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605927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doc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治水计划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的方针政策,有效的遏制事故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及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本年度防

治水计划》,望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章矿井基本概况

一、计划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

3、防治水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4、2012年生产经营计划

5、贵州省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6、防治水示范矿井验收标准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生产一线各科室科长、各区队长、技术员

下设探放队

队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司设在生产科,生产科科长韩书亭任办公室主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水灾隐患。

办公室成员:

生产科地质人员与相关科室人员

三、矿井的地理位置及交通:

矿井位于贵州省县城北,距县城直线距离73km,隶属管辖。

地理坐标为:

东经:

xx乡镇公路相连,至x,至火车站16.5km,至市区约133km,距xx市130km。

矿井投资修建的一条新公路与xx相连,距xx镇6.5公里。

矿井运输以公路为主,交通较为方便。

四、矿井的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矿区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地势总体东高、西低,矿区以西地区出露碳酸盐岩,属岩溶谷地地貌。

最高点位于矿区南西部双山山头,海拔标高1466.50m。

最低位于矿山北西杨几咀北部一带,海拔标高约95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516m左右,地形起伏较大。

2、气象

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4.7℃,日极端最低气温-8.6℃,日极端最高气温34.5℃,7月平均温度22.7℃。

年平均降水量1057.1mm,雨季多集中在5~9月,年均发生暴雨2~3次,多在5~7月。

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春旱、冰雹、夏旱、夏暴雨等。

3、地表水

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海拔标高950m-1466.50m之间。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950m左右,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北西及南东两条季节性溪流,地表水系不发育。

4、地震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xx县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区域稳定性较好。

五、矿井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统栖霞、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下三叠统夜郎组。

本矿龙潭煤系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变化不大,总厚约110m,由灰、深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岩夹硅质岩、灰岩、菱铁矿及煤层组成,底部常有高岭土及黄铁矿(含黄铁矿粘土岩)。

龙潭煤系含煤性较好,含煤3层,由下至上编号为K1、K2、K3煤层,含可采煤层2层,即K1、K3煤层。

1、K1煤层位于龙潭组,出露于龙坪煤矿,上距长兴组灰岩85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20m,煤层稳定,呈层状产出,厚度0.67~1.4m,平均厚度0.7m.一般无夹矸,煤层结构简单,为全区可采煤层。

直接顶板一般为粘土岩,时有褐色粘土岩为伪顶,厚度不稳定,老顶为灰岩;底板一般为灰色粘土岩,含铝土及炭化植物碎屑见菱铁矿、黄铁结核,有时夹煤线。

2、K3煤层位于龙潭组,出露于龙坪煤矿,上距长兴组灰岩70m左右,下距茅口组灰岩约35m,煤层厚度稳定,为全区可采煤层。

直接顶板一般为粘土岩,时有褐色粘土岩为伪顶,厚度不稳定,老顶为灰岩;底板一般为浅灰色粘土岩,含铝土质及炭化物碎屑见菱铁矿、黄铁结核,有时夹煤线。

六、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1、瓦斯

根据2010年度K3煤层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1.4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9.78m3∕t。

2、煤尘爆炸性

根据2011年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我矿煤层煤尘的鉴定结果:

K1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为19.00﹪、具有煤尘爆炸性;K3煤层煤尘爆炸性指数为12.91﹪、具有煤尘爆炸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

根据2011年9月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对我矿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结果:

K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然煤层;K3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然煤层。

4、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根据2011年11月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中心出具的《桐梓县松坎镇鑫鑫煤矿K1、K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报告》K1煤层为非突出煤层,K3煤层为突出煤层。

第二章水文地质情况

一、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位于乐坪背斜东翼。

为中低山丘陵切割地貌。

海拔标高950m-1466.50m之间。

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为950m左右,矿区内地表水主要有北西及南东两条季节性溪流,地表水系不发育。

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性

根据矿区及附近出露地层、含水介质及地下水动力特征,区内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裂隙水三种类型。

(1)、第四系孔隙水:

孔隙水含水岩组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地下水赋存在第四系含砂砾石之间。

孔隙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就近排泄于溪沟中。

(2)、岩溶裂隙水

A茅口组(P2m)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西部,厚大于100m,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块状生物屑灰岩、细—粗粒灰岩夹透镜状灰岩及燧石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强。

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C3煤层距茅口组顶约16m。

发育有大小不等的溶洞及溶蚀裂隙,富水性强。

对矿井的底板充水影响极大。

B长兴组(P3c)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63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块状微粒灰岩、含少量燧石灰岩,层间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炭质泥岩,下部为泥质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中等。

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C5煤层距长兴组底30m。

由于煤层顶板在开采过程易受破坏,故对矿床充水有一定的影响。

C下三叠统夜郎组第二段(T1y2)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大于170m,主要岩性为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灰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顶部为一层厚约1-2m的鲕粒灰岩;中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含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中等。

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不直接接触,为矿床间接充水岩组。

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间存在一定厚度的隔水层,在煤层顶板破坏未达该含水岩组时,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

(2)、基岩裂隙水

A龙潭组(P3l)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西部,厚约66m,为本区含煤岩系,主要岩性为为灰、深灰、黄灰色泥岩、钙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夹数层灰岩、泥灰岩、燧石灰岩及煤层,底部为硫铁矿层。

倾向东南,倾角约115°,富水性弱。

所含裂隙水对矿井的充水影响不大。

B夜郎组沙堡湾段(T1y1)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5m左右,为灰绿色薄层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隔水性能弱。

C夜郎组九级滩段(T1y3)相对隔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东部,厚大于200m,为紫红色、暗紫色夹黄绿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夹中厚层状泥灰岩、灰岩,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

隔水性能好。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是本区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总体上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但在局部地段,地形封闭好,易于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区内岩溶较为发育,溪沟水等地表水体通过碳酸盐岩之中的溶蚀裂隙、溶洞、落水洞等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受地形、裂隙、地层等因素的控制,区内岩溶水总体由分水岭地带向地势低洼处径流。

区内地下水以泉及矿井水的形式进行排泄。

(2)、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大气降水是本区碎屑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由于碎屑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且岩层裂隙密度小,张开性差,其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

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带之中,向深部富水性减弱,其径流趋势主要决定地势的高低,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径流。

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在风化裂隙带被地形切割之处,以泉、矿井水的方式进行排泄。

(3)、孔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区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在松散堆积物中下渗,无明显的排泄点。

3、含、隔水岩组特征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1)、玉龙山段(T1y2)岩溶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150m,主要岩性为分布于矿区中、东部,厚约大于170m,主要岩性为上部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灰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顶部为一层厚约1-2m的鲕粒灰岩;中部为浅灰、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局部含泥质条带;下部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

倾向南东,倾角约72~80°,溶蚀裂隙发育,富水性中等。

该含水岩组与长兴组灰岩之间有5~8m沙堡湾段碎屑岩相隔,在沙堡湾段碎屑岩受冒落裂隙破坏的情况下,所含岩溶水会对长兴组(P3c)含水岩组进行越流补给。

并且该隔水岩组与C5号煤层之间的垂直距离约98m,其值大于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48.9m,即所含裂隙水,渗入未来开采所形成的冒落裂隙的可能性小,亦不会直接成为未来矿井的充水水源。

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的经验公式为:

H=100M÷(2.4n+2.1)+11.2

式中,H—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可采煤层累计厚度;n—可采煤层层数。

本矿区可采煤层平均累计厚度为2.6m,有2层可采煤层。

通过计算,本矿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约为48.9m。

(2)、沙堡湾段(T1y1)碎屑岩隔水岩组: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薄层粘土岩、钙质粘土岩夹泥灰岩,夹薄层泥质灰岩,本区厚度约5m。

富水性弱,本身所含裂隙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但其厚度薄且变化大,易受采空塌陷破坏,隔水性较差,受破坏之处易成为上覆玉龙山段岩溶水渗入长兴组及矿井的充水通道。

(3)、长兴组(P3c)含水岩组:

分布于矿区中部,厚约63m左右,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厚层、块状微粒灰岩、含少量燧石灰岩,层间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炭质泥岩,下部为泥质灰岩,岩溶发育,含溶蚀裂隙、溶洞水,富水性中等。

该含水岩组与煤系地层直接接触,C5号煤层距长兴组底30m。

但在沙堡湾段受采空塌陷破坏的情况下,可得到玉龙山段岩溶水的补给。

采煤所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易贯穿到该岩组之中,从而使该岩组所含岩溶水直接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

(4)、龙潭组含水岩组(P3l):

分布于矿区西部,厚约110m,为本区含煤岩系,主要岩性为灰色薄—中厚层粘土岩、砂岩夹灰岩、煤层(线)等,为煤系地层,本区含K1、K3号煤层。

其中K3号煤层上距长兴组底板约85m,K1号煤下距茅口组顶板约20m。

富水性差,为弱含水岩组,主要起隔水作用。

本身所含裂隙水,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5)、茅口组含水岩组(P2q+m):

岩性以厚层块状灰岩为主,其溶洞、地下暗河发育,含裂隙溶洞水,在区域内出露厚度大于100m,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富水性强。

该岩组中裂隙发育,多为泥质充填,在水流作用下,易成为开采矿井的充水通道。

该岩组上距K1号煤层底板约20m,其间为黄铁矿粘土岩,岩层厚度变化幅度大,采K1号煤层至最低开拓水平900m时,其所含岩溶水可能通过底板鼓胀所产生的裂隙进入矿井之中,甚至在薄弱地段产生突水现象。

综上所述,开采各煤层时,均可能发生矿井顶板充水,尤其是开采K3号煤层时,发生矿井顶板充水的可能性最大;开采K1号煤层时,发生底板突水的可能性较大。

4、主要构造破碎带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矿区内总体构造简单,为缓倾斜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南东,倾角12—25度。

测区内未见大的断裂和褶皱,在开采过程中不排除局部小构造的存在,但对煤层开采无大的影响。

总之测区内为单斜岩层,尚未发现大的断裂,地质构造简单。

5、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及其附近无地表水,矿井充水与地表水体无关系。

6、生产矿井和老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