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2817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docx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王瞳镇中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我校国家课程的实施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充满活力的初中课程体系。

把课改作为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博取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

发展;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尽快走上以内涵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类型

  1.均衡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根据国家课课程标准,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基本质量,并划定课时比例,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可能性。

鼓励教师发挥创造性,办出有特色的学校。

 四、课程设置

表一: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年级周课时

课程

九年课

时总计

品德与生活

2

2

/

/

/

/

/

/

/

626

品德与社会

/

/

2

2

2

2

/

/

/

思想品德

/

/

/

/

/

/

2

2

2

语文

8

8

7

7

6

6

5

5

5

1985

数学

5

5

4

4

4

4

5

4

4

1357

外语

/

/

3

3

3

3

4

4

4

832

体育

4

4

3

3

3

3

/

/

/

1009

体育与健康

/

/

/

/

/

/

3

3

3

音乐

2

2

2

2

2

2

1

1

1

523

美术

2

2

2

2

2

2

1

1

1

523

科学

/

/

2

2

3

3

/

/

/

350

物理

/

/

/

/

/

/

/

2

3

169

化学

/

/

/

/

/

/

/

/

3

99

地理

/

/

/

/

/

/

2

2

/

140

生物

/

/

/

/

/

/

3

2

/

175

历史

/

/

/

/

/

/

2

2

2

206

信息技术

/

/

1

1

1

1

2

2

2

346

综合实践活动

/

/

4

4

4

4

4

4

4

1182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3

3

周课时总数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学年总课时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说明:

1:

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

“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

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

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衡水历史、可爱的衡水、书法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

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健全组织,明确职责

1、成立课改工作委员会

组长:

刘震岭

副组长:

郑国良张松

成员:

王占勇刘爱明张广营杜城屹张英花皮桂花

职责:

制定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新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成立学科课程研究小组

语文:

组长杜城屹

组员:

语文组成员

数学:

组长张广营

组员:

数学组成员

英语:

组长张英花

组员:

英语组成员

综文:

组长刘爱明

组员:

政史组成员

综理:

组长皮桂花

组员:

综理组成员

体艺:

组长谢建良

组员:

艺体组成员

职责:

探索与新课程适应的教学模式,研发课本课程,验证并完善各种评价制度、考试制度和校本教研制度。

四、实施基本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原则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重点,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学生发展以及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课程运行机制,做好分类指导和分步实施工作。

2、开拓创新与协调配合的原则

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资源,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和谐发展。

五、加强师资培训

1、培训原则和要求

初中新课程培训工作要严格贯彻“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努力使所有任课教师都得到有效的和学科培训。

要将培训贯穿在整个课改实施过程中,并以校本研修为基础,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2、培训主要内容和参考书目

学习新课改的目标与课程结构,转变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教学行为;重视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的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各科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读本学科一、二种主要杂志。

3、培训安排

全员培训阶段:

第一阶段:

读书、思考阶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阶段:

实践研讨阶段,用新课程理念,人人实践、主动探索;第三阶段:

汇报交流阶段,通过自评、互评,共同提高;第四阶段:

自我总结阶段,记录探索过程中的经验、收获,订出下一步计划;第五阶段:

学科细化阶段,按新课程要求具体落实,尽快适应课程

改革要求;第六阶段:

示范研讨阶段,通过示范研讨,加强交流,形成人人研究的氛围;第七阶段:

总结表彰阶段,总结经验,表彰优秀。

4、培训评价

培训坚持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

对所有培训教师要进行培训效果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考核结果作为本学年和下一学年聘用的重要依据。

六、课程设置

1、初中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开设

初中阶段设置了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深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从制度、师资、内容、评价等系统管理措施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保证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类课程的正常开设。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

七、学生评价

1、体现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要充分整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评价要素,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2、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要改变过去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状况,充分听取学生、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特别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

3、体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

要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用以展示学生的努力、成就与进步,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成长。

4、体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要改变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做法。

在评价方法中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调查、访谈、作业、成长记录、学习日记、情景测验、激励性的评语等质性评价公式评价学生,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5、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报告学制度,每学年一次,毕业前总评。

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任课老师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六个方面(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分别给出A、B、C、D

四个等级。

八、课程管理

1.组织建构

学校建立以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管理机制。

校长是学校课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过程。

2.各考试科目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能力立意,增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合理创造留有一定空间。

九、保障机制

1.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形成积极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新课程顺利推广的必要基础和保障。

教务处和教科室担负研究的具体组织、实施、服务、评价、管理等职责。

要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实际,积极研究教学实际问题;要逐步形成关注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变以往课堂教学评价偏重教师讲课技巧的做法,关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强调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要重视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等。

2.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要建立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课程的不断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利用各种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把握课程改革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改善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4.加强舆论宣传工作

通过橱窗、宣传板、家长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和目标,获取社会

的理解和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良好环境。

 

王瞳镇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