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20966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下册知识点过关检测题13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了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

2.认识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4.了解民国时期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

1.时间。

民国建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原因。

(1)内因。

①实业救国思潮:

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②政府政策:

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实现全国统一,推出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如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

③群众斗争: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也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外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3.发展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民族工业在1928-1937年10年间得到更快发展。

►应用提升

1.有学者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阶段性发展特点是:

风气初开;天下移风;飙转豹变。

“飙转豹变”(快速发展)这一特点属于哪一时期(C)

A.清朝末年      B.洋务早期

C.民国初年D.民国后期

解析:

“飙转豹变”是指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

清朝末年是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故A项错误;洋务早期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故B项错误;一战期间或者民国初年,由于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故C项正确;民国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走向萧条,故D项错误。

二、侵华日军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1.日寇意图。

把沦陷区变成军事和工业基地,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意在将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的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2.侵略方式。

(1)工矿业:

主要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进行掠夺与控制。

(2)金融与贸易:

日本控制和垄断了沦陷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

(3)各类物资:

实行严格的管制,便利了日本掠夺。

(4)劳动力:

将大批工人、农民和被俘士兵送到伪满洲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

3.影响。

极大地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空间,野蛮地攫取中国的资源,破坏了中国的经济。

►应用提升

2.日本所谓的“适地适产主义”的本质是(C)

A.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C.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之中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解析:

为了适应侵略的需要,日本把占领区变成其军事和工业基地,以战养战。

A、B、D三项是为C项服务的。

三、民族资本的困境

1.外国资本的压迫。

一战结束后不久,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着雄厚的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很大压力。

2.官僚资本的排挤。

(1)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抗战做经济上的准备,实行了一些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

一些当政的腐败势力把部分国家资本占据为官僚资本。

(2)官僚资本家凭靠手中的权力推行“经济统制”政策,实行统购统销及专卖制度。

(3)官僚资本还不断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

【温馨提示】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社会的充分进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展民族工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

►应用提升

3.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但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却把这一发展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A.中国的社会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B.中国民族工业结构不合理

C.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的混战状态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工业的发展。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本国封建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而所有上述因素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选择A项。

 

                  

 

一、选择题

1.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B)

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

③民国初年的工业发展无足轻重

④中国工业的发展缺乏技术和资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此题考查“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①②④反映了这种特征,③与史实不符。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荣氏兄弟与友人1902年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起家。

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据材料分析,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不包括(B)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迅速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D.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

根据所学可知A、C、D三项说法正确,这三点也是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B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的原因之一,不属于荣氏企业发展的特点。

3.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里主要抵制的是(B)

A.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C.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D.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解析:

在一战前英国是在中国的主要商品倾销者,但由于一战对西欧帝国主义打击很大,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不是在中国的主要的商品倾销者,而日本则在东方崛起,成了对中国进行资本侵略的最大国家,因此辛亥革命后中国抵制的是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

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消亡于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排除B、C、D三项。

据此判断答案为A项。

5.“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

“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

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此材料说明他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

A.官僚资本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D.地主阶级

解析:

本题关键是“重庆”“伙计”“官僚资本的投资”,由此判断应为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压制。

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D)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解析: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没有独立,所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最终未能繁盛。

7.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年份

进口火柴(万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C)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不会“直接导致”1914—1915年工业发展,其直接原因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A项错误;表中1917年、1920年的数据反映了“递减影响着……的递增”,但其他年份华商投资额的增幅是下降,而非“递增”,故B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使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这反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故C项正确;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1920年”,故D项错误。

8.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C)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

解析:

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只是材料中反映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压迫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共抗争之”说明实业家具有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是材料中论及的背景,故D项错误。

9.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明确了“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政策。

该政策(A)

①受国家干预经济思潮影响 ②消除了列强经济压迫 ③有利于构建战时经济体制 ④遏制了官僚资本势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根据题干中“1935年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这一信息可知国民政府开始制定出了对国民经济建设进行计划指导的政策,这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相符合,故①正确;1935年中国仍然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处于列强的压迫之下,故②错误;1935年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对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进行战时经济体制的建立,故③正确;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有利于官僚资本的膨胀,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0.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呈递减态势,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D)

A.“一战”的爆发

B.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解析:

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消磨了外资在华办厂的热情,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众支持国货,使外国商品滞销,也影响了外资投资的热情,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生在变化之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1.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

“为从事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

”以上材料内容与下面哪一历史事件有关(C)

A.戊戌变法中“百日维新”法令

B.北洋政府初期奖励实业政策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

“百日维新”中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没有涉及到“重工业”之类的,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初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税制方面,不是重工业方面,故B项错误;1935年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自救救国”,这在当时国内经济残破,外则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历史背景下,在工矿业方面发展重工业,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当时没有面临外敌入侵,不会因为“谋国民生活的安定与抵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而进行建设,故D项错误。

12.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

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892—1917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

据此你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C)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提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B.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C.北洋政府对其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D.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考点:

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材料显示张裕酿酒公司创立于1892年,而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也就是1895年,故A项错误;孙中山将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建设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故B项错误;“在北京政府组织下”体现了北洋政府的鼓励扶植政策使其产品享誉世界,故C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故D项错误。

13.20世纪20年代初,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如下图)。

这一现象不能说明(C)

A.近代工业的发展

B.绘画艺术的变迁

C.妇女地位的提高

D.社会观念的进步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出现香烟广告与近代工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初,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反映出近代绘画艺术采用写实的手法,开始油画创造,与传统绘画创作风格完全不同,反映了绘画艺术的变迁,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并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高了,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初,美女图案开始大量出现在香烟广告中,说明传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社会观念在进步,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

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B)

A.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时期阻力没有减轻,故A项错误;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民族工业的压迫,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日本侵华战争,民族工业萎缩,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官僚资本主义是压制民族工业的因素之一,故D项错误。

15.民国初期,(政府)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B)

A.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发展实业

B.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

C.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

D.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考点: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临时约法》主要是政治方面的,不是发展实业的,故A项错误;由“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可以分析出社会转型过程中近代法治制度的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加强了对民族工商业的控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民族工商业占据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材料中也没体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荣氏企业的百年发展史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破土而出

1896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广生钱庄。

1902年,在无锡创建保兴面粉厂,开始转向实业。

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二家近代企业。

17亩地皮,60匹马力引擎,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这是面粉厂的所有家当。

材料二 黄金时期

1915年,创办申新纺织厂。

1920年,筹建申新第三分厂,引进美国最新纺纱机25万锭,马达每机一只,发电机3200kW。

1924年,荣宗敬化装成工人到日商丰田纱厂参观。

次年春,申新宣布废除封建工头制。

1931—1932年,申新三厂着力试办“劳工自治区”。

1932年,申新纺织系统共有9个分厂,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

材料三 萎缩重生

1938年,大部分毁于战火和掠夺,部分迁往后方发展。

1948年,陆续外迁海外发展,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1—1955年底,在荣毅仁主持下,荣家在大陆的全部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93年,上海棉纺22厂(原申新九厂)与香港南洋集团(荣宗敬幼子荣鸿庆创办)合资,建成上海申南纺织有限公司,荣鸿庆出任董事长。

迄今为止,它是上海棉纺织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产品95%外销。

——杨勋《荣氏兄弟》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资本集团”的有利条件。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萎缩与重生的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判定所讨论的时间范围为1896-1932年,将这一阶段内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同荣氏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分析回答。

(2)问从材料中提取时间信息,联系1938-1948-1955-1993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及该时段历史的阶段特征,对荣氏企业的萎缩与重生做出解释。

第(3)问在说明荣氏企业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积极作用时,首先要把握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潮流,在这个大前提下,再细化荣氏企业在近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

(1)条件:

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一战期间外国资本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政府发展经济的措施(清末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新政,民国时期发展经济的政策);借鉴外企经验,注重自身的改革。

(2)萎缩:

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与外国资本的掠夺,官僚资本的压迫。

重生:

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3)作用:

投资实业,引进先进技术,发展近代民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积极响应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做出贡献;改革开放中建立现代股份制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有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