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10部.docx
《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10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10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10部
人生必看的励志电影10部
一、人生如梦:
《美国往事》课程:
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
友情、爱情、想、
责任、冲突。
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的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的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
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
《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的梦。
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这是莱翁内“美国三部曲”之一,是意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国形象。
导演一改好莱坞传统西片的格局,以独特的视角塑造了美国黑社会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剧情介绍:
二十年代的美国,绰号“面条”的纽约少年和几个同龄朋友一起认识了聪明狡黠的
麦克斯。
他们开始从事走私活动。
不久,面条在一场械斗中杀伤人命,被关进监牢。
若干年后面条被释放出狱,当年的小伙伴们已经变成了成熟健壮的青年。
在麦克斯的带领下,他们重操旧业,开始了一系列的抢劫、盗窃、敲诈活动。
随着犯罪活动的不断深入,麦克斯似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把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也列入了行动目标。
有过铁窗经验的的面条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毁灭,偷偷打电话报警,想逼迫麦克斯手。
警察与面条的朋友展开激烈枪战,麦克斯等人全部被杀。
面条在极端的悔恨与痛苦之下,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离开了心爱的姑娘,远走他乡。
几十年后,几近垂暮的面条潦倒回乡,意外发现原来当年的一切都是麦克斯的精心策划。
他借面条和警察之手除去伙伴,自己则金蝉脱壳,吞没了团伙的巨款,改头换面之后跻身政界,成为上层社会的名流。
麦克斯恳求面条杀死自己,幻想以此赎回自己的罪孽,,被面条所拒绝。
麦克斯走投无路之下跳进垃圾粉碎机自杀。
本片获1984年美国影艺学院陪乐、服饰设计两项奥斯卡金像奖,1985年美国金球奖导演提名。
二、《辛德勒的名单》课程:
责任
所谓责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却必须去做的事。
对于辛德勒来说,救助落难的犹太人是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责任。
而把那段历史搬上银幕,则是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艺术家的责任。
《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
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斯皮尔伯格平静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给了美国的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剧情介绍: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是个国社党(即纳粹党)党员。
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
他善于利用与关系攫取的利润。
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的劳工。
因此,辛德勒的工厂只使用犹太人。
然而这些人得到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暂时的安全,作为战争产品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
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
然而纳粹对犹太人的残酷迫害使辛德勒越来越不满。
1943年,纳粹对克拉科夫犹太人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他清楚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可怖。
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多的保护犹太人,使其免
受奥斯威辛的死亡。
他制定了一份声称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
纳粹官员,使他们得以幸存下来。
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
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时,他还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的幸存的犹太人宣布:
战争结束了。
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
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辛德勒,以证明他并非战犯。
同时,有人还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赠送给辛德勒,在戒子上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
救人一命就等于救全人类。
辛德勒泪流满面,他为未能救出更多的犹太人而感到痛苦。
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所能。
他的全部财产都已用于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大雪之中,犹太人目送辛德勒离开了城市。
他的义举将永远被犹太人们铭记在心。
评析:
影片《辛德勒名单》是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于1993年拍摄的一部轰动世界的宏篇巨制。
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以其极高的艺术性成为94年全球最为瞩目的一部影片。
其思想的严肃性现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
影片于1993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当即引起了轰动,获得了金球奖影片奖和导演奖,并获得了美国导演工会奖。
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
《辛德勒名单》一片毫无争议地夺得了影片、导演、改编剧本、艺术指导、摄影以及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
对于影片的成就来说,这是当之无愧的。
而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导演奖。
对于他的才华来说,这是一份迟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热情,实际上,影片的
改编权和制片权早在1982年就已买下。
但直到10年后,影片的拍摄计划才真正得以实行。
为了拍摄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首次放弃了惯用的电影特技,也拒绝请好莱坞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请来了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作副导演,并请被辛德勒拯救的犹太人作影片的顾问。
斯皮尔伯格耗费了2300万美元就完成了这部长达3小时15分钟的影片,并谢绝了片酬而将全部个人赢利捐献给美国大屠杀博物馆。
作为一个犹太人,拍摄这样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尔伯格长期以来的心愿。
《辛德勒名单》一片虽然是以黑白摄影为主调,但其制作规模却不亚于任何一部彩色大制作的影片。
影片共有126个角色,动用了3万名临时演员参与演出。
影片情节感人,气势悲壮,而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的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种极其真实的效果,感人肺腑,发人深思。
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十分出色,在表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时,有一个镜头中出现了红色,在冲锋队屠杀犹太人的场景中,穿红衣的小女孩与画面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产生了极具艺术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
这一处理手法堪称经典。
同时也点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冲击。
对于辛德勒来说,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见的犹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发生的变化。
这一镜头具有的深层内蕴和艺术价值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
它的艺术性达到了经典的地位。
当影片进行到犹太人走出集中营,获得自由时,银幕上骤然间大放光明,出现了灿烂的彩色。
这一明显的电影语言技巧的运用,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由压抑阴沉的黑白两色到丰富的自然色彩,极其形象地尽显了人们解除死亡危险,重获自由后的开朗心情。
此时此刻,几乎每个观众都会不由得鼓起掌来。
这既是对犹太人获得自由后的欣慰,也是对导演斯皮尔伯格秘作的赞赏。
影片的结尾同样具有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它体现出了犹太人对辛德勒的无限敬意,同时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现空间。
《辛德勒名单》一片将作为电影永恒的光辉而存在,它是电影一部经典的作品。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三《肖申克的救赎》课程:
信念
“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一
个人能够在十五年痛苦的牢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力量?
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夺回了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句话:
体制化是这样一种东西,一开始你排斥它,后来你习惯它,直到最后你离不开它。
想想看,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多大一部分被体制化了?
行业者安迪,被误判杀妻服刑。
在恶棍横行的鲨鱼骨监狱,安迪凭智慧求生存,渐渐赢得监狱长官的倚重和身边监趸的爱戴。
可是,他在处理税务报表上的能力换来的是监狱长官要把他永远囚禁的决心。
剧情介绍:
20年的铁窗冤狱,安迪的希望,就在牢房墙壁的大海报后面!
肖申克的监狱的铁门打开。
一个身着别扭的旧式西装的老年黑人囚犯走了出来,站在门口他下意识地四处看了看;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一切是那么地似曾相识,一切又是那么的新鲜。
他迟疑了一下,扶了扶头上的帽子,擒起破皮箱向陌生的自由走去。
这是个被关押了40年的囚犯,对自由他早已失望,在监狱中他生活得游刃有余,有很多人需要他。
而从这里出去却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因为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已没了他的位置,他是个局外人,因为已经被监狱“制度化”了。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囚犯形象,是摩根·佛里曼创造的表演境界。
四《现代启示录》课程:
痛苦
战争是一种秩序的破坏,世界上最可悲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战争,最痛苦的战争电影莫过于《现代启示录》。
《现代启示录》讲的是人性的倒退,秩序的破坏。
但文明的进程却没有人能够阻挡。
剧情介绍:
越战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库尔兹上校,一个叛逃美国军人。
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险深入柬埔寨。
在一处偏僻的热带丛林内,精神失常的库尔兹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残暴统治着当地土著居民,成为他们盲目崇拜、迷信的图腾。
随着小艇驶入柬埔寨,威尔德一行人似乎卷入一个超乎现实、彻底疯狂的世界,淹没在人类灵魂最黑暗、卑劣的阴影里……
《现代启示录》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1979年拍摄的经典名作。
当时,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了迎合主流观众的胃口,该片曾删掉长达49分钟的内容。
20年后,科波拉在电视上收看这部旧作时,深感当时的“顺从”给它带来的缺憾。
也许,经过这二十年的风云变幻,如今的观众已趋向成熟,可以承受当初大刀阔斧剪去的那些个性独特和带明显政治意味的情节。
于是,在科波拉的策划下,这部惊世之作终于恢复其本来面目。
果然,科波拉此举令观众大开眼界:
新版《现代启示录》显得更为丰满、成熟。
不仅主题表达更加中肯、深切,其节奏、气氛也更加富于变幻,196分钟的放映时间于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毫无臃肿拖沓之嫌。
该片情节框架大体取自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Conrad)的小说《黑暗之心》(HeartofDarkness),只是对时代、背景和人物作了一番调换而已。
影片追随美军情报官员威拉德(马丁·西恩)上尉逆河而上深入柬埔寨国境——他此行的任务是除掉库尔兹上校(马龙·白兰度),一个精明强干又狂妄自大的职业军人。
库尔兹在深山密林内纠集一些土著居民组成军队,占山为王,独霸一方,成为不可一世的独裁者。
影片真实、生动地描述了千奇百怪因战争而引发的疯狂:
高视阔步、目空一切的基尔戈上校(罗伯特·杜瓦尔)率领直升机打击目标时竟疯狂地陶醉在瓦格纳歌剧的乐声中;前来慰问的“花花公子”俱乐部联欢会一开场便陷入不可收拾的混乱;在一个被越军围困的营队里,官兵嗜毒成性,指挥部门形同虚设,士兵一派散沙。
所有这一切不过是威拉德上尉丛林之旅的序曲而已。
在库尔兹的据点周围,展现在眼前的更是一幅可怖的画面:
挂在树枝上的尸体在烈日下东摇西晃;叛逆者的头颅被割下示众。
诚然,79年版的《现代启示录》仍不失为一部传世之作,但它所表现的无情和残忍确实叫人有点透不过气来。
而新版本不时让观众紧绷的情绪从威尔德上校充满杀机的冒险之旅缓和过来。
影片开始不久,威尔德和他的部下一道窃走基尔戈上校视如珍宝的冲浪板,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到威尔德上校开心的笑脸。
另外,“花花公子”俱乐部成员再次抛头露面。
在航行途中,威尔德一行与她们邂逅。
由于她们乘坐的直升机燃油耗尽,只得向威尔德求助。
威尔德则提出一笔交易,要求姑娘们陪他们每人半小时以换取燃料。
这一充满猥亵、滑稽的场面让人体味到一种难以忘怀的天真和酸楚。
不过,最重要的添加内容当属那段在法国种植园内颇富传奇色彩的情节。
威拉德的队伍在逆河而上的途中偶然遇到法国种植园主赫伯特·马莱斯(克里斯汀·马昆德扮)和他的庞大家族。
家族内的种植园主们长期恪守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尽管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刻笼罩着他们。
这段情节主要包括:
在一次喧嚣的晚宴上,客人们慷慨激昂地争论着政治问题,以及威拉德同一位迷人的法国寡妇之间的风流韵事。
看过这段情节后,我们会觉得,它仿佛那种超现实主义的梦境,有如西方殖民主义可望不可及的蜃楼幻景。
不过,请听马莱斯在晚宴上意味深长的话语:
“我们为守住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战,而你们美国人总是为那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厮杀。
”
由于新版本采用了先进的染印着色技术并以杜比数字技术重新灌录了音带,因此,时隔22年,无论在音响和画质方面,该片依然堪称一流。
此外,新版《现代启示录》并不是简单地掺进原先剪掉的情节,导演对影片作了一番整体修改,使之更为丰满、细腻,对主题的思索也更加深入、透彻。
可以这么说,经历一番脱胎换骨,这部作品终将成为世界电影当之无愧的永恒经典。
五第七封印课程:
哲思
不敢说能懂《第七封印》,但如果要在临死之前看一部电影,一定选择《第七封印》。
马丁·斯科西斯曾经说过“如果在死前一定要我选择一部电影的话,我一定会选《第七封印》。
”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表达了老马丁对该片的喜爱和对伯格曼的崇敬;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这部电影深邃的思想是值得探索一生的。
现在总有个别导演叫嚣说他们的电影是给10年以后的人们看的什么之类。
在真正的电影大师面前,他们就仿如耍戏的猴子。
伯格曼从来不解释他的电影,因为他知道他的电影不是给某某年的人看的,当年看得、10年后的人看得、50年后依然看得。
就如同50年后的我,一个生活在《变形金刚》和《蜘蛛侠3》的年代的小孩儿,在大师面前,能做的只有虔诚地跪拜,崇敬地瞻仰。
颓废、堕落、残忍、忧郁、禁欲、狂野、偎亵、神秘、邪恶、虔诚,奇怪的组合在一起。
而不同的人,在这世纪末黑暗中,也有不同的处世之道。
这正是博格曼电影《第七封印》要探讨的内容。
博格曼将死亡拟人化成死神,透过死神追逐网罗人们,让不同的人与死神相遇、或被死神追逐时,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态度。
这些人变成为世间人的“典型”,把身为观众的你、我圈进去。
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一名十字军骑士带着侍从东征返回,在途中他遇到了死神的化身。
当时正值欧洲大瘟疫肆虐,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内心充满了需要时间才能解开的疑问:
生命的意义何在?
死的本质是什么?
他决定和死神赌一盘棋,如果他输了就让死神带走。
棋局断断续续地下着。
骑士也着继续自己的旅程。
在途中的所见所闻让他渐渐明白真理就是人世间的幸福,拯救他们的不是靠上天的法力,而是人类孕育生命,相亲相爱。
然而此时,死神追上了他,要求和他把未下完的棋下完。
结果是骑士输掉了。
第二天,流浪者似乎看见死神把骑士带走,拖进了一个“骷髅舞”的圆阵中。
影片透过理想主义的骑士布罗克以及他的同伴在蔓延瘟疫的欧洲大陆上的漂泊生涯,向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表现方式,同时对人类生存的意义、对信仰的根源以及上帝的存在性提出了针锋相对的疑问,同时又通过演员约瑟夫一家的生活来肯定信仰本身的力量。
影片本身充满了晦涩的隐喻和象征主义的构图,可以说是最能代表伯格曼风格的一部影片。
骑士布罗克和他的随从可以说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布罗克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在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归来后,发现自己的祖国被瘟疫吞噬,而东征的行动也是一次十足的虚妄之举。
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遇到了迎接他的死神,但他不甘于在空虚中死去,他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战斗--以棋对弈,布罗克一直在思索的痛苦中,他感觉到生命的虚空和上帝的飘渺,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似乎毫无价值,于是他说"我要利用这个缓期,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
他在向神父(其实是死神假扮的)的忏悔中,对上帝提出了根本的质疑"空虚像一面镜子,在里面映出空虚的自己,真是令人可怕、恐惧。
难道人真的无法看到上帝本来的面目么?
他为什么总是隐藏在那些不切实际的神迹之中?
连自己都无法相信自己,我又怎么去相信其他的人,那些愿意信上帝却无法真正做到的人以及那些既不愿意相信也无法做到的人,他们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我要的不是假设,是智慧,我要上帝亲手来显示他自己......"布罗克是一个痛苦的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生命充满了重负,同时他是与死神能够彼此沟通的人,也因此而被自己折磨着。
而布罗克的随从却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他对一切事物抱着平静而习以为常的态度,同时也时常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提醒着周遭的人保持自我的清醒。
对于死亡和命运的荒谬他从不报以任何的不满和疑问,他明白一切,也接受一切。
他是一个顺应着生活并学会在其中嘲谑的人。
假冒伪善的人便是那个神学院毕业的拉法,他徒然地有着上帝的学问和道德却行使着不义的事,他盗窃死人的财物转手倒卖,他也挑拨人与人的关系自己做看客。
当年正是他欺骗了布罗克加入十字军,而如今他的欺骗手段越来越卑劣,最终他的生命被瘟疫吞没。
在混沌中生活的人或许代表了很大多数人的形象--铁匠、铁匠的妻子、剧团里的斯卡。
而这样的人恰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最多的,他们*一些生活的本能维持着,没有明确的信念和道德观,也没有对自我的反省意识,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满足物质和身体的需要。
斯卡曾说自己最适合扮演死神的角色,而且还念了一段台词,可惜这一切对他的生命毫无触动,当死神真正找上他的时候,就表现出卑微的奴性和残缺的人格。
六《阿甘正传》课程:
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振奋。
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
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失的人吗?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他*的话挂在嘴边。
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他跑到了终。
妈妈总说,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从不知盒里会有什么东西。
Lifeislikeaboxofchocolates.Youneverknowwhatyou'regonnaget.
WhoisForrestGump?
剧情介绍:
影片讲述了一个残疾人的非凡一生。
50年代的美国,在阿拉巴马州的格林堡镇发生的故事……
他名叫福雷斯特.甘,家在阿拉巴马州的格林堡镇。
40年代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着母亲独自抚养,他愚笨,臂上必须佩戴一个表示低能的臂章,但他觉得能理解母亲的每一句话。
要上学了,可是当地的公立学校不能接受他,因为他的智商只有75。
经过他的亲爱的母亲再三恳求,他才上了学校的车。
那位愿意让他坐在身旁的女孩子珍妮成了他的朋友。
别的孩子则欺负他、捉弄他。
这时候,珍妮只好对他说:
“快跑,福雷斯特,快1但是他跑不快,他拚命的跑啊,跑,奇迹发生了;他腿上的钢架散落开来,他像出笼的鸟一样飞快地跑了起来……跑啊,跑啊,就这样向前跑。
一直到他是个中学生的时候,他也是这样跑着躲避一伙无赖的捉弄,他就这样跑进了一所大学的橄榄球场,从而跑进了大学。
橄榄球教练发现了他奔跑的天才,他被破格录龋甘成了橄榄球奇才,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甘经历了世界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体验过种种新奇的时尚,但无论他在何处,同谁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
在隐居生活中他时常思念着珍妮。
而这时的珍妮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他们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
最后一晚,珍妮投入了甘的怀抱,然后在黎明时悄悄离去。
甘一觉醒来,发现人去楼空,木然坐在走廊里的长椅上,然后,突然,他大步跑到草坪,一直向前跑去。
他跑出了镇子,跑出了阿拉巴马州,跑啊,跑啊,跑向路的尽头。
他跑出了镇子,跑出了阿拉巴马州,跑向路的尽头,跑到了海边,然后返过身,跑到了另一面的海边。
一群的狂热的崇拜者追随着他。
一向留短发的甘渐渐地须发满面。
他数次横穿美国,又一次成了名人。
回格林堡镇的途中,他收到了珍妮的来信,在对路人讲述自己的故事。
路人告诉他,信上的地址就在附近,走过一两个街区就到了。
他二话不说,一把抓起行李,迈开大步向前跑去。
珍妮,他又见到了珍妮,而且,见到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
珍妮说,孩子的名字叫福雷斯特。
珍妮又对说他,这是你的孩子,甘愣了一下,然后向正在看电视的小福雷斯特跑去。
这时的珍妮染上了一种病毒,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甘平静地说,跟我回去,我照顾你。
三人一同回到了格林堡镇,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
之后,珍妮终于永远地离开了甘,而小福雷斯特也到了上学的年龄。
甘坐在母亲曾经送他上校车的同一块石头上,看着儿子上了校车,默默地想着什么。
一片柔软的羽毛从他脚前飘起,飘向蓝天白云之间。
阿甘:
我答应过布巴,我一直尽量信守诺言。
阿甘:
妈说蠢人就做蠢事。
我不是蠢人,我是阿甘。
《阿甘正传》评析: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传》一举获得了影片、男主角、导演、改编剧本、剪辑和视觉效果等六项大奖。
影片通过对一个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现。
影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
只不过原著是一本充满了讽刺意味的荒诞小说,而影片则对故事进行了修饰和美化。
摒弃了原著的荒诞和揭露讽刺意味,为影片增添了一种温情。
这无疑使影片更合观众和评委的口味,但却牺牲了原著的叛逆斗争精神,使影片成为了一种理想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
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而珍妮则成了堕落的象征。
这与原著有着极大的出入。
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
影片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和体现。
使影片变得易为人们所接受,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
影片的内容为影片商业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证,而导演艺术上的处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
《阿甘正传》成了美国当年最为卖座的电影之一。
汤姆·汉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实自然。
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现获得了奥斯卡男主角的桂冠。
这已是他连续获得的第二个影帝金像。
《阿甘正传》的成功,也使汤姆·汉克斯成了好莱坞欢迎的影星之一。
对汤姆·汉克斯来说,那两年是他演艺生涯中最为幸运的一段日子。
七《东方不败》课程:
才华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
我想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
金庸的《笑傲江湖》讲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东、张叔平、李连杰等一干天才用电影再现了金庸笔下这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
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想的凭籍,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
八、爱情与责任:
《罗马假日》课程:
爱情
也许《罗马假日》有点瞎浪漫的嫌疑,但奥黛丽。
赫本的出现使它真的成了一部童话。
她就像是游历人间的天使,美丽得不染纤尘。
记者吻过湿淋淋的公主,然后看着她慢慢地走向自己的官邸。
那一刻,你是否会在心里默默地说,“别走”?
在罗马的宫殿里,两个人站得那样近,也离得那样远。
乔只能说:
“你的朋友绝不会让你失望。
”而公主也只能这样回答,“罗马,当然是罗马。
”在人的一生里,即便只有这样一刻心灵的相通,也会少却多少遗憾!
奥黛丽.赫本一鸣惊人的处女作,不但当选金像奖影后,并且以其清秀典雅气质在五十年代掀起了“赫本热”,不少女孩模仿其发型服装。
就影片的娱乐效果和艺术价值而言,本片也是叫好叫座的经典作。
剧情描述英国公主到古都罗马访问,对繁文褥节视为苦事,晚上偷溜到市区欣赏夜色,巧遇善心的美国记者,两人把臂同游,暗生情愫。
但英官访问团发现公主失踪,都捏一把冷汗。
最后公主为了本身的职责而忍痛牺牲爱情,令人黯然神伤。
导演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