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6稿名师.docx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6稿名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6稿名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6稿名师
《分数的再认识》精品教学设计(共6稿)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一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34---35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的读、写,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初步体会整体“1”不同,写出的分数也不同。
[铅笔图片见下图1]
(1)同学们,红色铅笔占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
红色铅笔是占谁的2/5?
谁能再说一说。
那2/5在这里表示什么含义呢?
谁能填一填?
(出示:
2/5表示把( )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 )占其中的2份。
)
(2)想一想,3/5在图中表示什么含义?
(3)同学们,如果将其中的一枝铅笔削过以后(动画演示),在这些铅笔中,你还能找到那些分数?
它们各表示什么含义?
(1/3:
把蓝色铅笔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3份,削过的铅笔占其中的3份;1/5:
把铅笔总数看作整体“1”,然后把它平均分成5份,削过的铅笔占其中的1份。
)
(4)思考:
同样是这枝削过的铅笔,却能表示出1/3和1/5两个不同的分数,这是怎么回事?
(1/3是以蓝色铅笔数为整体“1”,削过的铅笔占蓝色铅笔的1/3;1/5是以铅笔总数为整体“1”,削过的铅笔占铅笔总数的1/5。
整体“1”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
(5)导入:
同学们,看来通过研究整体“1”,可以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操作实践,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活动一:
拿铅笔比赛
(1)拿铅笔:
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2)设疑:
三个人都是拿出每盒铅笔的1/2,为什么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并且第一名拿出的枝数最少,这是怎么回事呢?
(是不是他们拿错了?
)
(是不是每盒铅笔的枝数不一样多?
)
(3)检验与整理:
那你们三个分别说说自己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多少枝?
拿出它的1/2又是多少枝?
(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2枝,我拿出它的1/2是1枝。
)
(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6枝,我拿出它的1/2是3枝。
)
(我铅笔盒里的总枝数是8枝,我拿出它的1/2是4枝。
)
(同时老师板书整理) 总枝数 拿出枝数
2枝 1枝
6枝 拿出它的1/2 3枝
8枝 4枝
(三个人每人表现都很好,都发奖品回位)
(4)再设疑:
同学们,刚才他们三个人都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几分之几?
(板书:
大括号)但是,他们拿的枝数一样多吗?
这好像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个人都拿出了铅笔总数的1/2,可是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位讨论交流一下。
(5)反馈小结:
当总枝数是2枝时,总枝数的1/2是多少枝?
6枝时呢?
8枝呢?
每盒铅笔的总枝数不同,它的1/2所对应的铅笔枝数也不相同。
(二)活动二:
画一画
(1)涂一涂: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是不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给一些图形涂涂颜色,先看要求。
(出示活动要求)
在下面图形中,任选一种要求画出1/3
A、以3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
B、以6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
C、以9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
(2)汇报:
学生画过后展示,并说出自己是以什么为整体“1”涂的,涂了多少个圆形。
以3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1个圆形。
以6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2个圆形。
以9个圆形为整体“1”,涂出它的1/3,涂了3个圆形。
整理如下:
整体“1” 圆形的涂色个数
3个圆形 1个
6个圆形 2个
9个圆形 3个
(3)发现:
同学们,刚才涂色的要求都是要涂出1/3(板书:
大括号),但是,所涂圆形的个数一样吗?
你发现了什么?
(整体“1”不同,1/3所对应的圆形所对应得个数也不相同。
)
(4)结论:
联系两次活动的情况,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整体“1”不同,相同分数所对应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三、练习与巩固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利用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说一说。
(1)出示教材情景图:
小明和小军都在看课外书,小明说了什么?
谁来读一读?
小军呢?
(注意引导学生在整体“1”处重读)
(2)提出问题:
小明和小军都看了他们自己课外书的1/3,那他们两个人看的页数一样多吗?
为什么?
谁看的书要多一些?
为什么?
2、用分数表示各途中的涂色部分。
(每一题都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想的,以巩固分数的意义,第1、3、5、6小题都要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示方法,是怎么想的。
)
3、分别画出下面图形的1/2,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课本35页第三题)
4、在向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小红捐献了自己零花钱的1/4,小芳也捐献了自己零花钱的1/4,你能判断他们两个捐献的钱是否一样多吗?
为什么?
(为什么不一样多呢?
小红捐了多少?
是谁的1/4?
小芳捐了谁的1/4,他们两个的零用钱一样多吗?
有几种情况?
)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小结本课知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二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师:
同学们认识分数吗?
你对分数都有哪些认识?
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个分数?
师:
那谁能给老师讲讲,二分之一表示什么?
师:
说得真好。
老师有个数学问题,一直没有办法解决,想请大家来帮忙,好吗?
师:
1/2和1/3哪个大?
师:
你们说的对吗?
师:
好了,先请大家看这样一道题。
师:
现在你觉得哪个分数大?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个图形不是一样大的.)
(因为它们的整体不一样大)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分数的奥秘还挺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探索分数的奥秘!
(板书课题:
分数的再认识)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
拿水笔
1、创设情境,请学生分别拿出三盒水笔的1/2(其中有2盒水笔都是8支、有一盒是6支)。
师:
这里有三盒水笔,你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1/2吗?
教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
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
师: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我发现他们拿的支数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
)
(会不会数错了。
)
师:
数错了?
这也有可能,你能上来帮助数一数吗?
教师没有马上作出评价。
这位学生上来把三盒水笔数了一下,判断三位同学拿的都是对的。
师:
看来,没有数错。
我们再来看前面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水笔支数
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请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轻声交流一下。
(水笔的总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
也就是整体“1”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
)
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水笔都拿出来,并告诉全班同学总支数是多少,1/2是多少支,验证刚才的结果。
师:
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出示意图。
并小结:
总支数不一样,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却不一样。
活动二:
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
“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
一样的?
师:
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一样,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一样。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
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
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
一个图形的1/4是“口”,请你画出这个图形。
(课本34页“画一画”)
3、填一填: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课本35页第二题)
4、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
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5、辩一辩:
在学校举行的捐款献爱心活动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
小芳捐的
钱比小明捐的多吗?
请说明理由。
(四)全课总结。
师:
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本课。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三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学生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
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学生分析: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
(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
(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
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
为什么要加个“再”?
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1/2、1/3、3/4、2/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
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
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
从折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
拿水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
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
师: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
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
是不是这样呢?
验证:
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
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
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
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师板书:
6支 --- 1/2 --- 3支
8支 --- 1/2 --- 4支
8支 --- 1/2 --- 4支
10支 --- 1/2 --- 5支
100支--- 1/2 --- 50支
补充:
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
100枝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说什么在变?
而什么没有变呢?
)
小结:
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
活动二:
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
“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
”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
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总结:
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
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
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
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
(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
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
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
……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
同学们都很有创意。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
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
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
(课本34页“画一画”)
3、填一填: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
(课本35页第二题)
4、游戏:
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
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
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2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
第三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4、5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
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全课总结:
师:
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
总结本课。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拿铅笔
1、拿铅笔:
首先,我们进行一场小小的比赛,(出示三盒铅笔)老师这里有3盒铅笔,我想请三个同学分别拿出每盒铅笔总枝数的1/2,比一比,看谁的动作最快!
请三名学生到前面准备拿铅笔,我先采访一下三位选手:
师:
请先说说你打算怎么拿?
(我准备把全部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
)
(我准备用铅笔的总支数除以2,看看得几就拿出几支。
)
现场组织活动:
(请三位同学分别从一堆铅笔中拿出。
结果三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两位学生拿出的是4支,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支)
2、提出问题: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你有什么疑问?
想提什么问题呢?
(他们拿出的支数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为什么呢?
)
师:
他们都是拿出全部铅笔的1/2,可是拿出来的铅笔却有的一样多,有的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
3、猜测:
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我认为三盒的铅笔总数不一样多。
)
(可能是数错了。
)
师:
请你上来帮助数一数,看看是不是数错了呢?
让学生上来数一数,证实数对了。
师:
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不一样。
是不是这样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来看一看:
4、验证:
师:
现在请台上的三位同学把所有的铅笔都拿出来,告诉大家每个盒子里铅笔的总支数到底是多少支?
生1: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生2: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是6支,全部铅笔的是3支。
生3:
我这个盒子里全部的铅笔也是8支,全部铅笔的是4支。
师板书:
整体 拿出它的1/2 部分
6枝 3枝
8枝 4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