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4229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精品.docx

最新地理高二广州市恒福中学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精品

恒福中学2007-2008学年下学期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题。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

0~14岁(%)

35.27

14.63

8.5

15~64岁(%)

58.36

83.15

90.39

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

1.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该城市是

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

3..“长寿村”是指人口预期寿命较长或百岁以上老人比例较高的村庄。

在下列影响“长寿村”形成的因素中,最不可能的是

A.饮用水质量好

B.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

C.山区闭塞,受外界干扰小

D.海拔高度适中,气候凉爽宜人

图8为“我国1990—2007年某城市各区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④区土地利用类型应为:

A.商业用地B.工业用地C.政府机关用地D.居住用地

5.关于该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城市总人口明显减少  B.③区商业服务等级最高、种类最多

C.K滨河带适宜建开放式公园D.高新技术产业区应建在①区

6..下列传统民居各对应的分布地域不正确的是

A.蒙古包——呼伦贝尔草原

B.架空支撑的房屋——青藏高原

C.平顶屋——塔里木盆地

D.白色墙壁的房屋——撒哈拉沙漠

城市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取,并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异。

读图4,回答7题。

7..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城市空间最合理的作用方式分别为

A.电影院、厂房、住宅、银行     B.零售店、电影院、石房、办公室

C.办公室、零售店、住宅、厂房    D.批发市场、办公室、住宅、零售店

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8~9题。

8.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

9.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

图2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

读图2,回答10—11题。

10..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11..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表1,完成12-13题。

表1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

hm2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48

海涂

43

-155

-2027

0

17627

水库坑塘

25657

-33

-211

5694

926

水田

76

-793

1053

0

0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2.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

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

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塘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13.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

M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

目前天津已成为M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M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图1),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加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

完成14~16题。

14.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M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A.海运方便B.市场潜力大C.研发力量强D.生产成本低

15.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M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地B.接近市场C.接近研发中心D.接近国际航空港

16.天津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成为M公司第Ⅳ类供应商的是

A.化工厂B.食品厂C.电子元件厂D.家具厂

17.我国将在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建造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这将有利于()

①缓解当地能源资源的匮乏②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

③弥补华北地区电力的不足④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下列铁路对应的路线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

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19..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

下列叙述中,属于其人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了粮食产量

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

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①④⑤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

下列人文景观对自然环境具有明确指示性的是

A.梯田B.园林C.寺庙D.水电站

图10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净迁入区是指迁入人口数

大于迁出人口数的区域;反之,为人口净迁出区。

读图回答22~23题。

22.关于我国不同地区人口迁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西北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C.东南沿海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入区

D.东北地区为人口主要迁出区

23.主要因资源开发而引起人口净迁入的省级

行政区有:

A.山西B.江苏

C.新疆D.黑龙江

 

图11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

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5.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

读图7回答26~27题。

26.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000多米,终年积雪

27.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D.当地市场需求大

读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京沪高速铁路通车后,会使区域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上海金融业将来会影响到江苏②上海的第三产业与江苏第三产业更趋互补等③在工业部门的发展上,将是“长三角大都市带”内的制造业部门向最佳区位的集中。

④上海作为大都市的城市壁垒将更加稳固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29.京沪高速铁路起串起了我国的两大都市圈,即京津唐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把多个区域经济枢纽沟通起来,成为一条区域综合经济走廊。

对江苏而言,苏锡常、南京、徐州三大都市圈也将通过京沪高铁连接了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商务与生产的成本均会大大增加② 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③将极大地提高江苏经济辐射力与集散力。

④江苏将更加重视对京沪沿线产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30..图6中反映的中国装备制造业中心位置及其迁移状况是

A.一直位于我国几何中心(103°50’E,36°N)东南部

B.在南北方上一直向南移动

C.总体向东南方向移动

D.在东西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大于南北方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31.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回答问题。

(15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⑴.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

——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_____地区。

⑵.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32.兰州为克服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是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图7)。

说明砂砾层对白兰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10分)

33.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8分)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分)

34、读甲、乙两图,若甲图是地处热带太平洋中的一个岛屿的部分地区略图,该岛山上有流速较大的河流和森林分布。

若对该岛进行开发,综合下面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甲图乙图

(1)乙图是岛屿开发后,形成的一个中等城市示意图,你认为该市在甲图的①②③④处最有可能的是处,理由是。

(2)如果该市工业布局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角度看都是合理的,那么该地常年主导风向应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

该工业区位除了考虑风向外,还考虑了两个重要区位因素:

因素①,原因;因素②,原因。

(3)该市如果在图中A处建设商业中心,是否合理?

并说明原因。

 

(4)该岛屿决定优先开发海岸带,在交通线建设方面存在环状线与放射线两种方案的争议,你认为将A、B、C、D四个居民点联系起来应采用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请说明理由。

 

35.(12分)右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同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处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是 厂,从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上看,该工业属于指向型工业。

试分析该工业在此处布局的区位优势。

 

(2)图中乙处为以服装、食品、自行车等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运输便利   C.科技发达

(3)该城市计划在丙处建一个以电子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园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简述在此处兴建电子工业区的优势条件。

 

36.(10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个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提示:

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恒福中学高二地理X科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DBCBCBCBADABCDBCCDCAABACACCDBC

ADABCDACAC

31、(本题15分)

⑴、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⑵、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⑶、该模式显示:

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32、砂砾层减少了水分的蒸发(3分):

白天增温快,夜晚冷却快,增大土壤目温差,利

于瓜果糖分的积累(4分);可以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3分)。

 

33、14

(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

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

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2)答案一:

合理。

理由:

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

不合理。

理由: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4、共11分

(1)④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沿岸,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便利的河海联运的交通条件。

①②③三地不具备这些条件。

(3分)

(2)东南风(或偏南风)工业区位于城市郊区保护城市环境和地租较低交通沿线(靠近铁路)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4分)

(3)不合理不符合商业布局的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原则。

(2分)

(4)环状线理由:

一是四个居民点都位于海岸带,二是地形平坦,工程量小(2分)

35、(12分)

(1)炼铝(1分)动力(1分)附近有煤矿和铝土矿,接近原料、燃料产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处在与当地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对城市污染较小。

(4分)  

(2)B (2分) (3)接近大学城,科技力量较强;交通运输便利;距重工业区较远,污染小,环境条件好。

(4分)

36、(10分)

(1)有利条件:

接近原材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

(2分)影响:

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2分)对策:

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等措施。

(2分)

(2)b地有利:

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

(1分)不利:

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

(1分)

c地有利:

(通过填海兴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

(1分)不利:

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