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4424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docx

第七单元整体单元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主题正确地看问题、想问题

单元解读本单元以思想方法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矛和盾的集合》写的是发明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从而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而《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两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情节紧奏,前后对比分明,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短处,不要被表象迷惑。

这4篇课文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故事里主人公的思考过程很直白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而怎么运用这样直白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呢?

需要根据课文结构特点,运用对比冲突这一方法去引导,通过故事里主人公前后看问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明白道理,学会在生活中看问题想问题。

另外,本组四篇课文在写作特点上都是运用事实说明道理。

这种写作手法需要学生了解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当中。

单元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做到正确认读,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作特点,学会概括写事明理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能够学会抓住课文中心,结合单元主题提出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4.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正确地看问题、想问题。

5.通过拓展练笔,尝试运用“用故事讲道理”的写作方法编写故事。

课型预习达标课、例文阅读课、群文阅读课

 

预习达标课教案

课型预习达标课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做到正确认读,能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概括写事明理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4.学会抓住课文中心,结合单元导语提出更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为精读引领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起点

学生已通过课前预习,自己认读并在文中标出了字词,查出了画线词语的意思;对课文进行了预习。

教学环节

一、勇闯字词关

1.明确达标要求:

声音洪亮,不拖音;读音正确。

2.词语认读,抽查小组同学达标。

根据认读情况对每个小组作出相应评价。

3.读多音字,拓展积累形容人精神状态不好的词语。

4.交流词语意思。

二、乐闯朗读关

1.出示朗读要求和评价标准,推选小组代表朗读。

2.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朗读,是否达标。

三、智闯内容关

1.组内交流“知内容”的部分,组长汇总整理,归纳出本小组的最终答案。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3.总结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写事明理。

4.以25课《矛和盾的集合》为例,学会把故事和道理合在一起概括写事明理类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妙提问题关

1.组内交流本单元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小组长梳理出组内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组长展示问题,师生交流评价问题是否值得研究。

3.出示单元导语引导学生从“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就往往不一样”入手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4.以27课《科利亚的木匣》为例,出示表格,结合单元导语,抓住课文中心,提问题。

第一次挖木匣

第二次挖木匣

中心道理

《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第一次想走十步挖木匣,结果没有挖到木匣。

科利亚第二次想走五步挖木匣,结果挖到了木匣。

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矛和盾的集合》例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型例文阅读课

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对于这个道理的理解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看问题想问题的关键。

于是就将这一环节运用对比冲突的引导法进行处理。

并且本单元在写作特点上有一个共性,就是用事实说明道理,这也是我本节课的目标之一。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的道理。

2.初步了解文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在生活中学会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资源ppt、图片资料、纸质表格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课直入主题

1.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

2.齐读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3.学生自由说自己对“矛”和”盾”的认识,教师出示资料介绍“矛”和”盾”。

二、品读理解课文感受思维过程

1.品读比赛场面,感受比赛的激烈。

过度:

矛和盾看似极其矛盾的两件兵器,是怎么想到把他们合二为一的呢?

这一切的想法,只是源于一场普通的朋友间的比赛。

(引导学生体会比赛的激烈,有感情地朗读,并通过动作表演理解“左抵右挡”。

2.细读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交流发明坦克过程。

过度:

就是在这样一场激烈的比赛中,发明家经历了一系列的思考过程,发明了坦克。

(1)读课文2—4自然段,画出发明家思考的句子,自主完成表格。

(提示:

尝试用最简短、最关键的词语概括。

(2)全班交流发明家发明坦克经历的思考过程。

发明坦克的过程

发现问题

盾太小

解决问题

(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发明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

盾太小啦!

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3.有感情朗读坦克的大显神威。

(1)坦克有什么优势?

(2)自由谈对“大显神威”的理解。

(3)读课文中能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语句。

4.思考:

矛和盾发明在古代,坦克发明在近代,前后相距一千多年,在这一千多年里,有那么多的人使用过矛和盾,为什么只有文中的发明家才发明了坦克?

意图:

运用对比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去积极看待问题。

从而导出单元导语中提到: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让学生的感想更加深刻一些。

三、领悟道理

1.交流从坦克发明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

2.自由说生活中的事例来拓展对道理的理解。

借助句子拓展理解:

善于把的长处集于一身,就会是胜利者。

(引导学生不仅仅是事物可以集长处于一身,人呢,也可以。

3.理解“胜利者”的意思。

结合上面的联系生活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认识:

只要是更先进、更方便、进步了、优秀了都可以说是胜利。

小结:

生活中没有永远的胜利者,文中的坦克还能不能再集合别的长处,你们还能不能再集合别人的长处,让坦克,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胜利者呢?

带着这种思考,齐读: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总结写作特点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特点。

 

 

《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课型群文阅读

教材分析这三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材内容。

三篇课文分别使用前后两个不同的场景讲述了三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而且这三个故事都是主人公在经历某个事件之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分别告诉我们三个道理。

这也是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

用故事讲道理。

课时目标

1.根据导学案的提示,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悟出故事中的道理。

2.通过阅读课文,依据导学案的提示,明白作者“用故事讲道理”的写作方法。

3.通过课下练笔,尝试运用“用故事讲道理”的写作方法编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课要学习的三篇课文,通过三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同的道理。

根据导学案一的提示,完成里面的题目。

故事主要内容

故事中的道理

《科里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一文写了科利亚五岁时,四年后______________的故事。

《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一文中,铁罐常常__________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___________,而铁罐________的事。

《狮子和鹿》

《狮子和鹿》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主要写了丛林中,一只鹿________________,可当危险来临时,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二、自学课文

根据导学案二的相关提示,自学三篇课文。

场景一

经历的事情

场景二

 

《科里亚的木匣》

第一次挖木匣

地点:

家门口

科里亚是怎么做的?

结果?

科里亚

思考

第二次挖木匣

地点:

家门口

科里亚是怎么做的?

结果?

 

《陶罐和铁罐》

地点:

国王御厨

它们为什么展开对话?

铁罐的态度?

陶罐的态度?

 

王朝覆灭

尘土覆盖

地点:

废墟上

铁罐的变化?

陶罐的变化?

 

《狮子和鹿》

地点:

池塘边

鹿怎样评价自己的角和腿?

 

狮子追赶

地点:

小溪边

鹿怎样评价自己的角和腿?

三、交流汇报

依据表格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其他同学相机进行补充。

四、感悟写作方法

(一)讲故事的方法

观察导学案二,思考:

作者讲述这三个故事,在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个故事都使用了前后两个场景,并且中间经历了一件事情,从而使得故事一波三折,生动有趣。

思考:

作者把故事讲得有趣,目的是什么?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为了告诉我们道理。

这也是本单元四篇课文共同的写作特点:

用故事讲道理。

(二)讲道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导学案二中的表格,思考:

作者如何在一个故事中讲明白一个道理?

故事中的道理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总结:

在这三个故事中,场景一和二在事情前后是不一样甚至相反的,所以只要把场景一和场景二进行对比,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也就表达出来了。

五、课下练笔

从课件上出示的动物中,任选几种作为主人公,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用故事讲道理”的方法,编一个故事,使故事有趣又包含一定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