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范文.docx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文学论文范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艺术。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当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
品格定位我国现当代文学论文一、我国文学走向暗淡的原因分析
一多样化的审美方式削弱了文学的地位
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的政策中获得了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这在世界范围内是难以想象的,同时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我国人日常的休息娱乐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而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缓慢,人们生活水平低,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就是阅读文学作品,在那个年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快乐和认识。
所以,人们对文学作品的需求给我国文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呈现出繁荣的状况,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文学期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
然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家用电器包括电视剧电脑等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文学作品相比,这些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直观更形象的视觉享受。
此外,国家给人们的社会福利也越来越好,各种电影院、歌舞剧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神州大地上,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文学也开始渐渐被人们远离,文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难以跟从前相媲美了。
二文学研究染上“自闭症”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丝阴影,“”带来的时期让我国的发展难以跟上发达国家的脚步,80年代初,我国粉碎了“”,社会思潮开始发展,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必须要迅速迎合社会的发展速度。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很多经典作品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
并且这一时期的作品很注重与人们的生活相挂钩,很多描写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生活。
然而从90年代开始,文学作品逐渐被社会冷落,文学创作者不再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相连接,开始在文学上进行研究力求取得优秀的成果。
我国文学逐渐开始“闭关锁国”,既没有与人民进行有效的沟通,更没有努力地进行创作,逐渐变成封闭的文学,阻碍了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难以再起到引领社会价值观的作用。
三多元化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容打垮了传统文学
多种因素对传统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包括社会科技的进步以及读者或文学创作者的影响,现在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种多样,人们逐渐被这种丰富的形式所吸引,而网络文学便是当今发展最迅速的一类文学,到目前为止对文学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泛。
当今科技的进步,使得掌上阅读器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网络文学便在这时候发展起来,虽然很多文学作家批评这种掌上文学有种像吃快餐的感觉,但是难以否认的是这种网络文学对现代文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虽然在创作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价值方面与传统文学相差很多,但这种文学最看重娱乐性,没有那种艰涩的理解难度。
而正是这种方便的阅读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学,所以对现当代文学进行准确定位是拯救现当代文学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定位
通过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走向破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近百年间的社会发展状况,本文从振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提出对我国文学进行品格定位的几点浅薄认识。
本文认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应当对知识品格和审美品格进行正确的定位,把握正确的品格定位方向。
一知识品格
我国当代的文学课程教育对当代文学的知识品格要求很高。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普及知识教育主要通过文学来进行,也一直对社会思想价值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知识性色彩的缺乏,使知识的传播功能越来越薄弱,所以在文学创作上要丰富知识色彩的描写,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知识的传播功能,所以从文学教育方面来说,对现当代文学进行正确的知识品格定位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要对我国现当代文学进行知识定位就要构建以文学史为基础的框架,用作家在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以及展现的艺术特色进行文学课程的教学。
从文学课程的教育来看,知识品格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格。
与此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从这一点来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更离不开文学教育,由此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要想收获物质财富,离不开知识;要想获得精神财富,更离不开知识。
因此要想实现物质精神双丰收,必须要注重人们的知识品格定位,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现文学的知识品格定位时,要正确对待文学的严肃性,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反对低俗文化,保持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
此外,文学创作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创作符合当下社会氛围的文学作品;建设科学的文化教育体系,通过深入地研究文学作品,勇于创新,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审美品格
文学不仅具有知识品格,同时还具有审美品格。
文学对于培养我们良好的审美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具有浓厚的艺气息,文学的美不同于自然的美,自然美更加直观,虽然文学美需要人去用心灵去仔细品读并发现其中的美妙,但更能让读者的心灵升华。
相比于自然美而言,文学的美对升华人们的灵魂更具有优势,它是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类心灵的美的浓缩的精华。
正因为如此,人类文学历史上才遗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作品。
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文学,也是对人类发展历史的审视。
经济迅速发展使原有的社会发展速度已经远远难以跟上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现状进行深刻的思考:
国家民族的出路在哪,什么时候才能成功,怎么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等等,这一个个问题都在诉说着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今时代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
但是在文学中,它不像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更不像哲学那样以深刻的思想解放人类,而以对生活的美好想象来升华人们的灵魂。
所以正确把握文学的审美品格,能荡涤人们的心灵,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文学主要靠知识品格和审美品格来支撑着它的发展,因此对这两种品格进行正确的把握极其重要。
但现存的问题是现行的文学教育仅仅注重科学层面上的文学知识与文学技巧的教育,人文层面上的教育已逐渐被人们忽略,文学作品“审美”品格的注意以及对文学的“审美”思考变得没有了,这种局面值得我们去思考并且加以改正。
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社会的日益多元化,我们需要的正是用文学这一表现形式来进行思考和相互交流,使人类的心灵得到启发。
三、结语
总之,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品格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并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把握好我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是振兴我国民族文学的关键所在。
可以预见,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文学必将以创新的思维稳步发展,重新焕发时代的活力。
二:
冥婚题材当代文学论文1对封建礼俗的批判,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施蛰存的《春阳》同样选取了“抱主成亲”的形式:
十二三年前的婵阿姨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思考后,决定抱着未婚夫的牌位成亲,主要是为了得到三千亩土地的财产继承权。
婵阿姨在成为人人称赞的节妇的同时牺牲了自己一生的幸福,让自己本能的欲望以及鲜活的生命永远被禁锢。
当她去上海银行取钱时,温暖的春阳让她原本平静的内心荡起一丝涟漪,开始思考自己先前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可她的这种觉悟只是刹那间的,她最终选择回到昆山旧镇继续守着她的财产生活。
《春阳》反映出资本主义文明入侵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婵阿姨内心的变化正是愚昧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禁锢与对正常人性的渴望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可是,封建礼教的地位很难动摇,仍然禁锢着鲜活的生命。
在《春阳》里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人们思想的根本改变,人们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这正体现了传统道德对人性的扭曲。
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女子的幸福永远处于次要的地位,处于受奴役地位的女性成了冥婚这一习俗的牺牲品,冥婚也成了钳制女子追求幸福的枷锁,将她们永远禁锢在不幸婚姻的牢笼里,从制度方面揭示封建制度对女性鲜活生命的扼杀,并从心里层面指出传统伦理道德对女性精神的奴役。
一提到以冥婚为题材的作品,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菊英是一个只有八岁阳寿的女孩,她的病逝使她的母亲在十多年来一直处于自责与思念中。
十年之后,她母亲为她定了一门阴亲,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菊英准备了丰厚的嫁妆。
她的家庭条件并不好,父亲在外干活,十多年并没有回过家,母亲其实是等于“守活寡”。
可是菊英的母亲却倾其所有,这不免让读者觉得荒唐可笑,她将这十年所积攒下来的对女儿的思念与爱倾注到女儿的婚礼上。
在这一筹备过程中,她陶醉在对菊英的思念中,可这种欢乐随着菊英的出嫁也随之消失了,留给菊英母亲的是更大的悲哀与孤独。
菊英的终身大事解决了,她的母亲的寄托也消失了。
张复琮在《鲁彦小说简论》中说:
“《菊英的出嫁》描写的是‘冥婚’之害,它形象地揭露了‘死后生存’的迷信观念和陈规陋习,如何严重地奴役着人们的精神,使人们的内心混沌,行动盲目,在虚幻中求安慰,在盲目中找归宿。
”《贞女》《春阳》《菊英的出嫁》所描写的社会环境虽然发生了变化,冥婚的形式也不同,但是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是一样的,都是对当时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发起了强烈的控诉,反思传统文化的弊端。
从以上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一部分现代文学作家选取冥婚这一题材是为了批判落后的封建婚姻制度,将农民的愚昧无知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来。
2对民族传统的重新审视
不管是在《春阳》《贞女》还是在《菊英的出嫁》中,我们读到的都是中国现代作家站在启蒙的立场上将冥婚当做一种愚昧的陋俗加以批判、攻击,而新时期的作家如李锐、阎连科、王安忆等则选取全新的视角,透过现实生活的表层,去挖掘民族传统所蕴含的更深层意义:
民族发展中进步意识与传统婚俗文明的冲撞所擦出的火花以及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拷问。
李锐《合坟》写了村里的老支书为了了却一桩心病,为十四年前去世的北京下乡知青配干丧的事情。
“在阳世活着的时候她一个人孤零零的走了,到了阴间捏合下这门婚事,总得给她做够,给她尽到排场”、“乡亲们再三犹豫,商量再三,到底还是众人凑钱寻了一个‘男人’,而后又众人做主给这孤单了十四年的姑娘捏合了一个家”。
“合坟”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从“今日”去窥探“昨日”的一个过程,“往日的岁月被活生生的挖出来的时候叫人这样毛骨悚然。
”挖出来的不只有玉香的尸骨,还有玉香经常随身携带的那本《毛主席语录》,从而那段尘封的历史也揭露了出来。
单从玉香配干丧这件事,我们不难读出乡民思想的愚昧和封闭。
可是在叙述这一历史遗俗时,李锐又加入了新的东西,在合坟的过程中,众人回忆起玉香死时的情景:
当有人说当年夺去玉香生命的那场雨可能是一条黑蛇发出来的时候,老支书强烈地斥责他,说这是纯粹的封建迷信,可孰不知由他带头的这次合坟也是封建迷信呢!
他之所以给玉香配干丧不就是让自己心里的结能够打开,一心一意给玉香捏合一个家,这不正是封建思想中灵魂不灭的体现么!
这不正是社会发展与传统婚俗文明的冲撞与矛盾么!
小说在生与死,现实与记忆,当下与历史的对峙中,折射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生命的拷问。
阎连科在《收获》1992年第4期上发表的《寻找土地》也是有关冥婚的作品。
这部小说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叙述视角,即“亡灵叙述”,以亡灵为视点来观察现实中的人和事。
“我”在部队因为帮助寡妇修理房屋而不幸身亡,海连长和吴干部护送“我”的骨灰回家,“我”是一个孤儿,小时候曾在马家峪生活过一段时间,但更多是在刘街的舅舅家生活,舅舅是“我”惟一的亲人,可是当他知道在“我”身上他占不到一点好处时,他拒绝收留“我”的骨灰盒,不管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将“我”的灵魂关在了门外,而善良的马家峪人却选择收留了“我”,并吴莹莹:
冥婚题材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意义的演变53且在四爷的张罗下,按照马家峪辈辈相传的风俗为“我”配骨亲。
配骨亲的队伍声势浩大地经过刘街,向刘街人控诉着他们的见利忘义的行为。
在《寻找土地》中,冥婚不再是封建愚昧的象征,它的内涵完全被颠覆。
阎连科将新的元素注入到她身上,冥婚象征着的是马家峪古老而淳朴的民风,象征着马家峪人的善良与爱心。
同时,我们又不难看出作者在歌颂淳朴民风背后的冷静与无奈。
马家峪虽然古风淳朴,但是在时代洪流的冲击下究竟还能不能坚守住这种淳朴善良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疑问,当声势浩大的冥婚队伍经过刘街时,四爷发现马家峪人马福子将玉器店开到了刘街,这明显昭示着马家峪人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忍受不了金钱利益的诱惑,背弃了马家峪的古老民风。
虽然“我”找到了马家峪这块土地栖身,可是在商品化和世俗化的影响下,马家峪还能不能坚守住他们的淳朴,显然已经很难了,因此,个人想要找到精神的栖息之地,真的是很难实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冥婚书写已经不再局限于反封建的主题,而是从更广阔的文化立场出发对现代人的心灵体验进行陈述与拷问,对民族传统展开新的审视。
3对生命存在与生死悖论的关注
先锋作家的作品也有取材于冥婚的,余华的《世事如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失去秩序的苦难人间图,非理性因素占据了小说的整个空间,一切都是潮湿的、阴暗的、难以捉摸的。
小说一开始就将书中所有人物展示在读者面前,人物的姓名被舍弃了,取而代之的是阿拉伯数字,然后余华就展开了其游离梦幻般的叙述,将貌似分离的人物与故事串联到一起,在显得支离破碎的叙述中结构整个故事。
作品中一个接一个人物的死亡并没有让余华驻笔,他仍然觉得他的目的还没有达到,这个人间还不够恐怖,因此,他又借用鬼魂的出现,即用冥婚来加重这个世界的恐怖氛围,让本来已经使人快要窒息的空间的空气更加稀薄,让人无法呼吸。
其中有关冥婚的故事是这样的:
司机与2因为在一场婚礼上“闹新娘”导致司机自杀,2因此活在恐惧与自责中,为了摆脱司机鬼魂的纠缠,2花钱买了6的自杀女儿的尸体,请来四位纸匠做了家具,将司机与6的女儿的骨灰盒放到一起,他们的婚礼就这样举行了,2同时向人们宣告了他们婚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在零度的叙述中,余华向读者展示了人对“鬼”的惧怕,从而唤起了对死亡的一种敬畏及恐惧。
在《世事如烟》中,冥婚只是余华为了表现人们对生死悖论的关注以及对生存的恐惧的一种方式。
换种方式,也可以说冥婚是余华叙述策略的一种,这种叙述策略的使用,使其对传统与现实秩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与解构。
在《世事如烟》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完全混乱,毫无秩序的画面,作者借冥婚更加重了这个混乱世界的恐怖、丑陋。
人物的背后看似有一双手,操控着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命运,他们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暗示着人类的存在不定是不幸与悲惨。
冥婚虽然一直成为中国作家作品的素材,但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中,作家通过它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它有时甚至成了一种叙述的策略,成为一种工具。
随着社会环境以及人们思想、心态的变化,冥婚所蕴含的含义也在变化,从古代作品中象征女性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到二十世纪初期,作家利用其表现反封建的主题,再到当下许多作品表现的人性的关怀,并从更广阔的文化立场出发对现代人的心灵体验进行拷问以及先锋作家的一种叙述策略,冥婚背后的意义不断变化,通过对这一题材的解读,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我们民族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反思现代人的精神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