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7162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docx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转一个老师的,大家一起看看吧。

PART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

主功能  “T”  Ⅳ:

下属功能“S”  Ⅴ:

属功能  “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复式正格进行)

              T……D  D……T(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错)  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

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

旋律连接法

注意:

避免四部同向  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  (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3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4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

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  【【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7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

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

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

一般采取  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

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

主功能  “T”  Ⅳ:

下属功能“S”  Ⅴ:

属功能  “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复式正格进行)

              T……D  D……T(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错)  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

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

旋律连接法

注意:

避免四部同向  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  (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3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4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

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  【【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7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

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

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

一般采取  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

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8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

ⅠⅢⅥ

下属功能组:

Ⅱ  Ⅳ  Ⅵ

属功能组:

Ⅲ  Ⅴ  Ⅶ

(除了属不可以到下属外,其余自由选配)

和声大调的IV,II与其他各级连接时,可用和声,旋律连接法,但连接中避免对斜,增音程

PART9ⅡⅥⅧ和弦使用

Ⅵ用于I和IV之间做功能过度,用于Ⅱ之前具有功能交替,用于Ⅲ之后,交替平行小调。

【【最常用的是用作阻碍进行。

V7---VI】】

II7结构:

大调:

自然大调:

小七  和声大调:

减小七

        小调:

减小七  只要是小调,它的重属导七和弦一律堪称是减小七和弦

II可以向属,主,k46解决。

用在VI之后一般用II不用II7.

讲下Ⅶ的解决:

a,向主解决,如同V7--VI

b,向属解决,图表示意。

  

        7

        ‖  

        ‖

      2〓〓〓56  

        ‖

        ‖  

        34    

(根音  上四度关系)下三度关系是7—56—2—7呈顺时针方向转(真撮,找不到曲线箭头)

大调中有i—7—6时配Ⅰ—Ⅲ—Ⅳ  

离调中的阻碍进行;V,V7/V……VI/V

转调步骤:

1,原调呈示(至少包含属,属和主都有最好,调性更明确,属是必不可少的)

2,引入共同和弦(类型:

自然音和弦,和声调式和弦,变和弦,副属副下属和弦,等和弦。

ps:

b7  2  4可以看成重下属

    #4  b613=b6  1  3b5……大小七结构  肯定是某调的属七啦  叫什么德意志六和弦

    等和弦的概念要普及啊!

任何一个减七和弦可转24个调

3,使用转调和弦(包含新调特征音,新调的k46)

4,确定新调,使用新调典型的终止式,并尽可能运用完满终止

注意:

向下属大调转调时,关于小调的七音的解决(常牵扯到小调的ⅢⅤⅦ和弦)

      a,半音上行

      b,运用弗里吉亚进行

PART10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和模进    

34567i23

功能体系:

Ⅰ—Ⅴ—Ⅳ—Ⅰ

模进:

a,动机和弦一般三个以,以根音上四度关系为常见,除此,二度,三度或者2这结合,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

      b,2个模进音组衔接处同样要避免平行反向五八度。

      c,小调模进中,俩端用和声小调,中间用自然小调。

PART11重属和弦(亲们的重点啊!

标记:

【V/V】,【V7/V】,Ⅶ/V,【Ⅶ7/V】,Ⅲ/V,V9/V,V13/V  【为常用的】

大小调中,V/V都是大三和弦

㈠常规解决:

①向属解决,类似与V7—I  VII7—I  

示:

V7/V,V56/V,V34/V—V;V2/V—V;Ⅶ7/V—V;Ⅶ56/V—V6或者V;Ⅶ2/V—V46

          ②先解决至k46,然后进行至v,v7,主要用于终止处

㈡非常规解决①直接解决至I(用于结构部)【与前面我讲的V……I是不同的】

            ②根音上二度解决V7/V……Ⅲ,类似V7……VI

            ③向下属解决……IV,II7.在大调中,常为和声大调

PART12  副属及副下属和弦及其解决(★★★★★★★★★★★)

概念:

除主和弦外,与协和的其他给及三和弦构成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属和弦,构成下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下属和弦,而这些协和三和弦称副主和弦。

副属和弦解决:

1,根音上四度进行,解决至副主,D/X……X

2,..............,......副主七和弦,D/X……X7,类似于II7……V7

3,根音上二度进行,类似于Ⅶ¨¨Ⅰ或者Ⅴ¨¨Ⅵ

副下属和弦解决:

1,副下属进行至副主和弦,S/X……X

2,副下属进行至副属,S/X……D/X

3,副下属进行至副属,再进行至副主,S/X…D/X…X

PS:

副下属与副属不同。

副下属中如果副主是大三和弦,那么它就具有大调的性质,因此按照大调来做。

反之按小调处理。

简单举例:

b7  2  4即C调中IV/IV  (重下属)

5

      2    5    b3    b3

      7    b3    1    1

      5    1    6    6

C调    V    IV/V  Ⅱ/V  Ⅱ7/V  (由于IV/V即c调的主和弦,为以示区别,因而临时降三级)

PART  13属变和弦  下属变和弦  及重属变和弦

大调中有bII#II或者同时含这2样的属和弦,与小调中bII,bIV或者同时含有这俩样的下属和弦都叫做变和弦。

变和弦处理:

1,多做半音处理

2,和弦排列时,减三度通常被增六度代替

3,变和弦解决时,增六度或者减三度分别反向解决到八度或者同度。

PART14离调  转调

离调的手段:

1,副调中的正格进行,D/X……X

2,.........变格进行,S/X……X

3,        完全进行,S/X……D/X…X

钢琴即兴伴奏和弦公式简单整理 

序号和弦标记和弦名称和弦音和弦公式

1C大三和弦135大三度+小三度

2Cm小三和弦1b35小三度+大三度

3C-5大三减五和弦13b5大三度+增二度

4C+5,C+,Cang增和弦13#5大三度+大三度

5Cdim,C-,C°减和弦1b3b56小三度+小三度+小三度

6Csus4,Csus挂四和弦145纯四度+大二度

7C6大六和弦1356大三和弦+大二度

8Cm6小六和弦1b356小三和弦+大二度

9C7七和弦135b7大三和弦+小三度

10Cmaj7,CM7大七和弦1357大三和弦+大二度

11Cm7小七和弦1b35b7小三和弦+小三度

12Cm#7小升七和弦1b357小三和弦+大二度

13C7+5,C7#5七增五和弦13#5b7增和弦+大二度

14C7-5,C7b5七减五和弦13b5b7大三减五和弦+大三度

15Cm7-5,Cm7b5小七减五和弦1b3b5b7减三和弦+大三度

16C7sus4七挂四和弦135b74七和弦+纯四度

17C7/6七六和弦135b76七和弦+大六度

18Cm79大七九和弦13572大七和弦+小三度

19Cmaj9,CM9大九和弦13572大七和弦+小三度

20C9九和弦135b72七和弦+大三度

21C9+5九增五和弦13#5b72七增五和弦+大三度

22C9-5九减五和弦13b5b72七减五和弦+大三度

23Cm9小九和弦1b35b72小七和弦+大三度

24C7+9七增九和弦135b7#2七和弦+纯四度

25Cm9#7小九增七和弦1b3572小升七和弦+小三度

26C7b9七减九和弦135b7b2七和弦+小三度

27C7-9+5七减九增五和弦13#5b7b2七增五和弦+小三度

28C7-9-5七减九减五和弦13b5b7b2七减五和弦+小三度

29C69六九和弦13562大六和弦+纯四度

30Cm69小六九和弦1b3562小六和弦+纯四度

31C11十一和弦135b724九和弦+小三度

32Cm11小十一和弦1b35b724小九和弦+小三度

33C11+九增十一和弦135b72#4九和弦+大三度

34C13十三和弦135b7246十一和弦+大三度

35C13-9十三减九和弦135b7b246七减九和弦+大三度+大三度

36C13-9-5十三减九五和弦13b5b7b246七减五和弦+小三度+大三度+大三度

乐曲和声的运用本节的目的,不是在于说明或讨论关于和声细微的技术要点与进行法则,而是要解释和声与音乐其他表现方式的关系,例如织体(Texture)和结构(Design)等,此外还有一些和声上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和声学在与其他有关问题广泛接触时候所产生的。

首先我们要指明,在和声上实际运用的材料,它的围是比较简单的,而这些材料在本质上又是非常单纯的。

和声上所包含的不过只是少数普通和弦与自然七和弦,这些东西是容易了解的,除此以外其他的就不多了。

现代丰富的音乐语言主要的是一直在增加次要素材的运用——经过音、倚音等等——看起来新鲜的和弦,如果把它检查一下,只不过是仅仅把旧的和弦给予了半音的变化,有些新的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实在也就是过去所熟悉的东西。

有一件事情当读者刚刚想到的时候也许会觉得混乱,音乐里面基础的和弦,三和弦和七和弦,只包括很少的几个主要音,三个或四个,而一个现代的管弦乐队有五十个到一百个,甚至一百个以上的演奏者,他们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忙碌地,虽然可以大量地运用一些非主要的音,可是似乎还有点奇怪,怎样会把这样力量强大的乐队组合,去演奏只有三或四个主要音的和弦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答复,一部分是在“乐曲织体”上,不过却不完全是“乐曲织体”上的,它同时也是“音响分布”的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每一个和弦有它的根音位置,这种和弦是把根音作为低音,同时还有不同的转位和弦,这种和弦是换用其他的和弦音作低音,并且在上面各种不同的位置中,除低音以外的上方音,还可以变换成许多不同样的形式。

此外,和弦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音又可以在必要时按照需要,在同度或八度上重复应用。

所以,每件乐器的音的高低虽然不一样,而结果仍旧可以把它们安置在最适当的音域中。

低音E一直是保持着它的位置,此音是决定这和弦是第一转位的音。

上方的声部则不同了,在第一与第二和弦重用了G音,第三与第五和弦重用了C音,第四与第六和弦重用了E音。

现在再来看G调和弦的第三转位。

这是从它许多可能的分布形式中写出来的六个和弦;前三个和弦还是依照普通四部的分布,适合于声乐的演奏,其余的三个和弦表示它向高处与低处扩大并重用了一些音,这便适合于多数的器乐演奏了。

在最后的和弦,括弧是指示和弦的分布如何配置给不同的乐器组。

这个标记主要的是说明:

要保持着音的分布很均匀,除非是为了要造成特殊效果,否则不可把音过多地堆积于下方。

现在来说一说协和和弦与不协和和弦,以及它的解决。

还有关于转调的一些事情。

不协和音可以分成为两种,主要的与非主要的。

所谓主要的不协和音的意思,是说该音系属于一个基础和弦中的个音,例如:

在任何自然七和弦(Diatonic

Senenth)中,第七度音都是一个不协和音,而该和弦是一个主要或基础的不协和和弦;所谓非主要的不协和音即它们是经过音或倚音。

在任何情形之下,对于不协和音的解决正规的办法是级进。

不过这里有一点需要分别清楚,如果不协和音是非主要的和弦音,其他各音便等待该音解决后再进入新的和弦,如果不协和音是主要的,其他声部一般都是进入到另一个新和弦进行解决。

现在说转调。

转调的定义可以说是“从一个调进入另一个调”。

但是我们怎样去观察它的转变?

怎样知道新调的出现呢?

这问题是不能不加过问的。

在较大型的音乐作品中间,调的分配是一个重要而且基本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地去了解作曲者的意图,我们必须除了定义之外,还应有更多一点的认识。

因为乐曲的转调并不是每一次都改变调号,有的只用临时记号来转调的。

音乐的要素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反应是一致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

它们不只是为和声所单独控制,也不是单独在节奏方面,而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不过只有一个和弦是可以仅由它本身而决定一个调的,这和弦是属七和弦。

试查看C调的属七和弦——G、B、D、F,——F这音说明了这和弦不是属于G调或任何一个有升号的和弦,因为它们都需要一个#F音。

同样,也不是属任何一个有降号的调,如F、bB等等,因为它们都需要一bB音,所以它只能是C调的,即使与它的关系短调,A小调也毫不会相混,A小调需要一个#G音作为导音,以便使其性质明白地确立,虽然G并不是不常在该调中出现。

因此,每当属七和弦在一个曲中出现的时候,特别是紧接着主和弦,决不会产生转调的效果与感觉,即使是刚刚从一个新调转过来的或转回来的也是如此。

离开了这一些,要想掌握或认清调的真意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件事情要说明的,在乐曲的经过句上用一些临时记号并不一定就是有转调的情形。

临时记号的本身并不能指示转调,经过音与非经过音可以是自然音阶上的音,也可以是变化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