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更重要.docx
《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更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更重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更重要
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更重要
主席评委大家好
立论:
志愿者活动,是不为物质报酬的,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心,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无偿奉献。
在本辩题中,热情指的是以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态度去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力,仅指有效率的做好一件事。
毋庸置疑,志愿者活动既少不了能力,也缺不了热情。
但是,哪一点才是志愿者活动最本质的要求与需要呢?
因此,我方将以“哪一点更符合志愿者活动的本质要求和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为比较平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热情是志愿者活动的基础,是推动我们进行志愿活动的原动力一个人如果对志愿者活动充满了热情,那就算他再笨,做到也能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想做的或该做的事做好。
而不管是志愿者工作还是其他有利可图的工作,能力总是能够培养的,只要想把事情做好的人都能做到。
但志愿的热情恐怕就很难培养了。
一位极有能力的人,如果对志愿者活动没有兴趣没有热情,那他也就拿不出精力去帮助别人了。
因此,在志愿者活动中,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用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去帮助别人。
其次,志愿者的热情具有感染力,让被服务的群众真正感受到社会所带来的爱与温暖。
志愿者所从事的活动大都是简单的、重复的、与人交往的工作,在这样一个互动中,热情的态度会让群众真心感受到来自社会和他人的温暖与关爱。
并且,这种积极主动有好的态度会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这个行列。
再次,热情的工作态度更符合志愿者活动的本质要求。
志愿者活动是要求我们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当今社会,有能力帮助别人、为社会服务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去做、去奉献的人太少。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缺少对弱者的同情和悲悯,缺少对他人的关心与体谅,缺少对志愿活动的热情与关注。
因此说,热情的人能更好的传递我们的志愿精神。
综上所诉,我方坚持认为志愿者活动热情比能力重要。
谢谢。
那热情不高但有能力的人就不会三分钟能够热度吗他们不是比热情高涨的人更容易半途而废嘛
(青年志愿者服务本身就是一个热情竞赛,热情没有,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活动,一分热情能打动人,感召人,激励人,使他人感到社会温暖,使他人能体会到你的存在,始终让他人感到这个世界上还是会有人愿意帮他,肯帮助他,从而给他以生活的信心)能力人人都可以培养,但热情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在众多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里,热情的人占多数,不是出于热情,就不会聚到一起,不会走到青年志愿者服务行列来.能力是可以慢慢增强的.但热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没有热情的人我们不容他参加我们这个行列.
正方:
热情是非理性的,是难以持久的,而能力则是保证志愿服务质量的关键。
虚妄的热情不仅不能真正为公众服务,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没有足够的能力,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并不罕见。
就像没有掌握植树方面知识的结果是年年植树,荒山依旧,把“植树造林”变成了“植树造零”一样。
从志愿者开展活动反馈回来的情况也表明,社会需要的是能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的人和项目,尤其是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老百姓欢迎的是给他们带来先进经验和致富门路的大学生。
要让青牛志愿者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必须每一次活动都得见到实效,仅仅有热情,没有做好工作,就对下一次的活动组织是一个打击。
反方立论:
1、能力对青年志愿者自身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能力对青年志愿者事业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能力对一个人热情的外在释放起着控制作用。
(预计主打)
反方立论:
1、效果好坏并不能成为青年志愿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反驳正1)
2、由青志定义出发,探寻意义:
传承与发扬奉献精神;(感情入手)
3、热情是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源动力。
(猜测主打)
4、(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微笑服务)热情唤起青年的社会意识及渴望奉献的愿望,青年志愿者事业强调的是参与性而非专业性。
交锋对话:
(反方二辩问,正方二辩答)
反方:
举例:
献血者有一次献200CC血的,也有一次献400CC血的,产生相同的意义效果,却不能说400CC的比200CC的更有能力。
(目的:
反驳青志事业效果论与专业化)
借此事例将青志服务引向基层化、大众化:
热情的态度是每个人都可以具备的。
并由此继续引发青年应该用一腔热情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照应立论2)
正方:
……防守反击:
(正方三辩对话)
正方:
1、不以成败论英雄,强调青志事业的公信力(能力);
2、由青志定义出发,排除干扰(定义:
关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通过一定程序和手续加入志愿者组织,无偿参加志愿者工作的青年。
)
3、对方辩友对热情的定义存在问题。
反方:
1、对方辩友立论三点的论证标准不统一,找不到一条主线索;
2、提高能力的方式不同,不一定非要参加青志工作才能提高能力;
3、过分强调能力会导致青志工作的专业化,进而将之变为“贵族化”模式;
4、对方辩友过分强调效果论。
针锋相对:
(自由辩论)
正方:
本次辩题是否同时强调能力与热情都很重要?
反方:
并不否认,但过分强调能力的效果则有失偏颇。
反方:
举例:
10个战士夺取一个高地,一个战士率先冲锋牺牲了,另外9位战士夺取了高地成为英雄。
难道我们就能忘记那位热血冲锋的勇士了么?
正方:
如果10位战士都具备能力,可能那位勇士就不会牺牲了。
反方:
对方辩友一直强调青志事业是贵族性活动,强调能力的重要性。
能力通过一些培训可以提高,而热情则不能。
正方:
举例:
支援西部当地教育事业的青年,在我们主观上看来是有益于当地的,但当地更愿意“治标更治本“,请有能力的青年来教出一批有能力的当地教师。
反方:
青志工作不能用结果来评判。
举例:
不会说英文可以用手势来帮助他们,但没有热情则不愿意帮助他人
正方:
没有热情至少是不办事,没有能力则有可能办坏事(精彩)
反方:
强调能力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的,但热情却不是靠外力可以提升的。
正方:
举这场辩论赛例子:
我们都有热情,但我们因为有能力而站在了台上。
反方:
难道在场下就坐的各位同学就不如我们有能力么?
(精彩)
正方:
重申青志本义与三条立论标准。
(时间到)
反方:
继续反驳贵族化观点,时间到。
一锤定音(正反四辩结论)
反方四辩:
此辩题中存在能力与热情的比较,究竟靠什么来比较出。
我方认为比较的价值在于青志工作的社会意识,若一味强调效果就犯了实用功利主义的错误。
对定义的深化:
有热情的青年即使缺少能力,也能在青志工作中准确定位,找到自己能够胜任的岗位。
热情更是青志工作的一种精神面貌,是志愿者有组织地服务的根源和本质。
优秀志愿者奖励机制及汶川大地震中先进救援人员的表彰之目的:
激发青年志愿者的热情。
青年志愿者只要有奉献的热情,量力而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便是对青志工作的最好付出。
正方四辩:
指出对方失误。
热情不稳定,对于长期性、连续性的志愿服务难以适应。
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特征。
青志工作微笑服务若缺少能力,微笑会变成傻笑。
探寻辩题的深刻意义:
理论上的博弈?
还是对现实状况的解读?
强调对青志工作长远发展的影响。
(未完成)
评委提问:
问反方:
你们认为,当前青年志愿工作缺乏的是热情还是能力?
为什么?
反方:
缺乏热情。
岗位的普遍性,意识上的认识不足。
问正方:
(相同问题)你们认为,当前青年志愿工作缺乏的是热情还是能力?
为什么?
正方:
缺乏能力。
投身青志事业人数众多,为何目前我国青志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质量与成效的问题。
消耗资源。
纠正贵族化问题。
观众提问:
(略)
评委点评:
1、双方立论缺陷:
未在实战中体现深入仔细的研究辩题中“重要”两字的意义与目的;当前青年志愿工作缺乏的究竟是什么?
2、双方队伍之间磨合存在问题,各自围绕的核心不明确,正方个人能力存在差距;反方相对平均;
3、希望能正面回应,而不是一味回避对方问题。
4、希望双方辩友不断去努力提高辩题的价值。
对方辩友主攻点:
1、热情——奉献精神——社会意识——对志愿者精神的传递
2、青志工作的普遍性、大众性、非贵族性
3、热情是激发工作活力的源动力
我方失误点与被对方牵制点:
1、三条立论标准不统一(可能由于表述不清造成)
2、对方将“专业性”偷换概念至“贵族性”,未指出
3、对方大打感情牌,我方事先的防御技巧几乎没有使用
4、对方辩友质疑效果论,我方未顺水推舟强调
5、对方观点“提高能力不一定要通过志愿者服务”我方未准备该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6、对方质疑志愿者服务好坏用结果来评判的标准
7、实用功利主义
我方未抓住的对方漏洞:
1、实用功利主义——我方对青志工作当前现状的思考与服务结果决定服务效果的观点被对方扭曲变成“实用功利主义”
2、对方辩友在结论中的几个词(在结论中用下划线划出)准确定位、量力而行、力所能及——青年志愿者要正确准确定位自己、确实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3、对方谈到“优秀志愿者的奖励机制”——鼓励青年激发其热情的同时,是否本身就在肯定能力的首要性和重要性呢?
通过评委点评发现的问题:
1、我们忽视了对评委心理的研究。
评委们希望通过这次辩论得到什么信息?
他们一般获得信息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句来俘获他们的思维认同?
例如:
评委需要了解当前青年志愿者缺乏能力还是热情,即强调了此辩题的现实性与发展性。
如果我们能准确把握评委的胃口,把热情导致消耗资源引申至节约型社会(同时也能强调热情的不稳定性与不适当控制的破坏性)
2、我们的辩题长远性意义强调不够
3、对辩题“重要”一词的认识,我方立论不清晰,导致我们实际考虑到了但评委不知道。
反思总结
我们有哪些疏忽?
1、对辩题的分析虽达到一定境界,但还不够深入,或者说有些地方提了但未引起重视。
青年志愿者能力比热情更重要
我们强调了能力与热情同时重要的前提条件,也花足功夫在“更字”上,但恰恰减少了对“重要”两字的更进一步的思考,或者仅停留在思索而不是应对的层面;
2、例子准备不够。
此处我所指的例子并不是具体的事例,通过对此次比赛的观察,简单而形象的模型更能引起评委的注意和观众的认同。
例如对方的献血事例、战士牺牲事例等。
3、临场应用能力缺乏。
事先准备好的例子由于印象不深等缘故在实战中无法及时举出,导致很多点白白溜走。
4、捕捉对手漏洞不尖锐。
此次比赛中我方一直在解释强调己方观点而形成了被对方压着问的情况,甚至出现我方辩手回答反复冗长的情况,一方面由于例子准备不充分,另一方面则由于捕捉对方漏洞的实战技巧不强。
我们应该怎么解决?
1、继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能力是基础。
2、把具体事例分成两类:
简化或鲜明化。
简化指把几个具体事例抽象成模型;鲜明化指抽出几个说服力强的例子直接抛出,拔高我方观点正确性。
3、一些技巧慢慢培养。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
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
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他致力于帮助有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致力于消除贫困和落后,消灭公害和环境污染,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社会关注、党政关心、青年能为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式下共青团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探索。
一、基本情况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
之后,40余万名大中学生利用寒假在全国主要铁路沿线和车站开展志愿者新春热心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近八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发展,志愿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6月份,全国累计已有8000多万人次的青年向社会提供了超过40亿小时的志愿服务。
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
志愿者是指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二、基本条件 1.年满14周岁。
2.具有奉献精神。
3.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
4.根据自身愿望和条件至少选择一个志愿服务项目,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
5.遵纪守法。
三、权利 1.参加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培训。
2.要求获得从事志愿服务的必需条件和必要保障。
3.申请成为基层志愿者协会的个人会员。
4.优先获得志愿者组织和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5.就志愿服务工作对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提出建议和意见。
6.相关法律、法规及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所制订的有关规定赋予的其它权利。
十一、激励和表彰 团组织、志愿者组织依据已认定的志愿服务时间的长短,分别授予注册志愿者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银奖、铜奖和服务奖奖章。
1.志愿者注册后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400小时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奖章,评定授予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权县级团委、志愿者组织负责。
2.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奖章后算起,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600小时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评定授予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权地(市)级团委、志愿者协会负责。
3.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铜奖奖章后算起,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800小时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评定授予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权省级团委、志愿者协会负责。
4.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后算起,参加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0小时的,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奖章,评定授予工作由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
5.连续从事志愿服务达到6个月至1年的,可视情况直接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奖及以上级别奖章;超过1年的,可视情况参照本条第2-4项规定执行。
6.奖章、证书由负责评定工作的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按照全国统一式样制作。
获奖者名单应及时报上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答案。
原则上奖章授予仪式可安排在每年国际志愿者日(12月5日)前后举行。
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还可以依据青年志愿者的服务业绩,参考服务时间,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授予志愿者荣誉称号,原则上评选表彰活动可安排在每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3月5日)前后进行。
特征
1、志愿者是无偿,不是开业、打工,而是不计报酬的; 2、志愿者不是救世主,而是与被帮助者处于平等、互相尊重的地位。
3、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一种成长; 4、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5、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
作用
(1)青年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们获得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实际、真实了解与认识中国国情的极好机会,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阅历,还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2)青年志愿者活动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改善社会风气,确立敬业精神起积极作用。
(3)通过志愿服务培训和实际工作,增强了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意识,使他们学会与人团结合作,依靠团队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培养帮助残障观众、残奥会运动员或者其它弱势群体的技能和树立帮扶意识,使他们从中学会关心他人,并延及关心整个社会,学习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延及服务于整个社会和人民的利益。
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InternationalVolunteerDayfor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简称:
国际志愿人员日)每年的3月5日,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是在中国传诵了几千年的名句,时时激励着人们友爱互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但目前,相对于基数庞大的人口,中国志愿者的数量还远远不够,相关的制度建设也非常缺乏。
目前中国志愿者有8000多万,只占人口总数的7%,而且多为青年和在校大中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较少。
在美国,这一比例为30%-40%。
美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志愿活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相当大比例,且志愿服务的科技含量大,许多志愿者终身从事志愿服务。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她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
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C-NGO——中国大陆存在的"实质上"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会组织,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和自治性(但没有完全的独立性及自治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的NGO越来越多,许多青少年NGO也涌现出来。
这些青少年NGO也和社会上的大型NGO一起,致力于慈善事业、环保事业等公益事业。
这些NGO的力量往往并不大,但是他们也将是未来的NGO的主力,为社会做贡献。
在国外,青少年NGO也相当普遍,这也是青少年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
而在中国,青少年NGO近几年逐渐多了起来,比如08年当时南京一名小学生就曾创办NGO“关爱地球联盟”;09年郑州大学的学生也创建了以青年认为公益主题的NGO“爱益族”。
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可以是青少年NGO的创建者。
这些青少年NGO往往是站在最原始也是最纯真的视角观察问题,因而没有企业等的驱动,可以说,近年来的青少年NGO是“最纯净的NGO”之一。
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现在献血的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20倍,难道是因为10年前的人们没有献血的能力吗?
其实有能力帮助别人、为社会服务的人很多,但愿意去做、去奉献的人太少。
公益事业本来就是一个不求回报的事业,没有热情,真的很难持续下去。
问对方辨友是否知道献血日,是否献过血。
在对方辨友回答没有时,正方二辩紧紧追问:
“对方辨友,您作为一名体格合格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献血能力却不去献血,这样空有能力而没有的热情,那我们要这能力又有什么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