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5851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广西南宁二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

1.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选择题,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圈养/豢养未遂/深邃执拗/坳口转弯抹角/厉兵秣马

B.溯源/塑造菁华/腈纶歆羡/欣赏越俎代庖/如法炮制

C.阴霾/埋怨牛虻/匆忙按捺/呐喊稗官野史/纵横捭阖

D.笑靥/梦魇城垣/亘古睥睨/端倪心宽体胖/坚如磐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始终没米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部小说,几年米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B.近年来,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整天不学无术,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近日,山西一名六岁男童遭人狠一下毒手挖掉双眼,国内各大媒体报道了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

D.当华侨大学男篮再次捧回“CUBA”的冠军奖杯时,队员们弹冠相庆,无不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实力。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兴产业获得政府补贴本无可厚非,但若成为上市企业试图掩盖实际亏损,并撬动资本市场,则远远背离了政府的初衷。

B.广西旅游网发布的2013年中秋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北海高居榜首,其中银滩片区的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C.自从那此长谈-后,李助理上班再也没有迟到过,反而每天总是早剑十分钟,把·些准备T作做好。

D.这些疑问和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密切相关,以至于无论你懂不懂科学,都无可避免地要关注此类问题。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划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

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

换句话说就是: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

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

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

“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

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

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之说。

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

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

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

《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

“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

……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

”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

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

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

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

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

从这一点上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

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

(摘编白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

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

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大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

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义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也应该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周梅圃君家传

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暇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昊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陋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

清麓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宜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丕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

“善!

”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没,卒于任,而王禀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曰: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甚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病:

疾病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制:

制度

C.寻擢贵州都匀知府寻:

不久

D.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徙:

徒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梅圃其自号也②其为人明晓整理,敢任烦剧

B.①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②民以所建口周公闸、周公桥云

C.①故旱涝皆赖焉②容有泛滥辞焉

D.①君素闻疾之②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岗公桥就可见一斑。

B.周梅圃作为都匀知府跟随总督吴达善和侍郎钱维城审办苗人叛乱案件,坚持以法律为准绳行事,对案件办理不当之处,敢于据理力争,毫不让步。

C.浙江巡抚王宣望因为周梅嘲为官清廉,就上奏朝廷真心赞誉周梅圃有才华,并找个借口使周梅圃被调到杭嘉任海防道之职,但王直望最终也因贪污而身败名裂。

D.周梅圃一生为官清廉勤劳,姚鼐虽非史官,但赞赏周梅圃的政绩,冈而为他写了这篇家传,并觉得即使史官用这篇家传做史传材料也不会觉得有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古诗文(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5分)

(2)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丁巡抚,约与之同心。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儿复,名介,南昌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广州四会县。

②蕲:

祈求。

古代有“三折肱,知为良医”、“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2)请概括黄儿复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其文约,其辞微,其忐沽,其行廉。

,。

其志洁,;行廉,故死而不容。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

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

(2),复得返白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吴楚东南圻,。

(杜甫《登岳阳楼》)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曲涧》)

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读树

李国文

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本书,再往深处探究,更像一个人。

这些太庙里的,曾经慰我孤独的老树,也许看得多了,久了,它们的身影,居然烂熟于心,如同老朋友那样,有一点变化便会觉察出来。

树木如人,都是生命的载体,都有其生命的流程。

因此,人的历史,是一本可读的书,树的历史,也是一本可读的书。

尽管,人这本书,没有树这本书厚实,但是,树这本书,却没有人这本书复杂,这就是人和树的不同处。

所有的人,尤其有了一点名气的人,都会要顽强地表现出自己的存在,惟恐别人漠视,将他忽略或者忘却。

最害怕的事情,莫过于不把他当回事。

而树木,没有连根砍掉锯断之前,它的年轮,那一圈圈深深浅浅的岁月隐秘,都是密藏不露的。

在其中所凝固着的她的一生,也许并不费解,可压根儿就没打算让人知道。

不想为人知,更不在乎人知或不知,这是树的性格。

惟恐人不知,恨不能吵吵嚷嚷得满世界都对他大惊失色,这是人的性格。

所以,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出一些人生道理。

古树与老人,相同之处,都有一份难得的历史感;不同之处,古树无言,老人要份;古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苦日无多的老人,却总爱跟世界较劲。

这就是树和人的差别所在,树怕拔高,人不怕拔高,树拔高一寸,会死,人拔得天高,也是不会死的;有的人,初老尚好,犹知收敛,更老以后,灵性消失,感觉迟钝,精力不逮,思想麻木,便要做出不拔高不行,拔不高也不行的令人不敢恭维的尴尬事。

树比人长久,它能活到人的十倍以上的年纪。

因为见多,自然识广,因为识广,自然看得要远。

所以,巍峨庄重,枝根虬结,苍劲肃穆,气势不凡。

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映衬出它的老迈龙钟,也反托出它那种上了年纪的大度宽容。

树和树相处,天空很高,大家一齐向上生长,人和人相处,地盘有限,难免就要磕磕碰碰。

因此,读树以后,再来读人的话,就会懂得老人再老,也不能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同样,拥有优势的新一代,只有在蓝天白云的上升空间里,才能大展宏图。

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时光痕迹,好像时间在古老的身躯里凝滞住了,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往事已矣,过去的那些灰暗的记忆,也就让其渐渐淡忘,渐渐消逝。

如今来到这座大庙,那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那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着来日方长,这就成为今天读树的新篇章。

所以,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比起老树来,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日艮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的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出现,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

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机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

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就像园子里的这些新的、老的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历史,总是要往前走的,那些懊丧,那些悔恨,那些苦痛,那些沉沦,就让它留在树木的年轮里,随风而去吧!

(有删改)

14.文章开篇说“其实,一棵树,固然是一奉书,再往深处探究,更像一个人”,这句话在义章中有什么作用?

(4分)

15.作者所读到的“树”与“人”有哪些不同点,写这些不同点有何用意?

(6分)

16.请以文章结构层次为要点,简要概括作者是怎样围绕着“树”构思全文的。

(6分)

17.文章说“读一读这些古老的树,能够多少参悟山‘些人生道理”,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些道理有哪些。

(6分)

六、语言综合运用题(15分)

18.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个判断的短句。

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6分)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建立的具体体现各缔约方之间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标志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全面合作的世界二大区域经济合作区之一。

答:

19.阅读右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5分)

(1)给漫画拟出标题。

要求:

切合漫画含意,不得用“无

题”作标题。

(2分)

标题:

(2)用一句话说明漫画给你的启示。

要求:

与标题有内

在的联系,不超过20个字。

(3分)

启示:

 

20.仿照下而的例句,另选我国的两个传统节同各写一句话。

要求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例句:

中秋,是一块块用相思烙成的月饼,每一块都铭刻着亲人对团圆的渴望。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一。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