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近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docx
《述评近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述评近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述评近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
述评近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
/h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近十年的研究当中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较,更加注重从文本的角度去挖掘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注重通过个案分析来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普遍意义,注重从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研究。
从文本中寻找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根据,何颖以马克思的文本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应该包括:
趋势论、动力论、机制论、道路论、价值论、本质论和方法论等。
作者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涵义、特性和基本趋势进行了研究,认为世界历史概念包括了生产力的世界化、生产交往活动空间范围的扩大和各民族之间的依赖性增强;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就是各民族相互依存并走向统一的过程。
生产力和交往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表现为: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交往的形式,交往活动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交往的能动作用体现在:
“生产力或生产关系可以通过交往这一能动的选择形式来跨越空间距离与其他民族和社会发生交往关系,从而实现某一民族国家的生产力同另一不同社会形态的民族国家的生产关系通过交往活动进行嫁接,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单线论和多线论并非完全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人可以能动选择历史发展道路。
梁树发从生产和交往的普遍发展过程说明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同时普遍交往的形式决定了民族交往成为最普遍的交往,是普遍交往的最直接的形式。
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更本质的意义上是一个阶级关系问题。
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上是人的解放过程。
刘勇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认为马克思世界历史有三层含义:
纵向上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总体发展的历史,横向上是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具体指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上,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普遍交往和世界市场是推动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动力。
姚登权从资本的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研究: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出发,揭示了世界历史形成的物质根源:
人类历史首先是活生生的人类生产历史,历史是人们的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的产物。
资产阶级开创世界历史根源于资本的逐利本性:
从纵向上讲,世界历史是资本渐进积累的过程;从横向上讲,世界历史是资本全球扩张的历史,在物质内容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资本追求最大化的自由造成了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历史向前发展。
资本的全球化的另一种后果造成了世界文化的形成。
张永庆从文本的角度对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了疑问,他认为世界历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意识形态,认为“世界历史是青年黑格尔派‘人’的理论的重要维度;它以倒置方式反映了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
与虚假的世界历史思想相对应的是马克思真正意义上提出的是世界市场理论,两者存在着不同的地方。
马克思恩格斯对世界历史的批判主要通过世界市场来进行,生产和交往形成的分工及其世界市场才是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
世界市场延伸出来的许多概念成为批判世界历史概念的基础。
刘会强通过对《1057-1050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解读,认为《手稿》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它凝结了马克思一生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富有原创性的成果,在这个时期马克思的思维非常活跃,理论涉及很多方而,为以后的系统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手稿》揭示了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内在机制:
马克思从资本的本性出发,研究了世界历史产生的过程。
随着世界历史的产生,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也出现了。
二、通过个案来论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普遍性
刘敬东从中国个案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他认为,我们需要把中国近代哲学放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总体性背景中进行考察和研究。
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经济、
/h1
政治、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各个方而深刻变革的过程,其中的“世界的文学”是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的总体框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也具有特定的时代背景: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实现了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化。
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哲学开始了旨在追求民主与科学、民族独立与自由、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的世界哲学进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哲学存在着从传统到近代的创造性转换问题:
既要而对科学与民主的世界潮流又要保持本民族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发扬。
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以严复的启蒙思想为主题,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个案的论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各个方而深刻转变的过程,包括“世界文学”。
严复的启蒙思想产生于近代世界潮流的深刻挑战背景之下,西方强盛、中国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严复的答案是:
思想和价值观。
严复的启蒙思想是一个改变国人思想观念,推动国人放眼世界的启蒙工程,对西方的科学方法论、进化思想和自由学说进行了翻译和宣传。
严复正是在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的基础上去创造性地变革传统文化的价值,加快了“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变的步伐;同时,严复非常重视近代西方的科学方法,强调西方科学的实证精神在改造中国人价值观念中的重要作用。
但严复的思想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严复的重大变革是通过改良的方式去实现的,没有意识到民族革命以及民族革命主体的广大民众的力量。
三、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赵士发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进行了解读,认为黑格尔从方法论上确立了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地位,哲学的历史是最为完善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是历史方法的否定之否定,是对历史的思想考察。
黑格尔还对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研究:
第一是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演变发展及其相互关系问题。
首先是世界精神的实现问题。
在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上,精神的本性就是“自由”,是自己回到自己,自己实现自己的过程。
其次,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自由意识的过程。
第二是世界历史的整体和各民族国家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世界历史整体与各民族国家存在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相互之间有机联系的关系。
丰子义对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探讨,认为列宁从世界历史视野出发,依据不同的时代标准对时代进行了划分:
一是依据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二是依据社会形态,三是依据阶级地位,四是依据历史事件。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从生产领域研究帝国主义的产生,认为帝国主义作为垄断的资本主义,垄断的产生是由生产竞争造成的集中引起的。
列宁在对时代基本问题做出判断的基础上,对世界历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走向做出了判断: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在总体上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何萍对马克思、卢森堡和列宁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他们之间是一个通过激烈的理论论争和思想碰撞不断创新的过程。
”认为卢森堡创造了世界历史的决定论,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发展必然性的思想。
列宁强调非西方国家的民族自决权,强调非西方国家能够在民族运动的世界发展中获得政治和经济的自决权。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有关世界历史偶然性的思想,创造了世界历史的非决定论。
刘勇将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概括为提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理论,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首先胜利以掀起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提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的特殊性的理论。
刘勇对斯大林世界历史理论的特点进行了概括: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时代问题的思想,得出了我们正处于革命和战争的时代的结论。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世界革命战略,认为要推进世界革命就要无产阶级在几个国家内取得胜利。
斯大林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
刘勇还对毛泽东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概括,主要包括:
战争和革命时代理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ta}赵甲明、杨兴业研究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体现为: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内涵着深刻的世界历史思想,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政策顺应和把握了当代世界民族历史日益转变为世界历史的必然趋势,邓小平成功回答和处理了中国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问题。
四、
/h1
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探讨
魏广志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分析了该命题的背景、根源、机制以及总体趋势,并强调了这一理论的方法论及当代意义。
杨士宏提出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方法,体现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特点。
周建超、刘勇探讨了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中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些思想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王作印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内在规定性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转变。
向延仲主要研究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提出了与黑格尔的“抽象的人”相反的“现实的人”的概念,把人的解放和自由个性的全而发展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价值指向。
马克思正是在世界历史中完成了人学思想的深刻变革,超越了历史上的一切关于人的学说。
曹泳鑫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来思考世界历史理论,认为马克思在后期更多地深入非西方社会,考察了世界历史进程中非欧洲世界的发展与资本主义扩张之间的关系。
他还总结了世界历史发展观,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整体发展过程,由自发走向自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桂芝对当下“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时代特征进行了概括:
世界公民是当下人的生存景遇的显着特征,知本家广泛地存在于当下人的生存创造中,主体的不安全性正在成为当下而临的生存困境。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专业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讨:
一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二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核心及其基本性质,三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四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意义。
五、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研究
第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首先,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经济全球化实践存在指导价值,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要求我们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上去研究和分析经济全球化。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交互作用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经济全球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其次,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经济全球化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把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历史发展的规律。
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两种理论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两者都把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
区别在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共产主义运动的主体无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运动的主体,而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取向以人的全而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其价值取向,而经济全球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资本的无限扩张。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把资本主义阶段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起点,而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作为历史发展的终极阶段。
第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历史发展规律、民族发展道路的关系。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要素有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交往。
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以后,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人的普遍交往形成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可以通过交往的普遍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具体道路的统一。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三形态说”和“五阶段论”从不同角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总结,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尤其是晚年提出的社会主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则是对一般规律下具体道路的假设。
第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系。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了资本主义产生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各民族各国家整体发展的过程,把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体现了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民族发展道路的统一。
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我们才能切实把握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理解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是我们正确理解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的重要前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严格讲来,都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正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禹国峰提出了和谐世界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这一本质规定了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世界历史的假设目标是和谐世界。
世界历史发展的未来
/h1
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共产主义与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之间存在一致性。
六、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的关系的研究
梁树发认为人的解放和全而发展问题一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主题。
于佳芝提出了马克思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概念,认为马克思真正把人放到了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当中,创立了新唯物史观。
她总结了“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基本特征,并认为“主体的不安全性”正在成为当下而临的生存困境。
为了克服这一困境,她主张创造和谐文明、构建和谐世界是当下人新的生存方式。
而对日益发展的“世界历史性存在”,做一个自由自觉的现代人,一是要有世界性的胸襟,二是要树立“交往”“对话”“互助”等共生理念,三是追求人的自由全而发展。
王继强在对世界历史理论基本观点总结时,认为世界历史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形成过程,是人的发展过程。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
刘会强提出系统剖析世界历史性个人的发展状况。
他认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地域性的个人转变为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的命题,强调个人解放程度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程度是一致的。
他在文章中对世界历史性的个人生成及发展进行了概括,并且全而揭示了资本条件下世界历史性个人二律背反的现实状况。
程平提出了人道主义的价值尺度:
重视人的解放和自由全而的发展。
根据这个尺度,马克思谴责了西方资产阶级的贪婪本性和侵略行径,同时对东方落后国家在外来侵略和冲击下陷入灾难表示惋惜。
曹泳鑫从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上研究了世界历史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历史思想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全人类解放事业.人类的解放作为历史目标与世界历史的形成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世界历史发展观中,人类的阶级解放和共产主义一样与世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共产主义和个人解放都是世界历史性的。
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是一致的。
向延仲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人学思想进行了考察。
首先是马克思深刻地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提出了“现实的人”的概念。
“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以及历史活动的基点和前提。
其次对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个性全而发展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并提出个人解放程度是与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魏广志在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机制时提出了世界历史性个人的产生必然使世界历史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其本质特征在于每个人自由而全而的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全而发展的条件。
真正的世界历史性的个人,是建立在个人全而发展和他们的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具有自由个性的人。
这种个人的产生是以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完成为基础的。
刘国胜把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看作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价值旨归。
资本逻辑决定了在社会中对人起支配作用的是物的关系,因此现实的人在社会中丧失了个性。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真正意义是为每一个人的自由也就是为一切人的自由而奋斗,这也是无产阶级解放思想的核心价值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