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0886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docx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国庆作业

一、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抽噎(yē)对称(chèn)琅琅书声(láng)

B.栖息(qī)逞辩(chéng)媚上欺下(mèi)

C.拮据(jū)勾当(dàng)锲而不舍(qiè)

D.阔绰(chuò)创伤(chuàng)吹毛求疵(cī)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群居终日,言不及意,好行小惠,难矣哉!

B这位言行相故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的不肯吃饭。

C.国联就缈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D.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情,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

B.老人还是这么个倔脾气,对任何事情不问个水落石出,绝不善罢甘休。

C.如果生活丰富、知识广博,又有驾驭语言的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将会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D.我们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提高邮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都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度已失期度:

推测B.上使外将兵将:

带领

C.楚人怜之怜:

爱戴C.卒中往往语往往:

常常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扶苏以数谏故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此独以跛之故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陈胜、吴广乃谋曰吴广以为然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父利其然也

6.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为之进行舆论准备的过程。

B.文中“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C.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又因扶苏无罪被杀、项燕遭遇不公而有强烈的反抗的意愿。

D.“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这样做显出出陈胜、吴广等人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82分)

三、翻译、默写(10分)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分)

译文: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分)

译文:

8.默写古诗文的名篇名句。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2分)

①,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元是今朝斗草赢。

(晏殊《破阵子》)

③念此私自愧,。

(白居易《观刈麦》)

(2)默写陆游《卜算子·咏梅》的下阕。

(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12分)

一切皆有可能

顾成娟

①水能流向天空吗?

答曰:

绝对不可能!

可是,天上的彩云却正是地面流向天空的水,当水变成气体,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

人生不也这样吗?

不要以为自己没有升腾之日,一切皆有可能。

②一个小学即辍学、靠帮人推磨换书看的放牛娃,能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吗?

在一般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但是,xx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正是50年前的那个放牛娃。

③一个高考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复读都没有学校肯要的落榜生,他会成为著名的记者和节目主持人吗?

一般人看来也不大可能,但是,如今大红大紫的孟非正是当年的那个落榜生。

④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地存在,总是同诸多其他事物发生着联系,因而其发展就具有多种可能性。

丘吉尔说:

“一个人活得愈长,他就愈能认识到一切取决于机会,任何人哪怕只回顾一下十年前的经历,他就会看到,某些看似毫不重要的细节实际上都左右了他的全部命运和前程。

”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奇迹正是偶然性的表现。

⑤一粒沙子偶然进入蚌中,想不到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一粒种子偶然遗落在石缝间,想不到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一滴水偶然被阳光蒸发,想不到成为自由飘动的云。

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充满偶然。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是偶然;“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偶然;“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是偶然。

偶然充满魅力,偶然创造神奇!

⑥既然一切都有可能,那我们就等天上掉馅饼吧!

⑦不!

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偶然进入蚌中的沙,若拒绝磨砺,不会成为温润赛玉的珍珠;偶然遗于石缝的种子,若无韧如磐石之志,不会长成黄山上气势如虹的迎客松;偶然被蒸发的水,若惧怕颠簸,也不会成为自由飘荡的云。

没有“踏破铁鞋”的痛苦,哪能体验到“全不费工夫”的快乐?

没有“众里寻他千XX”的艰辛,又岂能有“蓦然回首”的惊喜?

⑧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株小草,但一切皆有可能的自信会助你长成参天大树;也许现在的你是一朵无名的花儿,但一切皆有可能的付出会助你将来艳压群芳。

朋友,一切皆有可能,我辈当努力。

9.文章开头从水能流向天空的现象说起,有哪些作用?

(3分)

10.本文②③两段,列举了和孟非从高考落榜生成为著名的记者、节目主持人两个事例,证明了这一中心论点。

(2分)

11.请简述⑥⑦两段的论证思路。

(3分)

12.你怎么理解“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

请正在初三的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鹧鸪天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①玉瀣,一种美酒。

②《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③元:

“原”,本来。

1.这首词上阙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

(2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

”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

“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

“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

封存的标记。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2分)

A.羊子尝行路何岳尝夜行

B.还以与妻遂以还之

C.羊子感其言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D.乃捐金于野乃引刀趋机而言曰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2)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5.乐羊子和何岳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

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

(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1)“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

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

一个回目。

(2分)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_________________,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2)他的武器是两只板斧,听说殷天锡强势占柴进宅舍,便怒不可遏。

要叫他吃板斧。

他干净利落,只用拳头就结束了恶霸性命。

后来听说朝廷要招安,他便踢桌子,大叫:

“招安,招安,招什么鸟安!

”……将朝廷的圣旨撕了个粉碎。

选段情节所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8分)

龙眼与伞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

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

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

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

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

我懊恼地对妈妈说:

“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

”妈妈说:

“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

”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

“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

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

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

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

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

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

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

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

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

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

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

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

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

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

黄昏了。

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

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

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

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

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

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

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

她说:

“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

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

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

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

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

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

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

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

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

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

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

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

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⑩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

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7.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文章,作者为什么命题为“龙眼与伞”?

(6分)

8.文章末尾,作者写道“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

”母亲的哪些行为能表现这一点?

请简要概括。

(3分)

9.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一、二自然段的作用。

(3分)

10.结合语境,品析文中划线句。

(4分)

①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

②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

11.模仿文末划线句,写出你对母爱的感受(2分)

四、语言应用(12分)

12.近几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曾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社会反响很大。

xx年,雾霾事件卷土重来,而且范围更广、污染浓度更高。

成都也一度处在雾霾天气之中。

学校组织同学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到活动中来。

【材料一】我过大气的主要来源

污染物(万吨)

生物质燃料

发电

车辆

工业

居民生活

PM2.5

66.7

18.6

59.9

905.9

270.1

SO2

1.4

961.6

41.1

1995.2

159.1

NOx

50.5

939.3

256.7

886.0

192.5

(注:

PM2.5为颗粒物的大小)

【材料二】2013年1月13日雾霾仍盘踞京城,北京连续3天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当日9时空气质量检测数据显示,除定陵、八达岭、密云水库外,其余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均达极值500,为六级严重污染中的“最高级”。

北京市气象台13日10时35分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预计13日白天北京平原地区将出现能见度小于2000米的霾,空气污浊。

【材料三】亚洲开发银行等发布的报告则表示,所有污染物来自工业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一方面,大部分二氧化硫排放均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这些行业占二氧化硫总排放的85%以上,大大高于它们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

另一方面,由于包括PM2.5等多种污染物,机动车尾气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

而过去几年,民用机动车(即非军用车、公务车和私家车)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私家车增长率更是达到20%。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的主要内容。

(4分)

(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

(4分)

(3)针对材料三,请你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或措施。

(4分)

xx届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模拟试题

参考答案

A卷(100分)

1、基础知识(共9分,每小题3分)

1.B/D2.D3.D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共9分,每小题3分)

4.D5.A6.C

三、翻译、默写(10分)

7.(4分,每小题2分)

(1)(2分。

落实“亡”、“等”的意思各计0.5分,译通句子大意计1分)

现在逃亡也是死,做大事(或:

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死于国家大事(或:

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2)(2分。

落实“诚”、“宜”的意思各计0.5分,译通句子大意计1分)

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响应。

8.

(1)(2分,每空1分,以任意两句正确计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①槲叶落山路②疑怪昨宵春梦好③尽日不能忘

(2)(4分,每句1分,有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3分)①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一切皆有可能。

②作为论据,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③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3点各1分)

10.10.(2分)莫言从放牛娃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切皆有可能

11.(3分)本文⑥⑦两段,先指出并否定了等待天上掉馅饼的错误思想,接着,进一步指出一切都有可能,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一切也都可能是泡影)”,使议论有了层次上的深入;接着再举“蚌中的沙”“石缝的种子”“被蒸发的水”的例子,证明要想一切变成可能,必须要努力付出。

(“先”、“接着”、“接着再”各1分) 

12.(4分)示例:

世界充满偶然性,也充满奇迹,只要我们抱定信心,我们一定可以成功;(1分)而要想成功,我们不能坐等奇迹发生,我们必须要抱定信心,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否则,所谓成功只是泡影,梦想永远不能实现。

(1分)这句话即是在鼓励我们充满信心,又是在鞭策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对现在的我们非常有意义。

(1分)面对初三,我们只要满怀信心,中考一定有可能取得成功,但如果我们不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么中考就完全有可能失败。

(1分)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1.(2分)答:

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

(4个要点,各0.5分,语意相近即可)

2.(2分)本词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消极抗金的抱怨,和自己收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无奈和惆怅之情。

(1分)作者隐居“苍烟落照”之间,丝毫不理“尘事”,终日与美酒、《黄庭经》相伴,以及“贪啸傲,任衰残”的所谓随处开颜的举止,貌似轻松洒脱,实际上是一种无奈;“老却英雄”四字更明显地道出了诗人对统治者徒使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满腔悲愤(壮志难酬的愤慨)。

(1分,语意相近即可)

赏析:

上阕首二句: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把自己居住的环境写得何等优美而又纯净。

“苍烟落照”四字,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忘怀。

“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色彩。

“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人多种的联想。

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对比仕途之龌龊。

所以第二句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过隐居的生活。

这也正是《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意思。

三、四句对仗工稳:

“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玉瀣”是一种美酒名,明冯时化《酒史》卷上:

“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

”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

“黄庭”是道经名,《云笈七签》有《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盖道家言养生之书。

这两句大意是说:

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景。

一二句写居处环境之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动静行止无不惬意。

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

”“啸傲”,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

郭璞《游仙诗》:

“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

”陶渊明《饮酒》其七: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有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妨随遇而安呢?

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极点了,可是末尾陡然一转: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这两句似乎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

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之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

这是在怨天吗?

是怨天。

但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乾道二年(1166)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此时所作。

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流露出来。

也正因为有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3.(2分)B

4.(6分)

(1)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亡”“就”的意思各计0.5分)

(2)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

(大意正确计2分,落实“物”“利”的意思各计0.5分)

5.(4分)答:

乐羊子是因妻子的劝诫才没有占有拾金的。

他乐于接受批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可嘉的,但他以丢弃失物来显示自己的清白的做法不妥。

(2分)何岳行为端正,处理方式稳妥,从不贪图他人财物。

(2分)(语意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乐羊子妻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乐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饼,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妻子说:

“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舍的食物,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他的品德呢!

”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远地出外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

羊子说:

“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

“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

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

”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间走路时,捡到银子二百多两,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第二天早晨他带着银子回到拾到银子的地方,看见一个人回来寻找。

何岳问他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那个人要分一些银子给他来感谢他,何岳就说:

“我拾到银子而别人又不知道,银子全都可以成为我的财物啊,我为什么要贪图这几两银子的好处呢?

”那个人感谢了他才就离去。

何岳曾在当官的人家教书的时候,那个当官的人有时要去京城,寄存一个箱子给何岳,箱子里面有几百两银子。

告诉何岳等有机会的时候再来取回。

他一离开就是几年,没有任何消息。

何岳听说他的侄子有别的事到南方来,就把箱子交给他的侄子托他带回给那位去京城官员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李逵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7.(6分)从文章内容来看,写了母亲冒雪给我送伞和刘老师给儿子留龙眼两件事,此标题涵盖文章的内容;

从文章主题来看,这两个事物凝聚着深深的母爱,浓缩(隐含)文章的主题;

从表达效果来看,把两个看似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