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6523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4章 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docx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章末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被冲刷变薄     B.气候干旱

C.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

2.a下游两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玉米 

C.高粱 D.水稻

3.b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

【答案】 1.A 2.D 3.B

【解析】 图示内容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水系和轮廓,图中的a是位于东北耕作区中的辽河平原,其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松嫩平原的黑土因被冲刷变薄使得黑土的肥力急剧下降;图中的b是位于东北畜牧业区的呼伦贝尔草原,该地区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4~5题。

4.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人口密度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答案】 C

【解析】 甲处为平原地形,气温比两侧山地高,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大。

5.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年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答案】 A

【解析】 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潜力指数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应是≥10℃积温。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

据图回答6~7题。

6.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答案】 A

【解析】 如果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向自然条件差的陡坡地以及林地、草地要粮,必会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7.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不宜扩大农业用地。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包括: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苹果、核桃、梨等)、薪炭林、用材林、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读下图,回答8~10题。

8.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

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

①人口战略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④稳定战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打捆、集中回收后作为饲料出售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

9.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B.辽河平原

C.河西走廊D.云贵高原

【答案】 D

【解析】 云贵高原的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不是小麦。

10.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D.推动循环经济

【答案】 C

【解析】 作为饲料出售,可以减少燃烧对大气的污染,故选C。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

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1~13题。

11.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化水平较低 ②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③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④人多地少,人口压力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D

【解析】 结合该地区的气温数据和土地利用构成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50年来其耕地面积大幅增加,这与“北大荒”的开发(外来人口涌入)和国家对粮食的需求增加有关。

1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D.旱涝灾害更频繁

【答案】 D

【解析】 50年来该地区的沼泽地和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也有所减少,湿地和林草地的减少导致其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减弱,使得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13.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答案】 B

【解析】 该地草地面积比重小,不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2015年,广东汽车生产自动化率高于70%,每60秒产出一辆汽车,工作20小时,每天共生产1200辆车。

一汽大众佛山分公司的建成投产,高尔夫7在佛山正式下线;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有限公司工厂竣工,DS5下线。

自1998年本田、日产、丰田三大日系品牌先后落户广州以来,广州整车制造业迅猛发展,随着大众佛山投产,标致雪铁龙DS深圳国产,欧系汽车正式“加盟”广东汽车产业,佛山与深圳将继广州之后,正式成为另外两个汽车产业集群。

据此回答14~16题。

14.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有优惠的政策

B.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C.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D.有先进的管理经验

【答案】 B

【解析】 汽车产业集群与资金、技术密切相关。

广东省汽车产业集群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

15.广东省汽车产业的劣势是(  )

A.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

B.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

C.市场狭小

D.没有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答案】 A

【解析】 广东省汽车产业以加工贸易为主,缺少自主品牌。

16.广东省生产加工能力较强,在出口贸易方面,广东省今后应(  )

A.加大初级产品出口

B.加大原料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C.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D.加大能源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答案】 C

【解析】 广东依靠自身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今后应该加大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7~18题。

17.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答案】 C

【解析】 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18.近年来B、C两地乡镇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

【答案】 B

【解析】 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回答19~20题。

19.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一直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上可以看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情况,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引起的。

20.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外来投资

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

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外来投资。

2013年7月1日,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

低收入:

1,03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

1,036美元至4,085美元,上中等收入:

4,086美元至12,615美元,高收入:

12,616美元以上。

2013年我国人均GDP为5,414美元。

读下图回答21~22题。

21.我国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城镇化率较低,其原因是(  )

A.农民工进城不利于城镇化

B.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C.农村剩余劳动力少

D.实施过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限制了农村人口入城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2013年我国人均GDP5414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国家,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较,我国城镇化率较低,原因是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严格限制。

虽然城市的数量和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却未能成为城镇化按其固有规律正常健康发展的标志。

22.工业化能够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B.矿产资源丰富

C.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中点,水陆交通便利

D.国家政策支持

【答案】 A

【解析】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迅速发展,山东半岛工业化进程较快是因为靠近韩国、日本,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23.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其基地是(  )

A.深圳B.广州

C.惠州D.中山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24~25题。

24.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④良好的区位条件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2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A.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B.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 D

【解析】 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但是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主导产业。

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经过10年的发展,珠三角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再加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主导产业。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

“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

“南大荒”橡胶种植北界从17°N扩大至24°N,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答案】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农业技术

(2)南大荒: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西大荒: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解析】 我国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各不相同,但在开发时多以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确定不同的农业发展方向,如结合“北大荒”的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发展商品粮基地,在“南大荒”发展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在“西大荒”发展商品棉的种植。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近年来,某市以村镇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蓬勃发展,目前已形成了140多个“一村一品”的村和10个“一镇一业”的镇。

出现了反季节蔬菜、橄榄、荔枝、紫菜、贝类和网箱养殖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从初级产品生产逐步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5%,农业半成品出口海内外。

特色农业的经济效益凸现,全市特色农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特色种养成为当地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1)影响该市农业产品品种的自然区位因素中__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___因素影响大。

(2)农业经营方向的调整体现在从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转变。

(3)该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

(4)分析该市农业发展特色种养的背景,说明该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答案】 

(1)海陆分布 水热或气候

(2)初级产品生产 农产品加工

(3)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4)我国传统农业产品单价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弱,所以要进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该市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和市场需求确定农业优势,并开展特色农业基地的建设,规模化经营,工业化生产,实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持续发展。

【解析】 第

(1)题,该市位于沿海地区,特色农产品以反季节蔬菜、橄榄、荔枝、紫菜、贝类和网箱养殖为主,农产品主要出口海内外,所以影响其农产品的区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气候。

(2)题,从材料中可知,特色农业从初级产品生产逐步向加工流通环节延伸。

第(3)题,该市农业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的蓬勃发展。

第(4)题,应从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扩大经营规模等方面来考虑。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新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

材料二 新疆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略图。

(1)试分别说出两省区发展纺织工业最主要的区位条件。

(2)新疆某纺织工业协会计划到珠三角地区实施招商引资。

试分析新疆能够吸引珠三角纺织工业到此投资的原因。

(3)为加强双方在纺织工业上的合作,珠三角地区能为新疆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答案】 

(1)原料 劳动力

(2)新疆盛产棉花、羊毛,接近原料产地;靠近邻国,便于开拓国际市场或发展边境贸易;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广、地租低;政策优惠

(3)提供资金,提供技术,提供先进设备,派遣技术工人(为新疆培训工人)

2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3分)

材料一 2014年10月12日,第十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将扩大核心区的辐射能力,有效实现梯度转移,直接推动中、西部若干省区的经济发展,营造区域经济共生多赢的格局。

材料二 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珠江三角洲三大产业结构示意图。

(1)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各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地区在资源、产业结构上差异显著,互补性强。

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泛珠江三角洲合作的有利条件。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有何变化?

第二产业应如何调整布局、优化升级?

【答案】 

(1)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特色农业:

基塘农业。

(2)资源:

珠江三角洲的优势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方面。

其他省区有丰富的水能、土地、旅游和劳动力资源。

产业结构:

珠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产业升级,与周边省区在能源、原料、交通、劳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3)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调整布局、优化升级的措施:

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要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工业。

【解析】 第

(1)题,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季风水田农业,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特色农业是基塘农业。

(2)题,围绕资源、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对珠江三角洲与周边其他省区进行对比,注意表述的层次性。

第(3)题,产业结构的比重变化可通过材料三获取,珠江三角洲的第二产业应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生态工业方向发展,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