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795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山东省济宁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总是与一切时代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无论它们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一个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来说,所有的经典都是他那个时代的经典。

只有思维能力孱弱、缺乏足够想象力的人,才会把《论语》或《史记》看作是过去时代的书。

也没有一个好学深思者,会认为荷马史诗表达的只是虚构的希腊神话,而不是复杂的人类经验。

没有一个真正用思想读书的人,会认为先秦思想家或古希腊哲学家只属于先秦和古希腊,而不是我们的同时代人。

经典与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们不是单纯的书,而是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之一起生活、成长。

另一方面,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人类每次总是带着新的经验和新的思想去阅读经典,经典也因而每次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

每次在经典中看到的都是他第一次阅读经典时看到的东西的人,一定是没有思想活力和生命活力的读者。

经典是意义的渊薮,是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经典是无法一览无余的,它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以及我们的问题意识的提高而愈益精深博大。

德国当代哲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伽达默尔认为,理解文本的首要前提是我们先向它提出问题,然后将文本视为对我们问题的回答。

“因为提出问题,就是打开了意义的各种可能性,因而就让有意义的东西进入自己的意见中。

”文本的意义是无穷尽的,因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文本因而获得新的意义。

这样的问答逻辑,主观主义的意味是很明显的,它强调的是读者的主动性———文本似乎只能通过被动回答读者或解释者所提的问题,而产生它的意义,却没有看到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对读者的引导作用。

读者不可能随便提问,他的问题也不可能不围绕着文本提出。

作为经典的文本更是对读者有重要的引领之功,它们会将读者引领到一个全新的问题领域和意义领域。

即使是对经典提出批判性问题的读者,也必须首先理解了文本的特殊意义,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问题。

严格说来,并不是所有文本的意义都是永无穷尽、永不枯竭的。

只有经典文本,其意义才是永无穷尽、永不枯竭的。

一本地理教科书,它的意义是有限的,是不能与《中庸》这样的经典相提并论的。

因为前者并不能成为人类历史经验的一部分,并不随着人类存在而成长,而是永远定格在某个时代的人类知识系统的某一点上。

经典则不然,它们融入了人类历史经验,随着人类的存在而不断成长。

它们引领人类的历史经验,同时也被人类的历史经验不断丰富,它们的意义因此而不断涌现。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部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所以,经典是由历史背书的。

(选自2017年5月9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有在读书时真正进行深入思考的人,都会认为荷马史诗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其具体内容,还有人类积累的复杂经验。

B.经典不是单纯的书,它们汇聚组成了丰富的人类经验,并且与人类经验一起生活成长,这是它与一般著作的不同之处。

C.经典内蕴深厚,其意义也取决于读者,读者的理解力、领悟力以及问题意识逐渐提高,经典也随之愈益精神博大。

D.一代代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以不同方式理解文本,因而使文本获得新的意义,此观点带有主观意义色彩。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认为,所有经典都是其所处时代的经典,而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较差的人却认为经典是过去时代的书。

B.经典是无法一览无余的,读者每次阅读时,它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这源于读者每次都会带着新经验和新思想去读。

C.伽达默尔认为,只有经典文本才会通过回答读者或阐释者提出的问题而产生其意义,他没有看到经典文本对读者的引导作用。

D.非经典文本的意义是有限的,经典文本因融入了人类历史经验,所以其意义是永无穷尽永不枯竭的,并随人类的存在而不断成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论证过程明晰,观点鲜明,第一段通过对比,论证了“任何经典总是与一切时代同在”的观点。

B.《论语》《史记》能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即使提出的是批判性问题也不妨碍其经典性。

C.第三段首先对伽达默尔的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其偏颇之处,最后得出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能够引领读者的观点。

D.教科书的意义是有限的,如果它能随着人类知识系统的丰富完善而不断更新其内容,那么它也可以成为经典文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天气很热。

马市长戴着草帽,踩着河滩下疯长的野生植物,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后背已经完全湿透。

(2)河面上飘浮着枯枝烂叶、腐烂的动物尸体以及各种各样的袋子。

烈日的曝晒下,河水的异味更加浓烈。

(3)这是一条污染严重的河。

今年,市政府出台了一个决定,要对这条河进行截污改造,打造滨水城市。

马市长这是第二次来河滩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具体情况。

(4)钻过这片茂密的野生树木和杂草交织的河滩,走着走着,马市长突然转过头来问:

“咦,我记得两个月前到这里来的时候有一座桥的。

(5)张县长说:

“桥?

这里没有桥啊!

(6)马市长说:

“肯定有的,是一座石桥,是不是你们把它给拆了?

(7)张县长略作迟疑,说:

“没有桥的,您可能记错了。

(8)马市长抬高了声音,“我怎么会记错?

对这座桥我印象特别深,青石木栏,两边还有铁索链。

(9)众人都停下来,面面相觑了一番,又望望空旷的河面,既不敢说有,也不敢说没有。

(10)一时间,河水的臭味好象更浓了。

马市长一指不远处的水面,说:

“桥的位置好像就在那里,这桥应当有一定的年数,我当时还想着如何在工程施工中加以保护呢!

(11)所有人都在回想,一副茫然的样子。

看到没有人应声,马市长开始严肃起来,“我说你们没事也别总在办公室呆着,下来走一走,会有收获的。

这么大一座桥,你们居然没有一丝印象,就像河水这么臭,你们平时一点也闻不到,你们是不是离老百姓太远了点?

(12)见马市长上纲上线,大家都吓得不敢吭声。

这时,黄镇长突然一拍脑门,说:

“对呀,马市长好记性的,是有这样一座石桥。

不过张县长也没有说错,错在我们,今天给大家安排的线路和上次马市长来调研的线路有一些不同,您说的那座桥已经走过去了,不过,那里和这边的景致实在是太相似了。

(13)马市长“哦”了一声,笑了,“我说嘛,我还没那么老,不至于到过的地方有什么都记不得了。

(14)大家跟着笑起来,纷纷说,马市长一年要走那么多地方,记忆却这么好,我们差得太远了。

(15)张县长也长舒了口气,他走到马市长身边,“我也想起来了,那是个古石桥,马市长您放心,制定河涌整治方案时,我们会把桥考虑进去。

(16)马市长语重心长地说:

“打造滨水城市,不是旧的东西全部要拆除,有历史,有文化,水才有灵性……”

(17)马市长走后,张县长问黄镇长,“这河有桥吗?

”黄镇长大大咧咧地说:

“哪有什么石桥?

马市长肯定记错了,我是在这里长大的,有桥我还不知道?

(18)张县长急了,“没桥?

那你为什么信口开河说有这桥呢?

(19)黄镇长说:

“你没看到马市长的脸色多难看,我这不是为您解围嘛!

(20)张县长一跺脚,“可是马市长对这桥有了印象,如果下次来调研看不到,这个谎如何圆?

我们无法交待过去呀。

(21)黄镇长也觉得问题严重了,“那,那怎么办?

(22)张县长说:

“无论怎么办,也不能说马市长记错了。

对了,你抓紧时间找一个施工队,在你说的那个地方去建一座石桥,记住要青石木栏,两边还有铁索链的那种,下次马市长来,一定要让他看得到。

(23)张县长上车时,黄镇长轻轻一拉他的衣襟,小声说:

“这至少也要几十万啊!

(24)“事是你招的,你自己想办法,几十万都解决不了,你这个镇长就别当了。

”张县长狠狠撂下一句话,将车门重重一关,走了。

(25)没过多久,河面上出现了一座古石桥。

不过,在这荒郊野外的污染河流中,这座桥除了当初的施工队,就一直没有人走过。

(26)市长再也没有来过这条河。

他调到另一个城市任市委书记,高升了。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第(12)段“突然一拍脑门”的动作及语言刻画了黄镇长机智聪明、逢迎圆滑的形象特点。

B.文章多次描写河水的脏乱、臭味,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交代了马市长进行实地调研的背景,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C.本文的心理描写十分精彩,完整细腻地呈现出张县长迟疑——茫然——害怕——庆幸——着急的心理变化过程。

D.语言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人物的地位、修养、心理等都通过生动精妙的语言描写得到了艺术化地展现。

5.小说的结尾两段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5分)

6.文章刻画了一群官员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当地怎样的官场生态?

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认为: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社会以智能网联移动装备为载体,与综合交通体系深度融合,实现无缝出行,汽车、高铁、飞机等都会处在立体的设备形态中”。

实际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的重要来源、网络安全的关键节点,智能网联汽车对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作用无可替代。

另外,智能网联汽车也将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交通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改善社会环境,提升经济效率。

近年来,我国支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一批国际领军企业。

与传统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空间巨大。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平稳增长,加之差异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新技术应用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中国品牌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看来,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建立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突出协同配合,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生态系统。

另外,也有不少业内人士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除了协同创新之外,建立健全智能同联汽车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规范引导产业发展。

(摘编自《智能网联汽车能带来什么?

》)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

2016年发布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将发展智能同联汽车作为美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和法规,引导产业发展。

日本:

较早开始研究智能交通系统,政府积极发挥跨部门协同作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项目实施。

计划2020年在限定地区解禁自动驾驶汽车,到2025年在国内形成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目标。

欧盟:

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在世界保持领先优势。

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以及自动驾驶路线图等,推进各成员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摘编自《国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材料四:

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联合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白皮书》提到,56%的消费者表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将成为他们未来购买车辆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云鹏认为,只有充分保障智能网联汽车的信息安全,才能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反之,其市场接受程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智能网联汽车在移动终端、移动通信网络、移动接入管理和业务平台之间的网络传输风险需引起重视,尤其是车联网终端与网络中心的双向数据传输安全威胁。

另外,充电桩等外部生态组件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王云鹏说,这需要车企、用户,以及交通、通信等不同行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体系。

(摘编自《“僵尸车“军团会在现实中上演吗?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第三段阐明,健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参与相关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是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前提条件。

B.材料三通过介绍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相关发展目标、政策支持和具体措施,揭示了当前国外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

C.消费者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网络传输风险和外部生态组件安全,要求车企、用户和交通、通信等行业进行合作。

D.四则材料分别从前景优势、我国和国外的发展现状与规划、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等角度展现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情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是以智能网联移动装备为载体,能够与其他交通方式深度融合,乘客实现无缝出行。

B.智能网联汽车对国家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可替代,并且能够改善交通状况,保护环境,提升经济效率。

C.根据材料二中的汽车产量六大规划目标这两项,我们可以了解国家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D.根据材料三可知,与美国、欧盟相比,日本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较早,目标更具体,具备世界领先优势。

E.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影响购买智能网联汽车的主要因素,这反映了市场接受程度。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有利条件。

(4分)

二、古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

明善少资颖悟绝,读书过目辄记,诸经皆有师法,而尤深于《春秋》。

弱冠游吴中,已名能文章。

辟掾,行枢密院。

时董士选佥院事,待之若宾友,不敢以曹属御之。

及士选升江西左丞,又辟为省掾。

会赣州贼刘贵反,明善从士选将兵讨之,擒贼三百人。

一日,将佐白:

“宜多戮俘获,及尸一切死者,以张军声。

”明善固争,以为王者之师,恭行天罚,小丑跳梁,戮其渠魁可尔,民何辜焉。

既又得贼所书赣、吉民丁十万于籍者,有司喜,欲滋蔓为利,明善请火其籍以灭迹,二郡遂安。

仁宗即位,诏节《尚书》经文,译其关政要者以进。

书成,每奏一篇,帝必称善,曰:

“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闻也。

”兴圣太后既受尊号,廷臣请因肆赦,明善曰:

“数赦,非善人之福,宥过可也。

”奉旨出赈山东、河南饥,时连数十驿,民饿马毙,而官无文书赈贷,明善以钞万二千锭分给之,曰:

“擅命获罪,所不辞也。

”明善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诣。

初每与虞集剧论,明善言:

“集治诸经,惟朱子所定者耳,自汉以来先儒所尝尽心者,考之殊未博。

”集亦言:

“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非性情之正也。

”二人初相得甚欢,至京师,乃复不能相下。

董士选之江浙,明善送出都门外,乃举酒属明善曰:

“士选以功臣子,出入台省,无补国家,惟求得佳士数人,为朝廷用之,如复初与伯生

(1),他日必皆光显,然恐不免为人构间。

”明善受卮酒,跪而酹之。

起立,言曰:

“诚如公言,无论他日,今隙已开矣。

请公再赐一卮,明善终身不敢忘公言!

”乃再饮而别。

至治二年,卒于位。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八》)

【注】

(1)虞集:

字伯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

B.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

C.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

D.凡为文辞/得所欲言而止/必如明善云/若雷霆之震惊/鬼神之灵变/然后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通常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由父亲所起,字是成人行冠礼后所起,二者常有意义联系。

B.有司:

“有”即“有……的权利”,“司”即“主管、管理”,古代官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泛指官吏。

C.朱子:

此处指儒学大师朱熹,世尊称为朱子,“子”是古代的一种尊称,专用于称呼老师或有道德学问的人。

D.酹:

古人把酒洒在地上以表示祭奠或起誓的一种方式,也称为酹酒、酹觞、酹地。

如“一樽还酹江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善少时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研读儒家经典都有一定的方法,尤其对《春秋》深有研究,成年后文章名闻吴中,后被朝廷征召为官。

B.元明善善待叛贼的部众,反对将领为宣扬军威而大肆杀戮的做法,请求焚烧登记了十万名民丁的名册,避免牵连众属,维护了当地的安定。

C.元明善处理政事时因事制宜,对朝臣借太后接受尊号之机主张宽赦最烦的建议提出异议,而在赈灾时,则先做主张,拿出钱财救济灾民。

D.元明善文章造诣精深,认为虞集在整理儒家经典时,只局限于朱子选定的内容,而对汉代以来的内容未做广博考释,导致二人心生嫌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明善固争,以为王者之师,恭行天罚,小丑跳梁,戮其渠魁可尔,民何辜焉。

(5分)

(2)惟求得佳士数人,为朝廷用之,如复初与伯生,他日必皆光显,然恐不免为人构间。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寄逸人高漫士(明)林鸿

杜甫

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

平台树色催残照,近郭砧声报早寒。

云物正当摇落后,关河终念别离难。

龙门别墅今宵月,谁与相同把酒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交代时令正值秋季,作者深处粤乡,独倚高阑,思绪茫茫,叙事抒情,领起全篇。

B.颔联先写树色、残阳等远景,后写近处城郭传来的捣衣声,营造了雄浑苍茫的意境。

C.“催”“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深秋时节凄清寒冷的特点,具体可感。

D.颈联由景入情,作者登高远眺,见众芳摇落,关河冷落,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E.尾联诗人由己方想到对方,以今晚友人与谁把酒赏月的问句作结,直抒胸臆,情感浓郁。

15.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孔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论语·述而》中的:

“,”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辛弃疾遥想南朝宋武帝刘裕“,,”,含蓄表达了自己的报国之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网络流行语并非都是语言的“毒瘤”,有的已在口耳相传中“扶正”,得以登堂入室,成为语言的有益补充。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原则甚至知识,我们未必要亦步亦趋,应审时度势,进行创造性的消化运用。

③面对国家严格控制土地开发的形势,有的地方政府和开发商零敲碎打,拆一小片,建一小片,最后连为整体。

④一句温暖的话、一件细小的事,大家都在用实际行动丰富着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市民们都感到如沐春风。

⑤金融机构要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不能处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投鼠忌器,收紧资金,伤及实体经济。

⑥校友们在复旦纽约论坛上坐而论道,交流经验,认为中国企业在跨国发展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104国道上依次排开的钻机格外耀眼,根据施工单位悬挂的标识显示,邹城至曲阜的“云轨”旅游线的建设已进入地质勘探阶段。

B.《沧浪之水》没有停留于官场情节的表象,而是触及人的灵魂,描绘出一名知识分子在精神世界里妥协、适应与蜕变的全过程。

C.机器人可进入地震废墟内部,执行幸存者搜索、信息采集任务,将视频、音频等信息呈现在控制终端上,为施救提供科学决策。

D.《丝路,我们的故事》选取部分沿线国家的建设者、受益者和媒体人,以生动的故事,展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过程。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既然我们是多年的朋友,那么只要你遇到困难,我就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宴会结束,客人对主人说:

“谢谢您的盛情款待,请您留步,恕不远送。

C.颜回向孔子请教:

“夫子,何为仁?

”孔子说:

“克己复礼就可以称为仁。

D.病人即将出院,医护人员来道别:

“祝贺您身体康复,期待我们下次相见。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一方面,①。

在信息化时代里,以电影、电视等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席卷全球,挤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的地方性文化。

另一方面,信息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也可以拓展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促使其重焕生机。

长期以来,传统文化受限于交通和传播技术,只能在有限的地域里生存发展,②,使其有可能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1.阅读下列文字,概括武侠小说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不超过40个字。

(5分)

当代武侠小说自面世之后,便深受人们的喜爱。

经过时间检验的它非但热度不减,反而历久弥深。

武侠小说常以某个历史时代作为背景,塑造一些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与人们记忆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掌故形成呼应,引导着怀揣文化集体记忆的观众走进武侠世界之中。

而且这种武侠文化,往往绕不开对家国关系的探讨。

创作者往往把英雄侠士的个人命运与家庭、族群乃至国家的命运联结起来,生动诠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训。

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们普遍具有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精神境界,其武学精神实则包含着关爱苍生、不畏强权、坚韧不屈等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精髓。

同时,武侠小说试图用其所坚持的社会价值,顺应诸如“正义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等大众心中一些美好的愿望和诉求。

创作者还在表现各种利益纷争、江湖权谋的同时,既不回避因自私贪欲而扭曲的人性丑恶,也张扬拳拳之心、赤子之情的人性美好。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栏目组,邀请从美国耶鲁大学留学归来却选择当村官的秦玥飞朗读了迟子建的《泥泞》。

当读到“北方寒冷的天气,在冰雪融化之后,就是泥泞的。

但那种泥泞,它既是贫困的符号,又是一种希望——冰雪已经融化,春天即将到来”一段时,秦玥飞声音变得浑厚而高亢,情绪激昂。

也许是因为秦玥飞对这段文字理解得最深刻,在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了解或遇到过秦玥飞这样的人;我们在阅读《泥泞》中这段话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35分)

1.B(原文第二段开头句表述的是“而是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不是“汇聚组成了丰富的人类经验”)

2.B(A原文第一段“对于一个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来说”,而不是“真正有思想能力和发现能力的人认为”。

C伽达默尔的观点是针对所有文本而言,不仅仅指经典文本。

D“并随人类的存在而不断成长”是原因,而不是结果)

3.D(教科书“永远定格在某个时代的人类知识系统的某一点上”,不能成为经典)。

4.A(“机智”错)

5.

(1)照应前文。

桥很快被建好,与前文张县长的建桥承诺前后呼应,情节完整。

(2)对比鲜明,讽刺辛辣。

马市长调研是为了解决河水污染问题,但调研后此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反而马市长提到的“桥”迅速地被建好,而且桥建好后一直未发挥作用,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讽刺了一众官员阿谀奉承、曲意逢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