投资需求表或曲线,一部分取决于利息率。

(P107)

资本的边际效益

资本的边际生产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线

资本的边际效用

企业家或借款人的风险

影响投资数量的风险放贷者风险

(P112)第三种风险

 

第12章长期预期状态

1、投资数量取决于利息率与资本边际效率之间的关系。

(P114)

2、资本边际效率的数值取决于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和它的预期收益。

(P114)

3、

既存的事实

人们推测预期收益的根据

(P114)未来事件

4、长期预期状态:

未来事件全部内容心理上的预期状态概括起来的总称。

(P114)

1、我们所依据的作出决策的长期预期状态,不只取决于其可能性最大的预测,也取决于我们对预测的信心。

(P115)

2、信心状态的重要性:

它是决定资本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P115)

3、信心状态取决于对现实市场和商业心理的考察。

(P115)

某一类的投资,与其说是由职业企业家的真正与其决定,还不如说是由股票价格决定。

(P117)

1、成规:

除非我们有特殊理由预测未来有变化,否则我们将现存状况无限制地继续下去。

(P118)

2、如何保证足够充分的投资,是当前最受这种成规困惑的一个问题。

(P119)

1、有些企业经营者自己并不经营其业务;

2、现有投资的利润的随时变动;

3、群众观点突如其来的变化;

加强上述困惑的因素4、投资市场组织方式的特殊性;

(P119-122)5、到目前为止,我们心目中还是以投机者或者

投机性投机者的信心状态为主。

即使贮藏的货币数量不变,或者变化很小,还是要对社会产生危害的。

(P124)

1、除了投机以外,还有其他不稳定因素起因于人性特征。

我们积极行为,有一大部分,与其说是决定于冷静计算(不论是在道德方面、苦乐方面或经济方面),不如说是决定于一种油然自发的乐观情绪。

(P124)

2、长期预期状态常常是稳定的,即使当它不稳定时,也有其他因素在发挥稳定的作用。

(P125)

国家可以向远处看;从社会福利着眼,计算资本品之边际效率,故凯恩斯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

(P126)

第13章利息率的一般理论

利息率是一个比例关系,其分母为一定量的货币,分子为一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控制权所换取的债权所能得到的报酬。

(P128-129)

第14章古典学派的利息率理论

1、①传统的看法认为利息率是使投资需求与储蓄意向趋于均衡的因素。

②投资表示对投资资源的需求,储蓄表示投资资源的供给,而利息率是使投资资源的需求与供给趋于相等的价格。

(P135)

2、古典学派并没有意识到收入水平变化所起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投资量的函数这样一种可能性。

(P138)

3、银行家,公务员或政治家——之受过经典学派理论之薰染者,以及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都有一种观念,认为每当个人有一储蓄行为时,利率自会下降;利率既降,自会刺激资本之生产。

利率所须下降之程度,乃在使资本之增产量,适等于储蓄之增加量。

(P136-137)

4、古典学派并没有意识到收入水平变化所起的作用,更没有意识到收入水平实际上投资量的函数这样一种的可能性。

(P140)

第15章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商业动机

我们能把个人在一特定情况下对货币的总需求,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决定也许更恰当些。

但这个单独的决定,是许多不同的动机的综合结果。

(P152)

收入动机

交易动机

业务动机

动机谨慎动机

 

投机动机

1、与其说利息率是一种具有更高心理作用的现象,莫不如说更加准确地说,或许它是一种高度遵循成规的现象。

(P157)

2、利息率的主要变动是通过一系列不连续的跳跃性或步骤完成的。

(P158)

如果货币当局要为期限不同、风险不同的种类各种债券票据建立一特定的利息率体系,则要受到以下种种限制(P160):

1货币当局只愿意买卖某种特殊类的债券票据。

2当利息率降到某种水平时,流动性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绝对的。

3流动性偏好曲线变成了一条直线,以致利息率完全丧失了稳定性。

4把实际利息率降到某一水平,以此证明降低利息率时期是至关重要的。

第16章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观察

1、一切都是劳动生产出来的,而协助劳动进行生产的是:

1技术;②自然资源;③过去具有价值的劳动。

(P165)

2、时间短的生产过程应该被保持在足够短缺的程度,以往使它们在物质上的效率超过由于产生能在短时期内变成而带来的不利。

(P165)

3、在多数物品,只能在离预期消费期不远以前开始生产,如果离得太远,则会在技术上缺乏效率。

(P167)

4、当利息率上升时,今天为未来的消费需求进行有利的生产比例会随之而缩减。

(P167)

1、在长时期,资本必须保持在足够稀缺的程度才能使其边际效率在资本的寿命期间至少等于利息率的水平,而利息率则是由心理状态及社会的组织与结构决定的。

(P167)

2、虽然,这一令人深感不安的结果都来源于消费倾向和投资数量皆没有按照社会的利益加以人为的控制,而是让它们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结果。

(P169)

3、如果有一个利息率可以保证充分就业,则与充分就业相应的储蓄倾向会形成一定的资本积累率。

(P169)

如果我在下面作出的假设是正确的,即我们比较容易做到使资本品丰富起来以使资本边际效率等于零。

这也许是逐渐消除资本主义许多不良特征的最为合理的办法。

(P170)

第17章利息与货币的主要特征

现在显然可以看出,我们过去所说的货币利息率对产量施加限制的作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应该说,当各种资产之数量增加时,因为有一种资产之本身利率下降最慢,故使得其他资产之生产最后都变成无利可图——除非在目前的与未来的生产成本之间有刚才说过的特殊关系存在。

(P176)

只要货币的确具有这几种特征,则以上笼统的说法(即货币利率乃唯一重要的利率)便可以成立。

1、货币不能轻而易举地生产出来;

2、货币的替代弹性等于或近似于零;

3、货币的弹性可以满足流动性偏好的特点。

(P177-180)

只要我们认为,我们所研究的经济体系确有稳定性,意思是说,当消费倾向或投资引诱稍有改变时,物价(用货币计算)不致于有剧烈变动,则假定真实工资比货币工资稳定,不仅与事实经验不符,而且在逻辑上也是错误的。

(P183)

经过了几千年个人积极储蓄以后,世界上积聚的财富还如此之少,这个解释,依凯恩斯的看法,既不是因为人类不肯节俭,也不是因为战争破坏,而是因为先则持有土地之灵活升值太大,今则持有货币之灵活升值太大。

(P185)

第18章重述就业一般理论

就业量与物价的变化不趋于两个极端方向,而是围绕中间位置上下波动。

(P194)

第五卷货币工资与价格

第19章货币工资的变动

1、货币工资降低并不会使就业产生持久增长的趋势,除非它们对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或利息率产生影响。

(P200)

2、工资政策应依据资本边际效率而定。

(P203)

3、理论上,两种影响利息率的方式:

①降低工资保持货币数量不变;②增加货币量,保持工资不变。

降低工资和增加货币量这两种方式,作为保证充分就业的手段来说,都要受到同样的限制。

(P203)

4、伸缩性的工资政策与伸缩性的货币政策理论上效果相同,实践中存在某些天壤之别。

(P204)

采取刚性工资政策,则在短时期中要物价稳定,必须避免就业量之变动。

但在长时期中,我们还可以在两种政策之间选择:

其一是令工资稳定,而让物价随技术与设备之进步慢慢下降;其二是令物价稳定,而让工资慢慢上涨。

大体而论,凯恩斯主张选择后者。

(P207)

第20章就业函数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就会引起劳动者的就业不足。

(P223)

1、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通货膨胀和通货收缩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不对称。

(P224)

2、这种不对称正是下述事实的反映:

若某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大于真实工资,则劳工总可拒绝工作,使该就业量不能实现;但劳工却不能因为某就业量之边际负效用并不比真实

工资大,而一定要别人提供该就业量。

(P224)

第21章价格论

货币最主要的属性就在于它微妙地联系着现在与未来,除非是利用货币,否则我们甚至不可能讨论预期的变化对当前活动的影响。

(P226)

影响价格理论的五个复杂要素:

(1)有效需求之改变,并不与货币数量之改变恰成同一比例。

(2)资源之性能并不一致,故当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将递减,并非不变。

(3)资源并不可以互换,故有些商品已经达到供给无弹性之境,而有些商品则尚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

(4)在充分就业没有达到以前,工资单位即有上涨之趋势。

(5)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原秦之报酬,并不以同一比例改变。

(P228)

在长时期里,国民收入与货币数量的关系取决于流动性偏好,而物价是否稳定,则取决于工资单位,或者更确切地说,取决于成本单位的上升速度和生产效率增加的速度二者之间的对比。

(P237)

第六卷一般引论引起的若干短论

经济周期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可以让我们称之为周期的时间过程和时间长短的规律性,主要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而产生的。

(P242)

1、影响资本边际效率复苏的因素:

①于某一时代人口正常增长率有关的耐久性资产的寿命;②多余储备的保管费。

(P244)

2、在自由放任情形之下,除非投资市场心理有彻底改变,否则没有办法避免就业量之剧烈变动;然而我们没有理由,可以预料会有此种彻底改变。

所以我的结论是:

我们不能把决定当前投资量之职责放在私人手中。

(P246)

1、经济繁荣的补救办法,不是较高的利息率,而是较低的利息率。

(P247)

2、真正的补救办法,是用各种方法,例如所得之重分配等来增加消费倾向,使得一个较小的投资量就可维持某特定就业水准。

(P249)

1、即使在今日,要决定短期投资量的大小仍需密切注意农业和矿业原料储存量的变化。

(P253)

2、制成品与半制成品二者之存货数量之变动,可以在商业循环之主要运动中引起次要波动。

(P254)

第23章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诸消费不足论

如果过分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国外物价下跌和利息率上涨或许会强化国内物价上涨和利息率下降产生的不良影响。

(P258)

利率不会自动调整到一种水准,最适合于社会利益;反之,利率常有太高之趋势,故贤明当局应当用法令、习惯甚至于道义制裁加以抑制。

(P268)

第24章关于《通论》可能产生的社会哲学的总论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食利者阶级是一种过度现象,当其完成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将因这个阶级的消失而大为改观。

(P289)

在我们的新体制中,国际贸易应该成为在互惠互利条件下,各国自愿和不加限制地交换商品和服务。

(P293)

 

II读书感想

《通论》全书中经济学专有名词繁多、运用大量的函数进行假设论证,且本书的作者凯恩斯亦在全书开头的前言中明确表示“这本书主要是写给我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同行们看的,同时也希望其他人能读懂它”。

因此,对于函数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知识较为缺乏的笔者来说,初次拜读此作深感艰辛。

对于文章中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和解释,笔者也只能暂时搁置一边,待以后有机会再细细研读。

下面笔者只能试着对《通论》发表一些浅薄的读后感。

一、《通论》中的主要经济理论

根据上述的原文摘抄和阅读理解,笔者首先试着归纳了下《通论》中的主要理论。

凯恩斯在《通论》中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就业理论、投资理论和危机理论。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撰写《通论》的目的和宗旨,是《通论》中阐发的中心内容。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中心,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存在大量失业是因为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即投资需求不足和消费需求不足同时存在。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就业量决定于社会的总需求或有效需求,决定于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状态。

如果总需求或有效需求不足,即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那就达不到充分就业。

投资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重点。

凯恩斯论证说,资本家决定投资与否以及投资多少,就看他的投资能否带来利润和利润多少。

而这又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资本的边际效率,二是利息率。

资本的边际效率越高,资本家就越肯投资,利息率越高,资本家就越少投资。

反之,利息率越低资本家就越肯投资。

凯恩斯的危机理论是在论证就业理论、投资理论以及进一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认为,决定就业和投资的一切因素,如“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与循环都起着作用。

凯恩斯认为,要使社会生产迅速增长,使人们经济生活正常化,必须克服危机。

克服之有效办法是让政府实行若干调节政策。

二、对于《通论》的简略评价

接下来,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尝试着对《通论》做了一些简略的评价。

凯恩斯的《通论》以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大危机为背景,主张把自由放任的私人资本主义转变为政府干预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以此对抗马克思所论证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我们从现代的眼光来反观凯恩斯的《通论》,我们会发现它所主张的理论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根本矛盾。

美、英在六、七十年代的“滞涨”现象正是对此最好的回答。

那么《通论》所带来的凯恩斯主义为什么并没有解决这些矛盾呢?

笔者在参阅有关资料后认为,凯恩斯在《通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是违背事实的,实际上,危机与资本家的情绪应该是互为因果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凯恩斯仅将消费不足当作危机的根源,他的研究是要证明消费不足的存在并用它来说明危机的产生。

所以说,凯恩斯的研究完全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性与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可以说《通论》中凯恩斯的观点存在片面性和阶级性,所以它能解决得了一时,却不能根除这种周期性危机。

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通论》标志着资本主义衰落进程中的一个历史转折:

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实行经济自由放任,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创造的理论可以说巧妙地回答了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既缓和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增加了工人收入,又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我们可以认为这和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分析和某些有效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而对于这些有效的经济政策成分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所提炼并进行借鉴的。

另外,凯恩斯能在当时自由主义盛行的西方国家提出相反的新观点和理论,着实难能可贵。

这种创新、不被束缚、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亦是本书中的一大亮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关于凯恩斯

凯恩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所处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的一百年来,没有哪位经济学家的声望能和凯恩斯相抗衡。

再从全部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史来看,从来没有一位经济学家的学说像他的那样被提到“主义”的高度,凯恩斯主义真正是空前的。

 

III点评

这是一篇针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读书笔记。

作者摘录了第一卷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第二卷单位的选择、决定产量与就业量的期望值等一系列章节。

可见读者有花一番心思来细心研读此书。

因为读者的知识面毕竟有限,因此对于这本晦涩深奥的书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实属不易。

读者认真地总结了《通论》的目的和宗旨、中心内容。

我认为读者对《通论》中主要经济理论的归纳简洁而精辟。

第二部分读者对《通论》进行了简略评论,他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著书背景、现代意义及该书的历史意义入手(特别是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此书这部分很精彩),读者并没有以为大肆表彰该书的优秀,相反联系了实际对该书提出了质疑。

他不仅指出了《通论》的片面性和阶级性,同时也极大地肯定了该书的历史意义。

这种一分为二的认知态度是值得肯定。

纵观全书,我们其实应该理解到凯恩斯写这本《通论》是为了挽救经济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因此,我建议读者不妨从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入手,以此联系并反观《通论》,或许能更实际的理解《通论》的价值和不足。

接下来,我仅就个人观点再补充一些读者尚未谈到或者误解的观点:

1.凯恩斯认为政府财政开支只有在美国和英国这种资本品积累很大、资本的边际效率很低的国家里,才是不可或缺的。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他认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息率过高。

2.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构建是失败的,因为其中论点的联系松散、没有触及真正的解决危机的方法论(仅仅靠的是数学证明和统计支持)。

因此我不难理解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最后,我觉得研读这本书时,应当尽量抛开社会形态差异的影响,客观的去看待凯恩斯当时提出的观点。

本人仅对本读后感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浅薄想法。

点评人:

张贶

山东财经大学

帐政102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