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145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docx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第三单元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

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

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时:

2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A:

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

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师提问:

横轴表示什么?

纵轴表示什么?

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

A:

师谈话:

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

引出新:

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

师问:

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

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

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

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

师提问:

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

师小结:

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

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同桌交流)

B: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

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

师提问:

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

A:

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

(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

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

师提问:

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

引出新:

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

引导学生讨论:

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

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

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

师问:

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解决吗?

B:

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

师提问:

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

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你对自己、同学这节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学反思: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

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

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

2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

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

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

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的?

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

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

(1)三

(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4668646

四、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教学反思: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

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人共3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

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

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

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

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

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

从刚才的这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今天,老师带一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出示:

  一物生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衣;每天给它脱一,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

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

“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

“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年”字。

  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

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

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

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

国庆节呢?

教师节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香港回归是哪一年?

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

(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

1年12个月30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

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

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

左手拳头图。

全班齐数一次。

(2)师:

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

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

(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    )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  )月(  )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

4、你的生日是(  )月(  )日;

、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师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

猜谜语。

师:

同学们一节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

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

出示:

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

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珍惜时间)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时:

2时

教学准备:

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

21:

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

(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小结: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

抢答: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

00上班,下午16:

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

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

”(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堂总结

这节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时:

一、复习

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

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时,晚上10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引导观察,收集交流信息。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分表示什么?

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

(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3、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师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4、师小结:

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分,还像上午7时0分上学,11时3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一般用“几时”表示。

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一般用“几小时”表示,如工作了8小时,在校3小时4分。

、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6、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

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

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

几时放学?

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

练习十三3、4、、6

实践活动:

制作年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从年到月再到日,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在探索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

资共享的合作意识。

准备:

制作的各项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现在想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今年的年历,有兴趣吗?

1、谁说说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什么知识?

2、介绍不同的年历

展示收集到的年历,并作简单的介绍。

二、小组合作,共同制作

1、制作200年1月月历

200年1月1日是星期六

小组合作教师参与。

2、汇报交流

说说制作过程

3、计算每月1日是星期几

这是今年每月1日的星期数,可是少了几个,你们有办法补充完吗?

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1月1日2月1日3月1日4月1日月1日6月1日

星期六星期二星期五星期三

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11月1日12月1日

星期五星期四星期六星期二星期四

 

小组汇报

说说理由

4、动手制作年历

每个小组做2个月,老师做12月

、展示交流

给我们制作的作品提点建议?

三、拓展练习

后自己制作2008年的年历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