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1813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docx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学习材料

 

一、 政府信息及公开的概念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

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向社会

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公开,或依申请向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

织公开的活动和制度。

二、 政府信息公开内容

“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1、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1)四种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的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2)《条例》例举式地具体规定了县级以上政府、乡镇政府重点应

该公开的内容(见《条例》第十、十一、十二条)

2、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

要向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的政

府信息。

(当申请人申请时,才像申请人公开)

 

1

 

3、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

“3 个安全 2 个秘密 1 个稳定 1 个隐私”

 1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任何时候都不得公开)

 

 2  危及社会稳定(任何时候都不得公开)

 3  涉及国家秘密(解密后才可公开)、商业秘密

 4  涉及个人隐私(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

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

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

(在审查政府信息是否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上应该区分处理,

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部分不予公开,对不涉及商业秘密、

个人隐私部分的信息应该公开)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1、3 类主体:

行政机关; 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条例》

36 条);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条例》37 条)

2、公开规则:

谁制作谁公开,谁保存谁公开(《条例》17 条)

四、公开的形式

1、主动公开

公开的范围:

上述需要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公开的方式:

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

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

在我市政府信息公开的形式主要有:

政府网站、档案馆和图

 

2

 

书馆的政府信息查阅场所,以及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

公开的时限:

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

予以公开。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依申请公开

公开的范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

等特殊需要,可以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量大且面广,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其中,

有相当一部分政府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对特定公民、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从事生产、安排生活、开展科研等活动具有特殊的作

用,这部分政府信息内容就不属于政府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所以需要申请人提出申请后才给予提供。

当然,对原本就属于政

府应该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而政府未公开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也可以申请获取这些政府信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

题的规定”第十二条第六项规定,不能合理说明申请获取政府信

息系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且被告据此不予提

供的,应当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这里指的是对属于依申请

公开的政府信息,申请人不能说明特殊需要的,驳回原告的诉讼

请求。

可见在对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诉讼中,申请人承担了对

该特殊需要的说明责任。

对原本就属于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申请人认为行

 

3

 

政机关不依法履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义务,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

诉讼的,应当告知其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该政府信息,对行政

机关的答复或者逾期不予答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之所以要先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后,才可以提起诉

讼,是因为政府对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公开的行为并不

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个人作出,因此这种行为具有抽象行政行为的

特征,法院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受理尚没有诉讼法依据,因此,当

申请人向政府申请获取属于政府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时,则

转换为申请人个人获取政府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知情权,政府

侵犯该知情权时,申请人可以提起诉讼。

政府对依法应当公开的

政府信息拒绝或者部分拒绝公开的,人民法院应当撤销或者部分

撤销被诉不予公开的决定,并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公开。

当然,

申请人也可以在政府不依法履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义务时直接

向政府信息公开部门的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

主管部门(我办就是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举报。

公开的时限:

1、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

2、不能当

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需

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并

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5 个工作日。

申请公开应当提供的材料: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包括数据电文形

式);采用书面形式确有困难的,申请人可以口头提出,由受理该

申请的行政机关代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4

 

(1)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

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的形

式提供的,可以通过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提供复制件或者

其他适当形式提供。

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除可以收取检索、复

制、邮寄等成本费用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行政机关不得通过

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

的税费缴纳、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政府信息的,应当出示有效

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在此种情况申

请人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而在“福建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暂行办法”第八条则规定

“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行政机关提供本人的身份证

明或本组织的有关证明。

以组织名义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出具书

面授权委托书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

行政机关

认为需要当面核实有关身份证明的,可以要求申请人到指定的政

府信息公开受理点接受核实,或采取其他有效形式核实。

则是针

对申请任何政府信息都应该出示。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

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不准确、不完整、不相关),有

 

5

 

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

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

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对于更改期限上,《条

例》并没有作出规定,但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依申请公

开政府信息的暂行办法”第十六条则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

15 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申请变更政府信息的也应当出示有效

身份证件或者证明文件)

五、公开的原则

(1)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条例》第 5 条)

(2)及时、准确的原则。

《条例》第 6 条:

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

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

发布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

例子:

2005 年 11 月 13 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

生连环爆炸,当地环保部门声称并未污染松花江水体,但事实上,

污染团于一周后已迫近哈尔滨,哈尔滨城内出现“地震”之类的传

言,市民恐慌情绪开始滋生,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当地政府于

11 月 21 日发布公告,决定停水 4 天,理由是“要对市政供水管网

进行检修”。

但广大市民并不相信这个善意的谎言,全市出现了

大规模的抢购风,恐慌情绪有增无减,一些市民甚至千方百计逃

离哈尔滨。

其后两天,当地政府又接连发布两个通告,逐渐公开

了实情,但两天时间内就同一事件接连发布三个版本不同的政府

通告,已经导致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自“非典”危机后,哈

 

6

 

尔滨的水危机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关注和讨论,

并成为推进立法的有力案例。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具体操作

1、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程序

(1)政府文件拟稿科室或拟稿人应当提出是否主动公开或依申请

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建议,然后由分管副主任或单位分管领导对文

件按照保密法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依法进行保密审查,并签署是否

同意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审核意见。

保密审查,是指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对本

机关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在公开前,对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

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是否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

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公开作出审查结论或者

提出处理意见的行为。

行政机关业务工作部门(拟稿科室、拟稿人)负责就其产生或

获取的政府信息提出公开或者不公开的意见,行政机关政府信息

公开工作机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审查工作。

保密审查的一般方法:

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要公开或保密的,

则应当公开或保密;法律、法规有规定要公开或保密,但没有具

体明确的,依照法条解释或以往的判例决定;法律、法规没有规

定要公开或保密的,除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其他应该

公开;经权利人同意或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

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实在不能确

 

7

 

定是否公开的,报主管部门或保密部门确定。

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政府信息,按

《保密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和《保密法实施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处理。

(2)对确定属于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

更之日起 20 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

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写明定密依据或不予公开的理

由。

2、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处理

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

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并确定提供期限;

如需延长答复期限的,应当经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

并告知申请人,延长答复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5 个工作日。

几种主要答复的情形:

(1)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已经向社会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

人获取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一般为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

(2)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可以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政府信

息公开决定;

(3)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

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书 5 个工作日内书面征

求第三方意见。

第三方应当在收到行政机关的书面通知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逾期未作出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公开。

 

8

 

第三方不同意公开或在规定期限内未作答复的,不得公开政府信

息。

但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

当予以公开,并在公开前将决定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内容和理由书

面通知第三方。

(4)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或者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的,

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

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5)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作出不予公

开的决定,书面说明不予公开的理由、依据以及救济途径;

(1、不予公开的主要有: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危及国

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正在调查、讨论、

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与行政执法有关的,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

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会危及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法律、

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2、救济途径:

主要为提请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另外公民、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按规定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

报。

(3、法院应当受理的行政诉讼:

(一)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

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

(二)认为行政机关

提供的政府信息不符合其在申请中要求的内容或者法律、法规规

定的适当形式的;(三)认为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或者依他人申请公

 

9

 

开政府信息侵犯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四)认为行政机关提

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

更正,该行政机关拒绝更正、逾期不予答复或者不予转送有权机

关处理的;(五)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其他具体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6)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是能够作

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作出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决定,书面说

明部分公开的理由和依据以及救济途径。

(7)对于同一申请人向同一行政机关就同一内容反复提出的政府

信息公开申请,行政机关已经答复的,可以不再答复。

 

七、政府信息公开的一些其他问题

(1)负有公开义务的行政机关被撤销、发生变更的,由承受其职

责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被撤销、变更的行政机关的职责不再由

其他行政机关承受的,由决定撤销、变更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2)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动物疫情、重要地理信息数据、统计数据

等政府信息,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报请批准后方

可发布,未经批准不得发布。

(3)两个以上行政机关联合发文产生的政府信息,在文件上盖章、

署名的行政机关均负有公开政府信息的义务。

对于两个以上行政

机关联合发文产生的政府信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其

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申请获取该政府信息。

 

10

 

政府信息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其中任何一个行政机关

公开该政府信息前,应当与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进行沟通协调、

确认,保证公开的政府信息准确一致。

(4)属于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受理

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

征求所涉及的其他行政机关的意见。

被征求意见的行政机关应在

收到书面征求意见公文后 5 个工作日内向拟公开政府信息机关

提出书面函复意见。

拟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征求政府信息所涉及的其他行政

机关的意见时,被征求意见行政机关在期限内不答复的,视为同

意公开该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涉及两个以上行政机关的,不同行政机关之间对是

否公开的政府信息存在不同意见的,由拟发布该政府信息的行政

机关报请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