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3221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docx

乙炔厂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预案编号:

LWSQJC-001版本号:

01

 

乙炔气厂有限责任公司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

乙炔气厂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人:

批准日期:

2016年3月1日

执行日期:

2016年3月1日

 

乙炔气厂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2016年2月28日

 

批准页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为确保突安全生产发事故发生时,能够作出迅速有效的处置,使突发事故对人员、财物及环境所造成的伤害减至最低,制定了《乙炔气厂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现予以颁布实施,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主要负责人:

二〇一六年三月一日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机制,提高本单位应对安全事故的适应能力,本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达到尽可能的避免和减轻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提高预防水平。

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按照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保障公众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2000)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GB50016-2014)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中发生的下列事故应对工作:

(1)职工伤亡事故;

(2)火灾、爆炸事故;

(3)化学原料乙炔泄漏、中毒事故;

(4)氧气泄漏与可燃物接触遇火源引起的火灾;

(5)其他生产安全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一个综合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三个专项应急预案。

1.4.1综合应急预案:

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1.4.2专项应急预案:

是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

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订的计划方案。

包括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等。

1.4.3现场处置方案:

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1.5应急工作原则

1.5.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预案针对可能造成本公司生产人员死亡或严重伤害、设备或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灾害,如火灾爆炸事故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5.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健全管理、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分级响应。

1.5.3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预案应以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为基础,作为对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原则,做好预防、预测、预警、预报和预案演练工作。

1.5.4依靠科学,健全联防。

采用先进预测设备,发挥技术人员作用,提高对事故的预防能力。

2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

乙炔气厂有限责任公司是私营独资本单位,位于XX市XX区XX工业园,占地面积15280平方米,注册资本50万元。

公司拥有YOES-111/20-100型低压溶解乙炔发生器一台和一个气瓶充装间,年生产溶解乙炔气六万瓶;拥有液氧、液氩、液氮、液态二氧化碳贮存、充装装置各一套,年生产能力均为15万瓶;为确保安全生产,公司配套设备有:

乙炔瓶检测线一条、无缝钢瓶检测线一条。

公司乙炔生产已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液氧、液氩、液态二氧化碳贮存、充装于2008年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经营许可证。

公司现有职工20人,公司设有办公室、生产安全科、技术设备科、质检科、销售科、财务等业务科室。

公司设有专职安全员1名,公司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员均参加了安全培训,并已取得安全资格证。

主要从事气体充装危险化学品管理、生产等岗位的人员都经过有关部门的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其中持有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科颁发气瓶作业上岗证5人;其他相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证5人。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的确定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乙炔生产装置安全评价报告和公司进行的危险源辩识别、风险评价的结结果,按照分类、分级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原则,确定为产品(乙炔)生产乙炔使用的原材料、乙炔生产工艺系统、氧气泄漏与可燃物接触,遇火源引起燃烧、爆炸为危险目标。

2.2.2产品(乙炔)生产乙炔使用的原材料危险性分析

2.2.2.1乙炔的危险性分析

乙炔为易燃气体,具有易燃烧性和化学爆炸危险性,并有一定的毒害性。

乙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点火源极易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与氟、氯等卤素接触会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铜、银、汞等形成爆炸性化合物。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纯乙炔会发生自身直接分解爆炸和其聚合物分解爆炸。

当乙炔中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危害性更大。

乙炔具有弱麻醉作用,吸入高浓度乙炔可引起单纯窒息。

  在溶解乙炔生产、充装过程中,若乙炔泄露,与空气混合,极易发生燃烧爆炸。

2.2.2.2电石的危险特性

与水反应生成乙炔;高温下有很强的还原性,可还原所有氧化剂,存在燃爆危险,主要表现为:

干燥时不燃,遇水或湿气能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

与酸类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含有杂质磷化钙时,能被水作用生成有爆炸性和毒性的磷化氢气体。

2.2.2.3丙酮的危险特性

存在燃爆危险,主要表现为:

蒸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着火、爆炸危险。

闪点-20℃,引燃温度465℃,爆炸极限2.5~13.0%,最小点火能1.157mJ,最大爆炸压力0.870MPa。

若遇高热,容器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毒性较低,液体能刺激眼睛造成损害,有麻醉作用。

2.2.2.4硫酸的危险特性

硫酸危险特性:

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

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

2.2.3乙炔生产工艺系统危险性分析

  溶解乙炔生产充装的工艺过程是:

将碳化钙加入水中产生粗乙炔气,经过洗涤冷却、化学净化除去硫、磷等有害杂质,再经压缩和干燥,充装进入溶解乙炔气瓶内。

现结合溶解乙炔生产实际,对乙炔生产过程和溶解乙炔充装过程中易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

  2.2.3.1从碳化钙投料和乙炔发生过程分析。

在乙炔发生器投料时,易发生碳化钙撞击器壁产生火花的现象。

若投料系统采用密闭氮封方法,则可消除不安全因素。

但若为敞开式或双挤压式投料,则较容易发生加料口燃烧事故。

由于各种原因,如反应温度过低等,乙炔发生器排渣口夹带未及水解的碳化钙进入渣水池,在渣水池表面乙炔与空气接触易产生燃爆事故。

在乙炔设备检修过程中,乙炔燃爆潜在危险时刻存在。

故在首次投产和停车检修后并在投产前,乙炔设备应先用含氧量小于2%(v/v)的氮气进行置换,使系统内气体中含氧量不大于3%(v/v),否则因氧含量高而存在潜在危险性,就不得投料生产。

在乙炔设备检修时,待检修的设备应与乙炔系统隔绝,并用含氧量小于2%的氮气置换其内部乙炔,使乙炔含量不大于0.2%(v/v)。

在置换过程中,对置换系统必须有全面了解,确认置换不存在盲区,否则应先作消除处理再进行置换。

如乙炔发生器内尚有未分解碳化钙或积聚大量碳化钙污泥时,必须先用大量清水进行密闭清除,再用氮气置换合格,以避免在检修过程中再产生乙炔而发生意外事故。

  2.2.3.2从乙炔净化过程分析。

根据乙炔净化所使用的净化剂种类,分析其不安全因素。

对于浓硫酸法净化工艺,因硫酸吸水发热产生高温,若未采取冷却措施,则存在乙炔燃烧危险。

另外,若乙炔气体中夹带碳化钙污泥泡沫杂质,则会与硫酸反应而积聚粘结状化合物,很易堵塞设备和管路,检修难度相对较大,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燃爆事故。

2.2.3.3在乙炔压缩和干燥过程中,负压运行和超压运行均易发生乙炔爆炸。

为防止乙炔压缩机超压运行而设置的安全阀泄放系统,应将散放口引至屋顶1.0米以上, 不得将乙炔排放在室内。

否则,当乙炔泄露时,室内存在高浓度乙炔,就极具危险性。

乙炔压缩机运行过程中,不得更换压力表、安全阀等附件设施,否则会因引入空气并可能产生绝热压缩而发生乙炔压缩机爆炸事故。

采用无热再生分子筛高压乙炔干燥工艺,能消除干燥过程的不安全素。

2.2.3.4溶解乙炔充装过程危险性较之低压乙炔系统危险性更大。

乙炔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乙炔充装压力、温度、流速及泄露处置状况。

乙炔充装必须有良好的冷却条件,否则因充装温度过高易产生不安全因素。

在溶解乙炔充装过程中,随着乙炔压力的不断升高,极易发生局部过热而引起分解爆炸。

乙炔流速过快,极易因摩擦产生静电而点燃乙炔。

高压乙炔泄露时,处置前必须切断气源,消除危险因素否则易引发爆炸。

  2.2.3.5溶解乙炔气瓶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钢瓶内多孔填料的质量和溶剂的充装量。

填料损伤或污染,都会降低填料的阻火性能和吸附溶剂能力。

溶剂丙酮不足,未及时补加,乙炔充装后会以气态存在,而且充装压力会较高,潜在危险性极大。

但若溶剂丙酮超量,瓶内无安全空间,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存在。

乙炔的限定充装量为瓶内溶剂丙酮规定充装量的50%,乙炔充装过量易引发爆炸事故。

2.2.4氧气泄漏与可燃物接触,遇火源引起燃烧、爆炸危险性分析

氧气:

2.2类。

是最活泼的元素之一,强氧化剂,虽不能燃烧却能助燃,能同许多化学元素发生反应同时放出热量。

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气体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能使活泼性金属粉末、油脂剧烈氧化引起燃烧。

在氧气生产、充灌、贮运和使用场所,氧气易在室内环境聚集,气体积分数超过23%时,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严格控制氧的流速,如流速过高,氧与管道内可能存在的焊渣、铁锈或其他固体物质发生强烈摩擦和冲击,导致发生高温而爆炸。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根据本单位经营实际情况,本单位应急机构成立应急救援小组,由组长(总经理),安全员和七名应急救援人员构成。

成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员由应急救援人员兼任。

3.2应急组织职责说明

3.2.1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职责

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负责应急救援的指挥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负责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和演练;

(3)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机缘的各项准备工作;

(4)发生重大事故时,由经理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邻近单位通报事故情况;

(6)配合或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7)保证所需抢救物资及时到现场。

3.2.2安全员职责

安全员由经过培训合格的人员担任,主要职责如下:

(1)协助经理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2)设置警戒区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协助周边单位和群众的安全疏散和撤离工作;

(3)迅速与医院联系进行抢救;

(4)在组长不在的情况下,代替组长行使指挥职责。

3.2.3救援人员职责

职责如下:

(1)接到命令后,立即奔赴事故现场,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并及时上报听从组长、安全员的指挥;

(2)根据事故的性质,利用相应器材和物质进行施救,控制污染源,救出被困人员,防止事态扩大;

(3)负责现场人员的救护和撤离;

(4)搞好人员疏散、隔离和警戒,维持现场秩序。

划定安全距离,做好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5)对救出的伤员进行简单救治;

(6)根据事故大小向周围单位求助,到路口接应消防人员和救援队伍。

4.预警及信息报告

4.1预警

4.1.1一级预警

一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大面积泄漏、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及公司已无能力进行控制的生产安全事故。

4.1.2二级预警

二级预警为已发生火灾、爆炸和泄漏,未造成人员伤亡,在短时间内可处置控制的生产安全事故。

4.1.3三级预警

设备、设施严重故障,存在将会导致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隐患;

现场发现存在泄漏或发生安全事故的迹象;

其他异常现象。

4.1.4预警方式

预警方式依据初步判断的预警级别,采用以下报告程序:

4.1.4.1一级预警

现场人员报立即报告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组织启动预案,立即上报安监、消防等部门,依据现场情况通知相关机构协助应急救援。

4.1.4.2二级预警

现场人员向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或安全员报告,并经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同意启动预案。

并视现场情况决定是否上报安监、消防等部门。

4.1.4.3三级预警

现场人员立即报告安全员,启动处置方案,安全员报请组长同意后视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落实巡查、监控措施;如隐患未消除,通知相关应急人员作好应急准备。

4.2信息报告

4.2.1内部信息报告与通知

一旦发生事故,现场人员立即通过固定或移动电话拨打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电话上报;

公司有关应急小组人员的手机实行24小时开机,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救援小组组长通过手机联系、传达有关应急信息和命令;视事故程度、应急等级发出应急救援指令,提出应急响应建议措施,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2.2信息上报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应在1小时内向钢城区或事故发生地安监、消防部门报告。

(2)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情发生的单位、地点、发生时间,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可能影响的范围,预警级别,当前事态的发展,已经采取的应急措施,本单位的联系电话及联系人、应急咨询电话等。

4.2.3信息传递

(1)可能对周边区域造成影响时要在第一时间向周边单位进行通告。

(2)发布通告时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或安全员拨打相邻单位值班电话或者负责人手机。

5应急响应

5.1分级响应

按照事故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及应急响应所需资源,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一级应急响应,二级应急响应,三级应急响应。

5.1.1一级响应

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与大面积泄漏事故;

人员伤亡、中毒窒息事故;

其他事故发生后,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本单位无法控制的安全事故。

5.1.2二级响应

小面积初期火灾及泄露事故;

本单位短时间内可以控制的事故;

有人员伤亡可能的事故。

5.1.3三级响应

火警或泄露隐患;

设备、设施故障导致可能发生化学危险品火灾、泄漏事件;

(3)人员轻微伤害事件。

5.2响应程序

5.3.1一级应急响应程序:

一级应急响应指挥由公司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执行;组长不在时,依次由安全员、当班值班领导调度执行;

遇政府成立现场应急应急救援组长时,移交政府应急救援组长人员指挥,火灾时在公安消防部门到场后移交公安消防部门指挥,并介绍事故情况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配合协助应急指挥与处置。

(3)组长率领应急组人员进入事发现场。

了解现场情况及事件性质,进行初步调查指定初步抢险方案;安全员做好事发现场各项协调工作;现场救援人员做好治安保卫、现场疏散和警戒、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求援、救援人员的接应等工作。

(4)组长根据反馈的信息,确定事件预警等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启动应急预案,确定预警级别,同时布置救援人员实施施救。

事故扩大时迅速作出提高预警级别的决定。

5.3.2二级应急响应程序:

(1)二级应急指挥由应急救援小组组长或安全员执行;

(2)现场人员发现事故立即向救援小组组长、值班领导报告;

(3)救援小组组长立即赶至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启动相应处置措施;

(4)在事故有扩大可能是提高预警等级。

5.3.3三级响应程序:

三级应急指挥由安全员或值班领导担任,或现场在场最高职务人员组织指挥应急处置。

现场人员发现隐患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及安全员,安全员、值班领导进入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指挥现场人员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有事故扩大可能时立即上报应急救援小组组长。

5.3现场处置措施

5.3.1氧气泄漏事故及处理措施

1、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般作业工作服。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

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

2、泄漏源控制

关闭阀门、停止作业,现场人员应立即使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化。

3、应急救援人员应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尤其要避免液氧沾染衣服燃烧或接触皮肤冻伤。

5.3.2压力容器(包括气瓶)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1、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2、爆炸发生时,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应将此信息传递给应急救援组,或者直接向消防队和救护中心报警。

3、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

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4、爆炸发生时,值班领导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5.3.3乙炔泄漏处置措施

5.3.2.1泄漏类型

(1)储存设备泄漏:

如乙炔瓶、乙炔气柜、丙酮库。

(2)运输过程中泄漏。

5.3.2.2泄漏处理

(1)及时堵漏

当发现泄漏后,要用最快的速度,最便利的方式控制泄漏,从而赢得安全的保障。

①当工艺管路、生产设备、仪表、阀门等设施发生泄漏后,根据情况可采用:

A、关闭泄漏点相邻部位阀门,切断漏源。

B、低压设备可利用木楔封、胶塞堵或备用抱箍打卡子处.

C、采用局部工段,工序停车解决。

D、向泄漏处喷洒适量水,利用泄漏物质蒸发潜热导除静电,利于工具安全使用。

注意:

堵漏处理严禁单人行动,必要时辅以水流作掩护。

②当储存设备发生泄漏时,利用本节①的方法外,还可将移动容器:

如乙炔气瓶、丙酮桶等可迅速将该容器移至通风空旷处,自然排放或将泄漏的瓶浸入水中。

③运输车辆出现泄漏:

A、将车辆远离居民区、加油站、公共设施、主要建筑等。

B、将乙炔瓶迅速移至通风空旷处自然排放或将泄漏的瓶浸入水中。

注意:

若情节严重,本单位应急应急救援组长向“110”“119”报警请求救援。

(2)杜绝火源

在采取堵漏措施的同时,应迅速划定警戒区,并紧急通知到相邻的各岗位部门,杜绝各种火花的产生、高热的产生。

气体扩散区内杜绝各种摩擦高热,防止引燃、引爆。

①熄灭各种明火,停止各种明火作业。

②非防爆电器、仪器等严禁开启,若不影响抢险用水、用电等可切断电源,防止电火花产生

③能造成高温或缺氧的设备周围,应进行水淋、通风等降温作业,防窒息措施。

④警戒区内非抢险车辆禁止通行,气体扩散区禁止开启手机等通

迅工具,禁止使用非防爆灯具。

(3)稀释疏散

①当乙炔大量泄漏时,在采取本节第

(1)、

(2)项措施的同时,根据乙炔溶水的性能,采用雾状水流降温,以降低燃烧、爆燃的机率。

②喷洒雾水可采用消防水栓,冷却雾状喷淋,紧急喷淋。

注意:

喷洒过程中,操作者应视扩散速度、泄漏大小,确定自己在上风口的位置安全可靠。

(4)紧急疏散

①当大面积泄漏且出现燃爆,无法控制火蔓延时,应防止事态扩大,并向相应岗位区发出险情通告。

②接到险情信号后,各岗位人员停止各类电器运行,根据各应急救援职责和人员安排。

参加抢险、救援、疏散工作。

③根据现场泄漏情况作出疏散撤离令。

④应急指挥组长根据泄漏状况,做出是否向区应急办组专求援的决定。

⑤疏散人员选择上风向,便捷的道路运行撤离,并以相邻人员互助进行,以减少意外事故。

5.3.4火灾应急处理

我公司是易燃易爆、甲类防火的化工气体生产单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有较大的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为了保证我公司安全生产的

顺利进行,能在一旦发生火灾时快速有效地将火扑灭在初级阶段。

大火时作到临危不乱,及时控制火势,迅速有效地将火扑灭,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证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乙炔气是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火灾会因火烤和热辐射的作用,引起充气瓶的连环爆炸和燃烧扩大事故范围。

接警后,由应急救援人员迅速汇集到各自预演时指定位置,启动消防泵,组长带一盘水带和分水器到平台,打开水带接上分水器,1号水带由充装间进入,同时出水,2号打一盘水带接一水枪,由成品间进入同时出水,形成前后夹击,进行冷却灭火。

将气瓶冷却后用干粉灭火,灭火后水枪继续冷却,防止复燃。

将起火部位的所有阀门和气瓶阀关闭,并将损坏的气瓶搬到安全的地方进行处理,直到清除危险。

迅速以厂区为界,各门戒严。

厂区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确保消防救援紧急疏散通道畅通。

同时根据事故的危险程度,需扩大危险区域隔离及交通管制范围时,则由应急救援组长通报给交通、公安部门,由警戒疏散组按有关规定进行危险区域隔离和交通管制。

注意:

丙酮发生火灾时用水扑救无效。

5.4人员疏散方案

听到某各区域需要疏散人员的警报时,区域内的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结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

设备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领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5.4.1事故现场人员的撤离:

人员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由当班班组长负责清点本班人数。

当班班长应组织本班人员有秩序地疏散,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班长清点人数后,向车间主任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员工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5.4.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

由事故单位负责报警,发出撤离命令,接命令后,当班负责人组织疏散,人员接通知后,自行撤离到上风口处。

疏散顺序从最危险地段人员先开始,相互兼顾照应,并根据风向指明集合地点。

人员在安全地点集合后,负责人清点人数后,向事故车间(部门负责人)或者值班长报告人员情况。

发现缺员,应报告所缺人员的姓名和事故前所处位置等。

5.4.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负责抢险和救护的人员在接应急救援组长通知后,立即带上救护和防护装备赶扑现场,等候调令,听从指挥。

由组长分工,分批进入事发点进行抢险或救护。

在进入事故点前,安全员负责抢修(或救护)人员数量和名单并登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