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docx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解题训练学案
教学园地
11-082222
1.阅读下面的这首南朝古诗,回答问题。
别范安成
沈 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①。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②。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注】①易:
看得轻易。
前期:
来日重见之期。
②难重持:
难得再有持杯共饮的机会了。
(1)诗中的“易”与“难”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诗虚实结合,哪一句是虚写?
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易”与“难”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年与暮年不同人生阶段对离别的感受。
少年时,不知离别的愁苦;暮年时方知离别的愁苦,担忧难有再会的机会了。
诗人以前者衬托(或反衬)后者,表达此时与朋友离别的凄伤之情。
(2)虚写的是第七句,它表达的意思是:
分别以后,即使在梦中也难以相会,更不用说在现实中了。
这强化了全诗的感情,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
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第三句在写法上虚实结合,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写景物,描绘出层层山岭雨雾迷蒙的视觉形象;虚写音乐,以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音乐复叠、繁促的听觉形象。
写出了“流人”的一腔愁情,也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3.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罗浮
翁方纲
只有濛濛意,人家与钓矶①。
寺门钟乍起,樵客径犹非。
四百②层泉落,三千丈翠飞。
与谁参画理?
半面③尽斜晖。
【注】①钓矶:
钓鱼台。
②四百:
罗浮山有大小峰峦四百多座。
这里用“四百”,是称峰峰有飞泉。
③半面:
山的西面。
“四百层泉落,三千丈翠飞”被称作是描写瀑布的“神来之笔”,请就所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句从远望的角度写罗浮山飞瀑,“四百层”“三千丈”,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飞泉之多、之高;“翠飞”则是用比喻形容瀑布倾泻如翠玉飞溅,写出了瀑布的色彩之美。
两句绘形绘色,多角度表现了罗浮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亭夏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请具体分析“水晶帘动”四个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写水面的,全诗写景的角度又有何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
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
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
全诗从视觉、嗅觉角度写景:
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泛吴松江
[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此诗系第二次被贬时所作。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后两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描绘的情景其实可以理解成描绘了什么人、什么事,这些人、事有怎样的特征。
所以,首先需要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分析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苇蓬”“斜阳”“船”“鹭鸶”是意象,由后两句可看出诗人是孤寂的。
由第三句的“知我意”可以看出诗人把鹭鸶当做人来写了,这是拟人;只有鹭鸶“翘足对船窗”,可以看出没有其他人关心诗人,反衬诗人的孤独,这是反衬。
答案 示例一:
拟人手法。
诗歌赋予鹭鸶人的情态,鹭鸶如同知己一样知晓诗人的心思,频频对窗,使诗人在孤寂中获得宽慰。
示例二:
反衬手法。
诗人用“唯有鹭鸶”翘足对窗来宽慰自己,反衬自己的孤独,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寂寞和苦闷。
6.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①罟(ɡǔ)师:
渔夫。
诗中借指船工。
②临圻(qí):
地名。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的深厚。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意思对即可)
7.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日怀九华旧居
杜荀鹤
吾道在五字①,吾身宁陆沈②。
凉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烛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当遂归去,一径入松林。
【注】①五字:
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②陆沈:
比喻沉沦不被人知。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颈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分析诗歌颈联中“景”的具体内容和诗人的“情”,然后分析两者的关系。
颈联中描写了“烛”“蛩”,“共”“添”突显了诗人的孤独,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答案 示例:
用烛影、蛩鸣衬托诗人的孤独和酸楚,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
表达了诗人身在异地对故乡的思念,也有为自己的处境深感悲苦的感情。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秋浦①途中
杜 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
在今安徽贵池。
此诗为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途经此地而作。
②杜陵:
在长安西南,诗人的家乡樊川就在那里。
结合景、情、物(雁)试析本诗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诗运用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二两句的凄迷之景,为下文抒发羁旅愁思、思乡之情作铺垫;寄情于归雁,反衬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宋]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这首词借物抒怀,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先要答出兰花的特点,然后回答借兰花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考生可以通过“寻芳侣”等词语去理解的情怀。
答案示例 通过写兰花与松竹梅为伍,以及它的“独自芳”和“香在无心处”,来表露自己寂寂无闻、知音难觅的惆怅,抒发自己坚贞高洁的情怀。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规
余 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做些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
当时诗人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慷慨陈词,结果也被贬。
这首诗即诗人有感此事而作。
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
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等。
这首诗歌前四句写景,通过景物描写来抒情;后四句直抒胸臆。
答案 示例:
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前两联借景抒情,描写了子规啼叫、疏烟明月、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残春图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到范仲淹及自己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自己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11.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题 壁①
无名氏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②满炉煨榾柮③,漫腾腾地暖烘烘。
【注】①题壁:
据《宋诗纪事》卷九十六记载,这是题写在嵩山峻极中院的法堂后檐壁间的诗。
本诗选自《千家诗》。
②争似:
怎似。
③榾柮(gǔduò):
树根。
本诗以烧火为喻,通过茅草与树根的对比,劝谕世人,做人不能虚空而要扎实。
请具体分析本诗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
①茅草燃烧前后情况的对比,两个“蓦地”强调其时间之短、反差之大。
②烧茅草与烧树根不同状态对比,“蓦地烧天”与“漫腾腾地”突出茅草的轰轰烈烈与树根的不动声色。
③“蓦地空”与“暖烘烘”对比,强调二者结果一虚空一实在。
④对比的运用,使形象更加鲜明,道理更加清楚,给读者的感觉更为强烈。
1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
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满川,潮水起伏,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①
张 先
龙头舴艋②吴儿竞,笋柱③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④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①寒食节:
清明前两天,古人有禁烟、插柳、踏青、扫墓等风俗,宋时还有赛龙舟的活动。
②舴艋:
龙舟。
③笋柱:
竹制的秋千架。
④放:
停止。
整首词主要使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试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上阕着重写人事,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展现了一种热闹繁盛的动态美,下阕则侧重写景物,展现了一种空幽澄明的静态美。
一动一静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也体现了词人的澄明愉悦的心境。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新年作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此诗作于至德三年(758)因事由苏州长洲尉被贬潘州(今广东茂名市)南巴尉之时。
(1)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感情的能力。
表达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这首诗歌的颔联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作手法。
评价情感必须结合写作背景。
根据诗歌后面的注释,可知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时所写,这样,诗歌表达的是被贬后的哀愁就很自然了,另外标题为“新年作”,诗人客居他乡,借诗句表达自己的怀乡、感伤之情也应该很好理解。
(2)诗歌中用典的目的就是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即借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长沙傅”指西汉的贾谊。
文帝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故称。
考生可联系贾谊的人生遭遇,结合诗人被贬的实际进行分析。
答案
(1)诗歌颔联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
“老至”与“居人下”对比,写自己年事已高,却遭贬而居于卑位。
“春归”与“在客先”对比,写新年伊始,春归人间,自己却羁绊天涯。
表现的是谪迁岁月中的哀愁心境和佳节将至的伤感情怀。
(2)诗歌尾联运用了贾谊的典故。
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却为权贵谗毁,被流放后任长沙王太傅。
诗人借这个典故暗指自己因谤被贬,抒发与贾谊“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并担心滞此难返,产生了“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朱敦儒①
直自凤凰城破②后,擘钗破镜③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
两宋之交时的词人。
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
②凤凰城破:
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
③擘钗破镜:
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以小见大”的手法时,一定要分析出写了哪些方面的小的内容,表达了什么大的主旨,有没有现实意义等。
内容概括要详细,主旨剖析要深刻。
答案 词的上阕叙述了金兵攻占汴京后离妻别子、流落江南的痛苦,下阕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愁绪之深、之重,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含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①!
【注】①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以示矜恤。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三句将难忘的戎马生涯与现在无人记起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或答
“第一、二两句追忆当年的豪举与现在独作江边渔父的闲散形成对比”),表现了自己理想成空的惆怅失落;后两句中将终日酣饮耽于享乐的酒徒反倒受赏封侯与志存恢复的有志之士却被闲置不用形成对比,表现了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不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