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898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docx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计划和教案

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3个班。

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有:

一、动物感知环境;二、太阳和月亮;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

2、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

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

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韦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动物》单元解读:

选择动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学生在平时就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本单元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植物》单元是在动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科学教学内容也从动物发展为对植物的观察研究。

《太阳和月亮》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3、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

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主要的。

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社会和家庭。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具

备注

第1周

动物的眼睛

第2周

动物的耳朵

第3周

动物的鼻子

第4周

观察蜗牛

第5周

国庆节假

第6周

太阳的光和热

第7周

太阳和生活

第8周

春夏秋冬

第9周

看月亮

第10周

期中考试

第11周

种大蒜

第12周

植物和阳光

第13周

植物和水

第14周

我们的食物

第15周

我们的衣服

第16周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第17周

组装小书架

第18周

修理玩具

第19周

期末复习

第20周

期末考试

 

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教学过程:

一、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教师课件展示:

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

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

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

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

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

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2、布料

教学目标:

1、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柔软、有弹性、能透水等特点。

初步了解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布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丝绸、棉布、化纤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用课件展示布料制品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这些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

它们都是用布料制成的。

二、活动过程。

(一)知道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布料制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布料制品:

布娃娃、布包、棉手套等。

3、师生归纳总结:

布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生活中较多的物品使用布料制成的。

(二)观察布料,认识布料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

布料的软硬程度、透水性、弹性等特点。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的发现,得出结论:

布料具有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特点。

三、拓展活动。

1、活动指向: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用到了布料。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师生总结:

布料的用途非常广泛。

板书设计:

《布料》

布料是一种常见材料。

布料的特点:

柔软、能透水、有弹性等。

 

3、塑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塑料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3、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当爱护环境小标兵。

教学准备:

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纸袋、塑料袋;塑料盆、陶瓷盆;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塑料袋、塑料杯,提问:

这些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2、再出示小尺提问:

它呢?

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3、提问:

请同学们观察下,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塑料组成的?

4、谈话:

对,塑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原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比较塑料和其他材料,找出其优点。

1、观察塑料尺、木尺;塑料杯、玻璃杯;木板凳、塑料板凳;塑料盆、陶瓷盆;纸袋、塑料袋,比较一下,看看塑料有哪些优点。

2、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3、学生汇报本组的比较结果。

4、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1)和木尺比,塑料尺具有透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2)和纸袋比,塑料袋具有相对牢固,不怕水的优点;

(3)和玻璃杯比,塑料杯具有不易碎、不烫手、重量轻的优点;

(4)和陶瓷盆比,塑料盆具有不易碎、轻便、弹性好的优点;

(5)和木椅比,塑料椅具有轻便,易叠放,不占地方的优点。

(二)、讨论总结塑料的优点。

1、讲述: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塑料的许多优点,同学们分组总结一下塑料的优点有哪些?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教师总结塑料的优点:

轻便可塑、牢固有弹性、透明隔热、色彩鲜艳、价格便宜、经久耐用。

(三)、塑料的缺点及治理方案。

1、讲述:

刚才我们了解了塑料的优点,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有优点必然有缺点。

那你们知道塑料有什么缺点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讲述:

塑料有一个显著特点,同时也是它的最大缺点:

它们不易分解(腐烂),埋在土里几百年也不会发生变化,这对环境是极为有害的。

4、提问:

不易腐烂的塑料,对环境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5、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四)、教师总结,增强环保意识。

三、拓展应用:

1、提问:

怎样分辨有毒和无毒塑料袋?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总结

4、金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

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

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

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

(一)、金属

1、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

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

(1)铝: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

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

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

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

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

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

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

如钠、镁、铝等;

(三),课堂小结

5太阳的光和热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可以发光发热。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和感受阳光下的多种现象。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阳光下的物体表现出探究兴趣;增强强光下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太阳光的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课前准备:

石头玻璃杯铁块太阳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人工是怎么孵化小鸡的吗?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出示图片)

学生观看孵化室(亮着电灯)人工孵化小鸡的过程。

师: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孵化小鸡时都有电灯)

师:

为什么孵化室都要亮盏电灯呢,这有什么用呢?

(让学生纷纷猜测)

师:

是这样的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太阳的光和热》,探究这其中的奥秘!

(板书课题:

太阳的光和热)

二、观察、实验,探究规律

(一)初步感知太阳与温度的关系。

1、太阳出来后,走在阳光下和在树下有什么不同?

(1)、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说出感受。

(2)、师生交流,指多名学生说说。

2、用手摸一摸墙的背阳处和阳光下的墙。

(1)、你们有何感觉?

(2)、学生体验交流,师小结。

3、摸一摸准备的材料,晒一会再摸。

(1)、两次摸到的感觉是否一样?

(2)、通过这些体验你明白了什么?

(师小结板书:

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二)总结

正午和傍晚的阳光强弱与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

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知道正午温度高,傍晚温度下降,是因为阳光强弱的缘故。

三、拓展活动

1、师:

人们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

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

2、学生说说知道的例子,相互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5太阳的光和热

光越强温度越高

弱低

6太阳和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和有重要影响。

2、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太阳对动植物影响的兴趣。

4、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收获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2、难点:

能说出太阳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太阳能够发光发热,那么太阳对人们的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太阳与生活》这一课。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

同学们看书P14的图中,比较一下白天与晚上的区别有哪些?

(预设:

白天太阳出来了,工人叔叔和农民伯伯在劳动,小鸟和小狗在活动。

夜晚月亮出来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小鸟和小狗在休息。

活动二:

探究与发现

结合周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说一说太阳的光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

(预设:

晒干粮食、晒被子(杀菌)、让水变热、发电……)

活动三:

引导学生理解:

人类的衣、食、住离不开太阳;

1、大家在一起找找看,太阳对我们的衣食住行有那些影响?

2、说一说太阳对人们生活和动植物有哪些影响?

(预设:

白天,太阳出来了,鸽子在飞;鸡妈妈领着小鸡在寻找食物;小鸟在树上活动;治疗在树上唱歌;太阳花、芍药花开放晚香玉、昙花闭合等……)

3、夜晚,月亮出来了,猫头鹰出来活动了;太阳花、芍药花闭合,晚香玉、昙花开放。

4、那么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吧!

(引导学生,太阳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三、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

四、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

五、拓展:

1、关于太阳,你还想研究什么?

2、制定作息时间表

7春夏秋冬

教学目标:

1、会描述季节变化的现象,能举例说出季节变化时对

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在比较四季现象的过程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四季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展示学生带来的不同季节的图片,让其他学生

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季节拍摄的。

2、学生汇报,说出自己的线索。

3、师引出课题:

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这节

课一起了解神秘的春夏秋冬。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考察学生的已有经验,并迅速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示本节课总体的活动指向。

二、活动过程

1、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

(1)、学生初步观察在校园中拍摄的四季的图片,组内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

(2)、学生代表描述每一幅图片和其他图片的差别。

(3)、教师对季节的顺序、循环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环境,在同一场景中比较四季的不同。

2、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

(1)、学生初步观察图片,在组内交流。

(2)、学生交流怎样观察以及观察什么。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3)、学生小组内相互观察各种带来的图片,回忆当时是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拍摄的照片,然后仔细观察照片中的景物特点、人们的衣着和活动等。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四季中进行的活动。

(设计意图:

以人为本,从学生的生活和熟悉的人类活动出发,进行初步的对比。

3、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

(1)、观察冬天与夏天的小猫。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很多动物有这样的习性。

(2)、观察枫树的叶子在春、秋两季时的不同之处。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

除此之外,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大多与季节密切相关。

(3)、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的填写。

(4)、开展“我说你猜”活动,教师出示校园内玉兰树在不同季节时的照片,学生猜测是什么季节拍摄的,并说出线索。

(5)、教师小结:

这种方法也是对比。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对四季中的动植物进行研究,强化学生对四季影响动植物的知识和比较技能。

三、拓展活动

展示4幅相同的桃树树干、树枝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

补充四季中这棵树的其他元素。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绘画形式,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8看月亮

教学目标:

1、知道月亮是变化的。

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述不同的月相,了解科学家探究需要制定计划。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月相的变化表现出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自古人们就喜欢赏月。

美丽的月亮、如水的月光历来是诗人笔下的多情之物。

今天这节科学课我们也要来“欣赏月亮”,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月亮”。

【出示课题:

看月亮】

二、探究

(一)、谈月亮

提问:

关于月亮,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小结:

月亮本身不发光,是球形的,只有半个球面反射太阳的光,又称月球。

1、画月亮

在你的印象中,还记得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吗?

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吧。

指名到白板上画。

你能把这些月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下吗?

在小组中排一排,指名到白板上排。

提问:

为什么这样排?

有不同意见吗?

有分歧没关系,我们继续学习,相信你会找到正确的答案。

2、看月亮

(1)找原因

谈话:

看到同学们画的月亮,老师很奇怪,为什么你们看到的月亮这么多形状?

是什么原因呢?

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模拟月相变化

全班统一行动,月球站在1号位置上。

【1号位置】提问:

这个时候你们能不能看到月亮?

为什么?

所以我们说月亮的变化跟他本身不发光有关系?

如果他本身发光的话,我们就能够都看到圆圆的月亮了。

月亮就不会有形状的变化了。

好,月亮要移动了。

现在到了2号位置,你看到了什么?

画下来。

继续旋转记录。

回到1号位置。

谈话:

现在月亮绕着地球旋转了一圈,你知道转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吗?

是一个月,准确的说是29.53天,我国农历的一个月就是这样规定的。

提问:

都看清楚、画好了吗?

哪个小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误差是正常的。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部分就是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月相。

现在谁来说说月相变化的原因?

(小结:

月亮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

所以月亮始终只有一半发光,也就是朝着太阳的那一面发光,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是黑暗的,我们是看不到的。

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所以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月亮被照亮的部分有时我们能看到,有时我们一点也看不到,有时看得多一些,有时看得少一些,就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3)找规律

在这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呢?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一边看一边思考:

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说说在一个月中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小结: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从缺到圆再到缺,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上半月由缺到圆,缺口朝左,下半月由圆到缺,缺口朝右。

再看看我们做模拟实验的时候画的月亮,你知道是一个月中哪一天的月亮吗?

一边看视频一边写下时间。

了解各个位置月相的名称和时间。

看看你们开课的时候画的月亮,排列的顺序对吗?

错的改过来。

三、拓展活动

1、回顾:

在美丽月亮的陪伴下,一节课的时间就要过去了,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填空连线

3、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月亮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要想真正的了解月亮,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细致观察。

看哪个同学有恒心、有耐心,能够坚持一个月。

9种大蒜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知道土培和水培的方法。

2、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大蒜生长情况的不同提出问题,并合理解释。

3、能如实记录大蒜生长的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知道一些植物可以利用水培和土培技术进行培育。

教学准备:

  做好准备,一起来中大蒜。

大蒜、水槽、有土的花盆、铁锹。

教学过程

一、导与新课

1、课件与直观演示法:

演示一:

老师运用形象、生动、直观的PPT说明种大蒜的步骤,对于新鲜的视频演示,可激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感觉枯燥无味。

演示二:

老师亲自示范种大蒜的方法,让幼儿对具体种植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学生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种植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2、师生愉快参与法:

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对种大蒜有更深的印象,我就采用了让直接参与种植的过程,在种植活动中,体验种植劳动的乐趣。

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大蒜

二、活动过程

(一)、怎样中大蒜?

1、挑选蒜种。

(1)、师生讨论种大蒜时如何挑选蒜种。

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挑选个大、饱满蒜瓣儿作蒜种的理由。

教师总结。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蒜种。

各小组展示自己挑选的蒜种,师生评价,留取合格的蒜瓣儿作为蒜种。

2、种大蒜。

(1)、用土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土培育大蒜步骤。

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土培育大蒜的任务。

(2)、用水培育大蒜。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用水培育大蒜步骤。

师生交流培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用水培育大蒜的任务。

(二)、怎样做更有利于大蒜生长?

1、各小组展示自己培育的大蒜,学生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