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949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docx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

  篇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

f=kx2、重力:

G=mg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

F合

  F12?

F22?

2F1F2cos

  F12?

F22

  两个分力垂直时:

F合

  注意: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FF1+F2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合=0或Fx合=0Fy合=0

  推论:

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

  滑动摩擦力:

f=?

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

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f静fm

  说明:

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

F=G

  m1m2

  r2

  (适用条件:

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G为万有引力恒量:

G=×10N·m/kg

  -1122

  2)在天文上的应用:

(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F万=F向

  Mmv24?

22

  ?

m?

r?

m2r?

ma?

mg'即G2?

mrrT

  由此可得:

  23

  4?

r,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①天体的质量:

M

  GT2

  GMv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r

  ③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a

  ?

  GMr3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4?

2r3

  T

  GM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2

  GMTr?

4?

2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GMr2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

g'

  GMGM

  ?

r22

  GM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

g0

  R2

  R2

  g'?

g02

  3?

G

  4?

2r3

  2M3?

r3GT⑧天体的平均密度:

?

?

?

?

4VGT2R33?

R3

  特别地:

当r=R时:

?

T

  2

  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

G

  MmR2

  ∴gR

  2

  ?

GM。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

  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v

  GM

  ?

gR?

/sr

  第二宇宙速度:

  v2=/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v3=/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

p(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

t

  理解:

(1)矢量性

(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

F=-F’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V0+atS=vot+几个重要推论:

(1)vt

  2

  2

  ?

v0?

2as

  1

  2

  at

  2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v0?

vts

  2t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

  2v0?

vt2

  2

  匀速:

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vt/2篇二:

最新高中物理公式定理大全

  一、质点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v

  s

  ---s?

vt其中:

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t

  2.变速直线运动:

------s?

vt其中:

s表示位移,v表示平均速度,t表示时间。

3.匀变速直线运------基本公式:

a

  vt?

v0v?

vt

  ---s?

vt---v?

0t2

  v?

vt122

  at---2as?

vt2?

v0t---s?

022

  ------导出公式:

s?

v0t

  ---v中s

  2v0?

v2t?

?

v中t

  2

  S两侧SM?

SN

  ------纸带法:

?

s?

aT---a?

---v中t?

v

  2TT2

  2

  ------特殊公式1:

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

S1:

S2:

S3=12:

22:

32

  SⅠ:

SⅡ:

SⅢ=1:

3:

5V1:

V2:

V3=1:

2:

3

  v1:

v2:

v3=1:

2:

3vⅠ:

vⅡ:

vⅢ=1:

3:

  ------特殊公式2:

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连续相等的位移S内。

V1:

V2:

V3=:

2:

3

  TⅠ:

TⅡ:

TⅢ=1:

:

  vⅠ:

vⅡ:

vⅢ=1:

:

  4.平抛运动:

------沿V0方向---Sx?

v0t---vx?

v0---ax?

0---Fx?

0---tx?

ty

  ------沿垂直于V0方向---Sy

  12

  gt---vy?

gt---ay?

g---Fy?

mg2

  ------各量方向------位移:

tan?

  SySx

  vygtgt1

  ?

tan?

------速度:

tan?

?

2v02vxv0

  124

  gt4

  ------其余量的求法:

---位移:

S

  2222Sx?

Sy?

v0t

  ---速度:

v?

5.匀速率圆周运动:

  222

  vx?

vy?

v0?

g2t2---时间:

t

  2h

  g

  ---基本公式:

---运动快慢---线速度:

v

  ---转动快慢---角速度:

?

?

---周期:

T

  s

  其中:

s为t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t

  t

  其中:

?

为t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2

  v12?

?

r

  ?

并且有:

?

  vrf

  v24?

2

  ?

m2r?

m4?

2f2r?

m?

?

?

v?

ma心---向心力:

F心?

m?

r?

mrT

  2

  Fv24?

2

  ?

2r?

4?

2f2r?

心?

?

?

v---向心加速度:

a心?

?

r?

rmT

  2

  二、力的表达式

  1.重力---G?

mg---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

  mg

  GMm

  其中:

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的质量,R为地球的半径。

R2

  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

  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

f?

?

k?

?

x3.摩擦力---静摩擦力---0?

f?

fmax最大静摩擦力:

fmax?

?

sFN

  其中:

?

s为最大静摩擦因数。

  ---滑动摩擦力---f?

?

FN其中:

?

为动摩擦因数,FN为正压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合力的大小:

F

  F12?

F22?

2F1F2cos?

其中:

?

为F1与F2的夹角;

  ------合力的方向:

  tan?

  F2sin

  F1?

F25.简谐运动回复力------F?

?

kx单摆回复力---F?

?

mgsin?

?

  mg

  x(?

很小)l

  6.分子间力:

当r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均减小,斥力变化得快;r?

10d时F引?

F斥?

07.电场力:

------库仑力:

F

  kQ1Q2

  ------电场力:

F?

Eq2

  r

  8.安培力:

---当B?

I时,F?

B?

I?

l其中B均匀,l为有效长度;当B//I时F?

0。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9.洛仑兹力:

---F?

qBv其中B?

v;若B//v则F?

0;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10.其它力---函数力F?

g--牵引力F?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外?

ma2.牛顿第三定律------FAB?

?

FBA3.万有引力定律------F

  p

  ---压力F?

pS---浮力F浮?

?

液gV排。

v

  Gm1m2-1122

  其中:

G=*10牛顿米/千克;2

  r

  条件:

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四、星体运动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

------F引?

F心2.卫星绕行星的环绕速度:

------v

  GM

  其中:

M为行星的质量。

r

  r3

  3.卫星绕行星的公转周期:

------T?

2?

其中:

r为轨道半径。

  GM

  4.黄金替代:

---

  GM

  ?

g其中:

R为地球半径;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

  R

  5.用近轨道卫星的周期表示行星的密度:

  4?

2r3

  2MM3?

r33?

---?

?

?

?

?

当R?

r时

  八、电场中的公式

  2

  其中n取0、1、2、3、?

?

-

  篇三:

  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

  执笔人赵福贤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加速度a=/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a>0;反向则am2时,两者都向前;当m1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

W+Q=ΔE

  W:

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Q:

物体吸收的热量ΔE:

增加的内能

  6、热力学第二定律:

  按照热传导的方向性来表述:

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按照机械能与内能转华过程的方向性来表述:

不可能从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注:

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

  能为零。

  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见教材。

  九、气体的性质

  521.标准大气压:

1atm=×10Pa=76cmHg

  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

T=t+273T:

热力学温度

  3.*克拉珀龙方程PV=nRTR=/mol·K气体的摩尔数

  十、电场

  -191.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元电荷K:

静电常量K=×10Nm/CQ1、Q2:

两点荷电量r:

两点荷间距离。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

电场强度q:

检验电荷的电量是矢量

  24.真空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决定式)r:

点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

点电荷的电量

  5.电场力F=qEF:

电场力q:

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E:

电场强度

  6.电势与电势差UA=εA/qUAB=UA-UBUAB=WAB/q=-ΔεAB/q

  7.电场力做功WAB=qUAB

  WAB:

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q:

带电量UAB:

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8.电势能εA=qUAεA:

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q:

电量UA:

A点的电势

  9.电势能的变化:

ΔεAB=εB-εA

  10.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εAB=-WAB=-qUAB

  11.电容C=Q/UC:

电容Q:

电量U:

电压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

两极板正对面积d:

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

  12.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

AB两点间的电压d:

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

  21/213.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

W=ΔEKqu=mVt/2Vt=

  14.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