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全国考研论述题doc.docx
《艺术概论全国考研论述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全国考研论述题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概论全国考研论述题doc
●什么是艺术风格?
简述其特性。
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的创造个性与艺术作品的语言、情境交互作用所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和整体艺术特色。
风格具有以下特性:
(1)独创性;
(2)稳定性;(3)多样性。
●简述艺术批评在形态上的分类。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根据艺术批评的着重点不同,艺术批评的形态可以分为:
(1)社会批评;
(2)传记批评;(3)心理批评;(4)文化批评;(5)读者批评。
●简述艺术构思的内涵。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具有以下特性:
(1)具象性:
形象思维始终以具体可感的事物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
(2)情感性:
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
(3)创造性:
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功能。
●试结合某一文艺流派的产生、发展,分析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结合具体的文艺流派,须得出以下观点。
(1)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的规律。
(2)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3)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4)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5)在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6)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新鲜的艺术品,以适应新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要求。
●联系实际文艺作品,谈一下艺术作品是如何实现再现与表现统一的?
结合具体的文艺作品: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在艺术作品中,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侧重再现的艺术作品中,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其间只是存在比重的差别。
(4)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表现性作品也要注重对客体世界及其规律的遵循,只不过它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
●简述艺术活动的构成。
我们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造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3)艺术作品;(4)艺术传播与接受。
●简述艺术作品的层次。
艺术作品的层次可以简单划分为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
(2)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是艺术主体对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简述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
艺术鉴赏是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的欣赏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它是一种积极能动和审美创造活动。
●简述艺术批评的作用和功用。
(1)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
(2)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3)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4)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简述工艺美术的特点。
(1)实用与审美结合。
工艺品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
因此,工艺品总是按照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选材、造型、色彩装饰等,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教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
(2)工艺美术具有物质性,又具有精神性。
工艺品是具有实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满足着我们的物质需要;同时工艺品十分注重造型设计,并且尽量发掘材料和装饰的潜力,注意运用色彩、线条、形体等多种形式因素以及夸张、变形、均衡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外观形式美。
由于工艺美术比起其他艺术种类,更加直接地受到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影响,因此更需要高超的艺术构思和制作技巧。
●结合某艺术作品,论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
(2)审美想像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以及获得审美经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3)想像又分为再造性想像(知觉想像)和创造性想像,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像。
(4)结合具体的作品,分析想像的特征有:
第一,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第二,审美想像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第三,审美想像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1)与艺术创造相关联的客体是主体观照、实践和创造的对象。
艺术创造客体是包括社会生活、自然界和人在内的客观世界,它应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或经过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
(2)艺术创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交流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3)这种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
(4)这一动态过程中,主体应居于矛盾运动的主导方面,主体的价值将通过对客体的实践和创造而得到实现。
●简述三种以上关于艺术起源的重要学说。
(1)摹仿说。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摹仿,柏拉图、苏格拉底均持此说。
(2)游戏说。
德国的席勒、英国学者斯宾塞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具有的游戏本能,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可以运用于没功利性的活动中,体现为自由的游戏。
(3)表现说。
克罗齐、柯林伍德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情现和交流的需要。
(4)劳动说。
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中。
●简述审美想像的特征。
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和情境的过程,它是艺术家从事创造活动及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特征有:
(1)审美想像离不开表象记忆;
(2)审美想像是积极能动和创造性的(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
●简述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蕴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在艺术作品中,感性与理性统一于文化。
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和理性精神的统一。
●简述一下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
艺术鉴赏的主体性体现为: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或意境的再创造。
●什么是典型?
试结合某一具体作品阐述一下你对艺术典型的个性与共性特征的认识。
(1)艺术典型是艺术作品中具有一定社会本质概括性的具性化的艺术形象或形象体系,它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
它既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质规律;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2)艺术典型的具性是指形象的独一无二、不可重复性。
艺术典型的个性问题就是个性鲜明和独特性问题。
以阿Q而论,其形象的鲜明性是他的爱看热闹、赌钱,而主导性性格则是“精神胜利法”。
阿Q这个典型所以能够令人难忘,就在于鲁迅先生集中笔墨描绘了阿Q性格中“精神胜利法”的种种鲜明表现。
这一点无疑具有一种活生生的、不可重复的特征。
他具有独特的外表、行为、生活习惯和性格、情感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3)与艺术典型个性鲜明性联系的是其真实性的概括性,即共性。
共性使得艺术典型具有了深刻的认识功能和有益的教育作用。
阿Q是一个连姓都被剥夺的雇农形象,精神胜利法成为他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的性格特征既具辛亥革命前后这些流浪雇农的表现,又体现出了中国农民身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劣根性。
这种特征既是一个时代人物的特征,又是不同时代、阶层人物性格的典型,表现出了艺术概括性即典型的共性。
(4)艺术典型在个性中体现出了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了普遍性,在偶然性中体现出了必然性。
●简述什么是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中,其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存在的一个既成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并希望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得以满足。
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三种。
●简述艺术意蕴的含义。
艺术意蕴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简述美育活动的内涵和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指运用审美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人格完善及全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简述三种主要的艺术作品分类方法及内容。
(1)根据作品存在方式可分为:
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根据对作品感知方式可分为:
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根据作品对客观世界反映方式可分为: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再现表现艺术。
(4)根据艺术作品物化形态可分为:
静态艺术、动态艺术。
(5)从本质上讲,根据艺术形态的物质存在方式与审美意识物态化的内容特征,可以分为五种:
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
●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1)形式的变幻;
(2)瞬间的凝固;(3)丰富的意味。
●结合某部作品,试分析艺术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1)这一题目应结合歌德的《浮士德》、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一些具有深刻意蕴的作品来分析。
(2)哲学主要从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中带有普遍性的根本规律的研究,主要通过其内在的分支——美学作为中介对艺术产生影响,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哲学思想直接作用于文艺作品,促进某些艺术流派形成,并直接产生某些哲理性作品。
(3)艺术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审美创造对哲学家思维及其思想产生启迪,艺术作品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的艺术思考往往会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某一门类艺术来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现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揄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简述活动的功能。
艺术的具体社会功能有多种,但最主要有下列三种:
(1)审美认知功能。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社会、历史、人生。
(2)审美教育功能。
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认识、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深刻变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艺术可以“寓教于乐”。
(3)审美娱乐功能。
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使其获得精神享受与审美愉悦。
●简述审美想像与联想的关系。
(1)审美想像是在记忆表象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是艺术家从事创作和获得审美经验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审美联想是指审美主体由当前所感知事物引发而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审美心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3)审美想像与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联想往往能激发艺术家的想像力,二者可以相互交叉融合。
●简述艺术意境的特征。
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境交融、虚实相生,能蕴含、昭示深刻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
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物象的统一。
它重表现、重抒情,以创造景物意象为主。
在意境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情和意,“情中景”“景中情”融合一体。
●简述艺术活动中的三种审美效应。
三种审美效应分别为:
(1)共鸣。
它是指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被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心灵感应状态,在欣赏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可能会生产相同、相似的审美感受,也可称为审美共鸣。
(2)净化。
它是指接受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共鸣的产生,可以陶冶情操、调节精神,从而达到提升人格的状态。
(3)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领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效应。
●简述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
(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2)造型性与表现性的统一。
●联系实际论述艺术鉴赏中的主体性特征。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特征:
(1)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享用。
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有在鉴赏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鉴赏主体充分地拥有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审美娱乐属性。
(2)对艺术作品审美认知属性的认知。
艺术作品还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所以,鉴赏主体又具有突出的认知属性。
(3)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
优秀的艺术作品包含了巨大的文化内涵,在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自然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做出阐释。
(4)对艺术作品形象、意境的再创造。
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论述艺术形象的特征。
(1)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2)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形式,艺术形象是艺术作品的核心,艺术形象既包括鲜明生动的人物,也包括其他富有审美特征的情境、画面或意境。
(3)艺术形象是文艺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
艺术形象总是具体可感的,它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统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也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例如:
可以以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为例。
●简述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1)形式的变幻。
绘画是一种具有直观性的视觉艺术形式。
在绘画中,一切精神性的内涵都需要通过变幻的形式来表现。
(2)瞬间的凝固。
绘画艺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和形体块面,由它们构成的画面是凝固的静物形态。
(3)丰富的意味。
绘画突出形象的蕴含,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简述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之间含义的不同。
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极大的不同。
(1)艺术思潮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由于受到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艺术领域所出现的具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2)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简述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1)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传播手段,并促使新的艺术形式的产生;为艺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和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观念、美学观念的变化。
(2)艺术对科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实体,都在不违前科学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和造型,科学与艺术和谐、互补。
●简述艺术批评的内涵和功能。
艺术批评是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文化活动。
艺术批评主要有四种功能:
①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阐释,评判其审美价值;②通过将批评的信息反馈给艺术家,对其创作给予帮助;③通过批评的展开,对艺术鉴赏活动予以影响和指导。
④通过艺术批评,协调艺术与意识形态其他领域的关系,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简述审美理解的内涵。
(1)审美理解是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或把握;
(2)审美理解是和感知、情感、想像等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的、领悟式的理解;体现出积淀在感生中的理性,是审美判断和逻辑推理的结果;(3)审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现和必要环节,能够推动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并促成艺术意蕴的升华。
●以具体作品为例,试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
它是创造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造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艺术语言是各门类艺术创造的媒介和形式的总称。
艺术语言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变化和革新。
艺术语言是渗透了艺术家独特个性的特殊语言。
艺术家应该在创造活动中不断锤炼语言,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创新。
(2)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艺术成果。
艺术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思想与情感的统一。
(3)艺术意蕴。
它是指在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和精神内涵,它是艺术主体对于艺术典型或意境的深刻领悟和创造的结果。
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结合艺术实践,谈谈艺术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在艺术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继承和创新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和基本规律。
(1)艺术在它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每一时代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2)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取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3)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
其间,继承和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在艺术发展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4)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又要坚持在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简述摄影艺术的主要特征。
摄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造型艺术。
(1)特定的时空。
摄影必须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特别注重纪实性。
(2)营造的真实。
摄影艺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够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
(3)光影的结合。
光线和影调是摄影艺术独特的造型手段。
●何谓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
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造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就是密切联系的。
侧重现现的艺术作品不可能没有表现的因素;反之,侧重于表现的艺术作品可能没有再现的因素,其间只存在着比重差别。
前者以再现为主,表现为辅;后者以表现为主,再现为辅,彼此相辅相成。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
(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
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
(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简述艺术鉴赏的涵义。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简述形象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咱主要的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具有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等特点。
具象性是指形象思维始终要以具体可感的事象或物象作为思维的材料;情感性是指形象思维过程中渗透着强烈的审美感情色彩;创造性是指形象思维具有突出的审美创造性功能。
●举例说明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
(1)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劳动使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促进了手脚的分工,锻炼出发达的大脑、复杂的神经系统与灵巧的双手,形成了人特有的感觉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劳动使人的审美感觉、审美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艺术创造是一种审美活动,要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有审美感觉和审美能力。
而人的审美能力同人的感觉器官一样,也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人为物质生产劳动本身就是艺术的胚胎。
在原始社会,某些劳动本身就伴有艺术性活动;原始艺术的内容主要是再现劳动生产的内容或是与劳动生产有关的事物;人类对诸如对称、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法则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美的认识,也源于劳动生产实践。
●试论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及各个环节的主要特点。
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就是对现实的审美认识与对审美认识的表现过程,是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物化的过程。
(1)艺术体验。
它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艺术体验的特征:
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展;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
它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得以创造的成熟的过程。
(3)艺术表现。
它是指艺术意象的物化与表现,或称之为艺术传达活动。
它是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形式得以呈现,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有如下特征:
主体在物化的表现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审美倾向;主体在物化的过程中应不断进行艺术语言的锤炼;艺术意蕴将在物化的过程中获得提升;艺术内涵获得深化的表征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简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包括客体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
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1)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在艺术创造中内容常常起主导作用,形式总要为一定的内容服务。
(2)艺术作品的形式又呈现相对的独立性,它不仅可以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由于形式的变幻,可以直接影响和制约内容的审美价值的实现。
(3)艺术创作应当力求把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
●怎样正确看待文学创作中的灵感现象?
(1)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现象,要科学地解决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就应该对灵感现象有正确的理解。
(2)灵感的特征有三点:
突发性,事先难以预料和控制;超常性,极为兴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