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627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docx

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doc

一、太阳能空调与供热综合系统

太阳能空调系统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产生热水,夏天通过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制冷,供空调使用,系统可全年提供生活用热水,冬天可以用作采暖。

应用领域:

建筑物及工农业生产上的太阳能冷-热并供系统,如宾馆、招待所、学校、医院、游泳池、水产养殖、温室种养等。

吸收式制冷机还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各个行业,如电力、化工、化肥、冶金、陶瓷、纺织、钢铁等,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热制冷。

技术指标:

制冷机驱动热源温度75~90℃,配备辅助能源或与热泵配合,自动运行。

成熟程度:

在广东省江门市建有100的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

应用前景:

可节省电力和常规能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系统需要有一定的规模,在集中供热和中央空调上应用前景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许可使用。

 

二、太阳能集热器

太阳能集热器是一种太阳能热利用装置,能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并向热介质传递热量,是各种太阳能利用系统的关键部分。

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具有集热效率高、外形美观、系统设计合理等特点.

应用领域:

适用于提供家庭或集体洗浴用水、工业用水、工业加热等场合.

技术指标:

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吸收率:

≥94.5%;板芯材料为全铜、铜管铝翼、全铝、全铝整体热管式等多种形式,可加工任意形式异性板芯;太阳能集热器外形规格:

1000×2000.

成熟程度:

已建设太阳能板芯及集热器生产车间及生产线,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已具有大规模推广条件和能力。

应用前景:

已在家庭太阳能热水器、集体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工业加热、太阳能空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前景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合作开发。

 

三、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

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利用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组合成的大型矩阵吸收太阳辐射能,配合辅助加热设备组成,能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全天候提供热水。

应用领域:

可广泛用作宾馆、体育场馆、学校、企业、机关、医院、公共浴室等单位等的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并适用于室内泳池的池水加温,水产养殖中用作热水水源。

技术特点:

该系统热效率高达59。

2%,并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混水功能,太阳能热利用率高,辅助耗能少;

2.集热器厚度80,保温层厚(双层),为理论和实践最佳间距;

3。

板芯采用国家发明专利铜管铝翼板芯,减少焊缝一半。

牢固可靠,不易漏水,耐压达152;

4。

集热器用8条板芯条,多一条板芯条,传热更好;

5。

铜管铝翼板材厚(0。

6~0。

68),肋效率高,传热好,相当于0。

44;

6.全铜板芯(目前全铜板芯为0.16),比0。

16全铜板芯肋效率高5.6%。

成熟程度:

拥有全自动太阳能温差循环控制技术,并研制开发出“集体型太阳能热水系统智能控制器",技术力量和技术储备雄厚,对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设计实施经验丰富。

应用前景:

已在华南地区高校等场所建立一系列的示范工程,应用前景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股权投资.

四、太阳能家用热水器

平板式太阳能家用热水器可利用高效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能,将冷水加热并储存在带有保温功能的水箱中,全天候提供热水。

其基本结构由太阳能集热器、热水箱、循环管路及固定支架、进水与热水管路系统、职能管路控制系统组成。

应用领域:

家庭、别墅热水供应.

技术特点:

1.利用中科院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太阳能铜铝吸热板芯作为太阳能集热器核心部件,具有高效传热、集热、耐压、防漏的特点;

2.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运行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达15年以上;

3。

全年无需外加能源可使用280天,晴天每天每平方米可提供30℃温升热水60~100;

4.备有辅助加热装置,可实现全天24小时热水供用;

5.安装灵活、简便,能与建筑物外观完美结合.

成熟程度:

已推广使用数千套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反响良好。

应用前景:

对提高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大有益处,应用前景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股权投资.

五、热色智能玻璃

热色智能玻璃是一种通过环境温度、光照强度自动调节进光量,智能化控制室内温度的节能镀膜玻璃,适宜应用于建筑物和车船的门窗等,以降低空调、照明的电能消耗。

这种镀膜玻璃具多种功能,包括高的隔热保温特性、防静电、紫外线吸收和光触媒等。

将具有光催化及紫外吸收特性的二氧化钛掺入该热色智能玻璃中,还能使其兼具自清洁和紫外屏蔽的功能。

应用领域:

该镀膜玻璃可应用于建筑物和车船的门窗等,特别适用于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幕墙。

技术指标:

光学性能指标为冬夏日射的热调节率不低于30%,可视透过率高于50%,热反射率高于80%。

反射颜色可为天蓝色、金黄色、茶色等,无光害.

成熟程度:

目前正和青岛的企业共同进行中试生产,预计年底可做出1.5×1.5m的节能玻璃产品.

应用前景:

该镀膜玻璃属于建筑节能技术领域.建筑节能目前是国家发改委启动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国家正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

我国新出台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0189-2005)明确规定:

玻璃幕墙不能使用普通玻璃,必须使用节能玻璃.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风险投资,合作开发.

 

 

六、风光互补发电道路照明系统

风力、太阳能光伏互补供电照明系统(简称“风光互补道路照明系统”)是利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将风能和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道路照明的装置,两个发电系统在一个装置内互为补充,为道路的照明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该照明系统具有不需挖沟埋线、不需要输变电设备、不消耗市电、安装任意、维护费用低、低压无触电危险、使用的是洁净可再生能源,是真正的环保节能高科技产品。

应用领域:

该系统可应用于道路照明、住宅供电、海岛供电、城镇乡村供电等,特别是边远山区、海岛等常规市电不能架设的地方。

技术指标:

系统部件寿命:

高效永磁风力发电机15年,太阳能电池板20年以上;

发电系统可提供:

直流或 交流输出,电压范围宽12—220V;

系统工作方式:

全自动运行,无人值守;

系统设计输出功率:

可根据负载情况灵活配置;

系统的设计可以为:

一体化设计(如:

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等。

成熟程度:

该技术是完全成熟的、可直接应用的技术,其原材料和生产配套资源也十分充足。

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应用推广方面做了大量的应用示范项目,分布于全国各地,如:

广东、云南、西藏、辽宁、山东、浙江等,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应用经验。

应用前景:

该系统代表着未来城市道路照明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欧、美、日开始大量使用,中国也开始应用,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突出,具有广泛的推广利用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推广及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共同推广。

七、中等规模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针对我国生物质资源来源分散、品种多样的特点,以循环流化床气化和气体净化为核心技术,将废木料、秸秆、稻草、稻壳、甘蔗渣等生物质转换为可燃气体,经除焦净化后,送至内燃机进行发电.该技术配套自主开发的低热值燃气内燃机组,生产强度大,气化效率较高,负荷适应能力强,发电效率高。

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先后获得“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广东省优秀专利奖。

2005年10月,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评选中该技术获得“蓝天奖”,再一次证明了该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应用领域:

用于处理碾米厂的谷壳,家具厂、人造板厂和造纸厂的木屑、边角料、树皮,为工厂提供电力,也适用于处理林场及农场的枝桠材、秸杆、稻草、稻壳等,为缺电农村地区和企业供电。

技术指标:

发电规模可选择在200-5000之间,联合循环生物质气化发电系统(3以上)发电效率达28%。

以原料价格200元/吨计,单位原料耗量1。

35,发电运行成本0.35元(干)。

项目投资不到国外同类技术的2/3,运行成本降低50%左右。

成熟程度:

中等规模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达到了同类技术的国际先进水平,性价比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共申请国家专利9项,已建设的生物质气化发电站装机容量占目前国内市场份额的70%,总装机容量40余,累计合同金额1.5亿元.

应用前景:

由于该项目属于环保技术,对消除污染,减少2的排放有重要的意义,有条件享受国家政府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推广潜力。

推广及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技术转让,合作开发.

 

八、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以各类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在催化剂或超临界的条件下,与短链醇(甲醇或乙醇等)发生反应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是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可再生燃料.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在固体酸碱催化剂研究和生物柴油工艺优化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具有以下特点:

1.工艺简单,对设备无腐蚀;2.可实现产品的连续高效和快速生产;3。

可适用植物油、地沟油、下脚料等多种原料;4。

可对各种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5.生产过程中无“三废”排放。

应用领域:

有大量原油且价格在2500元/吨以下的地区;需要对废油进行处理,消除环境污染的地区.

技术指标:

生物柴油的闪点(>100℃)比石化柴油高,利于存储和运输;十六烷值(≥56)高于石化柴油,抗爆性能优异;冷滤点为-20℃,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能以任意比例与普通柴油混合使用,便于推广。

生产规模1万吨/年投资4000万元.

成熟程度:

于2006~2007年完成中试系统的研究,并完成示范规模年产万吨级的设备放大和参数匹配的研究,2008年已开始进行万吨级生物柴油示范装置的建设。

建有年产150-200吨中试线一套,并具备全套的生物柴油各项指标分析仪器。

应用前景:

该技术所需设备耐腐蚀要求低,工艺简单可靠,满足国家三废排放要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推广潜力。

推广及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技术服务,合作开发。

 

九、燃料乙醇

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最现实可行的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该项目采用发酵蒸馏技术,把如玉米、甘蔗、木薯等原材料经过破碎、压榨、水解或糖液化等前期处理,经发酵、蒸馏而产生酒精,通过提纯与脱水进一步生产高纯度酒精与燃料乙醇.

应用领域:

以乙醇作为汽油的“含氧添加剂”( )或直接代替汽油。

技术特点:

投资成本低;能耗低;技术成熟,有大规模工业化装置的建设经验;无任何污染及三废排放;脱水深度高;酒精收率高;系统高度自动化,操作简单.

成熟程度:

目前该项目已在多个地方成功实施十余个工程案例,如:

20万吨/年无水酒精装置(吉林松原吉安生化有限公司);5万吨/年无水酒精装置(广西杨森酒精有限公司);3万吨/年无水酒精装置(吉林梨树新天龙酒精有限公司);1万吨/年无水酒精装置(广东清远核力环能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前景:

推广燃料乙醇可以综合解决广东省石油短缺、“三农问题"及环境恶化三大热点问题。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许可使用,合作开发。

 

十、生物质气气化合成二甲醚液体燃料

二甲醚(简称,33)是一种清洁的燃料与化工产品,液化二甲醚可以完全替代液化石油气(),与相比具有无毒无臭、不易爆炸、热效率高、燃烧彻底、无污染等特点,且具有与柴油相同的热效率,可替代柴油用作发动机燃料.

生物质气气化合成二甲醚液体燃料以木粉、秸秆、谷壳等生物质为原料,在固定床或循环流化床中使之气化,变成H2、、2等组分,经过气体净化后,在重整反应器中和沼气一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重整来调整H2、的比例,合成二甲醚.将该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可以缓解液化气日益紧张的形势。

应用领域:

适用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地区。

技术指标:

每吨干基生物质可产二甲醚0。

25吨,二甲醚纯度达到99.9%。

成熟程度:

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在小型装置上由生物质一步法合成绿色燃料二甲醚的连续运行,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年产100吨二甲醚的生物质气合成液体燃料系统已经在山东建成,中试系统采用玉米芯气化的生物质合成气为原料,生成的顺利精馏、分离、罐装并经过燃烧实验。

应用前景:

使用不会产生黑烟和固体颗粒,排出量大大减少,是很有前途的绿色环保型发动机燃料,在中国特别是农村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入股,合作开发。

 

十一、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系统

能量自给型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系统是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而开发的投资省、处理效率高、成本低的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该项目根据我国垃圾的组成及各组分物化性质的不同,首次将垃圾分选、堆肥、热解焚烧供热、气化发电、制肥技术相结合,在达到减容、减量和无害化目标的同时,可将处理直接成本减少到约30元/吨,资源化利用程度达到约85%。

应用领域:

可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

技术指标:

(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2)减容率〉95%;(3)有机肥产品:

产率不小于15%,粉肥有机含量〉20%;(4)除尘,除臭;(5)热解焚烧垃圾中不易腐有机物;(6)气化发电部分:

200吨/日处理系统发电装机容量200;(7)灰渣卫生填埋;(8)水:

全部经处理后采用内部水循环系统反复利用,无废水。

成熟程度:

200吨/日处理的垃圾综合处理利用系统已经在广东博罗竣工投产.目前已有省内多个地区前往考察或正在洽谈合作。

已为国内外20余座城市编写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及初步设计资料.

应用前景:

该技术自投入应用以来,达到了预期效果,已正常运行七年多,实际运行说明,该技术已基本成熟,达到产业化阶段。

推广及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合作开发。

十二、动态冰蓄冷

冰蓄冷是利用夜间低谷电力制冰并蓄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用蓄存的冰作为冷源供给空调系统,以减轻白天电网的高峰负荷,达到为电网削峰平谷的目的.动态冰蓄冷以动态的过冷水来制冰,换热效率高、制冰速度快、设备紧凑、制冷机能耗低

应用领域:

在所有已有的静态冰蓄冷空调系统,及各大中型非冰蓄冷空调应用的场合都能应用,对已有设备改造相对容易,而且能够立即体现出明显优越的节能、高效率运行、降低设备成本等优点。

技术指标:

冰过程中的全部热量交换均由液态水完成,单位体积中的载冷量提高到水的3-4倍,大幅度降低了载冷介质的循环流量,整体节能达到20-50%;初投资比现有的冰球和盘管冰蓄冷减少15%以上;采用超声波促晶技术,实现固态冰的高效快速生成;占地面积比现有的冰球和盘管冰蓄冷减少20%以上,而且可以直接使用建筑的消防水槽。

成熟程度:

广州能源研究所已完成了动态冰蓄冷的核心技术开发,并建设了小型示范系统,现在寻找投资进行商业化推广.

应用前景:

目前,动态冰蓄冷技术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等发达国家正在成为蓄能空调的主流技术。

但在国内,该项技术目前为空白,几乎还没有具体的产业化应用实例.

推广及合作方式:

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技术转让,许可使用,合作兴办新企业均可.

 

十三、中低温余热发电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相继开发出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及相配套的汽轮机研发、设计与应用技术,可利用高耗能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品位废热(包括低品位烟气、蒸汽和热水等)集中发电,使发电机增加25%的发电量,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企业的节能环保开辟一条新路。

其关键技术包括新型干法水泥窑不带补燃锅炉的余热发电技术、热水发电技术、浮法玻璃线余热发电技术、转炉电炉余热发电技术及烧结矿显热回收技术等。

应用领域:

适用于钢铁、石油化工、水泥、玻璃、陶瓷、制糖等大规模耗能行业。

技术指标:

氨制冷机热回收率达到85%,换热系统效率达到90%,热泵达到3.5。

成熟程度:

1.丰顺300地热试验电站,是中国第一座热水型地热发电试验电站,利用90℃左右的地热水发电,已经成功运行20多年,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保证和示范。

2.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4余热发电站,该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同时利用热水及低压蒸汽两股热源发电的电站,该电站于2005年10月一次性开机调试运行成功。

3.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一炼钢转炉4。

5余热发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转炉烟道饱和蒸汽余热发电站,利用转炉汽化冷却产生蒸汽发电,目前电站在建设中。

应用前景:

该技术能够将企业中大量的低品位废热集中发电,进一步提高企业能源的利用率,为各种类型企业节能环保开辟一条新路,应用前景看好.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开发应用、股权投资、能源管理合同。

 

十四、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与利用集成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与利用集成技术能将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中难降解的物质彻底降解,使废水达标排放,实现废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关键技术包括废水处理、能源利用、燃料电池、生物能源及余热回收等,整个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少,建设及运转费用低,处理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

应用领域:

适用于酿酒、饮料制造、乳品制造、化工、制药、屠宰及畜禽养殖等行业。

技术特点:

1。

甲烷的高效发酵技术:

采用二段厌氧发酵技术,提高产气率、产甲烷浓度,实现了再生能源的高效转化。

2.甲烷气的储存与净化技术:

采用先进的沼气储存技术、好氧生物脱硫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而无需储气柜,节省了工程投资,H2S和酸性气体的去除率可达99.5%以上。

3.燃料电池系统发电技术:

直接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且无二次污染的清洁生产技术,能源利用总效率可达81%。

4.余热利用技术:

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时产生的余热制冷和给沼气池加温,提高了厌氧反应器的性能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5.废渣制复合肥技术:

通过添加成分、干燥、粉碎、包装制成有机复合肥,实现了废渣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6.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通过“厌氧-好氧—混凝-高级氧化”工艺,可将废水中难降解的物质彻底降解,使废水达标排放。

成熟程度:

该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成熟可靠。

应用前景:

环保技术,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应用价值。

推广及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十五、液排渣煤粉低尘燃烧技术及系统

煤粉低尘燃烧技术是在液态旋风排渣燃烧技术上发展的一项清洁燃烧技术,具有燃烧效率高,灰渣易于捕获,系统简单,排放浓度低等特点,对改善我国燃煤窑炉热效率低,污染严重的现状,实现工业窑炉的现代化生产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可在燃油气窑炉上实现以煤代油、气,缓解石油资源紧缺的状况。

应用领域:

适用于各种工业加热炉窑,在电炉炼钢、锻造、热处理、建材、陶瓷、玻璃、铝型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机械、轻工以至酒店餐饮等行业。

技术指标:

燃烧效率:

大于99%;捕渣率:

90%左右;排放浓度:

小于2503;实现两吨煤替代一吨重油。

成熟程度:

该技术已经建立工业中试示范装置,目前正在实施陶瓷行业、耐火材料行业的窑炉改造。

应用前景:

环保技术,具有十分良好的应用前景。

推广及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十六、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为地源能,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的既可制冷空调又可采暖和提供热水的高效节能空调技术。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以地源能作为热泵夏季制冷的冷却源、冬季采暖供热的低温热源,同时实现建筑采暖、制冷和生活热水的三联供。

应用领域:

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特别是宾馆、酒店、学校、别墅等建筑,作为替代传统供热和供冷模式。

技术指标:

(1)地源热泵性能系数≥3.5;

(2)地源温度15~30℃;

(3)制冷温度7~9℃、制热温度>70℃(采暖),〉55℃(热水);

(4)年运行费用节约40%以上。

成熟程度:

地源热泵已建立了生产基地,并成功生产了系列产品用于中试基地。

目前已开发生产了多种系列产品,在北京、广东、河北、云南、河南、西藏等地得到了广泛应用。

应用前景:

本技术自研究以来,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类建筑,实现了建筑物夏季空调、冬季采暖、全年供热水的功能,与常规“制冷机+锅炉"系统相比,全年可节约能源40%。

推广及合作方式:

本所愿与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由本所提供技术、企业进行投资并实施管理,共同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十七、地热综合利用

地热是一种洁净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热流密度大、容易收集和输送、参数稳定(流量、温度)、使用方便等优点。

地热不仅是一种矿产资源,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水资源,已成为人们争相开发利用的热点.利用地热能可实现采暖、供冷和供生活热水及娱乐保健.

应用领域:

适用于具有良好地热资源的地区,尤其是地热温度高于70℃的区域。

技术指标:

(1)建立以70~75℃地热热水为热源,采用热水型溴化锂两级吸收式制冷机的地热制冷空调系统,制冷量为100,在冷却水温度为30℃的条件下,提供为9℃的空调用冷冻水。

在冬季该系统为建筑物提供采暖。

(2)建立以60~65℃地热热水为热源的地热干燥装置,日干燥农副产品为500。

(3)地热制冷或地热干燥排放的约50~60℃的地热水用于洗浴、温泉泳池的热水.

(4)利用洗浴和温泉排放的约30℃的热水为热源,建立养殖池,养殖适合的鱼类,如甲鱼等。

(5)利用鱼池热水,保持鱼池周围土地的温度,种植适合于旅游环境的热带观赏性植物和花草。

 (6)地热制冷效率:

~0.38-0.45;地热能综合利用率 :

≥50%;ﻩ 系统使用寿命:

15年.

成熟程度:

地热资源综合利用各项技术成熟,并以成果水平高,技术全面而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应用前景:

地热能综合利用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节省能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地热能利用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ﻫ  推广及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合作开发,股权投资。

十八、白光材料ﻫ   白光照明器件是一种发光柔和的面状光源,它与具有高亮度点光源特点的无机形成了很好的互补.白光光源可直流驱动,没有频闪现象,光源柔和,直接观看时也不会刺伤眼睛,是一种理想的健康护眼光源,特别适合于室内的大面积照明,在未来照明领域中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十九、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水相合成生物航空燃料ﻫ    本项目主要通过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高效水解转化成含单糖(戊糖和己糖)的水解液,对水解液中糖进行酸催化脱水,并在该体系中引入羟醛缩合反应,通过低分子醛、酮物种在双功能催化剂上交叉缩合或自缩合,控制中间产物的碳链长度,经脱水-氢化-异构反应可生成以C815正构及异构液体烷烃为主要成分的生物航空燃油,其组成与普通航空煤油相近,且在纯度、发热值、密度和低温性能等方面均高于普通航空煤油,可以直接用于喷气式飞机或飞行器的供给燃油。

二十、生物汽油制备技术ﻫ该项目以玉米芯、生物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通过水解处理生物质形成含木糖和葡萄糖的水解液,对水解液中的糖进行低温加氢转变成相应多元醇,继而采用高性能的水相重整催化剂进行多元醇加氢-脱水-加氢-异构反应,生成以C5、C6烷烃为主的生物汽油.

二十一、生物柴油制备技术ﻫ生物柴油是以各类动植物油脂为原料,在催化剂或超临界的条件下,与短链醇(甲醇或乙醇等)反应形成的酯类化合物,是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可再生燃料。

广州能源所开发的酶法合成生物柴油在固体酸碱催化剂研究和工艺优化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二十二、一种异地强制液冷式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异地强制液冷式微槽群相变散热系统,包括内部灌注有液体工质的蒸发器,蒸发器受热面的内壁上、蒸发器的蒸汽出口和冷液回流口所在的那块壁的内壁面设置微槽道。

二十三、一种声空化强化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类热壁面与液体工质间的传热强化及过程观测,与相同条件的传热相比,声空化技术的采用可大幅度提高传热系数.

二十四、腔式吸热器ﻫ 该腔式吸热器的内部盘管采用紫铜制作,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腔式吸热器的热性能、且承受能热流密度高、结构简单、设计灵活,并增加采光遮板以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二十五、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由燃气轮机

(1)、余热型双效溴化锂吸收式机组(2)、热交换器(3)、吸收式除湿装置(4)、蓄冷装置(6)、压缩式机组(5)、压缩式热泵(7)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