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6534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3课时导学案必修3

《林黛玉进贾府》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贾府的环境特点及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

“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读罢课文,请帮助林黛玉归纳出来贾府与别家的不同之处。

(提示:

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什么情况?

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了什么?

黛玉在府内见到的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他们主要存在什么关系?

1.提问:

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2.提问:

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3.提问:

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4.提问:

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二:

思考并讨论作者着笔描写贾府(环境)的作用有哪些?

 

学习任务三:

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1.林黛玉她去拜见二舅舅时看到"荣禧堂"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这副对联含义是什么?

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用来反映富贵人家的奢华。

B.用来炫耀朱大族的财富。

C.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用来显示官僚贵族的权势与财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一时进入正室,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B.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C.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D.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参考答案】:

第三课时

学习任务一:

1.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提示:

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

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宠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提示:

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

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提示:

往东。

“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

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

‘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

“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

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

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

一类便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贵依恃那握有“万几宸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

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

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

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学习任务二:

1.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

这是一个常规的认识,在小说中,情节、人物、环境本来就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

在本课中,贾府的环境是通过林黛玉眼睛展示出来的,随着林黛玉一路行来而一路写来。

小说以后人物的活动和故事情节发展,也离不开这些环境。

2.展示日常生活情景,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展示出当时一流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

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不同寻常,奶奶、少爷、小姐们在众人簇拥下的出场、就餐时的排场和仪式、就寝时需用物品和陪伴人等的讲究,充分显示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

甚至仆妇、丫鬟、小厮们的穿着打扮、行为举止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的不同凡响。

3.地位身份的象征,人物关系的显现。

贾府大门、“荣禧堂”和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以及“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等字样,充分显示出贾府在社会上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

贾母住处庭院深深、轩峻壮丽,显示她在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贾赦小院远离中心,贾政住处却紧靠“荣禧堂”,也可看出贾母亲幼疏长,兄弟俩在荣府中实际地位的高低,贾政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王熙凤住处就在“荣禧堂”之后,与贾母院、贾政王夫人住处都很靠近,符合她荣府管家的地位,也显示她左右逢源的关系。

4.人物个性品格和生活情趣的写照。

在贾母处,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说明这位老祖宗地位尊贵,又不管事,于是一味找乐的情趣。

贾政的小正房内,摆放着半旧家具陈设、书籍茶具等显示他刻板、保守却又迂腐、假正经的个性品格。

贾赦小院中,树木山石随处可见,还有一群盛妆丽人出入其间,此公在小说中一出场,不是抢夺人家古董、假山石,就是逼漂亮丫鬟作小老婆,作恶多端,说明所谓“世袭一等将军”无非玩物、好色之徒而已。

学习任务三:

1.D2.D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潘光旦的人文情怀

⑴潘光旦一生的为人处世、做学问都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他的一生“是旧时代一个学者的狷介、真诚、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⑵潘光旦是学自然科学出身,但融通自然、社会两大科学体系。

他对婚姻、家庭、民族、宗教、历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

他提出“自然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观。

⑶“仁者爱人”。

潘光旦是仁者。

他爱人类,爱国家,爱民族,爱学校,爱同事,爱学生,爱家人。

突出的是在1921年6月北京教育界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中,清华学生出于义愤,举行“同情罢考”,遭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

潘光旦所在的“壬戌(1922)级最为坚决,当局要求罢考学生必须写“悔过书”。

壬戌级有八人拒悔,被开除“级籍”,潘光旦是其一。

潘光旦宁肯牺牲出洋机会,也要据理力争。

闻一多对他十分敬佩,在家信中写道“圣哉光旦,令我五体投地,私心狂喜,不可名状!

”次年7月,时过境迁,学校才让他出洋。

  

⑷1946年1月,闻一多、李公朴被暗杀后,他成了暗杀的对象,不得不与费孝通等进步人士借昆明美领事馆避难。

未几,他出版新著《自由之路》,发表对建设新中国的设想,表达了对实现以民主化理念建国的强烈渴望。

⑸作为教育家的潘光旦,他爱校如家。

1935年他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

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潘,想让其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

“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他坚决维护清华的制度,不怕得罪人。

他是一位刚正不阿,“不识时务”者!

⑹对于学生运动,当时有人传谣,说潘光旦向宪警提供抓捕学生名单,以致激怒学生围攻他,有人抢走他的双拐,让他“独立”。

当事人钱伟长的回忆最为可信:

“他做教务长,做缓冲的人,保护青年的人。

有时不得不为当局讲几句话,可是他是很有分寸的,不是迫害学生的。

这一点很重要。

”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军警包围清华园时,戴中(黄葳)曾带别的学生一起藏在他家的天花板上。

⑺在与众多朋友的关系上,潘光旦与费孝通之间有点特别,他们亦师亦友。

费孝通自己说“我应当是他学生中受益最深的一个”。

费称赞他的性格是“牛皮筋”,“屈不折,拉不断,柔中有刚;力不懈,工不竭,平易中出硕果。

”费视他为活词典,说凡不知道的事情,不查词典,去问问潘光旦,一问就明白。

⑻潘光旦的最爱是藏书。

1936年住清华园新南院11号时,门前藤萝架上结出一对并蒂的葫芦,他十分喜欢,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

⑼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

孔子说: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他认为一切生命的目的在求位育。

“而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在教人得到位育,位的注解是‘安其所’,育的注解是‘遂其生’安所遂生,是一切生命的大欲。

”费孝通说潘光旦“他的人格就是位育概念的标本。

⑽1957年的反右,潘光旦获“罪名”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鼓动土家族知识分子和群众找中央要求自治”。

这实在是不白之冤、是笑话。

他是社会学者,民族学家,他只不过是根据自己所作的科学研究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向上级作如实反映,提出建议供政府参考而已,岂有他哉?

他虽被打为右派,但他不多做解释,不怨不尤。

⑾这期间潘光旦的家被抄、被封,他只能蜷曲在小披屋的水泥地上,没有被子,还是费孝通把自家没被封存的被子送来御寒。

6月10日病情恶化,老保姆找来费孝通。

费孝通将他拥入怀中,潘光旦就这样在老朋友的怀中告别了人世。

 

⑿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出版了纪念文集。

他的皇皇十四卷本《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关于潘光旦的研究正在升温。

⒀口衔烟斗的潘光旦,一脸的微笑,拄着双拐,穿过雾霭,正一步一步地向我们走来……

(摘自《人物》杂志,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1999年末,中央民族大学为潘光旦举行百年诞辰纪念会,《潘光旦文集》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关于潘光旦的研究已经掀起了热潮。

B.他拒绝请托维护清华制度与后文在处理学生运动时“为当局说话”的行为表明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为学者,其思想有困惑与矛盾的一面。

C.为支持李大钊领导的“八校教职员索薪团”罢教索薪斗争,潘光旦参加了“同情罢考”,并拒绝写悔过书,甚至牺牲出洋机会也据理力争。

D.潘光旦将书房命名为“葫芦连理之斋”,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又不乏文人雅士的情调

E.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为我们再现了一代学者的风范。

2、文中提到潘光旦“充满着传统士大夫的人文情怀”,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他的“人文情怀”的,请简要分析。

3、本文在介绍潘光旦的同时,多次引用闻一多、费孝通、钱伟长等人的话,试分析这样安排有何作用,并举例说明。

4、文章说“他服膺孔子的中庸之道。

”请结合他的表现加以阐释,并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中庸之道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孙家栋:

航天赤子心

宋雅娟

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

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

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

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

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

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

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

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

在欧阳自远看来,“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

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

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

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

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

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

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

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

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

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

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

”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

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

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

“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

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

”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

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

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

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7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

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

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发展成果。

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

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

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

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

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从思想观念的初步成熟到现实文人阶层的大量涌现,再到文士个性的分化流变等三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其所产生的历史作用深刻体现出“文儒”发展的嬗变轨迹,并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文化风采。

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与当时南北方的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密不可分,其文化上的争锋实际隐含了争夺文化主导权的意味。

此时的“文儒”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但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

他们不仅深刻参与到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制度建设中,而且在继承前代文学传统基础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

盛唐时期是“文儒”型知识阶层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大量“文儒”型士人不断涌现,以张说、苏颋为代表的“燕许大手笔”式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人物,作为时代文化心念的典型表现,深刻影响着当时著名文人的创作和思想。

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无不受“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而具有其心态特征。

苏颋之于李白“广之以学”的建议、张九龄对王维政治生涯与诗歌创作的影响都是如此,杜甫作为饱受儒学思想濡染的诗人,更是对“文儒”非常崇拜,其献三大礼赋的行为透露出的正是希望效法“文儒”而参与制礼作乐的政治期待。

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百代之中”的中唐,就“文儒”的发展演变而言也是关键时期。

韩愈等人对儒学的大力提倡,发掘出道德性理之义,彻底扭转了汉代以来以注疏治儒学的方向,对宋儒乃至明清的儒学思想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汉宋儒学的嬗交强化了“文儒”文化影响的普遍性,重塑了我国宋代以后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

正如王水照先生所言,宋代文人兼具政治主体、学术主体和文学主体的三位一体。

不过,个体文士作为“文儒”,虽然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却也各有不同侧重。

如王安石之政治功利、苏轼之风流潇洒与-程之儒者敦厚,正说明“文儒”到此时已成分化之势,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综合形态,很难以一种简单的特征来概括。

明清时期的“文儒”型知识阶层大致延续两宋模式,分成在朝为官的政治型、修身治学的思想型和潇洒为文的文艺型三大群体。

在遭逢时代变迁与政治浮沉的特殊背景下,他们会适当调适思想心态,寻求自我精神的安顿之所。

在“文儒”身上,那些优秀而坚毅的土人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充分彰显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滋养了一代代士人的心灵与精神世界,对我们今天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重塑中华文明的新气象与新格局也具有积极而深刻的启迪

(摘自2018年1月8日《光明日报》13版《文儒》)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儒”型知识阶层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阶层,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深刻体现“文儒”嬗变轨迹的典型人士。

B.南北朝后期,“文儒”在思想观念意义上已渐趋成熟,较为鲜明的文人个性已经形成,但还未形成一个影响广泛的知识阶层。

C.李白、王维、杜甫等都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受到“文儒”型知识阶层的影响,具有“燕许大手笔”式文化人物的心态特征。

D.宋代“文儒”已成分化之势,呈现总体上是“三位一体”又各有不同侧重的形态,这种模式在明清时期大致得到延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统治者争夺文化主导权”论证南北朝后期是“文儒”思想观念初步成熟的关键时期。

B.第三段综合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证了盛唐时期是“文儒”从思想观念走向现实化的时期。

C.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结尾揭示了研究“文儒”的现实意义。

D.文章主体部分按时代顺序安排,旨在集中论述“每一阶段都有各具风采的典型士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张九龄、王安石是“文儒”型士人,可作为其所处时代文化心态的典型表现。

B.对于宋代文人的文化身份和思想观念,作者并不同意王水照先生的“三位一体”观点。

C.“文儒”展现了优秀而坚毅的士人品格,这离不开以儒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D.宋代以后,“文儒”思想观念既受到汉宋儒学的嬗变的影响,也受到时代变迁和个人际遇的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

父炽,隋太傅。

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

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

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诸兄更谓威曰:

“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

汝效此道,复欲何求?

名位不达,固其宜矣。

”威笑而不答。

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

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

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高祖常谓裴寂曰:

“今之叔孙通也。

”武德元年,拜内史令。

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

又尝谓曰:

“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

”威惧,顿首谢曰:

“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

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

”高祖笑曰:

“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

”及寝疾,帝临问。

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

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

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

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共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表示恭敬。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凤池夸”中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

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B.窦威行事执着,坚守原则。

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称病归田。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

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