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0206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docx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

物流配送管理实务

 

作者:

XXX

日期:

2020年6月7日

 

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第五部分物流配送管理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一、概述

人类社会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其中经济是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构成,而流通包括了物流与商流。

商流是对物质所有权的转移,即物质的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商家的手中,最终再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而物流则是指物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所以物流活动隐含在人类所有的活动之中。

因此,自人类文明开河以来,物流便开始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物流的主要目的是按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将原材料和在制品送人庞大的社会制造设施中去,然后再将制成品通过市场的物流渠道送到客户的手中。

物流的基本活动主要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分拣、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环节,这些过程致使物流系统十分庞大和复杂,例如:

在美国,仅物流市场渠道就涉及到大约150万个零售商和46万个以上的批发商。

为了给这些企业运送产品和物料,支持企业的运转,1992年美国注册了1490万辆商用载货汽车,1994年美国在制造、批发、零售和货物存储保管等方面的投资总额超过了38930亿美元,由此可见物流系统的庞大和复杂。

二、物流的定义

物流(Logistics)一词源于美国,1915年阿奇·萧在《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提到物流一词,并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

因为在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已出现生产大量过剩、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危机,企业因此提出了销售和物流的问题,此时的物流主要指的还是销售过程中的物流。

物流的概念从1915年提出起,经过80多年的发展,由于侧重面的不同,关于物流的基本定义很多,一直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美国物流协会(CLM)1962年将物流定义为:

以最高效率和最大成本效益,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

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储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斯麦基教授倡导的物流的主要目标为:

完美的质量、合适的数量、恰当的时间、适宜的地点。

良好的印象、合适的价格、适宜的商品。

主要表现为:

1、按交货期将所订货物适时而准确地交给用户;

2、尽可能地减少订货断档,维持适当的库存量;

3、适当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配送效率;

4、提高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作业效率;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无阻;

6、物流成本最低。

1997年,我国在《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上对物流的概念具体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

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物流可以认为是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实现快速、准确、安全和满意的物质运动过程,物流的作用是将物资由供给主体向需求主体转移(包含物资的废弃与还原),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并且创造部分形质效果。

其主要的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等。

物流系统主要包含四要素:

速度。

安全、可靠、低费用,它的目标是以最少的费用提供最安全、最可靠和最快捷的物流服务,以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

三、物流的纽带作用

(一)物流与生产

生产系统是为了适应社会对产品的需求而形成的,向社会提供产品是生产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生产系统为了制造产品,就必须占据一定的生产空间,拥有一定数量的加工设备,这样才能有条件按照制造工序逐步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以至成品。

1、生产系统的组成。

产品的制造过程也就是加工过程,每经过一道工序,被加工对象物的形状、尺寸或性质都将发生变化。

它是生产系统中最主要的环节。

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是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

通过物流活动把原材料运送进生产系统,并使其依次在加工点之间流动,逐步形成半成品、成品直至出厂。

没有物流,生产系统将失去生命,也会失去继续存在的必要条件。

2、物流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1)物流是连续性生产的有力保障。

(2)物流是企业利润新的增长点。

(3)物流状况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表现之。

3、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物流的要求。

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之下,社会对完善的物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从而导致了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

(二)物流与商流

为了满足日常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我们每天要不断地消费各式各样的物质资料,所以在社会上有无数的生产单位在不停的制造人类所需要的物资。

但是往往产品的生产地点和消费地点不一致,而产品的价值只有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才能够实现。

因此,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必须建立通畅的渠道,这就是流通,所以流通被称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可以看出,流通过程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

一是要解决所有权的更迭问题,即产成品从生产者所有转变为用户所有;二是要解决实现物的流转过程,即对象物从生产地转移到使用地实现其使用价值。

对于前者称为商流,对于后者称为物流。

1、物流与商流。

商流主要是指对象物所有权转移的活动。

在商流中的物资称为商品满品活动一般称为贸易或交易。

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方转让给需求方,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

物流是指实物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这种转移既要通过运输或搬运来解决空间位置的变化,又要通过储存保管调节双方在时间节奏方面的差别。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才有相应的物流发生,商流是先导,物流可以说是为商流服务的。

在商流中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以后,货物必然要购买者的需要进行转移,也就是要完成必要的物流活动。

因此,两者是配合一致的。

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才有可能独立发生,就一般而言,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2、物商分离的概念。

尽管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进行商品交易活动的地点,往往不是商品实物流通的最佳路线。

如果商品的交易过程和实物的运动过程路线完全一致,往往会发生实物流路线的迂回、倒流、重复等不合理现象,造成资源和运力的浪费,以至交易成本的增加。

商流一般要经过一定的经营环节进行业务活动;而物流则不受经营环节的限制。

它可以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环节,最短的物流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因此,在合理组织流通活动中;实行商物分离的原则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发展的需要。

3、物商分离的特点和优点。

海物分离模式的特点是:

①仓储。

通过建立配送中心,变多级仓储设施分散保管为集中保管。

②运输。

原先是从工厂仓库至总公司仓库,再到批发站仓库,最后到零售店的三段商物一致的运输。

而在商物分离模式下。

只需由工厂仓库至配送中心,然后通过配送中心直送至零售店的两段运输。

③配送。

原先是分别向各零售店送货,现改为回路配送。

④信息系统。

不再是由总公司、批发站和工厂分头处理,而是以信息中心集中处理方式用电话或网络等通信方式进行各环节的控制。

商物分离的主要优点有:

①便利的运送体系。

②高效的作业方式。

③高质量的配送模式。

四、物流的价值表现

从整个物流的过程来说,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组成。

物流中“物”泛指一切物质,有物资、物体、物品的含义;而物流中的“流”泛指一切运动形态,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同时静止也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态。

物质在物流系统中流动的过程中“物”的性质、尺寸、形状都不应当发生改变。

也就是说物流活动和加工活动不同,不创造“物”的形式价值,但是它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维和时间维方面的距离,创造了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由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也就是物流活动的价值所在。

因此,物流主要是通过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另外在特定情况下,它也可能创造有一定的加工等附加价值。

1、时间价值

“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因改变这一段的时间差而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物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其时间价值: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弥补时相差创造价值;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等。

例如大米的种植和收获是季节性的,多数地区每年收获一次。

但是对消费者而言,作为食品,每天都会有消耗,必须进行保管以保证经常性的需要,供人们食用实现其使用价值。

这种使用价值是通过保管克服了季节性产出和经常性消耗的时间距离后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时间价值。

2、空间价值

“空间价值”是指通过改变物质的空间距离而创造的价值。

物流创造的空间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活动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空间价值”。

空间价值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等。

例如:

山西的煤,埋藏在深山中和泥土、石块一样,没有任何价值,只有经过采掘、输送到别的地方用来作为发电、取暖的燃料的时候,才能实现其价值。

它的使用价值是通过运输克服了空间距离才得以实现的,这就是物流的空间价值。

3、加工附加价值

有时,物流也可以创造加工附加价值。

加工是生产领域常用的手段,并不是物流的本来职能。

但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这种加工活动不是创造商品的主要实体并形成商品;而是带有完善、补充、增加性质的加工活动。

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

虽然在创造加工附加价值方面物流不是主要责任者,其创造的价值也不能与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相比拟,但这毕竟是现代物流有别于传统物流的重要方面。

五、物流的分类

为了便于研究,可以从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和物流活动的性质等不同角度将物流分成不同的类别。

1、按照系统的性质分类

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物流系统所涉及到的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物流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也称为宏观物流或大物流,是对全社会物流的总称,一般指流通领域所发生的物流。

社会物流的一个标志是:

它伴随商业活动(贸易)而发生,也就是说社会物流的过程和所有权的更迭是相关的。

当前的物流科学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社会物流,因为社会物资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流通网络分布的合理性,渠道是否畅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保证高效能、低运行成本的社会物流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也是物流科学受到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

(2)行业物流。

同一行业中所有企业的物流称为行业物流。

行业物流往往促使行业中的企业互相协作,共同促进行业的发展。

例如日本的建筑机械行业,提出了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包括:

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机械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集约化配送;建立新旧建筑设备及机械零部件的共用物流中心;建立技术中心以共同培训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筑机械的规格等。

目前,国内许多行业协会正在根据本行业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行业物流系统化标准。

(3)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进行相关的物流活动的总称。

企业物流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环节。

例如:

原材料的购进,产成品的销售,商品的配送等都是属于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系统主要有两种结构方式:

一种为水平结构,一种为垂直结构。

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从水平的方向上可以将企业的物流活动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

销售物流和回收与废弃物流等4个部分。

企业的水平物流结构如图2-5所示。

企业物流的垂直结构主要可以分为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等3个层次。

物流系统通过管理层、控制层和作业层3个层次的协调配合实现其总体功能。

①管理层。

其任务是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统一的计划、实施和控制。

其主要内容有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系统控制和成绩评定,以形成有效的反馈约束和激励机制。

②控制层。

其任务是控制物料流动过程,主要包括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库存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与控制。

用料管理、采购等。

③作业层。

其任务是完成物料的时间转移和空间转移。

主要包括发货与进货运输议及厂内装卸搬运、包装、保管、流通加工等。

2、按照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

按照物流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以将物流分成以下几种物流方式:

(1)地区物流。

地区有不同的划分原则。

例如:

按行政区域划分。

有西南地区、华北地区等;按经济因划分,有苏(州)(无)锡常(州)经济区.黑龙江边境贸易区等;按地理位置划分,有长江三角洲地区。

河套地区等。

地区物流系统对于提高该地区企业物流活动的效率,以及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研究地区物流应根据地区的特点,从本地区的利益出发组织好物流活动。

如某城市建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显然这对于当地物流效率的提高,降低物流成本、稳定物价是很有作用的。

但是也会引起由于供应点集中。

载货汽车来往频繁。

产生废气噪声、交通事故等消极问题。

因此物流中心的建设不单是物流问题,还要从城市建设规划、地区开发计划出发统一考虑,妥善安排。

(2)国内物流国家或相当于国家的拥有自己的领土和领空权力的政治经济实体,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令政策都应该是为其整体利益服务的。

所以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也都纳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内容。

全国物流系统的发展必须从全局着眼、对于部订和地区分割所造成的物流障碍应该清除。

在物流系统的建设投资方面也要从全局考虑漩一些大型物流项月能尽早建成,从而能够更好的为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服务。

(3)国际物流。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越来越频繁。

不置身于国际经济大协作的交流之中,本国的经济技术便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

国家之间、训斥之间的原材料与产品的流通越来越发达。

因此,研究国际物流已成为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3、按照作用的分类

企业物流活动几乎渗入到所有的生产活动和流通管理工作中,对企业的影响十分重要。

按照物流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作用来看,物流可以分为:

供应物流:

主要指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仓储和用料管理等生产环节;生产物流:

主要指生产什划与控制,厂内运输(装卸搬运),在制品仓储与管理等活动。

销售物流:

主要指产成品的库存管理,仓储发货运输。

订货处理与顾客服务等活动;回收与废弃物流SSJW废旧物资。

边角余料的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的处理等。

(1)供应物流。

所谓的供应物流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质流通,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

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是指对于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等物资的采购供应所产生的物流活动;对于流通领域而言,是指交易活动中从买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企业的流动资金大部分是被购人的物资材料及半成品等所占用的,因此,供应物流的严格管理及合理化对于企业的成本有重要影响。

(2)销售物流。

销售物流是抬物资的生产者或持有者至用户或消费者之间的物流活动,即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

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是指生产出的产成品的销售活动而发生的物流活动;对于流通领域,是指交易活动中从卖方角度出发的交易行为的物流。

通过销售物流,生产企业得以回收资金、进行再生产的治动,流通企业得以实现商品的交换价值,获取差价收益。

销售物流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在价值是否被市场消费者认可,销售物流所发生的成本会在产品或商品的最终价格中得以体现,用此,在市场经济中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销售物流的合理化改进可以立即收到明显的市场效果。

(3)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是指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的这一过程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流是制造型企业所特有的物流过程,它和生产加工的工艺流程同步。

原材料、半成品等按照工艺流程在各个加工点之间不停顿的移动、流转形成了生产物流。

如生产物流中断,生产过程也将随之停顿。

生产物流治理化对工厂的生产秩序、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俏顺畅流转、压缩在制品库存。

缩短生产周期、设备负荷均衡。

(4)回收物流。

在生产及流通活动中有一些材料是要回收并再加以利用的。

如作为包装容器的纸箱、塑料框、酒瓶等;又如建筑行业的脚手架等也属于这一类物资。

还有其他杂物的回收分类后的再加工,例如,旧报纸、书籍可拟通过回收、分类再制成纸浆加以利用。

特别是金属的废弃物,由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再生性,可以回收重新熔炼成为有用的原材料。

目前我国冶金生产每年有3Mt废钢铁作为炼钢原料使用,也就是说我国钢产量中有30%以上是由回收的废钢铁重熔冶炼而成的。

回收物流品种繁多,流通渠道也不规则,且多有变化,因此管理和控制的难度较大。

(5)废弃物流。

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无用的废弃物,如开采矿山时产生的土石,炼钢生产中的钢渣,工业废水,以及其他一些无机垃圾等,已没有再利用的价值。

但如果不妥善处理。

会造成环境污染,就拥闭终占用生产用地以至妨碍生产。

对这类物资的处理过程就产生了废弃物流。

废弃物流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壮会效益。

为了减少资金消耗。

提高效率,更好地保障生活和生产的正常秩序,对废弃物流合理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除了上述三种分类方式,还可以根据物流的目的和角度的不同,将物流分成其他类型,图2-7表明了物流分类状况。

六、物流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物流理论首先在工业技术发达的美国形成,并且很快被日本、西欧所引进。

物流在发达国家中的研究已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且被越来越普遍地应用到社会经济和工业生产中,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果。

物流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已经被客观实践所证实,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都是由许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它们分布在不同地区、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些企业向社会供应其产品;也同时从社会获得其它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的消费品。

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竞争错综复杂的关系是依赖物流系统加以维持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也要靠物流系统的调整才能实现。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幅度较大,重视社会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无疑会避免许多损失。

其次,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再生产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

而企业生产必须不间断地供给必需的原材料、燃料和工具设备等物质资料,否则整个物流系统如果出现故障,生产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必须相应地加强相关物流系统的建设。

如果能及早的注意到物流系统的建设和调整,将为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规模的扩大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生产资料与资金的短缺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些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和节约有限的资源。

可是由于流通渠道不完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比如我国~方面大量进口钢材,另一方面又大量钢材被积压在仓库里,库存周期长达8个月之多,比工业发达国家长得多。

在流通中的物资消耗也是很严重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的物流过程中由于报运和包装等环节不完善,每年损失物资价值在数百亿元。

因此,加强物流研究,改善物流系统无疑是有效利用财力、物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地区面积广、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等原因,造成了对物流合理化的诸多不利因素的产生,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改革开放政策是物流发展的保证。

我国物流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一定能够较快地接近和赶上先进国家的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现代化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现代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现代物流的概念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

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物流”这一术语,当时物流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1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我国才日益推广开来,而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和系统。

从整个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

1、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

这个阶段新中国成立时间不长,国民经济尚处在恢复性发展时期。

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

物流的发展只是刚刚起步,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

航空运输等,都处在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

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2、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持续10年的“文革”动乱,给国家商经济和政治上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当然物流的发展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流通渠道更加单一化。

整体上看,这期间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甚至连原来的一些物流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尽管这个时期也搞了一些个别项目的建设,但对整个物流的影响不大,实力没有多大增强,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较快增长阶段(1978-1990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是物流业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慨,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基础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水泥、粮食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开始投资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

有关物流学术团体在此期间也相继成立,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国内国际的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

中国物资流通学会1989年4月在北京成功的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物流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物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正式确立,一些物流学的专著和译著出版发行。

对物流的研究开始被企业界重视,在管理观念上人们逐步改变了孤立的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物流机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对物流的认识上前进了一大步。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运输为例,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总长度有了较大增长,其中1/4以上是在这十多年期间建成的。

尤其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4000多km。

这十多年来新建和改建高速汽车专用公路超过前30年建设总和的3倍。

其他水运、空运、管道运输也都有很大发展。

4、高速增长阶段(1991年以后)

这个阶段正是我国进入“八五”计划建设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进人高速发展时脱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发展并与之相适应。

正因为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的物流业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在“八五”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

如1993年的物流投资超过前两年的总和。

在此期间,由于引进了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力的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各种物流机械厂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机械工业中引人注目的领域。

尽管如此,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的相比较,无论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水平胶是从社会物流标准化和国际化作业的效率来看,我国目前的物流状况总体还处于发展过程的起步阶段,存在着较大差距。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

企业面对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竞争机会,都对我国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物流与全球物流的链接和融合,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第二章物流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物流学的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