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的父母与孩子有效地沟通.docx
《初中生的父母与孩子有效地沟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的父母与孩子有效地沟通.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的父母与孩子有效地沟通
初中生的父母如何与孩子有效地沟通。
一、初中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初中阶段是人生非常重要也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
在初中阶段,孩子的身高呀体重呀迅速增加,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男孩具有了男性的第二性征,如长胡子,喉结突出等,女孩具有了女性的第二性征,如声音变得尖而细,乳房开始发育等,这都说明初中是孩子生理向成熟发展的最关键的阶段。
身体的迅速发育为孩子心理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开始谋求精神上的独立,孩子会变得非常敏感,他渴望别人评价自己像个大人,渴望别人像尊重大人那样尊重自己,渴望独立,渴望自由等,初中生心理变化是人生最最突飞猛进的阶段。
很多孩子,就是在初中时代确立自己的优势,从而打下很好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自己理想大学。
同时初中阶段也是孩子学习压力较大的一个阶段。
初中中考的竞争相当激烈,老师家长都倍感压力。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发展的顺利,就相当于为理想的实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相反,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出了问题,以后很可能就要备尝生活的艰辛。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
有位家长就这样向我抱怨过:
对现在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弄得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说话了,说得多了,孩子嫌啰嗦,说的少了,又怕孩子记不住。
。
。
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啦?
在生活上可以说要啥有啥,可就怎么不好好学习,理解理解我们呢?
在座的都是初一新生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上的矛盾可能还不是很尖锐。
但我想你们一定听到别的家长的埋怨“怎么孩子越大越难关呢”“怎么一点都不听我们的话呢?
”“回来什么事都不和我们说”真可谓是十万个为什么。
其实这些都是步入青春期孩子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的家长又不懂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很可能造成孩子回家不愿和父母说话的局面。
下面我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以下是一个叫文文的女孩的哭诉:
从我记事起,记住的第一件事就是我被爸爸像拎小鸡一样从饭桌的这一段拎到那一端,然后被爸爸妈妈大骂,因为我没有背下规定的古诗。
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所以爸爸妈妈对我也非常严厉。
我觉得爸爸妈妈爱天下所有的人,唯独不爱我。
所有的心里话,我都不敢跟爸爸妈妈说,只能闷在自己的心里。
刚上初一的时候,有个男生在班里公开宣称他喜欢我。
我被吓得半死,但仍稀里糊涂地经常和他在一起玩。
同学们嘲笑我们是在谈恋爱,班主任找了我们。
这个男生也不敢和我在一块了。
我独自面对指责,没有同学敢和我多说话,我非常痛苦,又不敢给父母说,我整天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
我曾不止一次想到过自杀。
我曾经站在马路的中央,希望有一辆车把我撞死。
初二最后一次的期末考试,我考的不好,考了班里的21名。
爸爸妈妈极不满意,爸爸骂了我,妈妈打了我。
所有难听的话在那一夜间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用零花钱买了一瓶安眠药,准备第二天爸爸妈妈上班走后吃掉。
但第二天爸爸没有上班,继续在家骂我。
我大哭着叫道:
你们既然这样恨我,杀了我吧!
爸爸接着回了一句类似能杀你早杀了的话。
我的心冷到极点,无力地说,杀了我吧,我想死,我已经把药买回来了。
泪水汹涌而出。
爸爸愣了,半天后说到:
别哭了,你怎么会想到死呢,我们都是为你好啊!
从那以后,家庭环境相对宽松了些,但我依然困惑。
我羡慕我的朋友,他们有什么事都可以与爸爸妈妈商量,而我却不能。
我不愿看到他们,和他们说话不到20分钟肯定就开始吵架。
我经常梦见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说心里话,但梦的结尾都是一转眼,爸爸妈妈变成了狰狞的魔鬼,把我吓醒。
为什么会这样?
文文的父母不爱文文吗?
爸爸的一句:
别哭了,你怎么会想到死呢,我们都是为你好呀。
可以说表露了父母的内心。
文文的父母爱文文,但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想法去爱孩子,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他们从来不听孩子的心声,不理解孩子的苦恼,不知道孩子一直有想自杀的想法,甚至当孩子说出了想死的时候,父亲仍然是不以为意,继续以语言相讥讽:
能杀你我早杀了。
直到孩子真的拿出安眠药时,父亲才大为震惊,仍然弄不懂孩子为什么会想到自杀,自己是这么地爱她。
文文的父母与孩子住的很近,父母的心与孩子的心相距的又是多么远啊,这一切皆因为文文的父母和文文缺乏缺乏有效地沟通,
二、初中生父母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建议
要在初中阶段,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家长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无条件的爱孩子。
于秀是我国的一名家庭问题专家,在美国讲学期间,她在加你福利亚大学的一个教授家里看到他儿子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奖杯,美式足球啊,篮球啊,于是就说“charke你的儿子是个体育天才,真值得你骄傲”,当时他的孩子不在场,可charq先生纠正了他,“O,NO,NO我的孩子既是不是体育天才,也是我的骄傲。
因为他既然来到我的身边,就是上帝赏赐给我的,他的一切都值得我骄傲”
所以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是任何阶段任何父母亲都应该做到的,但在我国却那样的难。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是亲子有效沟通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不用等到初中,孩子在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可能就会关上和父母沟通的大门。
比如上面提到的文文。
为什么从小到大都无法和父母有效沟通,原因之一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有附加条件,规定的诗没有背下来,孩子就不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学习不好,父母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父母爱天下所有的孩子就是不爱自己。
初中考了个班里21名,父母对孩子就无爱可言,打了,骂了,还要说,能杀你我早杀了。
只拿成绩说话,截断了文文和父母沟通的所有路径。
(二)了解初中孩子的特点
初中孩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青春期。
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是10岁—20岁,青春期的特点是逆反。
青春期逆反的原因是孩子要独立。
青春期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从这个点开始,孩子开始谋求精神上的独立。
和精神相比,孩子的身体独立的比较早,从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起,孩子的身体就完全脱离于母体而独立于地球上了。
到了大约10岁左右的年龄,他们开始谋求精神上的独立。
他们要求别人把他们当成成人来看,向尊重成人那样尊重他们。
这时所有的问题都在他们要求独立的需求上,如果家长能智慧放手,满足孩子独立的需求,就能顺利实现亲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及时提供帮助,帮助还有幼稚特点的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相反,如果家长没能满足孩子独立的需求,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三)尊重孩子
首先看一篇初二学生的日记:
“今天,又和爸爸吵架了!
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了,他除了骂我,就是数落我,对我一点感情都没有,他关心的只是我的成绩,这都是为了他自己在别人面前有面子。
我怎么会有这么自私的父亲?
我偏不满足他!
我现在真的很讨厌他,不愿意看到他!
如果可能,真希望永远不要看到他,永远。
。
。
。
。
。
在日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和不满,读后令人震惊不已。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会对自己的亲生父亲有这么大的仇恨?
孩子的母亲宋女士根据日记的日期回忆,那天吵架的起因是丈夫当着亲友的面询问儿子的考试情况,并当场批评了他。
事后,丈夫并未在意,但他看了孩子的日记后,伤心、生气,百感交集。
他忍不住要去质问儿子,但最终被妻子制止了。
“也许我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让他丢了面子,可我也是为他好啊!
孩子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这篇日子让身为父亲的李先生很困惑,也很受伤。
。
。
。
。
。
那么到底李先生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导致了孩子冲天的仇恨呢?
他不了解初中孩子的特点,不知道初中孩子因为希望独立,所以渴望被尊重的需求。
初中时期是孩子正努力确定成年型自我的时期。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于是拼命维护自己的成年形象与地位。
他们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十分敏感。
他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使他激动,他们喜欢别人尊重自己,喜欢别人评价自己的言行像个大人的样子。
如果别人敬他们一尺,他们就会敬别人一丈。
一旦别人对他们的言行指手画脚,他们轻者会口出怨言,重者可能引起愤怒,积怨,甚至离家出走。
李先生不知道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让他丢面子正是犯了孩子此时成长需求的大忌。
(四)鼓励表达
孩子的独立的渴求,使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始具有闭锁性。
也就是心里的话有时不愿再对长辈说。
有时会出现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的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父母要有耐心和艺术用一个一个的问号来引导交流,鼓励孩子表达。
比如当子女看起来很烦躁,嘟嘟囔囔说一大堆埋怨的话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问他:
你似乎有些不开心,是学习上的事吗?
刚开始的问话的答案一定要简短,怎样孩子才可能一步一步地开言表达。
在表达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冷静下来,转向积极的寻找对策。
再比如:
遇到事情讨论时,对孩子开放式提问:
你认为。
。
。
。
。
。
你的观点是。
。
。
。
。
。
来引发孩子的交流欲望。
这种提问的优点是提问一句话,够他说很长时间。
只有通过鼓励孩子充分的表达,家长才能听到他们的意见,理解他们的观点,尤其是知晓他们的需求和顾虑。
才能真正担当他们的顾问。
不要孩子一回到家里就三句话:
回来了?
快做作业。
吃饭了。
久而久之孩子怎么会跟你有共同语言,怎么会和你说他的心里话。
碰到问题、困难怎么会想你求助呢?
(五)耐心倾听,接受孩子的情感
孩子表达时,一定要耐心倾听。
设想一下,如果你想倾诉,你希望你的听众……?
没错,首先默默地听,有的时候没有反应是最好的反应,这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因为它传递了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接受。
然后接受孩子当时的状态。
孩子诉说高兴的事,父母应表示共鸣;孩子诉说难过的事,父母应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她的孩子读初二时,与计算机老师发生了矛盾。
刚上课时,老师要求先听理论知识介绍,然后打开电脑自己操作。
可是,孩子心切,悄悄把电脑打开了。
老师发现后叫她关上,可是孩子很叛逆,偏不关。
老师骂道:
“你怎么这样变态的?
”孩子的火窜上来:
“你才变态呢,我开电脑怎么了,我又没有不听讲。
”结果两个人在课堂上吵起来。
老师让她到教室外面,不让她上课。
孩子回来告诉妈妈,妈妈虽然认为老师骂人有错,但考虑到是自己的孩子先不听老师的话,而且,如果袒护了孩子,以后她不听所有老师的话怎么办呢?
所以,她还是维护老师的权威和利益,批评了自己的孩子。
从此,孩子与她交流日渐稀少。
后来怎么样呢?
孩子填报大学志愿时,愤愤不平谈起过去的事:
“我其实最喜欢的是计算机,可是,初二的那个变态老师打消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真是可惜。
我的同学参加全国初中生Flash大赛,得了一等奖。
可是我的计算机比她还好,只是我跟老师吵架后不学了。
”
我的朋友听了之后非常后悔。
如果她一开始对孩子的行为产生认同,慢慢再创造机会沟通,肯定孩子的优点,客观分析老师的不足,赢得孩子的信任。
产生认同感后,其余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其实,很多家庭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而“沟通”的焦点又是“倾听”的问题。
所以,抓住了倾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关键。
做好了这点,孩子一定会急切地渴望与父母沟通,渴望让父母分享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并乐于接受父母的引导。
从“有效的倾听”开始做起,你将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
亲子之间有了更多的互相关注,更多的彼此了解。
(六)只帮孩子出主意,不帮孩子做决定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亲子沟通中,想当将军,处处作出指挥和决定的爸爸不是好爸爸。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在增强,他们迫切要求被当成大人来看。
他们开始拒绝别人强制性的指导。
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是好的意见,初中的孩子也不愿意听。
所以家长要只做孩子顾问、盟友,而不要做将军。
顾问只聆听,帮助选择,提出建议,而绝不插手干预。
心理学家伊丽莎白·艾利斯说:
“父母只是协助子女仔细检讨整件事情。
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
遇到事情只替孩子出主意,不帮孩子做决定,留给孩子自己成长的空间,往往能促进父母和初中生孩子的有效沟通。
我们看看董进宇博士时怎样对待女儿的失败的。
他又是怎样与女儿沟通的。
有一次他去女儿的班级开家长会,因为女儿的数学成绩全班78人考了58名,董进宇当众被班主任训斥“你是如何教育女儿的”而无地自容。
但是他从来没有女儿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批评过女儿,也没有辅导过女儿的功课,每天回来就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有困难爸爸可以帮助你,但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和鼓励在里面,后来他的女儿三年级时进了前20名,四年级进前10名,五年级进前三名,六年级以0.5分之差屈居第二……就这样,成绩一直遥遥领先,直到她考上了大学。
(七)做学习型家长
要和初中生的孩子顺畅地沟通,家长还要注意学习时尚的东西、跟上时代的步伐。
初中生心理特点的社会性决定他更想跟父母聊起的则是学校的趣事、班上的新闻、班里新转来的帅气男生、日韩明星、流行歌曲等等。
当孩子兴致勃勃开口想跟家长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家长如果是一窍不通,或者总是力图把话题转移到学习上,孩子对这种交流方式会逐渐反感、抵触,而后悄悄关闭了与父母沟通的大门。
反之,父母注意培养和孩子共同的兴趣,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时不时冒出i服了you,东东、youareout等青春专用语,一定会让孩子的眼睛一亮,对父母刮目相看,从言行上有了认同感之后,孩子在思想上也会渐渐有认同感,从而愿意把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商量,并采纳父母的建议。
总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的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存在许多心理矛盾和不适应性,是教育最棘手的阶段。
只要我们初中生的父母以爱为基础,树立沟通的意识,培养好定时沟通,有准备地沟通的习惯,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引导孩子,父母与初中生的交流与沟通就会是通畅而有效的,孩子就会在家中的帮助和引导下,顺利地度过自己的初中生涯,并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