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669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人民版精美教案.docx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人民版精美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将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分别确定为《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理性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历史地位。

【教学思路】

绝大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很陌生,或者说根本就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甚至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本课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做了以下思路设计: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要想通过一节课教学,让学生全面掌握,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在教学中,重点突出其中的某一个点,而且是最有教育意义、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点,恐怕对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或许更有帮助,也更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我仔细研究课标和教材内容,认为重点突出《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共产主义原则”的阐述和巴黎公社关于“民主”措施比较有效,也就是说,将本课的主题确立为:

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与“民主”,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宝贵的思想财富。

在这一主题之下,适当挖掘相关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突破。

第二,防止说教。

从以往的情形来看,很多老师在处理本课的时候,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上成理论说教课,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效果很不理想。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备课中我多准备了一些便于学生接受与理解的材料,而且特别注意材料的有效性和思想性。

为此,我搜集一些对学生可能会产生震动的材料。

第三,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历史人物。

本课内容虽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在教学中如果适当地介绍马克思成长历程,也许对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有所帮助,对学生的人生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

这也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第四,我认为本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点燃火焰”,即思想的洗礼,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激励学生思考,同时注意调整课堂气氛,调控课堂节奏,努力在一个比较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来学习马克思主义。

【教学过程】

教师:

古代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希望通过今天的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能够使同学们获得一些启示。

[设计意图:

引用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

很久以来,中外的思想家们一直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理想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材料投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通“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外户而不闭(泛指大门),是谓大同。

”                                           ——《礼记·礼运》

这是中国古人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天下一家、亲善和谐的大同世界。

那么,历史车轮发展到近代以后,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思考变得更加强烈了。

特别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投影: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童工在坑道做工的图片)。

在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童工,这一现象在当时非常普遍。

这些童工的年龄也许还没有在座的同学们年龄大(材料投影):

(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

……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一看到不幸的丝织业工人,我心里就觉得难过。

他们结婚成家靠的是工资,意料不到每年就失业一次,于是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用这种体面的方法行乞。

——司汤达《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录》

通过这些图片和材料,我们清楚地看到,工业革命在促进社会物质财富巨大增长的同时,而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创造者的工人阶级的处境却恶化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哪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用材料切入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

]

学生甲:

这一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很不完善,贫富分化很大。

学生乙: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很公正、公平的社会,大量的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工人的生活很贫穷。

教师:

这两位同学都说到一点——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社会。

的确如此,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但作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工人阶级,社会地位低下,处境异常悲惨,生活与起码的生存都非常艰难。

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限度地使用童工,他们让童工干成年工应该干的活,而付给童工的工资仅相当于成年工工资的三分之一。

我们绝对不能用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生活去想象当年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生活,那时工人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

不平等、贫富悬殊等现象愈演愈烈,工人斗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样的社会现实,使一些思想家认识到:

资本主义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许许多多不合理的东西,存在巨大的弊端,有很多丑陋现象。

正如法国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所说: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医生希望病人增多;律师希望家家打官司;建筑师希望别人的楼起大火;玻璃匠梦想下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裁缝和皮匠希望大家的衣服和皮鞋快穿坏……如果在往下演绎:

棺材店老板希望天天死人……

资本主义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那么,理想的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

人们在思考、在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教师:

(投影:

欧文的“新和谐社会”图片)年,一个叫欧文的英国人,带着对未来社会美好希望,开始了他的尝试。

他用万美元在美国西部地区买了三万英亩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宣称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崭新的社会。

欧文用实验向人们证明他理想中的社会的优越性,并为他的实验基地取名为“新和谐公社”。

他热情邀请“各国勤奋的和好心肠的人”前来加入这个“新和谐公社”。

各种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

在这里,生产、劳动、分配、生活等均按欧文的理想来办理——财产共有,共同参加劳动,平均分配产品,人人平等,实行民主管理,儿童免费受教育,商店供给社员一切必需品,种类齐全的药房免费给人们配给药品。

在这里,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

欧文的理想仿佛实现了!

同学们可能都知道,欧文的实验不到三年就以失败告终。

欧文关闭了自己的实验基地,这次实验使欧文几乎破产。

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欧文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是要求人们都要积极地自愿地去劳动,来创造一些他们共有的财富,但当时人们的思想根本就没有达到这样一个境界。

一些人进入这个公社以后,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我不劳动或少劳动,照样给我发吃的,也给我发穿的,我有病给我免费发药,也可以得到东西,我不劳动也可以生存。

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不行。

我认为,欧文设计的“公社”是超前了,而人们的思想和认知还跟不上。

如果大家都这样去想、去做,长期下去,投入和产出不平衡,这个公社肯定会失败的,欧文破产是必然的。

教师:

很好!

这位同学从人类道德的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人类的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欧文设想的那个境界。

人是有私心的。

来到“新和谐公社”的人是抱着各种目的的,有的人就是想利用欧文的慷慨来不劳而获;有的人看到,公社是吃“大锅饭”的,不论出力多少,一律平等付酬,干多干少一个样,渐渐便觉得自己吃了亏,干活也懒散了,争吵声出现了,打斗也出现了,“新和谐公社”变得不和谐了。

欧文建立的这个“新和谐公社”是建立在人们的良好道德的基础上,但人们的道德水平还没有达到欧文所想象的状态。

对于欧文的失败,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看法?

学生:

我认为,是因为这时社会生产力发展还很不到位,即便是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去工作,所生产出来的所有东西,也不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所以欧文失败是必然的。

教师:

很好!

这位同学认为原因在于当时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

哪位同学还有不同看法?

学生:

欧文的公社本身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但只是在具体生活上规定了一些平等的原则,而且缺乏一个法律体系的保障。

对大家的行为没有法律的约束,所以长期下去就会失败。

教师:

很好!

这位同学从法制的角度分析了原因。

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说起欧文实验失败的原因,恐怕用一节课、两节课都说不完。

但我还想补充一点:

这个“新和谐公社”为什么会失败,我们还要考虑它生存的环境。

这个“新和谐公社”是不是生存在一个真空环境中?

不是。

它是建立在一个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它能不能挡住外部世界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公社来的物质、精神的侵蚀和引诱呢?

答案是否定的。

欧文对未来新社会的设计是不是建立在对旧社会改造的基础上呢?

也不是。

所以,欧文的失败是必然的。

事实上,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主张(投影:

圣西门的主张和傅立叶方案)。

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傅立叶提出的“法郎吉”。

他们的社会主张和欧文的主张有相似的地方,但都没有实现。

如圣西门提出的实业制度主张人人劳动,人人都有劳动权,没有失业现象,实行“按工效定能力,按能力计报酬”的原则。

他希望得到人们的支持,甚至希望得到当时罗马教皇和国王路易十八的支持。

结果四处碰壁,非常失望,举枪自杀。

傅立叶提出的“法郎吉”,在“法郎吉”中,人们共同劳动,没有剥削,但保留了私有制。

他把自己的方案刊登在报纸上,声明每天中午点到下午点在家等待愿意出资创办“法郎吉”的富翁。

傅立叶也是把希望寄托在一些人,准确地说是富人的良心和道德发现上,结果怎么样呢?

年无结果。

由以上的探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

这些所谓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把建立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哪里呢?

学生:

他们把建立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富人良心的发现上,寄托在人们良好的愿望上,寄希望于富人的高尚的道德来实现。

教师:

对。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们把建立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富人良心的发现上。

虽然他们都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但都没有找到改造社会的力量和方式。

理想的社会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两个年轻的德国人给了回答。

这两个德国人是谁呢?

学生:

马克思、恩格斯。

教师:

对。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来了解《共产党宣言》这部光辉的著作。

[设计意图:

前面的讲述、讨论,旨在为后面学生学习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做准备。

]

二、《共产党宣言》

教师:

(投影: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的封面)我先做一个调查,希望同学们真实回答。

哪位同学读过《共产党宣言》或读过马克思的相关传记?

读过的请举手。

学生:

(相互张望,只有一个学生举手)

教师:

请这位读过的同学站起来。

请你说一下,你对马克思主义或《共产党宣言》有什么认识?

你心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样子?

学生:

说实话,我读过《共产党宣言》,但没有读完,因为太长了,读着也很费劲,最后读不下去了。

我把开头和结尾看了一下,觉得这部著作太伟大了,但说不出来。

也许太深奥了。

(很多学生笑了,课堂气氛轻松)

教师:

这位同学说的是实话,这部著作是有点“难”读懂,可能会读不下去。

说实话,我也有点读不懂。

(学生笑了,理解和善意的笑,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这两天我正在试着读,有点体会,愿意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分享。

我再做一个调查,如果你面前放着两本书让你选择,一本是《共产党宣言》,一本是《拿破仑传》或《亮剑》。

选择《共产党宣言》的请举手。

学生:

(没人举手,同学和我都笑了)

教师:

很遗憾,没人愿意去读。

这里我想到了一则材料:

年,英国伦敦出版界传出一则爆炸性新闻,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销售突破一万,进入畅销书的行列。

当这一伟大著作在我们这里遭到冷遇的时候,它却在西方进入畅销书的行列。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我和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走过来的,共产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说实话,恐怕在你们的心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恐怕大家认为马克思所主张的共产主义离我们太遥远了,有点“飘幻”。

我看有很多同学在默默点头。

那么,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究竟离我有多远?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有所收获。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年为当时欧洲的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一个纲领。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优秀的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如德意志的古典哲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到工人群众当中去,使这个理论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我们要了解这个理论,就要去读它。

现在请同学们用一、两分钟的时间,读一下课本中《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内容,看看课本是怎样介绍这部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有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

(阅读课本)

教师:

课本对《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学生:

课本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一是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三是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四是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

教师:

我们经常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想。

哪位同学能说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是空想?

学生甲:

因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形成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有纲领性文件,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有指导性。

学生乙:

因为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思想,特别是它与工人阶级紧密结合,有一定的阶级基础。

教师:

两位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能不能这样去思考这个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认为改造社会的方式是什么?

改造社会的力量是什么?

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造社会的方式和力量又是什么?

学生丙:

空想社会主义把对社会的改造寄托在富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基础上,缺乏牢固的基础,所以是空想。

教师:

对。

空想社会主义把改造社会的希望寄托在富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基础上,它没找到改造社会的力量,也没找到改造社会的方式,甚至排斥工人阶级在改造社会中的伟大作用。

而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改造社会的力量——工人阶级。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段材料(材料投影):

“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

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

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的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不仅要创造一个新社会,还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力量——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须依靠自己的斗争去改造社会,而不是依靠富人良心的发现和人们自觉自愿的道德,这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那么,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是这样回答的(材料投影):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昭示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的原则,哪位同学可以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

学生甲:

马克思主张未来的共产主义人人平等,只有人人平等,才可能实现社会平等,才会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社会。

学生乙:

马克思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牺牲工人的利益,保证资本家的利益,这是不平等的。

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不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来保障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

教师:

你的意思是说,在未来共产主义中,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那你能不能说一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呢?

学生乙:

如果每个人都自由发展,也就说明社会整体都在自由发展,也就是一切人都在自由发展。

教师:

讲得很好。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只有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会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最终的目的。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尊重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这是对人的尊重。

我们不要一说到自由,就好像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温家宝总理说过:

自由、平等、博爱,绝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品,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原则已经给了很好的阐释:

是要在给予每个人尽可能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和空间的基础上,促进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马克思后来在《资本论》中更明确地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所追求的目标就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王国,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自由?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也作了回答:

解放全人类。

这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只有人真正的解放,才能实现自由这一崇高目标。

没有人的解放,怎么会有自由的人呢?

马克思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全人类的解放必然会给人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自由。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离我们太远了,我也不太同意。

我刚走进师大附中的时候,一则标语就吸引了我——“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难道这不是在强调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吗?

所以,在这里可以大胆地说这样一句话: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在于人的自由和人的解放,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理解。

一个岁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的学生戴茜曾经这样说:

“我希望更多的人来了解马克思,知道他提倡全人类的平等,而这正是美国人号称追求的。

教师:

(投影:

宣扬社会主义的宣传画)这是我们课本上的一幅画,哪位同学可以谈谈这幅画的含义?

学生:

(最初的表现是思考,但无人说话,然后是小声交流。

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引起学生的思考、议论)

教师:

说实话,我想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想明白这幅画的含义。

直到昨天晚上,我才把这幅画的含义基本搞懂。

我是请教了外语大学一位德语系的学生,才明白这幅画的含义的。

画面中间的人,她头顶部写的是德语,意思是“自由”。

明白这个词的含义,那么这幅画的主题也就明白了:

社会主义应该是在自由环境下,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强调自由的。

要认识《共产党宣言》,仅仅知道课本上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几段话,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摘抄的,我觉得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很有帮助(材料投影):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从这几段材料中,同学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学生:

(悄悄议论,但没有人举手)

教师:

马克思反对不反对个人对社会财富拥有的权利?

(不反对)他反对的是什么?

学生:

反对“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教师:

对。

马克思实际上反对的是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在我小的时候,我所认识的马克思主义是只讲革命的。

通过这段材料,我们还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还是讲社会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是讲革命,因为当时社会存在极端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

但是马克思主义也是讲社会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在获得政权之后,其主要任务应该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即“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所以,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关注社会革命,更关注革命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就是今天我们常讲的一句话——“以人为本”,关注社会的发展难道不是“以人为本”吗?

用今天一句时髦的词来说:

那就关注民生。

这难道不是一种人道主义吗?

真正的共产主义也是讲人道的。

温家宝总理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

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阐释。

[设计意图:

必要材料的补充,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马克思主义。

]

教师:

学习到这里,我对马克思主义有这样一些认识(投影):

自由,平等,发展。

(本课的关键字)

当然,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含义,但这几点应该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的。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为本的,它尊重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由、平等、人的生存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平等。

我们认真思考一下,难道这些不是我们今天孜孜追求的目标吗?

难道这不是整个人类几千年来追求的目标吗?

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它必然属于全人类。

学生: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

课本上说,《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

我不太理解。

因为在今天来看,《共产党宣言》所说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崩溃。

怎么理解这一现象?

教师:

(这个学生前后两次回答问题,但这一次是我正在讲课过程中,突然举手,提出问题,表明学生的思维确实已经被有效调动起来了,课堂教学已激起火花。

同时也消除了我的一个担心:

这节课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很可能上成一堂说教课。

现在看来,学生和老师已经实现了思想的互动。

)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还真把我吓了一跳(自我调侃,许多学生笑了,课堂气氛更加宽松)。

说实在话,我也不是搞哲学的,但这个问题我还是可以回答的:

马克思是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来认识资本主义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资本主义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马克思的一些观点可能不适合后来的时代发展了。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党宣言》年德文版作序言时说: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也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是具有普遍的人类价值的。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下面这样的现象(投影:

“马克思现象”):

年月,“社会主义学者研讨会”在美国纽约召开。

同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名代表云集伦敦,参加“马克思主义大会”,前后共举行多场报告会和讨论会。

年月,“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周年国际大会”在巴黎召开,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参加。

法国《人道报》特别刊文指出:

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

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

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

随后,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学生:

(小声议论,目光中有困惑)

教师:

当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冷淡、他的著作被弃之一旁的时候?

为什么在一向仇视共产主义的西方社会会如此之“热”?

答案只能有一点:

他的理论依然没有过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都知道,美国历史上有一个伟大的总统罗斯福。

上个世纪年代,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危机。

面对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克服危机。

当时有很多资本家认为“新政”的措施就是马克思的主张,甚至有资本家说罗斯福的“新政”是从《共产党宣言》上抄下来的,大骂罗斯福,甚至说罗斯福是共产党。

我们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但从中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

如果我们读一下《共产党宣言》,再看一下罗斯福“新政”,确实也能从中找到《共产党宣言》的“影子”。

如《共产党宣言》中说的“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在罗斯福“新政”中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

罗斯福通过立法程序,将其变成了可运行的法律法规,缓解了社会矛盾,克服了危机。

“新政”在美国见效后,西欧国家纷纷效仿。

这场规模空前的危机,让西方知识界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所蕴涵的力量和魅力。

我们再看一段《共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