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735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docx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宋达的“困惑”

新洲区第四中学 张峰

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

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

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

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

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成功呢?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老师能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的更远。

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对于班内行为偏差的学生,其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对他的“雕琢”更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能力。

他的教育和转化非常考验班主任老师的心智。

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以下是我对我班宋达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宋达,男,1995年8月6日出生,家住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

其父常年在武汉建筑工地开货车,家境富裕。

宋达是家中独子,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在当地读书,成绩突出。

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转到武汉鲁巷中学读书,以为离自己近些能够管住,并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表现。

七年级到八年级上学期,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但由于父母并没有对他严加管教,他开始和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接触,变得调皮顽劣,不听老师的训导。

八年级下学期,他变了,上课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成绩一塌糊涂。

在八年级暑假补课时学会了抽烟,接触的人更复杂。

今年参加中考,成绩位置值为46.3,转到我校高一年级就读。

第一次月考成绩174分,年级排名1020名。

父母对宋达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三次与其父母联系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

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自身的工作,家长对宋达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军训期间在寝室抽烟,后被老师发现,改为在学校厕所抽烟。

影响恶劣。

2、生活习惯不好,晚上就寝睡不着,白天上课睡不醒。

多次在寝室休息时大声唱歌,说话,影响他人休息。

据寝室管理员反映,曾在晚上1l:

30和寝室同学打闹。

3、该生上课经常走神,下课时,则表现得“生龙活虎”。

4、开学二十天内上课迟到8次,在教室睡觉17次,自习时和他人说话27次,经多次劝诫不改。

5、言语行为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比较成熟。

经常说脏话,毫无羞耻之心。

6、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不服学校老师的管理,有抵触情绪。

三、心理特质及分析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像宋达这样,他的性格特点:

(1)自以为是、自视甚高;(2)外向、好动,交友广泛;(3)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d)懒散,自制力差;自我反省能力差;(5)自私、无责任感。

通过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更有效的抓住教育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刚开始接触宋达同学时我也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连每次迟到我都和他谈十几分钟,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

原来我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后来我多次和语文王老师(王晓燕,从事心理学工作,有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交谈班上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和做法,借助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知识,在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抓住具体的事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辅导措施

1、赢得信任、了解情况。

交流和沟通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必要途径,而真诚的态度则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关键所在。

每次和他谈话,都力争帮助宋达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学校要求之间的差距,提醒他思考为什么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很好地遵守学校纪律,而自己却力不能及。

是思想意志问题,还是身体原因,学会查找原因。

同时让他明白,他所有的行为都记录在自己的小档案袋内。

启发他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理解和掌握学校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

2、心理疏导,动之以情

随着学生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心理逐渐产生变化,同时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在班级中造成不好的影响,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产生抑郁、低落的情绪。

我们联系心理老师,替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建立心理档案,使他们的情绪能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他,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他的人格,给他改错的机会,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他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帮助他正确看待现实,消除逃避心理。

那种一出事情就向家长反映的做法只会使他更加的远离我,抵制我。

3、激发兴趣,树之以信

我帮宋达分析了一下:

父母对它的期望值很高,管得很少。

而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父母的期望值反差较大,他的父母不够明智,不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我又提醒他:

要想改变现实,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不能因为父母的态度而变得自卑,采取抵制的态度,更不能采取自暴自弃的做法。

我耐心地列举了宋达的很多优势,如:

理解能力较好,反应较快等。

而对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特意进行了一番赞赏,还认真地对他说:

“我认为你有这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来可以成为一番事业!

”他眼睛一亮,随后又低下了头:

“老师,我行吗?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

“只要你从现在开始努力,一定能行!

老师相信你!

”我看到他非常认真的注视着我,眼里充满了希望。

指出他的爱表现,好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如何把握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人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

比如可以在搞班级活动时多给他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积极支持他的合理想法,在同学中树立他的新形象,也能给他自信心。

例如他的身体素质很好,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运动会,5000米长跑得了第五名,为班级争光。

他会唱歌,请他在音乐课上教同学们唱歌。

4、树立目标,导之以行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的缺点有多少,而是看他的优点有多大。

我给他讲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让他明白了成功需要不断的积累,并给他确立了一个近期目标:

期末考试争取班级45名以内,一个远期目标:

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父母刮目相看。

我常适时地鼓励他要用实际行动换取进步。

向他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监督,给他制度和环境的约束。

指导行为方式,使他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他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五、案例分析及反思

我认为,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双向交流、相互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像宋达这样的“问题”学生平时多遭老师的冷漠,自卑有余,信心不足,对老师也没有好感。

如果班主任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权利和义务,与他心心相通,以诚相待,给他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这对于激发他们的自我转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很有效的。

对宋达的帮助和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应该长期关注他,对他的进步要及时地表扬,对他的困惑要及时地疏导,要让他感受到老师时时刻刻相信他、支持他。

在校学生发生行为偏差是教育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问题,不同的教育者对这类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

我认为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出发,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一些以帮助和教育作为最终目标,而千万不能以惩罚作为最终目标。

很多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一些违纪学生在受到处分后愈发变本加厉地违纪。

因此,如何对学生的行为偏差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引导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的口吻。

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宋达身上,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

以宋达的“困惑”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更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对宋达同学的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转化过程。

我会和宋达同学一起努力,在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共同进步。

 

关于班科协调的探讨

程 军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任何事物都是由整体和部分组成,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或系统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因此我们要整体出发,综合考察对象,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作为一位班主任,应该从整体着眼协调班科关系,使其发挥整体功能。

搞好班科协调,对于提高这个班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班科协调,协调什么,这就要求我们明白班科配合方面存在的哪些问题。

在我们担任班主任的实践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很多班主任、科任老师缺乏全局观念,只顾眼前利益,挤占时间、乱抛卷子。

结果学生忙于应付作业,并严重地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时间和消化时间,使该班整体实力下降。

二、看不到解决班科问题的长期性,总喜欢攻其一役,希望通过一次班科联系会,解决所有问题。

三、在做班科协调工作时,不注重调查研究,喜欢从个别学生、教师只言片语妄加推断,犯主观主义错误。

四、做班科协调工作时不太注重策略,没有坚持适度原则,反映问题过于直接,很难让老师接受,不利于解决问题。

针对以上有在的情况,我认为做班科协调工作应把握“五性”。

一、经常性。

教与学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呈出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我们经常去与学生、教师交流,才能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取得好的效果。

二、主动性。

在日常的班科联系中,有些班主任没有意识到做好班科协调工作的重要性,认为这种班科协调是天然形成,不必去刻意雕琢。

于是在行动上缺乏主动性,不主动听取教师,学生反馈的意见,不主动到实践中去调查、研究。

三、适度性。

班科协调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说明问题、解决问题。

但如果方法不当,没有坚持适度原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相反可能使事情恶化。

我们找科任老师反映问题,不能用简单的命令形式,而应该通过交心谈心、研究成绩、研究学生等委婉方式,要易于科任老师接受。

四、集中性。

对于重点问题,重大考试后可采取班科联系会的方式解决问题。

各科老师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学性、教情集中会诊,协调一致,达成共识,劲往一处使,注重打整体战。

五、针对性。

做班科协调时,特别要针对跛科、弱科、重点学生找原因、研究对策。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三方共同制定周密计划,共同督促实施,扭转不利局面。

做好班科联系,一定要发挥班主任的核心作用,从整体着眼发挥整体功能,同时又要发挥各科的主动性,统筹兼顾,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效批评中的心理效应

胡文武

陶行知先生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以心出发,才能触及心灵的深处。

在教育的过程中,批评是教师帮助学生改正不足、不断成长进步的有效武器,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教育方式。

那么,如何实施批评指正才能有效,怎样有效批评?

顾明远先生说:

一要信任孩子;二要理解孩子;三要尊重孩子。

一、适度利用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很感动准备捐钱,但是最后他不但没有捐钱反而偷了两元,因为那个牧师喋喋不休,唠叨不停,这就是超限效应。

二、巧妙利用自己人效应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寻找与对方的共同点,尽量让对方把你当自己人,这样让对方做事和听话就容易多了,这就是自己人效应。

三、适时利用预期效应

如果实际与预期相符,这将加强预期的作用力和可信度。

反之如果预期良好,但实际却不符,将给你带来认知的央调。

这就是预期效应。

在班主任工作中,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在建班之初,建立班级公约,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避免自己一些错误,但是,在班级生活中,又无可避免学生犯错,这个时候实际上学生已经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往往他们会按班级的规定准备接受老师对自己的批评,他们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

这时如果老师不及时进行批评,时间长了,犯错误的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行为已经淡忘,产生懈怠的心理,惩罚就不易被接受。

更严重的是学生预期的批评没下来,他们就对你产生不信任。

如何帮助他们尽可能少犯甚至不犯错误,如何做到有效批评,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真正去学了,真正去做了,我们才能赢得学生,才能使教育有效。

  

正确面对挫折

高二

(1)班苏迎祥

在心理上,挫折一词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

它或是表现为气馁、灰心,或是表现为烦恼、苦闷,或是表现为愤懑、发怒,或是表现为奋发、进击等。

挫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大致分为内外部两类:

1、外部客观原因:

在自然因素上,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常常使个人的需要不能满足,目标不能达到,如地震、火灾、距离、时间等;在社会因素上,主要指来自政治、经济、学校、家庭、舆论、风气、习惯或宗教等方面的阻碍或干扰;在教育因素上,由于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态度、措施、方法不当,也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校的组织管理不当、学校内人际关系不畅、校园教育环境无序、其他原因的干扰等等。

2、内部主观原因:

一个人能感受到挫折的大小与他所订的目标、抱负水平有关,也与需要的冲突有关,还与一个人事先是否预料、个人对挫折的耐受力等有关。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上,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成绩不好、朋友断交、老师不信任、高考失利、身染疾病等,都是人生的一部分。

高中时代我们作为年轻人都有远大理想,但涉世浅,经验少,很容易产生挫折感。

因此,怎样应付挫折,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在面对挫折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变目标或策略,从逆境中重新奋起,最大限度地抑制挫折的负面效应。

 

班主任论坛交流材料

新洲四中 李军红

下面就高一(13)班班务工作作简单汇报。

我的治班主要措施如下:

一、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明确职责和任务,实行班干部值日制,主要对班上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等方面负责,并做好班务记载,坚持每周一评。

发挥班会教育功能,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学生操行量化管理,引导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高一(13)班班规班纪》,《高一学生管理条例》,《新洲四中文明寝室及文明班级评比条例》以规范来要求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逐步走向他律到自律的过渡,实践证明学生良好的习惯在逐步形成,并有幸被评为文明班级。

三、结合学校的校运会,增强班级凝聚力、内驱力,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获校运会总分第三名,精神文明队荣誉。

四、加强班科联系,做好月考的诊断及期中考试分析,开好班科联系会,促进班级各学科和谐统一,稳步的提高。

五、建立个性学生的档案,现在高中生的确有个性,如班级胡某某同学无学习目标,沉迷于手机游戏中,甚至在教室玩魔方,手机没收后家长过来拿走后仍给学生带来,并了解到家长对学生学习没多大要求,只要求学生在教室能坐下来就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借用赏识教育方法,我帮他明确学习目的,找出其闪光点,鼓励他向优秀学生看齐,以激励他学习信心,战胜自己的信心。

另一位是王某同学,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该生学习易分心,跟一(14)班韩某走得很近,迟到频繁,经过我和一(14)班班主任共同调查了解情况后,找该生作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指出其危害,并让其写出书面保证,愿做该生心理辅导老师,我始终相信只要老师真心积极地关注每位学生,一定会有良好转变。

九、十月份工作重心狠抓学生纪律、卫生、生活等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严格的校纪班规来约束学生,抓反复,反复抓。

卫生做到一日三扫,坚持学生备用垃圾袋,教育学生重在保持。

针对平行班学生基础较薄的客观情况,加之分班又有5位正招学生流失,学习电大管理精神“是差不言差,是差就要抓”。

树立学习标兵,让优秀学生做学法交流,借九月月考及期中考试表扬前20名学生及进步学生,以抓中间促两头的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

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让各科代表协调学生配合各科任老师对学生的辅差学习。

课外时间段的合理安排,让学生针对自身实情,薄弱学科花时间多练习。

经过两个多月来的努力我深刻感到班务管理的繁杂,深知离领导及家长的要求还有很远,但我坚信经过以后工作不懈努力,又有同事们的支持及领导的帮助,我一定会克服困难去争取胜利。

 

班主任交流材料提纲

张利国

一、教育主题:

团结、自信、刻苦、卓越

二、主题班会:

合理定位,锁定目标

三、学生跟踪自查表、班科联系会计划、落实、总结情况:

1.跟踪表使用过三次,主题分别为:

十月月考总结与反思;细节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竭尽全力,务实高效,挑战高考,功在平时。

2.班科联系会主要遵从认识学生(层面生、临界生、双差生)转变为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思想动态,培优补差,跟踪反馈的战略思想,努力完成班级、年级组目标任务,使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通过学生自查,师生沟通等手段,学生反馈信息较为明确,学习热情持续提高,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比以前做得更好了。

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主要通过班会交流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开展“解题规范操作”、“草稿纸合理使用”、“课外阅读励志书报”等主题活动来克服倦怠情绪。

补差方面要求各科任老师盯紧目标学生,同时必须做好一轮复习差科学生考点错误记载,为二轮复习提高工作实效作准备。

 

“无批评月”在我班的试行

江腊喜

批评是班主任管理学生的手段之一。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既不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也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并且,一旦学生对批评感到“麻木”,教育也就“黔驴技穷”了。

那么,教育学生可否不用批评的手段呢?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在班级管理中,我尝试开展了“无批评月”活动。

[缘起]

2006年即将来临,沉浸在“圣诞快乐”和迎新年氛围之中的学生,给了我这个高三年级的班主任许多问候和祝福。

面对学生的信任和诚意,我该如何回应呢?

经过再三思忖,并与各任课教师反复商量后,在2005年的最后一个班会上,我明确提出了2006年元月开展“无批评月”活动的构想。

在班会上我说:

“在本学期的前四个月里,同学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优良的班风。

为奖励大家的杰出表现,为保持班级这一良好势头,作为班主任的我,认为实行‘无批评月’活动的时机已经成熟,元旦后即将全面展开。

在‘无批评月’中,不仅班主任不批评任何学生,而且各任课老师也不会批评任何人。

”紧接着,我宣布了“无批评月”的要求,只有两条:

一是每位同学自觉遵守常规纪律;二是主动与各任课老师搞好协作。

[试行]

开展“无批评月”的第一周,效果令我极为满意:

别的班教室门口常常站满了因迟到而被班主任拦下来的同学,我们班则无人迟到,因而无一人罚站;教室里以往不大令人满意的卫生状况也有了根本改观;最令科任老师担心的学习,也已不成问题。

老师们普遍反映,无论是上课还是写作业,学生们都与老师配合得相当默契。

最令人鼓舞的是那三个令科任老师头疼不已的调皮学生的转变。

我在班上表扬了他们三后,私下里问他们:

“现在老师不批评,你们的表现为什么反而比以往好多了?

”他们回答说:

“以往经常受批评,对批评已经无所谓了。

有时受到严厉批评后,因心情不好,还会找机会发泄,以至闹出更大的事来。

”由此看来,“无批评月”活动的实施正当其时,“不批评不成器”的说法未必完全合适。

[风波]

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班上却出现了一场风波。

班里一向表现和成绩都不错的学生小文,竟然不辞而别离家出走了。

小文的家长焦急万分,我也懊恼不已,甚至怀疑小文的出走是因为“无批评月”放松了对学生的控制,从而导致小文的胆大妄为。

直到两天后,小文家长的一个电话才使我放下心来。

原来,从小学到中学成绩一直不错的小文,上高三后成绩出现了较大滑坡。

他自认为付出了很大努力,成绩却仍不理想。

原来就患有轻度考试焦虑症的小文,到期末考试前又焦虑起来了,再加上近来班风进一步好转,学风更加浓厚,同学们都更努力了,小文认为自己的成绩更赶不上大家了,因而打算放弃。

后来,经多方努力,“小文事件”得到了有效解决。

[效果]

从2006年1月2日学生返校之日起,到1月22日学生放寒假止,“无批评月”历时22天。

这22天,我们班的纪律、学风、卫生,均走在全校前列。

学习成绩,以期末考试为参照系,我们班获500分以上的学生总数居全年级前列,总体成绩也处于全年级中上水平,是进入高三以来的最好成绩。

看来,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也就是2006年2月,我班还要继续开展“无批评月”。

[反思]

说实话,身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开展“无批评月”活动,不仅心中没底,而且还非常害怕失败。

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我十分关注每一个细节,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

首先,应该相信学生。

只有相信学生,才能开展诸如“无批评月”之类的活动。

学生都是追求上进的,学生的成长也是一个试误的过程。

即使他们犯了一点小错误,只要给予必要的提醒就可以,不必小题大做。

如果小题大做,会使学生备感压抑而自暴自弃。

其次,开展诸如“无批评月”之类的活动,前提是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贸然开展类似的放开式活动,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最后,开展“无批评月”活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负担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原先班主任管理班级,可以不时地使用批评这一杀手锏,使学生因有所畏惧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开展“无批评月”活动,由于撤除了藩篱,学生的思想会更活跃,心绪会更放松,如果考虑不周或稍有疏忽,就可能出现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胆大心细”,密切关注学生的各种动向,随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教师如何与家长高效沟通

新洲四中王继武

一个孩子的健康、健全成长,仅靠学校或仅靠家庭都是不够的:

教师观察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需要的是两者之间的合力。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学生的教育绩效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共育新人。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重,如何保障高效沟通是我们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下面就本人关于家校高效沟通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沟通内容准备——良好沟通效果的保障

班主任与家长谈话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

如果是前者,班主任就要对所谈话题充分考虑,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如果是后者,班主任就要善于“临阵磨枪”,将孩子在校的情况简明扼要地向家长反映,并提出希望沟通的目的与计划。

(1)沟通前先将沟通的目的.内容及有关概念搞清楚。

(2)计划沟通内容时应尽量取得他人的意见,这既可获得更深入的看法,也易于获得积极的支持。

(3)应充分考虑沟通时的社会环境与背景.沟通对象的性格及过去沟通的情况,以便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4)班主任要会控制沟通的节奏,主题应明确,不要离题太远。

(5)注意获得有效的资料与信息,并注意提供必要的答复。

沟通后要设法取得下级的反馈,以弄清下级是否了解了沟通的内容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6)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发指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