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983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品摹本(局部),它是()

A.《兰亭序》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D.“龙门十二品”

2.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

3.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年。

A.500多B.700多C.900多D.1000多

4.观察《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你能发现画家在画中突出表现的是

A.人物特征B.名山大川C.花红柳绿D.飞禽走兽

5.“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D.促进了民族融合

6.石窟集中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艺术成就,其主要表现为()

A.书法B.绘画C.雕刻和绘画D.音乐

7.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

时人称之有“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

以下属于其代表作的是()

A.《步辇图》B.《洛神赋图》

C.《天王送子图》D.《清明上河图》

8.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9.小明的父亲要回家乡承包农田种植蔬菜,需要你为他推荐一本参考书,你建议他参考北朝贾思勰的()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D.《水经注》

1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D.用煤作燃料

11.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是

A.齐B.陈C.宋D.梁

12.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下列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

A.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B.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D.汉族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融入汉族的生活中

13.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①《女史箴图》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4.初一

(2)班的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为“古代科技成就”的黑板报,需要一些古代农业谚语的知识,他们可以查阅()

A.《水经注》B.《兰亭序》C.《天工开物》D.《齐民要术》

15.石窟艺术的特点是()

A.以雕刻为主B.综合了雕塑和绘画

C.以绘画为主D.以雕塑为主

16.《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作者是东晋书法家()

A.顾恺之B.王羲之C.祖冲之D.贾思勰

17.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朝末年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西晋末年

18.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一部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B.《水经注》

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19.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的原因是()

A.天意为之B.骄傲轻敌

C.借助东风D.不习水战

20.“东汉末年分三国……”这是一句歌词,它反映了东汉末年三足鼎立的历史现状,三国分别是魏、蜀、吴。

请问三个国家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A.蜀、魏、吴B.魏、蜀、吴

C.吴、魏、蜀D.魏、吴、蜀

二、非选择题

21.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列举出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是哪个民族建立的什么政权?

(3)请你写出西晋建立与统一的时间。

(4)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

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官渡之战后,曹操挥笔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三:

如下图

材料四:

黄龙(孙权年号)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1)材料一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此战役的结果如何?

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材料三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4)材料四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

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

“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任举两例,说说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民族融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4.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

最终谁完成统一?

材料二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

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邑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材料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晋武帝为何实行分封。

结合材料三分析,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材料四

(3)从什么时候起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25.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答案】C

【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写作此诗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南下统一全国。

故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成就巨大,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的突出成就是取得了比较精确的圆周率,祖冲之利用割圆术,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3.1415926-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千年。

本题选D。

4.【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著名的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A符合题意;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

但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都是人物画。

BCD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5.【答案】D

【解析】“皇帝”指孝文帝,“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与汉人通婚,“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指改汉姓。

这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内容,这场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所以答案选D。

6.【答案】C

【解析】石窟艺术就是雕刻艺术的集中体现。

人物图像更是展现了绘画艺术的高超。

7.【答案】B

【解析】《步辇图》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天王送子图》为唐代画家吴道子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只有《洛神赋图》为顾恺之的作品。

8.【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我国北方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故选D。

9.【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土壤整治,肥料施用,精耕细作,防旱保墒,选种育种,粮食蔬菜作物的栽培等技术;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南朝时期,南方的手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

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

人们将生铁溶液注入熟铁中,再锻打锤炼,成为质地优良的钢,用来制造兵器、农具。

选择答案C。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

故选C。

12.【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迁各族的食物、服饰、用具等和汉族的服饰、用具等互相交融。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答案】A

【解析】顾恺之的代表作就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4.【答案】D

【解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汉族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D符合题意;而A是地理学著作;C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工艺百科全书;B是书法杰作,所以此题选D。

15.【答案】B

【解析】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艺术成就。

16.【答案】B

【解析】据题意要求选出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作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东晋的书法家王羲之,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被称为“中国五大农书之首”。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九章算术》是一部数学著作,《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所以答案选D。

19.【答案】B

【解析】在战争中,不熟悉对方,狂妄自大,结果骄兵必败。

20.【答案】B

【解析】魏建立时间:

公元220年都城:

洛阳建立者:

曹丕。

蜀建立时间:

公元221年都城:

成都建立者:

刘备。

吴建立时间:

公元222年都城:

建业建立者:

孙权。

所以答案选B。

21.【答案】

(1)匈奴、鲜卑、羯、氐、羌。

(2)氐族;前秦。

(3)建立:

266年。

统一:

280年。

(4)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

影响:

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民族融合加强。

【解析】

(1)根据“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可知,西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是:

匈奴、鲜卑、羯、氐、羌。

(2)根据题干信息“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世纪后期,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3)依据所学知识。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以洛阳为都,建立了晋朝,历史上称为西晋。

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

因此西晋建立的时间是:

266年。

统一的时间是:

280年。

(4)根据“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后,主要分布于中原地区。

其影响是:

少数民族纷纷建立了民族政权,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中,民族融合加强。

22.【答案】

(1)统一中国或平定江南

(2)赤壁之战。

曹操败,孙刘联军胜。

曹操:

骄傲轻敌,曹军多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孙刘联军:

将帅同心,指挥正确,战术灵活等(言之有理即可)

(3)魏国、蜀国、吴国。

(4)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台湾。

【解析】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由小变大。

200年,他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了北方其他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已近暮年的他准备南下,进攻南方的割据军阀,想完成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但在208年的赤壁之战中,被南方的两大军阀打败,最后没能实现统一南北的愿望。

(2)208年,南下的曹操遭到了孙权和刘备的抵抗,双方在赤壁展开大战。

从实力上看,曹军远强于孙刘联军,但曹军虽人数众多,兵士多为北方人,水土不服且不善于南方的水战,将帅有骄傲轻敌思想,作为主帅的曹操接连中了对手的计谋;反之,孙刘联军虽实力较弱,但将帅同心,保家卫境决心巨大,联军同仇敌忾,文有能臣,武有强将,指挥得当,灵活使用计策等,最终孙刘联军以弱胜强,用火攻打败了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即图中A处位置,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刘备死后,托孤给诸葛亮,由诸葛亮治理蜀国,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得四川地区和西南地区得到了很大的治理,即图中B处位置;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位于图中的C处,统治范围是图中的阴影部分,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十分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领一万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

夷洲即今天的台湾地区。

卫温此行,大大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23.【答案】

(1)丝绸之路的开辟或者张骞通西域。

匈奴。

(2)迁都洛阳。

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任意答到两点即可)。

(3)和平友好或民族融合等。

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阅读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丝绸之路使西部贸易和交流频繁起来;自秦以来北方边境主要是和匈奴族之间的战争不断。

(2)阅读材料三,据所获信息“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措施是迁都洛阳。

他采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还有:

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3)据题意要求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出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主流。

据所学知识可看出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民族平等、团结友好互助的民族意识。

24.【答案】

(1)魏国;西晋司马炎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局面:

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东汉、魏晋时期。

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三国实力比较表”可知,三国中的魏国无论在“户数”、“人口”、“兵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国,因此三国中魏国有条件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于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根据材料三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期出现了西晋皇室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五个中任意三个即可)

25.【答案】①王羲之

②《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圣”

【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的美称。

后人尊称王羲之为“书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