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对比
匀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
特点
(1)轨迹是直线
(2)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值为0
(3)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4)加速度为0
(5)受力平衡,合外力恒为0
(1)轨迹是直线
(2)相等时间内位移不同,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差值恒定
(3)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4)加速度不为0且恒定
(5)受力不平衡,合外力恒定
规律
(1)
(2)
(3)
(1)
(2)
(3)
图象
(1)位移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速度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1)位移图线是一条抛物线
(2)速度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运动形式的判定
(1)初速度不为0
(2)合外力恒为0
(1)初速度可为0也可不为0
(2)合外力不为0且始终恒定
(3)当初速度不为0时,合外力与初速度方向应共线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19世纪末,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年轻学者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使亚里士多德统治人们近2000多年的理论陷入困境,伽利略的猜想是( )
A.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B.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C.轻、重两物体下落得一样快
D.以上都不是
2.关于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用“归谬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的论断
B.提出“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
C.通过斜面上物体的匀加速运动外推出斜面倾角为90°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D.总体的思想方法是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假设→逻辑推理→实验验证→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
4.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就是( )
A.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方法
B.用科学实验进行探究的方法
C.对自然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并用实验进行验证的方法
D.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5.伽利略用实验验证v∝t的最大困难是( )
A.不能很准确地测定下落的距离
B.不能测出下落物体的瞬时速度
C.当时没有测量时间的仪器
D.当时没有记录落体运动的数码相机
6.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7.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1.C 2.C 3.ACD 4.D 5.B
6.B 解析:
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测得小球通过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二次方之比是不变的,即===…由此证明了小球沿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且小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变大.结合运动学公式我们可知,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选项A错误;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选项B正确;斜面长度一定时,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越大,选项C错误;倾角越大,加速度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所需的时间越短,选项D错误.
7.C 解析:
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是:
先对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提出质疑——大小石块捆在一起下落得出与其矛盾的结论;猜想——下落的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数学推理——如果v∝t,则有x∝t2;实验验证——设计出斜面实验并进行研究,得出光滑斜面上滑下的物体的规律x∝t2;合理外推——将光滑斜面上滑下的物体的规律x∝t2推广到落体运动.从探究的过程看,选项C正确.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力和力的图示
①力的性质
力
定义: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产生加速度。
单位:
牛顿,简称牛(N)。
力的图示
定义: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确地表现出来。
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力的示意图
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图。
重力
重力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
公式:
G=mg,g大小
或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重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在两极或赤道上才指向地心。
万有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重心
定义: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来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在中心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②悬挂法、支点法测定重心位置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弱,长程力
电磁相互作用: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长程力。
弹力,摩擦力属于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存在与原子核内的核子之间,使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起作用的力,短程力。
弱相互作用:
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短程力。
第一十四节弹力
弹性形变和弹力
形变
定义: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弹性形变:
撤去外力后,可以恢复原状的形变。
塑形形变:
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
弹力
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弹性: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去掉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性质。
弹性限度:
当弹性物体的形变达到某一程度时,即使撤去外力也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产生弹力的物体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方向: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③弹力的方向④弹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方法
几种弹力
压力和支持力
拉力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有关系,在弹性限度内,形变量越大,产生弹力也越大,形变量越小,产生弹力也越小
胡可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其形变量(伸长或缩短程度)成正比,即F=kx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N/m)。
⑤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
摩擦力
第二十四节擦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产生条件:
(1)具备弹力的产生条件:
接触,发生形变
(2)接触面不光滑(3)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
(1)总是沿接触面或其切线方向
(2)可能与速度同向,可能与速度反向,也可能与速度成任意角度。
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力
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⑥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与相对运动趋势强弱有关,数值
,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无关,但
与压力成正比,同样压力下,无特别说明可认为二者相等。
最大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即将发生相对运动而又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是摩擦力的最大值,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
定义: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
方向:
沿着接触面,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公式:
F=μFN
μ——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
第三十二节力力的合成
合力:
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时产生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就叫做几个力的合力。
分力:
如果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另外的几个力同时作用于该物体时产生的效果,则这几个力就是原先那个作用力的分力。
力的合成
定义: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平行四边形定则:
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角形定则
余弦定理:
F2=F12+F22+2F1F2cosθ
共点力
共点力
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有共同的作用点或者这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外力称为共点力。
非共点力
既不作用在同一点上,延长线也不交于一点的一组力。
第三十八节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
定义:
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矢量相加的法则
三角形定则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
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
①力的性质
(1)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2)相互性:
力总是成对出现
(3)矢量性: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4)独立性:
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共点力的作用,每个力各自独自地产生作用效果,好像其他力不存在一样
(5)效果性:
力作用在物体上总是要产生一定作用效果的,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者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绝对性:
力与参考系的选取是无关的
(7)瞬时性:
力可以瞬时产生,瞬时消失,可以在瞬间突变
②悬挂法、支点法
支点法:
用支点将薄板撑起,当薄板水平静止时,支点可认为是薄板的重心
悬挂法:
二次悬挂,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悬线的拉力在同一竖直线上,两条竖直线的交点就是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