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xxxxxx中学
公共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XXXXXX有限公司
二О一三年三月
第1章项目概述
xxxxxx中学属湖北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是武汉市对外开放学校,学校以办学的高水平、高品位、高质量和雄厚的综合实力享誉江城,蜚声荆楚。
学校以突出的办学实绩,赢得了湖北省文明单位、省市示范性高中、湖北省教科研50强、武汉市对开放学校等17项省级和15项市级殊荣。
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均衡化、带动现代化,是实现xxxx一中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
xxxx一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是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技术为基础,建设一个能够有效支撑xxxx一中教学创新、跃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的教育数字化环境,并能够在教育中全面应用。
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可共享的应用服务,与外部系统资源共同进行统一互信认证及各类资源和信息共享,为数字化校园提供高可用、高性能、既满足统一规范又不缺少个性化应用的数字化环境支撑。
无论是学校还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都包括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支撑软件与资源等,建设内容的确定思路是依据教学、学习、教师继续教育、教研、管理、家校互动等的需要,确定软件及资源的建设方案,再根据软件与资源的运行要求确定终端及网络的建设方案.
第2章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及原则
2.1指导思想
2012-2014年,是xxxx市迈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指导,坚持“规划先行、多元投入、强化应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更加积极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逐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升,加快建设具有较高素养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积极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xxxx市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以“基础支撑平台、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教学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应用支撑系统”和“教师能力提高信息化支撑系统”建设为核心,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教研拉动应用”为保障。
利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创新.以服务全市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为宗旨,以支撑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创新为主线,突出教育性、教学性、指导性、规范性、有效性和易用性;采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实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多媒体、大容量、易检索等特性;完善信息资源评价、交流制度,加快资源的征集、引进、开发和整合步伐;建立并完善各级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和管理应用指导服务体系,为提高xxxx市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2建设目标
以解决当前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建设能够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支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为全市各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学、学习、管理、师资研修等方法创新提供有效支撑服务.
学校与教育局建设分别达到以下目标:
(1)学校建设目标:
能够有效支撑教与学、办公与管理、教研、科研、教师培训、学校信息发布、家校沟通、资源管理与共享等各项工作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系统以数字化校园集成平台为基础,能够将各类应用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类终端使用、个性化服务。
(2)教育局建设目标:
能够有效支撑资源共建共享、办公与管理、教研与培训、信息发布与反馈等各项工作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能够将各类应用有机集成,能够与上(下)级部门公共服务平台、学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对接,实现统一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跨平台运行、支持多类终端使用、个性化服务.
xxxx市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建设工程力争到2015年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教育专网,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市、县区、校三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校园,80%学校普及数字化教学终端设施并接入教育专网.
(2)建立覆盖xxxx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实现全市优质教学资源动态整合、共建共享与优化配置,形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
(3)为各类学校配备能够有效支撑学科教学创新的工具软件,满足从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转变的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全面深度融合,信息化对教育教学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4)建立具有引领性的培训资源、优质案例资源库,以及能够有效支撑xxxx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网络互动教研与培训平台,完成教师现代教育“六大”能力提升的全员培训,完成70%的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领导力和管理能力培训,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师资教育网络体系,大幅度提升师资教育教学水平.
(5)建立教育信息化规范体系、数据体系,建成有效支撑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与学校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业务监管与动态监测、评估评价与决策分析的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以及教育管理与政务服务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xxxx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
2.3建设原则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xxxx市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采取顶层设计的理念,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
集成和改造现有的信息系统,统筹建设xxxx市信息化中心平台和学校数字化校园,重点发挥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
1、统筹规划、典型示范.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必须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建设方向,确保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
打造典型,发挥工程项目的示范性和引领性作用。
2、统一平台、互联互通.要建设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建好门户网站群,实现县、校各级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以及信息资源的分布式储存和检索统一,并通过xxxx市平台、网站和互联网等传输通道,做到上与国家教育资源网相接、横与其他地县资源网互联,下与县内各学校互通,实现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以减少技术屏障,克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3、共建共享、应用为重。
就是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激励机制,保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持续、高效地向前发展。
既要避免重复开发,又要鼓励多样化创新;既要充分利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要积极发挥其他机构、市场在应用研究、软件开发、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和互通有无.要把有效应用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建立鼓励应用的机制,调动广大师生和公众用户应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以建设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
4。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规范是本次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应在统一应用开发标准和数据交换接口标准的前提下,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下,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在系统建设和应用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建立有效的安全保障体系和规范的安全管理体系,保护个人隐私和政务安全.
第3章
项目建设内容
要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载体,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是保证。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在有效促进教学、管理方法等创新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实际需要,确定所需要的应用软件,再以应用软件来确定系统软件、终端及网络设备等的需求。
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总体建设内容包括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数字化校园及应用系统二个部分。
3.1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
采用云计算等先进网络技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有效支撑xxxx市各级各类学校与管理机构,开展教学信息化、研修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基础支撑平台(统一数据、统一认证、统一运行管理),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网络互动教研与培训、教育运行状态动态监测、教学质量评价与分析的核心应用平台,以及教育信息综合门户,为xxxx市内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基础与公共性的支撑服务。
3.2数字化校园及应用系统
针对小学、初中、高中各类学校,建设开展学科教学信息化、研修信息化、管理信息化需要的支撑环境,配备以信息技术支撑学校各学科教与学创新的学科教学工具软件,探索形成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为特征的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建设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的电子校务平台,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学校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
第4章
项目建设方案
4.1总体设计
工程总体设计以应用为导向,根据每类教育子领域的服务对象与服务内容,进行抽取、综合,形成设计.
4.1.1应用逻辑设计
xxxx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应用、管理信息化应用、师资研修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服务范围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三大子领域的学校和教育局。
在基础教育领域,服务对象包括学生、教师、教研员、教育管理者、社会公众四类群体。
针对每类用户提供如下服务:
1)为学生提供的支撑服务
-学习方面:
各类学习资源的获取、存储、分享、评价;课前预习、课下探究、复习;与教师、同学交流、研讨;
-信息管理方面:
个人学习过程管理、教育资讯获取;
2)为教师提供的支撑服务
-教学方面:
各类教学资源的获取、存储、分享、评价;课前备课,课堂讲授,课下辅导、答疑,组卷、测试、阅卷、评价,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研修方面:
培训、互动教研(集体备课、交流、评价);
-信息管理方面:
学生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家校互动;个人办公、个人空间、教育资讯获取;
3)为教研员提供的支撑服务
-研修方面:
各类教学资源的获取、存储、分享、评价;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与管理;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信息管理方面:
个人办公、个人空间、教育资讯获取与发布;
4)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的支撑服务
-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
-招生考试管理、教学教务管理、督导评价管理、培训与教研管理、校园安全管理
-教育运行状态、教育信息化状况、教学质量状况等监控与评价分析
-个人办公、个人空间、教育资讯获取与发布;
5)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支撑服务
-招生考试等教育资讯获取;
-家校沟通
-教育监督与评价
-全民终身学习
根据以上需求,以系统的角度,可归纳为如下几类应用系统。
1)教学信息化方面:
学科教学资源库与管理、共享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系统,教师备课管理系统,学生学习系统、考试评价系统;
2)管理信息化方面:
学校门户、学校电子校务系统(具体包括),家校互动平台、区域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区域教学质量监测平台,区域督导、评价管理平台,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3)研修信息化方面:
师资研修平台;
根据服务内容以及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考虑到各应用系统的统一访问,应用系统的服务集成、数据共享与交互、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还需要一个公共门户与一个基础支撑的平台。
从应用逻辑角度出发,总体设计的应用逻辑视图如下图所示。
4.1.2物理部署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中的部署体系结构分析,在软件部署上需要进行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根据软件的运行需求,进行相应网络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进行市(县区)、校多级部署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案。
建设原则是坚持能够集中建设的应用集中建设,特别是对于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实时性要求不高,主要进行数据上报、汇总统计的信息管理应用.对于必须分布的应用分布建设,如学科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软件等工具软件,都需要进行较大图形图像计算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实时性,因此需要部署到学校教学终端;.
(1)在市区建设xxxx市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集中建设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统一数据、统一运行管理等的基础支撑平台,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师资研修平台,教学质量分析平台、督导评价平台、行政办公与管理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教育运行状态监测系统。
(2)县区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在市级网络带宽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市级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虚拟化出各县区部署空间,实现县区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在市级的集中部署;如果县区级全集中部署到市级造成网络带宽压力过大或县区级教育机构有独立的服务器及网络设备,则可以将县区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分布进行部署.
(3)在学校建立校园应用系统,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业务需求,建设相应的校园门户、办公与管理系统,校园资源库与管理系统,学科教学工具,教师备课系统,学生探究学习系统,考试评价系统等。
4.1.3总体架构设计
xxxx市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总体架构是在充分总结和分析应用逻辑体系结构基础上,按照面向服务的思想与分层设计思路,以当前国际和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数据挖掘、面向服务设计等先进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xxxx市教育教学信息化为目的进行设计.
整个xxxx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整体架构分为三部分:
(1)云平台
最底层是提供IAAS服务的云计算中心IDC机房,包含了运营所需的网络、服务器、存储等设施,也包含了按需提供的IDC管理服务,再上一层是提供基础服务支撑的PAAS层,最上面是提供给xxxx市各级教育机构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的核心应用层,包含了教学信息化、研修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及全民终身学习等多项服务应用。
(2)云终端接入层
云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多种终端访问门户网站及个性化服务门户,终端设备支持PC、手机等移动设备、平板电脑(电子书包)及电子白板等。
(3)信息化标准与安全体系
教育信息化标准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总体标准、信息资源标准、应用标准、接口标准、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
信息安全与容灾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和安全制度。
4.1.4云平台技术架构
xxxx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是依托云计算来设计,其目标就是让用户像用水、电一样使用平台的各种信息化服务。
它提供的服务包括:
1)应用层服务(SoftwareasaService)
平台提供的SAAS服务包含了:
各级机构之间的教育行政管理应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研修服务、网络教学管理服务、家校互动及终身学习等服务,以及可以被各类云终端设备访问的各类信息服务
2)平台层服务(PlatformasaService)
提供应用服务云平台,如移动互联网应用接口,运行数据平台、统一消息、操作系统、web中间件等各类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用户身份和授权服务:
负责对整个平台各类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与权限分配。
储存服务:
为各类系统提供存储空间管理,FTP访问服务
服务组件注册管理:
负责各类服务组件注册和调用接口管理
开放访问接口管理:
提供平台向第三方开放的基础数据如用户信息、登录论证、消息访问接口
移动访问接口服务:
负责提供各个应用系统数据的移动访问接口,对各数据加工并在移动设备上访问.
社区协作服务:
提供各种角色社区交流,文件共享、通讯录、统一通讯、群组消息等服务
缓存管理:
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缓存管理加快业务系统的访问速度。
分布式计算及部署服务:
为各系统横向扩展提供计算能力增长的支撑,实现系统的统一部署及容灾管理。
3)基础设施层服务(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云计算中心IDC机房以服务的形式提供虚拟硬件资源,如虚拟主机、存储、网络、备份、容灾等各类资源,支撑全市教育信息化各类应用服务7x24小时高效、平稳运行。
4.2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
4.2.1总体设计
xxxx市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提供有效支撑xxxx市各级各类学校与管理机构,开展教学信息化、研修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基础支撑服务,以及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教师教研与培训、考试评价与质量分析、督导评价管理、家校互动、教育业务管理、教育信息管理等核心应用的支撑.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能够为教师、教研员提供各类教学资源的获取、存储、分享、评价等服务。
教师研修平台能够为教师、教研员提供教师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与管理;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管理等服务.
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命题、考场编排、考试组织、阅卷、成绩管理等服务。
督导、评价系统能够为教师及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指标体系制定、评价任务管理及综合考评服务
家校互动平台为教师、学生及家长提供短信发布、网上交流等多种家校沟通方式的服务。
教育业务管理平台为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提供学校在行政、教务、科研、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服务;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提供教育运行状态、教育信息化状况、教学质量状况等监控与评价分析等方面服务.
基础支撑平台为教师、行政管理人员提供统一认证、统一授权。
在物理部署方面,教育公共云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采用集中式部署模式,为全市各类用户提供教育公共服务.
4.2.2教育信息门户
建设市级统一的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门户(即统一门户平台),既是应用发展的需要,也是管理的需要。
教育信息门户集成各校门户以及各种应用,提供内容展示及应用入口.具备内容管理、全文信息检索、博客、邮件、即时通讯等功能,可根据每类用户使用特点和角色的不同,通过对事件和消息的处理、传输,把用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多业务、多应用系统的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支持WEB、移动客户端的一体化资源访问的个性化应用界面。
教育信息门户建设采用网站群统一管理,以门户网站为中心,部门网站和应用为基础支撑的若干子站形成的一个规范的网站群体系。
门户主站和子网站将会构成整个体系,不再相互孤立,实现多站点统一管理、权限统一分配、信息统一检索,共享集群资源.系统包括信息发布子系统、个性化集成子系统、网站群管理子系统.
4.2.3核心应用平台
核心应用平台老师、教研员、教育管理者提供资源共建共享、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督导评价、家校互动、网络互动教研、教师远程培训、教育业务管理、教学过程监测信息化支撑环境。
核心应用系统的应用逻辑的体系结构如下图: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以xxxx市教育资源网为核心,搭建一套上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市级基础教育资源网相接、横与其省内其他市资源网互联,下与学校互通,实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克服“信息孤岛”,以及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
教师研修平台
为xxxx市范围内所有的县、学校开展互动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互动备课、互动教学、互动交流、相互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
对考试过程中的命题、考场编排、考试组织、阅卷、成绩管理等每个环节进行有效支撑,以满足xxxx市内考试需求。
通过对学生、教师、学科、班级、年级、年段、学校、县区、地市的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管理者和广大市民能够动态的了解学校和区域等各方面的办学情况,为管理者和广大市民提供学校和区域办学水平的全面统计信息,为市(县区)教学行政管理及教研部门的行政决策、教学指导提供数据依据;
督导、评价系统
围绕督政、督学这一核心思想,能够协助教育管理机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监督、激励并促进校际之间的均衡发展,协助教育管理机构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家校互动平台
家校互动系统是一个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三方互动交流的平台。
该平台采用互联网技术和短信通信技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教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融合.家校互动系统迎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多角度、全方位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了教师、家长、学生的经常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均衡发展,能够极大的减轻教师、家长的负担,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家庭、学生对话模式,使之交流更加简单、方便、快捷;
教育业务管理平台
对于学校在行政、教务、科研、家校沟通、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特定需求,教育业务管理平台在学校端建设满足信息共享的综合信息处理和管理系统,在教育局端能够满足信息汇总的管理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在校的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以及学生家长,它是学校进行网络数字化教育的基础平台;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
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是一套对xxxx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的督管系统,通过各级学校及管理结构的上报数据,总体上把握我市当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然后实时监控全省信息化进展,以便于为教育信息化决策提供底层数据分析与依据。
在公共平台内部,核心应用平台依托基础支撑平台提供权限认证和基础数据,通过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教师研训平台、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督导、评价管理平台、家校互动平台、教育业务管理平台、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教学、教研、管理服务;为教育门户提供业务数据信息。
核心应用平台技术体系架包括访问层、个性化服务层、服务提供层、数据存储层。
4.2.3.1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包括资源库及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系统两部分组成。
资源库主要用于资源存储与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山西省共享资源、xxxx市自行购置共享资源、下级部门向上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以xxxx市教育资源网为核心,搭建一套上与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市级基础教育资源网相接、横与其省内其他市(州)资源网互联,下与学校互通,实现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克服“信息孤岛",以及资源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
4.2.3.1.1资源共建共享平台
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通过基础支撑平台提供权限认证和基础数据信息;区级资源共享共享平台同校园资源库及管理系统依托xxxx市教育专网实现各级优质的教育资源向上、向下共享,以此解决“资源信息孤岛”、“资源重复建设”.利用镜像管理软件,通过资源多级部署,减轻服务器、带宽的访问压力,提升教师下载资源的速度。
4.2.3.1.2资源库
区域教育资源库主要满足各类教育共性资源的存储与组织管理,主要共享国家和省里免费资源、市里统一购买的资源、所属学校的优质资源,学校特色的资源主要放在学校资源库中,区域共性的资源放在区域资源库中。
区域教育资源库总体上包括幼儿教育资源库、基础教育资源库。
基础教育区域资源库主要建设知识点资源、地方特色资源、公共资源、教师教育资源.
4.2.3.2教师研修平台
构建覆盖全市,区、校贯通的教师研修平台,为xxxx市范围内开展互动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互动备课、互动教学、互动交流、相互评价,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师研修平台通过基础支撑平台提供权限认证和基础数据信息;研修平台主要包括互动教研系统、教师远程培训系统两部分组成;利用校园应用系统中的学科教学工具软件、教师备课管理系统协助完成集体备课活动.
4.2.3.2.1互动教研系统
互动教研系统支撑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等多模式教研活动构建,教研资源共享,教研活动组织,教研过程监控,教研情况统计、分析等服务,解决传统模式下把全市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由于受到地域限制,不能经常组织教研活动的问题;此外,在教研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文字、视频交流,增加学科虚拟工具和学科编辑工具的支撑,更好的满足教研活动的需要。
4.2.3.2.2教师远程培训系统
教师远程培训系统是一套以提高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为核心,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案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