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002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docx

广佛14标盾构区间不良地质洞内加固施工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施工14标段

【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

不良地质加固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中国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1月10日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5)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

(6)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446-2008);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9)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4标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地质详勘报告、补勘报告;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及范围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14标段包括【沙涌站】、【沙涌站~沙园站】一个盾构区间,本标段盾构区间本区间从沙涌站始发,经芳村大道东,先后下穿沙涌桥,沙涌新水闸、沙涌及珠江主航道,进入海珠区后下穿大量房屋,地势较平坦。

隧道穿越的主要建(构)筑物有太古仓码头、赵惠珠住宅楼、中船工业物资华南分公司的住宅、综合楼、橡胶厂接待处南北楼等进入沙园吊出井。

【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区间里程范围,右线YDK22+916.125~YDK24+376.394,(短链0.532m)全长1459.737m;左线ZDK22+916.125~ZDK24+410.515(长链0.45m),长1494.84m,双线总长2954.577m,线间距为12~34m。

本区间盾构右线始发阶段里程为YDK22+916.125~YDK22+991.125m,长75m;左线始发阶段里程为ZDK22+916.125~ZDK22+991.125,长75m。

本段区间盾构从沙涌站始发掘进阶段,左、右线都先以-2‰坡度前行,后以-27‰左右的坡度前行,始发阶段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6>层红层全风化带,<7>层红层强风化带,<8>层红层中风化带,<9>层红层微风化带,隧道上方地层主要为<6>层红层全风化带,<7>层红层强风化带,<8>层红层中风化带,<9>层红层微风化带地层。

【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工程位置平面示意图

本次方案施工范围包括沙涌站~沙园站区间始发段和珠江段不良地质段,由于正好处于沙涌河和珠江底,不具备地面加固条件,根据施工要求,将采用洞内插管注浆加固方式处理。

2.2.工程设计概况

2.2.1.加固设计参数

加固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8MPa,加固体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10-6cm/s。

加固范围:

参照区间加固平面图及区间加固纵断面图中所示范围进行加固,加固里程为:

右线YDK22+931~YDK23+021、YDK23+111~YDK23+531,左线ZDK22+979~ZDK23+223、ZDK23+321~ZDK23+569。

由于盾构穿越区域正好位于沙涌河和珠江底,不具备地面加固条件,且施工难度较大,经过多方面论证、分析、考虑,采用洞内插管注浆加固,注浆管采用Φ48,L=3.5m,t=3.5m钢花管。

2.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2.3.1.水文地质情况

根据【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详细地质勘查报告、地质补勘报告,以及现场走访及实地调查,联络通道及特殊地段加固区域主要水文地质情况叙述如下:

(1)地下水类型

本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砂层潜水、基岩风化层中的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海陆交互相沉积粉砂、细砂层<2-2>,厚度一般1.35~4.90m,平均2.59m;中砂、粗砂层<2-3>,厚度一般0.50~3.90m,平均2.10m。

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主要赋存于强、中风化岩中的风化裂隙之中,含水层无明确界限,埋深和厚度很不稳定,其透水性主要取决于裂隙的发育程度和性质(包括裂隙的闭合程度、形式、规模、充填物质,以及裂隙的组合形式、密度等)、岩石风化程度等。

风化程度越高、裂隙充填程度越大,渗透系数则越小。

基岩风化裂隙水为承压水,呈脉状或带状分布。

(2)地层富水性和透水性

本次场地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粉砂、细砂层<2-2>、中砂、粗砂层<2-3>及强、中风化岩带<7>、<8>,车站西北侧为沙涌,最近距离约3m,车站东侧为珠江,最近距离约300m。

粉砂、细砂层<2-2>,厚度一般1.35~4.90m,为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地层;中砂、粗砂层<2-3>,厚度一般0.50~3.90m,为富水性较好,透水性中等地层。

强、中风化岩带<7>、<8>,岩体裂隙较发育或稍发育,岩芯较为破碎,含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且富水性极不均匀。

其余地层为弱含水层或相对隔水地层。

渗透系数见下表:

各土层渗透系数(k)选用表

地层

编号

岩土名称

抽水试验

渗透系数(m/d)

土工试验

渗透系数(cm/s)

渗透系数建议值(m/d)

<1>

素填土

/

/

1.000

<2-1B>

淤泥质土

/

1.48E-08

<0.001

<2-2>

粉砂、细砂

/

3.000

<2-3>

中砂、粗砂

3.73

5.000

<2-4>

粉质粘土

/

/

<0.001

<5-1>

粉土、粉质粘土

/

5.48E-05

<0.001

<5-2>

粉土、粉质粘土

/

5.23E-06

<0.001

<6>

全风化岩

/

5.18E-06

0.100

<7>

强风化岩

0.118

/

0.800

<8>

中风化岩

0.919

/

1.000

<9>

微风化岩

0.107

/

0.300

说明:

渗透系数建议值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室内土工试验值结合相关规范及经验提供。

沙沙区间左线加固地质剖面示意图

沙沙区间右线加固地质剖面示意图

2.3.2.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本区间所处地貌单元属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的海陆冲积平原区,盾构始发段下穿沙涌桥,沙涌河。

(2)地层岩性及各层围岩类别、特性与物理力学指标

盾构施工由沙涌站始发掘进至沙园站盾构吊出井吊出,本区间地貌单元为海冲击平原区,地形较平坦,地面建筑物如公路及其他建筑物较密集。

隧道结构底板多位于在强~微风化岩中,力学性质较好;隧道洞身范围内围岩级别基本为Ⅲ.Ⅳ类。

沿线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1>人工填土层、<2-1B>层淤泥质土层、<2-2>层(淤泥质)粉细砂层、<2-4>层粉质粘土层、<5-1>层可塑粉质粘土或稍密粉土层、<5-2>层硬塑粉质粘土或中密粉土层、<6>层红层全风化带、<7>层红层强风化带、<8>层红层中风化带、<9>层红层微风化带。

本区间主要在<7>、<8>、<9>号地层中通过,隧道上方地层主要为<6>、<7>、<8>、<9>号地层。

具体地层特性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层号<1>)

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系统人工填筑的素填土及杂填土。

呈灰黄色、紫红色、灰色等杂色,松软~稍压实,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碎砖块、煤渣及路面混凝土等组成,局部含淤泥质。

(2)全新世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层号<2>)

该层共分为3个亚层,各亚层的特征及分布如下:

<2-1B>层淤泥质土层:

呈浅灰~深灰色,流~软塑状,含腐殖质,夹粉细砂。

<2-2>层(淤泥质)粉细砂层:

以粉细砂为主,往下粒度逐渐增大,渐变为中粗砂。

呈灰~灰黄色、灰白色等,饱和,松散状,底部局部中密状,上部含较多淤泥质或泥质。

<2-4>层粉质粘土层:

灰色,湿,可~硬塑,含少量砂,局部粘性较好。

(3)残积土层(Qel,层号<5>)

该层按其土性和状态特征的差异可分为2个亚层:

<5-1>层可塑粉质粘土或稍密粉土层:

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砂岩风化残积形成,呈紫色、棕色、土黄色等,湿,可塑或稍密状。

<5-2>层硬塑粉质粘土或中密粉土层:

由白垩系红色泥质砂岩风化或砂岩风化残积形成,呈紫红、棕红色,稍湿,硬塑或中密状。

(4)岩石全风化带(K2d2a、K2S2b、层号<6>)

<6>层红层全风化带:

属白垩系上统,在本区间可细分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和三水组西濠段(K2S2b)两个岩性段。

本次揭露全风化带多为黄花岗段地层,岩性以暗红色钙质粉砂岩、泥岩夹杂色粗砂岩、细砂岩及砂砾岩为主,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状。

(5)岩石强风化带(K2d2a、K2S2b、层号<7>)

<7>层红层强风化带:

属白垩系上统,可细分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和三水组西濠段(K2S2b)两个岩性段。

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岩性以暗红色钙质粉砂岩、泥岩夹杂色粗砂岩、细砂岩及砂砾岩为主,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清晰,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风化裂隙发育。

三水组西濠段(K2S2b)岩性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细砂岩及夹杂粒粗砂岩为主,已风化成半岩半土状,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原岩结构清晰,碎块状岩芯手可折断,风化裂隙发育。

(6)岩石中风化带(K2d2a、K2S2b、层号<8>)

<8>层红层中风化带:

属白垩系上统,可细分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和三水组西濠段(K2S2b)两个岩性段,平面上以里程(YDK23+870附近的)革新路为界,以西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以东为三水组西濠段(K2S2b)。

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岩性以暗红色钙质粉砂岩、泥岩夹杂色粗砂岩、细砂岩及砂砾岩为主,粉砂或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具褐色风化膜,岩芯多呈短柱状或柱状,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较脆。

三水组西濠段(K2S2b)岩性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粉砂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具褐色风化膜,岩芯多呈短柱状或柱状,岩质较坚硬,锤击声较哑。

(7)岩石微风化带(K2d2a、K2S2b、层号<9>)

<9>层红层微风化带:

属白垩系上统,可细分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和三水组西濠段(K2S2b)两个岩性段,平面上以里程(YDK23+870附近的)革新路为界,以西为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以东为三水组西濠段(K2S2b)。

大朗山组黄花岗段(K2d2a)岩性以暗红色钙质粉砂岩、杂色砂砾岩为主,粉砂或砂砾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结构清晰,少有风化裂隙,岩芯完整,多呈短柱状或柱状,岩质坚硬,锤击声脆。

三水组西濠段(K2S2b)岩性以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粉砂或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钙质胶结,局部层理清晰,呈块状、短柱状,锤击声较脆。

①各土层岩层分布

土、石可挖性分级及开挖后土岩稳定状态表

层号

岩土名称

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开挖后土岩

稳定状态

土石可挖

性等级

<1>

素填土

松散-稍密,均匀性差,土层透水性较强

易崩塌

<2-1B>

淤泥质土

流塑,土层透水性弱

不能自稳

<2-2>

粉砂、细砂

饱和,松散,透水性较强

自稳性差,

易塌

<2-3>

中砂、粗砂

饱和,松散,透水性较强

自稳性差,

易塌

<2-4>

粉质粘土

可塑,土层透水性弱

自稳性较差

<5-1>

粉土、粉质粘土

可塑状,土层透水性弱

自稳性较差

<5-2>

粉土、粉质粘土

硬塑状,土层透水性弱

自稳性较差

<6>

全风化岩层

岩石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透水性稍弱

自稳性较好

<7>

强风化岩层

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透水性中等

自稳性较好,但易掉块

<8>

中风化岩层

软质岩,裂隙发育,透水性中等

自稳性较好

<9>

微风化岩层

软质岩,裂隙不发育,微渗透性

自稳性较好

②隧道所穿越岩层的岩性

盾构区间隧道所穿越的岩层以〈7〉强风化岩、〈8〉中风化岩、〈9〉微风化岩地层为主。

其中隧道结构顶部多位于〈7〉强风化岩,富水含量较大。

根据《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4标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特殊地段加固穿越地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各岩土层主要参数建议值表

岩土分层

天然密度

天然含水量

孔隙比

液性指数

直接快剪

地基承载力

粘聚力

内摩擦角

特征值

p

w

e

Il

c

?

fak

(g/cm3)

(%)

(kPa)

(o)

(kPa)

<1>

1.80

30.0

1.000

/

12.0

10.0

80

<2-1B>

1.72

43.9

0.983

1.36

9.0

4.7

60

<2-2>

1.80

/

/

/

/

28

70

<2-3>

1.85

/

/

/

/

32

140

<2-4>

1.83

24.7

0.584

0.25

22.8

15.5

150

<5-1>

1.97

23.5

0.679

0.23

24.0

12.5

170

<5-2>

1.99

22.3

0.675

0.21

25.2

12.0

190

<6>

2.00

21.5

0.632

/

28.8

14.7

300

<7>

2.02

22.1

0.625

0.03

32.6

19.8

450

<8>

2.67

/

/

/

800

38.0

1300

<9>

2.72

/

/

/

1800

41.0

3300

2.4.施工环境情况

2.4.1.周边环境情况

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加固位于右线YDK22+931~YDK23+021、YDK23+111~YDK23+531,左线ZDK22+979~ZDK23+223、ZDK23+321~ZDK23+569段,期间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7>、<8>、<9>地层,含水量丰富,地表隧道穿越沙涌桥,芳村大道,珠江。

3.加固施工筹划

3.1.加固目的

沙涌站~沙园站盾构区间隧道顶部穿越主要为<7>强风化带砂岩,部分为<6>全风化带岩,含水量丰富,岩层空隙率较大,为保证盾构穿越期间防止地表建筑沉降及盾构掘进隧道内止水作用,同时为了防止管片上浮,稳定隧道姿态位置,故采用洞内注浆加固,填充岩层空隙,保证岩体稳定性及隧道运营安全。

3.2.施工总体筹划

根据盾构推进情况,盾构是由沙涌站向沙园站掘进,先掘进右线盾构,后掘进左线盾构,当掘进完成右线YDK22+931~YDK23+021、YDK23+111~YDK23+531段,左线ZDK22+979~ZDK23+223、ZDK23+321~ZDK23+569段,并盾构机后配套台车脱出该区域管片后,进行洞内插管注浆。

3.3.主要工程数量

沙涌站~沙园站区间右线YDK22+931~YDK23+021、YDK23+111~YDK23+531,左线ZDK22+979~ZDK23+223、ZDK23+321~ZDK23+569,特殊地段加固主要工程量统计如下表所示:

区间特殊地段加固主要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加固长度(m)

加固环数(环)

加固起止环数(环)

备注

1

YDK22+931~YDK23+021特殊地段

90

60

10~70

<7>号地层

2

YDK23+111~YDK23+531特殊地段

420

280

130~410

3

ZDK22+979~ZDK23+223特殊地段

244

163

42~205

4

ZDK23+321~ZDK23+569特殊地段

248

166

274~440

钢花管工程数量表

序号

部位

材料

名称

材料

规格

单根成

长度(m)

每环根数

注浆环数

总根数

总长度(m)

钢花管单重(kg/m)

总重量(kg)

1

YDK22+931~YDK23+021

钢花管

?

48,

t=3.5mm

3.5

8

60

480

1680

3.840795

6451.02

2

YDK23+111~YDK23+531

钢花管

?

48,

t=3.5mm

3.5

8

280

2240

7840

3.840795

30105.60

3

ZDK22+979~ZDK23+223

钢花管

?

48,

t=3.5mm

3.5

8

163

1304

4564

3.840795

15974.00

4

ZDK23+321~ZDK23+569

钢花管

?

48,

t=3.5mm

3.5

8

166

1328

4648

3.840795

16268.00

水泥、水玻璃工程数量表

序号

部位

加固土体

截面积(m2)

加固

长度(m)

总加固

体积(m3)

水泥用量(t)

水泥浆用量(m3)

水玻璃用量(t)

1

YDK22+931~YDK23+021

52.205

90

4698.23

1356.61

1808.82

1054.54

2

YDK23+111~YDK23+531

52.205

420

21925.05

6330.86

8441.14

4921.19

3

ZDK22+979~ZDK23+223

52.205

244

12737.41

3677.93

4903.90

2858.98

4

ZDK23+321~ZDK23+569

52.205

248

12946.22

3738.22

4984.29

2905.84

3.4.施工资源配置

(1)主要机械设备:

主要机具材料计划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备注

一、主要材料设备及应急物资

1

钢楔、木楔

10×10

100

2

海绵条

10×10

30

3

快速水泥

32.5R

8

4

麻袋

10

5

烂布条

5

6

注浆材料

670

7

钢花管

4m

5352

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8

电瓶车

30T

2

9

拌浆系统

1

10

龙门吊

40T

1

11

龙门吊

16T

1

12

交流弧焊机

4

13

空压机

14

氧乙炔

2

15

高压注浆泵

1

16

发电机

30kW

1

17

冲击钻

18

振动器

(2)主要劳动力计划:

主要劳动力计划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1

注浆工

8

2

制浆工

12

3

电工

2

4

普工

8

5

测工

4

6

机修工

2

7

管理人员

4

合计

40

4.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

4.1.加固方案说明

为保证后期运营阶段隧道沉降稳定,拟对区间不良地质采用洞内钢花管注浆的方式加固,加固后的土体应有良好的均匀性,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注浆结束后,根据实测资料,可对强度不足的地段,再次打开注浆孔,进行再注浆,达到预期加固目标。

钢花管注浆构造示意图

4.2.注浆材料及配比

注浆材料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玻璃和水。

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浆液配比初始设计如下:

甲液-水泥净浆(水灰比1:

1)

乙液-水玻璃(水玻璃:

水=1:

1)

1m3

1m3

水(Kg)

水泥(级)(Kg)

水玻璃(Kg)

750

750

583

水泥浆液与水玻璃浆按照1:

1的比例同时注入。

初凝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

同步注浆施工前,将上述注浆配合比进行实验检测。

经实验证明,上述浆液配合比胶凝时间为10-20分钟,注浆加固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大于0.8Mpa,能满足施工需要。

4.3.施工工艺流程

1)在管片的注浆孔上安装防喷装置,通过防喷装置打穿注浆孔,将注浆管打入设计位置,并安装球阀。

2)接好注浆管路,压力传感器。

3)启动拌浆机,进行拌浆。

4)在每孔注浆完成后的同时压入水玻璃封堵孔洞。

5)注浆结束先关闭管片注浆孔上的球阀,再拆除管路。

4.3.1.注浆孔布置

本次双液注浆孔布置在上下叠置隧道加固段范围内的标准块、邻接块和封顶块中压浆预留孔内,对拱部<6>、<7>号地层180o(9~3点钟位置)范围加固注浆(特殊管片预留注浆孔),沙涌站~沙园站区间隧道每环间距1.5米。

先用冲击钻将预留孔疏通,二次注浆将4.0米的注浆管振动插入孔内至隧道管壁外侧3.0米处。

随即将特制的防喷装置安装好,并将单向球阀接在注浆管上,以便注浆。

4.3.2.浆液形成、运输及注浆

右线置换注浆紧跟盾构台车,及时穿插进行加固,以便为左线盾构正常推进提供参数。

本次施工对象为隧道始发段和下穿珠江段,施工时

在注浆加固段设置控制平台,材料、设备用电瓶车运入隧道,在隧道内进行拌浆、注浆作业。

针对具体情况,我部将作如下措施:

1)隧道内拌浆

依据浆液配合比配制水泥浆液,储于隧道中储浆桶内。

2)注浆顺序

为减少浆液渗漏,降低注浆压力,防止变化过大(≤3mm/次),按少量多次为原则:

采取隔环跳孔循环施工形式,每环一次施工2~4只孔,每两个连续施工环间隔2~3环,施工完后在施工该施工段剩下的孔洞和管片。

根据实时监测情况调整注浆量和压力,注浆全部结束后封闭孔口。

4.4.施工技术要点

1、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6-0.8MPa,浆液扩散半径1.2-1.5m,注浆流量控制在10~20L/min,对拱部<6>、<7>号地层注浆加固。

2、根据以往导管注浆施工经验及《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施工14标段沙涌站~沙园站区间详细勘察阶段补充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各项土层参数建议值。

理论注浆量计算如下: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中孔隙率计算公式:

n=e/(1+e);(n为岩层孔隙率,e为岩层孔隙比)可以得出:

n=0.625/(1+0.625)=0.385;其中e=0.625为<7>地层孔隙比。

则每立方土体注浆量约水泥浆和水玻璃浆各0.385m3。

浆液注入量根据注浆压力做适当微调。

3、每环加固的土体方量:

(π*6.5^2-π*3^2)*1.5=78.304m3。

所以每环理论注入浆液量为:

水泥浆和水玻璃浆各0.385*78.304=30.15m3。

4、每拱顶半环共设8个注浆孔,平均每个注浆孔注浆量约3.77m3。

5、注浆加固施工期间,加强对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