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1334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

(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

(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

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理解。

考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写作的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等进行综合的理解,感悟诗人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好在哪里?

【答案】

(1)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解析】【分析】

(1)作者在写景上运用物象幽篁、深林、明月,写人则用独坐、弹琴、长啸。

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意境,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要深入挖掘“独”字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故答案为:

⑴幽篁、深林、明月。

营造了月夜山林清新幽静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意境的把握,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诗中所写 景物及营造的意境。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句意,明确“独”的本意,语境意义及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3.古诗鉴赏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

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分析】

(1)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所以诗中诗人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不想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故答案为:

⑴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⑵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处境、遭遇等进行分析。

注意掌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题考生要熟读诗歌,了解诗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了解。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

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②微径:

指小路。

③霁:

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

(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

(1)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意思是: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

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

(2)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故答案为:

⑴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⑵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⑵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

看诗人定诗风,看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

具体要做到:

通读全诗,把握大意,理解情感。

5.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的第二联既描写了花鸟,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请你赏析一下。

【答案】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

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春天的鸟儿应该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

“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

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

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

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故答案为:

诗人运用移情于物(借景抒情)的手法,借花儿流泪、鸟儿惊心,表达自己在安史之乱中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或因安史之乱、国都沦陷而悲伤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

6.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全诗紧扣一个“________”字,按________推移展开叙述。

(2)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3)“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4)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含有什么哲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5)“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

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

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案】

(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解析】【分析】

(1)题目“游山西村”紧扣一个“游”字展开写。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所以全诗按照时间推移展开叙述。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出了农家的美好和热情好客,一个“足”字,是“充足”之意。

写出了农家丰收的年景和农人热情好客的淳厚品性。

(3)“古风存”一句展现出的是对农民美好品质的赞美,突出农民服饰的简单、朴素,据此作答即可。

(4)《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诗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包含有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

(5)花是红色的,在视觉上,红色的花容易联想到红色的火,所以古人往往用火,明,一类的词来形容。

柳是绿色的,在视觉上,古人把绿,青,黑,归作一类。

明明是一头黑发,古人写作青丝,明明是黑色的鬓角,古人写作绿鬓。

这里就用黑,暗一类的词形容柳。

故答案为:

(1)游;时间

(2)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3)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5)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点评】

(1)本题考查诗歌主要内容的把握。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展开,准确把握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的时候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把握。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细致分析,具体概括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

具体技巧有:

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月”“水”“沙”等景物和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冷寂的氛围。

B.“犹”字微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

C.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只知道享乐,不关心国家,没有忧患意识,作者深表愤怒之情。

D.本诗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既传达出作者目前的所处之地,又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体现的画面。

【答案】

(1)C

(2)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解析】【分析】

(1)ABD正确。

C对诗句品析有误。

“这首诗作者的目的是指责歌女”错。

作者通过也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仅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借此诗抒发心中对时局的忧愤,表达了对晚唐政治的不满和对时局的担忧。

(2)这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烟雾、江水、月亮、沙滩,既然题目要求描绘画面,就要在头脑中把这些意象想象成画面,并用恰当、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

此题要把淮河秋水荡漾、水烟和月光笼罩流水与河岸的景象描绘出来,也就是一定要把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描述出来。

故答案为:

⑴C

⑵秦淮河上秋水荡漾,淡淡的水烟和溶溶的月光笼罩着秦淮河冷冷的流水和江边的河岸。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回答该题,要放在语句中,结合全诗的内容评析,说出运用效果。

⑵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景象的能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多写景的诗句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答这样的题,首先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并在头脑里想象这样的意境,然后再结合诗意进行描绘。

描绘的语言一定要恰当、优美、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发挥想象,请以黄莺为第一人称,写一写黄莺想对诗人说的话。

(2)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2)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解析】【分析】

(1)“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的意思“黄莺俨然已成了故友,频频啼叫着和他告别。

”写出黄鹂对诗人的依依不舍的情感即可。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诗人搬家时。

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如童话般的意境。

首句先写湖上旧居的春日风光好,后三句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故答案为:

⑴你来这儿的第一天,我们就相识了,到了今天,也算是老朋友了,知道你要离开这儿了,不舍确实不舍,就让我在这儿为你歌一曲,劝君好去莫回头。

⑵整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笔下的柳条、藤蔓、黄莺皆是有情之物,这些有情之物对即将搬家的诗人表达了眷恋之情,草木本非有情,湖上亭景物的不舍之情,正是诗人对即将别离湖上亭的不舍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表达清楚即可。

⑵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

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

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

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答案】

(1)赏菊

(2)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

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

【解析】【分析】

(1)从皎然诗中的“东篱菊也黄”和“谁解助茶香”和白居易诗中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可知,“九日”这一天还有“赏菊”的习俗。

(2)皎然的诗,诗句“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将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再加之“赏菊”,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的品行。

而白居易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自喻),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赏菊;

⑵皎诗将“九日”俗人喝酒与自己品茗作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清高脱俗(或:

淡泊高洁);白诗以花喻人,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虽然年老却仍充满少年的活力与情趣,热爱生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是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归纳能力。

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

南宋遗民。

②苹苹:

草木茂盛。

③杨花:

喻身世飘零。

④④杜鹃:

喻故国之思。

(1)“杜鹃”常被用作凄凉哀伤的象征,在古诗词中有多种称呼,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杜鹃”被称为“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诗歌做简要分析。

【答案】

(1)子规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根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杜鹃”被称为“子规”。

(2)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理解诗词内容,结合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感情。

从“寂寞亭基”“一川晚照”“听杜鹃”中可看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孤独和惆怅,所以“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这只是表面上的。

并且结合诗人的“南宋遗民”的身份,更可见诗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故答案为:

(1)子规

(2)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

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一一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古文化常识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多积累。

(2)本题考查重点词句在诗歌中的作用和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

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词句。

1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春夜洛城闻奋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三衢道中①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①三衢(qú)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C.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选A 理由:

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②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③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④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解析】【分析】要求从内容、情感角度,选择与《春兴》最相近的一首。

首先要读懂题干中的四首诗歌。

如《春兴》,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但此情又苦于无处表达,只好借春风随梦返乡,所以心中又有了一份淡淡的忧伤。

《春夜洛城闻笛》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也有“有家难回”淡淡的忧伤之情。

所以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情感相一致。

而《三衢道中》写在梅雨季节,却是日日晴天,人们的心情自然也就晴明愉快。

《小池》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后两首都与《春兴》的情感不符。

故选A。

故答案为:

选A 理由:

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春风;②两首诗的诗人都是漂泊在外远离家乡;③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④两首诗都透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之情。

【点评】本题要抓住诗歌诗题、关键词、特殊意象和注释,归纳出诗歌的情感类型,这样才能把握住诗歌的灵魂,更好地解读诗歌,准确地赏析诗歌。

12.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②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③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④。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

②估客:

商贾。

③三湘:

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④更堪:

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1)“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